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外国文学评介丛书——博马舍
5460600000001

第1章 博马舍(1)

斗争的一生

博马舍把一切直到现在还奉为神圣的东西引进了舞台,并且把它们加以彻底的揭露。

--普希金

博马舍名字的由来

法国有一家著名的日报,名叫《费加罗报》。这家报纸闻名全球,已经成为很有影响的报纸。为什么这家报纸的名称叫做《费加罗报》呢?原来费加罗是一个人的名字。这个人的名气很大,法国人民妇孺皆知。他是法国十八世纪著名戏剧家博马舍塑造的人物。这个光辉的人物形象,使博马舍赢得了世界的声誉。世界著名作曲家莫扎特谱写了歌剧《费加罗的婚姻》以后,更使费加罗的名字声震全球。因此,这家报纸取名《费加罗报》,是毫不奇怪的。它希望像费加罗一样,也能誉满全球,永垂千古。

博马舍原名叫皮埃尔·奥古斯丁·加隆,他的第一个妻子是一位贵族富孀,婚后不到半年就故世了。他继承其妻一块名叫博马舍的领地,为了追求贵族的称号,他就把自己的姓氏改为博马舍了。

博马舍的一生处在法国政治经济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也是法国从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社会的时期。他活动在法国大革命爆发前后的关键历史时刻。当时封建专制制度已面临崩溃的前夕,资产阶级的经济地位不但日益巩固与加强,而且远在革命爆发以前,便已经在思想战线上向封建制度进行了猛烈的进攻。在人民起义运动的鼓舞下,在自然科学日趋发达的基础上,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已逐渐形成。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卢梭,爱尔维修,霍尔巴赫等诗人、作家、思想家、哲学家纷纷起来向封建上层建筑展开了进攻。他们无情地批判旧制度、旧传统、旧思想,并以革命的新思想武装了法兰西人民,从而为一七八九年的资产阶级大革命做好了思想准备。博马舍在启蒙运动中虽是一个晚辈,但是他在启蒙思想的鼓舞之下,始终站在他们的行列之中,和他们一起向封建堡垒冲击。他在法国戏剧史上是一个传奇性的人物,非常引人注目。他的一生很不平静,他曾说过“我的一生是斗争的一生”。他的一生确是如此。同时他也是一个精力充沛、多才多艺、很富于正义感的人。

王家钟表师及其音乐天才

他于一七三二年一月二十四日出生在巴黎一个钟表匠家里。他是父母最小的儿子。三个哥哥接连死去后,他更加受到父母的宠爱。他从小虽然没有受过系统的学校教育,可是从他父亲手里学得了一手修理并制造钟表的好手艺。他十三岁时离开学校,专心学习钟表制造技术。二十岁时他发明一种新的钟表零件,获得法国科学院的好评,被授予王家钟表师的称号。他的手艺学得如此精巧,居然给国王路易十五的外劈彭巴都夫人制作了一只精美的戒指表,因而受到了路易十五的赏识。国王不仅向他订货,而且还使他可以享受随意出入宫廷的特殊待遇。文学家、艺术家一般来说对技艺往往一窍不通,而博马舍竟有这一手好技艺,这在世界戏剧史上是极为罕见的现象。

博马舍还具有非凡的音乐天才。他弹得一手好竖琴,吹得一手好横笛,因此得到了几位公主的赏识。路易十五聘请他做她们的琴师,教她们弹奏竖琴,得到了公主们的特殊好感。从此他在宫廷里站稳了脚跟。

全融界巨头

在中外文学史上,许多作家都不善于理财,像有名的法国作家巴尔扎克。他很想发财,但每次做生意都大亏其本,使他一生负债累累,狼狈不堪。但傅马舍精明能干,很会做生意。巴黎金融界巨头巴利士·杜威奈十分赏识他的才干,在他的提携和照顾之下,博马舍参加投机活动,发了大财,后来成为法国最富有的企业家之一。

