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陈沂评说
5455600000022

第22章 文艺思想研究(5)

他的这种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被人传说为厉害。他自解道:其实我的所谓厉害,就是遇事要求比较严格、认真,做事讲实的,不讲虚的,说干就干,不来应付。即使有人在工作中出了点差错,我也不整人,更不报复,我遵循毛主席讲的:既要弄清问题,又要团结同志,什么事都多考虑一下,考虑成熟一点再动口、动手,可能就会办得更好。

他工作的确是扎扎实实的。当时每天平均要收到50封信,晚上回家花两个小时看来信,需要办的,如何办,他都有详细的批注。遇到自己能解答的,委托他人解答。总之,每封信都有着落。后来,他又根据实际情况,在信的批注上面写道:请把结果告诉我。因为他对此是深有休会的。在下放的21年里,他每次写信,总是想了又想,改了又改,非常不容易。我讲这些话,没有什么理论,但确确实实是马克思主义真理,是老实话他总结了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归纳成一句话,就是实事求是。有一次,他到中央去汇报工作,领导问他:你在上海做了多年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有什么经验?这一下问得他很难堪,因为他没想到这个问题,钽他又十能不回答。他想了一下,回答道:凡是在人民当中已经议论纷纷的问题,我们共产党人就要出来说话,而且要说真话,不能说假话,能干就干,不能干就不干,说清楚呦。

他是身体力行,带头实事求是在此前提下,宣传实事求是便有了说服力。

二、积极宣传实事求是

为什么要实事求是,开展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作者认为有其必然性,并不是哪个人凭空想出来的。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提出要实事求是,那是因为两个凡是的观点实在影响太大了,林彪、四人帮,搞的造神运动把大家的脑子弄僵了,不实事求是地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我们就没法正本清源、拨乱反正,好多根本性的问题就没法解决。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可以说是应运而生、它为今天我们这场改革准备了思想条件和实践条件,作者还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实事求是这个问题。在党的优良传统中,他把实事求是放在首位。他说,要恢复党的光荣传统,这些光荣传统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他认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都是实事求是的。如他说:马克思主义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反之,就不行。他认为,毛主席他老人家的伟大就在于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对中国革命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怛是他一旦离开了实事求是,放弃了实事求是,就出问题。一些问题在文革前就有了。所以他总结说:总起来说:脱离实际,不从客观实际出发,革命就要流于空想,搞乌托邦。

实事求是的确立,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最大功绩。他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核心是拨乱反正,使毛主席一贯倡导的实事求是等革命学风得到恢复和发扬,从而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大干四化的积极性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最大功缋是充分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机器,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方针,解决了思想路线问题。更进一步而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一个时期,邓小平等人都是为实事求是而努力的。陈沂在学习邓小甲《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报告体会中谈道,小平的报告,是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来谈问题的广总的一句话,就是实事求是,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真理标准的讨论,一直到叶帅的报告、小平同志的报告,都是解决这个问题:实事求是,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真理标准的讨论,目的是什么?真理标准掌握后,如何应用?陈沂在给上海第二棉纺织厂党员上党课时阐述道:真理标准的讨论一定要深入到广大工农群众中去、深入到生产中间去,根据真理标准,实事求是地总结经验,搞好工农业生产。真理标准的运用,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陈沂鉴于实事求是的重要性,故主张从理论上把实事求是讲得更清楚些,把实事求是推到理论高度。在讲真理标准和实事求是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你讲实事求是,我也讲实事求是,各人的想法不一样,各人的实事求是也不一样。一有争论就会说:我是实事求是。计对出现的把实事求是庸俗化的现象,陈沂说:去年讲真理的标准,讲实事求是。今年要把实事求是从理论上讲得更清楚一些。最近,准备召开理论界的学术座谈会,就是要研究把实事求是推到理论高度。

如同真理标准讨论的目的一样,宣传实事求是的目的便是为了贯彻实事求是。

三、坚决贯彻实事求是

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陈沂认为这三句话,对一切问题都适合的。这三句话的核心便是实事求是。陈沂在工作中,坚决贯彻了实事求是。

他刚到上海工作,许多冤假错案还未平反,许多作家还没解放。他气愤地说,老作家不解放,就是框框。所以我们要把这些框框破掉,什么框框能把我们框住?我不相信。四人帮都框不住我们,谁框得了我们,不要老是心有余悸,怕反右。他举起了实事求是的大旗:要实事求是嘛。就讲落实政策,有反必肃、有错必纠,错多少纠多少,全错全平,部分错部分平,不错不平,这也是毛主席给我们规定的政策啊。他对直接办案的纪检干部们寄于厚望,要他们实事求是落实政策。如果做纪律检查工作的同志思想不解放,不看事实,唯本木为上,这怎么行?扛官司就要讲事实。谁的意见符合事实,就按谁的意见办。他给纪检干部作的报告,反响很好。邓颖超当时正任中纪委第二书记,她将此报告批转给中纪委和中组部同志阅读。

