阁是一种建筑物,一种古朴大方,式样美观的建筑物!可用来装饰景区和庭园!一般建造成两层“形状有四方形、六角形或八角形,四周开窗“有的阁也有和亭台一样的围栏!若是安置在地势较高的地方!
可以凭栏临窗眺望!欣赏远处的风光!正所谓“亭台楼阁情自多”。过去有些家境殷实富足的人家!往往有自己的庭园!庭园内有亭阁!或书阁!也有二者都有的,这得看各自的经济文化条件。庭园中的亭阁、书阁既是景观,又是家庭实用的建筑物。
兰州的阁是三台阁,三台阁建造在黄河以南的皋兰山峰巅,形体巍蛾,地势高耸,极为引人注目。但是,从方位学上来说,巍巍皋兰山上的三台阁并非居于主位,而是属于宾位。中国古代向来以坐北向南为主位、正位,以坐南向北为宾位、客位。兰州山河形胜,主客分明,位居宾客之位的三台阁,难道仅仅只是个景观摆设?否!古代建筑没有现在这么随便、简便,特别是建造在山顶峰端的楼阁,就更不寻常、更不一般了。从逻辑道理上来说,主人尊贵,礼贤下士,宾客有礼,奉行礼仪,主客各在其位,遵循礼教,信守礼仪,这是古人的规矩和常识。专家认为,省城兰州的主山是黄河北面的九州台,宾山是黄河南面的皋兰山。所以,作为宾客南山的皋兰山必有行礼叩首之处,这就是三台阁。
关于“三台阁”名称的由来,清代的陆芝田说:“台凡有三:中台作重楼……楼左右筑土墩二高与中台相浮。”也就是说,台阁是中间有二三层的阁楼,两边是土墩与楼阁等高的土墩。这似乎有些牵强,似乎少了点什么。后来看曹炯所撰《重修三台阁碑记》,说:“史称,三阶平则风雨顺,夫张与箕共经乎天,同躔舍于十二辰之次,而总祀以权燎,非以其类有相感乎!”他从道家的角度解释说明三台阁的作用,是用来祭拜天地神明,观测一方天文地理的风云变化,预测年景的丰盈亏欠。需要指出的是,在这里“躔”字是指天体运行,而不是指野兽的踪迹。
古代的人们相信人心至诚可以通神,行善积德可以免除灾祸,故而祭拜占卜都采用庄重的礼仪和形式来进行。日、月、星宿、雨师、风神、雷公,都是人们祈祷求助的对象。三台阁是讲究方圉的,三台的涵义是三星,三星有上、中、下之分,如果三台的星座和谐,那么就象征着天地人三和平安,人与自然相互协调,预示着风调雨顺,人间太平无事。
反之,就会发生种种不虞。因此,三台阁在很长一个历史阶段,就是起着这样的作用。
三台阁建于何时,又是何人肇始?一般都认为是明代,清代编修的志书上也有这样的记载,如道光年间的《兰州府志》中说:“三台阁在皋兰山巅,主祀奎星,创自明代。”也有学者认为始建于元代,是与五泉山建造寺院弘扬佛法同时开展的。兰州大学资深历史学教授汪授宽先生研究认为!三台阁的建造时间应该早于明代“他根据清代陆芝田在《三台阁碑记》中所说:“山上旧有三台阁!乾隆壬辰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总督勒尔谨因元明人古迹重建”推论!认为三台阁很可能建立于隋唐。大体理由如下:
隋朝初年!隋炀帝因为兰州地处军事险要位置,开设了兰州总管府,以统辖相关政务。但是,隋炀帝的暴政和繁重的徭役压迫的百姓难以喘息,穷兵黩武和高额的赋税又让人们雪上加霜,于是不可避免地爆发了农民起义。
在全国起义军首领王簿的影响下,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不断,各地军阀也纷纷霸权割据。金城府校尉薛举也在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趁机联合金城县令郝瑗,囚禁了县府官员,控制了县府的要害机关。接着,打开官仓为贫苦百姓分发食粮,同时宣布反戈起义,一时间百姓云集相应者无数,人马很快扩充到13万余。
次年7月,薛举自称西秦霸王,成为皇帝。立其妻鞠氏为皇后,立其子薛仁果为皇太子,并在金城南面设立宗庙。宗庙既立,必然要祭天,祭天就必须有祭天的建筑物,于是就在皋兰峰峦之间建立了三台阁,用以专供皇帝薛举祭天。因为,祭天是讲究身份和资格的,封建社会只有帝王才有权力和资格登高祭天……--如果这个理由成立,三台阁的肇始日期无疑提前到了隋末唐初。
薛举称帝的时间不长,两年之后就‘‘驾鹤西去”,其子薛仁果继位。
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11月,李世民率军打败薛仁果,薛仁果率部降唐,象征皇权的三台阁随之毁废。但是历任兰州的首领政要又都需要祭天,于是就发生了几次屡废屡建的现象。据史料记载,元明清几代都有所兴废。
二十世纪80年代!三台阁又得以重建!主阁高达63米!规模超过历代所建“现在三台阁已成为兰山公园的一部分,祭天不再,只供四方民众观光游览“三台阁建在皋兰山麓,与五泉山相互比邻,台阁山泉柳烟寺院景色怡然,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前来观瞻游览,留诗留言的也有不少“其中,明朝兰州着名学者段坚有首盛赞五泉山的诗歌,就涉及到三台阁:“又向城南觅故踪,嵯蛾宫殿耸晴空。水流东涧来西涧,坐倚南峰对北峰。
千尺松杉欺晚雪,一番桃李媚春风。逢僧借问登高处,笑指云山有路通。’
任何建筑都是文明的载体,兰州的三台阁所表现是传统文化,嵯蛾宫殿,香火寺院,松柏晚雪,桃李春风,晨钟暮鼓,云山路通,此情此景,不就是逼真的人文写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