社会活动家

博马舍办事干练,同时也是个社会活动家。路易十五去世以后,他又博得了路易十六的信任。多次被法国政府派注国外执行秘密任务。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他在巴黎用自己的资金开设罗得利格荷尔达来兹公司,并组织远洋船队,多次运输大量军械和一批志愿军官前往北美洲,支援美国独立战争,促使美国独立战争迅速取得胜利。

另外,博马舍为了保护戏剧家的权益,团结戏剧家们组成了法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戏剧家协会。当时戏剧家的著作权益不被尊重。剧院往往按照自己制定的条例,扣减他们的版税,甚至取消他们的版权。演出收入都被演员和戏院老板拿去了。当他的剧本《塞维勒的理发师》演到第三十二场时,博马舍向戏院要求审查收支帐目时,戏院老板和演员们置之不理。他于是发动群众的力量,联合一部分剧作家和他们抗争。当时的斗争十分艰巨,因为审判这次纠纷的不是法国的法官而是王室贵臣。有些剧作家畏首畏尾,可是当时毕竟还有二十三位剧作家响应了他的号召,组成了戏剧家协会。经过四年艰苦的斗争,他们终于取得了胜利。一七八零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国家颁布了作家应得戏院纯收入的七分之一的命令。从此,这个协会一直悬挂博马舍的画像,以此来纪念他的功劳。

另外,从他第一次编印出版卷峡浩繁的《伏尔泰全集》一事来看,也可以看出他办事的才能。一七七八年伏尔泰死后,许多遗稿没有得到出版的机会,当时俄国女皇卡特琳二世想出版《伏尔泰全集》。博马舍认为,法国作家的作品拿到别国去出版全集,那是法国作家的耻辱,他便毅然担当起这一艰巨的任务。可是在法国出版这一巨著阻力重重,特别是法国天主教会千方百计禁止《伏尔泰全集》的出版。还有地方长官对手稿的干涉,经理人员的舞弊,法院对他的控告等等。这些困难他经过斗争都一一加以克服。从一六八三年开始印刷到一七九零年,《伏尔泰全集》八十余巨册终于出版齐全了。

这一全集的出版,无疑是博马舍对法国文学界的一大贡献。

善于辞令的雄辩家

博马舍能言善辩,长于辞令,在这方面颇负盛名。他发迹以后,受到不少人的攻击和诽谤。如他的仇人攻击他娶富孀,不是为了爱情,而是为了财产。甚至造谣说他的两个妻子都是被他谋害致死的,后经证实,均系无稽之谈。以后为了打官司,他几乎弄得倾家荡产,身败名裂。一七七八年,那位金融界巨头杜威奈去世,遗产由他的侄孙拉·伯拉希伯爵继承,他拒不承认对博马舍的债务,反而倒打一耙,控告博马舍伪造证件。初审时,博马舍胜诉,以后博马舍因和一位名叫邵尔尼的公爵为争爱一个女伶而发生殴斗。他以“竟动手打了一位公爵和大臣”的罪名被关进了监狱。结果拉·伯拉希乘机取得了胜诉,并没收了博马舍的全部财产。博马舍不肯就此罢休,继续上诉,并向法官哥士曼的太太行贿。这个女人贪财心切,收留了一部分贿赂。

但哥士曼反咬一口,攻击博马舍行贿造谣。拉·伯拉希又乘机上诉,一面又大肆贿赂,散布谣言。博马舍面对险恶的形势,深知法院是官官相护的,在法庭上难以取得胜利,就下定决心把这场斗争诉诸公众舆论。在一七七三年和一七七四年两年中间,他先后发表了四部《备忘录》。这四部《备忘录》

不但详尽地申诉了他的冤情,而且还显示了博马舍非凡的论辩能力和文学才华。这四部《备忘录》不但有公堂对质的叙述,也有人物形象的描绘。如对昏庸法官哥土曼的描写,竭尽冷嘲热讽之能事。对哥士曼太太的描写尤其逼真。她长得美丽动人,可是有点傻里傻气。她想捞几个钱,可是又笨手笨脚,露出了原形。其他如对出版商勒热夫妇、低级趣味作家玛兰等等,都有不少生动的描写。有人评论,这四部《备忘录》一部胜似一部,都是文学杰作。