他是老报人出身,结合自己办报的经验,对《文汇报》提出了办报的要求:紧跟中央、立足上海,尽量做到满足上海和全国人民的要求。用什么方法达到这个要求呢?陈沂认为便是实事求是,我看就是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考验。他在谈《新民晚报》办报方针时认为,丰富生活要做到大众化,不要宣传高级生活,不要脱离中国亿万人民的生活。要把普通大众的食、住、行、衣问题提出来。你们要丰富生活,这些问题要一个一个题目提出来,尖锐一点,我支持你们,真的把这个问题抓准了,就提出来讨论它,不怕任何人,办报要有这点精神。如果《新民晚报》真的要得到人民的欢迎,就要实事求是的真正的解决问题。他对华东六省一市报纸负责人说:我认为,报纸要用事实说话,要加以引导,人民有许多要求,从全局来看是合理的,但也有的是反映了平均主义思想,这就要引导。我们报纸只能用事实说话,不管你相信不相信,我们总是讲真实的事。不讲事实,人民就不相信报纸现在的报纸:虚假广告、有偿新闻、猎奇色情等现象屡屡出现,在大众中的威信是有所下降的,所以更要讲实事求是。

经济建设更离不开实事求是。他举例说,如果一下子建几个宝钢,那其它什么都不能干了。所以首先一个问题还是要实事求是,我们能干多少就干多少,不能就不要勉强地干。马克思主义就是实事求是。

社会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同样要实事求是。如上海的交通、住房、污染等等问题的研究和解决,都不是可以用简单的普通社会学的概念所能解答和解答得了的。陈沂认为,在我们的国家,社会问题的解决是不能离开螯个国家的实际情况的,只能逐渐地搞清楚,逐渐地加以解决。缓慢固然不对,过急也不行。这中间不存在重视不重视的问题,而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这同样是一个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问题,也是我们社会学工作者的党性和人民性所在。

陈沂同志还把目光转向了国际,实节求是地写了《访美随想》和《谈谈国际大气候》两篇好文章。《汸美随想》是写得比较客观的,既谈到金圆帝国一时打不倒和其它值得学习借鉴的方面,又谈到美国的一些不足之处。文章还率直地谈到我们外交上的不足,即并未真正进入美国。全文给人的感觉是:既不崇洋媚外,又不贬低谩骂我们可以看出自己的不足,充满了一个老共产党员的责任感。作者主张研究国际大气候,研究的目的,是要举国上下对此有个清醒的认识,从而调整好我们国家的小气候,我们决不忽视我们的小气候现在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的决策和措施,正是围绕调整小气候而提出的。作者主张研究大气候而调整小气候,就是贯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

十年历程是短暂的,但又是不平凡的6在这纷繁复杂的十年里,陈沂同志始终坚持实亊求是,因而迈出的步伐是坚实的。现在回过头看看,作者坚持讲真话和办实事,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故作者在序言中写道,如今,我感到欣慰的是,这些讲话和文章,基本上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是保持一致的,也符合当前十三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的精神,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的。即使在前些年,我有的文章和讲话受到一些责难和批评,我也从未放弃过这些观点。

我们永远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

1994年3月写于江西九江发电宿舍。

为繁荣科学文化而努力奋斗

--陈沂思想政治工作原则浅探

纵观历史,哪一个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健康,合乎时代行进的节奏,就会给哪个时代科学文化的发展带来生机和活力。反之,用棍棒纪律和禁欲主义压制人们的思想,以庸俗腐朽的意识毒害群众的时代,科学文化就会出现不同的停滞状态。

由此可见,科学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政治气候、社会成员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社会道德风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科学文化繁荣发展的支撑点和润滑剂,它能为科学真理鸣锣开道,为它的发展扫清思想障碍和人为的束缚;能为科学文化的繁荣提供助力,促进适宜的土壤和氛围的形成;能帮助人们打开眼界,改变已经陈旧了的思想方法,发挥潜在的智能。

新时期上海科学文化得到了繁荣发展,是与良好的政治气候分不开的。陈沂谦虚道:这不是我个人的功劳,是市委领导下,各级组织和同志们共同努力所取得的成绩,我只是作为集体中的一员。他这一员,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因为他曾负责意识形态工作的,可谓是首当其冲。

探索其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对我们当前和今后的思想政治工作必定会有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