因此,每一部《备忘录》一印出来,都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第四部出版时,三天中销售了六千册。有的人就在茶楼酒馆高声朗读,有的人在戏院舞会上争相传阅。这些《备忘录》揭露的问题使法院的威信完全扫地。同时,也激起舆论界的同情,封建王朝不得不撤销了法官哥士曼的职务,并对他的妻子表示“谴责”,但与此同时,政府又下令焚烧了这四部《备忘录》。

伏尔泰赞扬这四部《备忘录》说:“比任何一部喜剧都更有趣,比任何一部悲剧都更动人。”另一位写过著名小说《保尔和威吉尼》的同时代小说家贝尔纳丁·德·圣彼得一眼看出《备忘录》的作者具有戏剧天才,而且不在莫里哀之下。文学史家居斯达夫·朗松(1857-1934)把《备忘录》比作巴士客尔(1623-1662)的名著《与外省人书》,可见它的价值之高了。

富于正义感

一七六四年,杜威奈派博马舍前往西班牙办理密件,同时博马舍在那里处理了关于他的妹妹被人遗弃的诉讼。这件事在一七七四年博马舍发表的《回忆录片断》中谈到了。原来他妹妹的未婚夫是西班牙王室档案馆馆长堂·约瑟夫·克拉维戈。此人两次不履行诺言,要把婚约毁了。博马舍仗义执言,帮助妹妹揭露了这个忘恩负义之徒的丑恶嘴脸。歌德读了这篇回忆录以后,深受感动,觉得这个题材很富有戏剧性。后来他用了八天时间,一口气把这篇故事写成了一个剧本,名叫《克拉维戈》。歌德编写这个剧本时,采用了非常新颖别致的手法,剧中人物全用真名,剧本写得非常激动人心。剧本中有几处地方直接把法文《回忆录片断》译成德文,特别是戏中博马舍逼着克拉维戈写一份声明的那个场面,完全是从回忆录中选用来的。博马舍于一七七四年在奥格斯堡亲自观看了这出戏的演出,并且表示赞许。歌德对这个剧本也表示满意,他后来给约翰娜·法尔默尔的信中写道:“博马舍的回忆录叫我高兴,唤起了我的具有浪漫色彩的青春活力,他的品格和行动同我一起升华,我就这样写出了《克拉维戈》,这是一种幸运,因为我对这个回忆录感到欢欣……”

《克拉维戈》是一出五幕悲剧,剧本描写了克拉维戈、玛丽、博马舍、卡洛斯等几个主要人物。剧本描写了博马舍听到妹妹玛丽被克拉维戈无情抛弃以后,非常愤慨,决心要为妹妹报仇。他来到克拉维戈面前,要他亲笔写个声明,为他妹妹恢复名誉。山博马舍口授,逼着克拉维戈一句一句地写下来。这是剧中最精彩的场面之一,这段绝妙的台词是:

克拉维戈:你让我自己写呀!

博马舍:不,我的先生!您写吧,我请您按照我说的写。

克拉维戈:〔写〕博马舍:立声明人王家档案馆馆长约瑟夫·克拉维戈--习克拉维戈:

王室档案馆。

博马舍:声明如下事项:自从我跟吉尔贝夫人一家认识以来,深受他们的优待。克拉维戈:深受优待。

博马舍:我一再拖延婚期,欺骗她的妹妹博马舍小姐有上百回--您写了没有?克拉维戈:我的先生!

博马舍:怎么,您写了另一句话?

克拉维戈:我原来想--博马舍:我欺骗了她。您干下的事还是写下来好--我平白无故地抛弃了她。我可以发誓,她并无不轨行为或错误缺点。

克拉维戈:还有呢?

博马舍:正好相反,这姑娘白壁无瑕,无可指责,值得人们敬畏。

克拉维戈:值得人们敬畏。

博马舍:现在我承认,由于我的轻举妄动,胡言乱语,使她蒙受冤屈。

现在我愿向这位品行端庄的姑娘公开道歉,负荆请罪;至于是否能得到她的宽恕,则在所不计。

克拉维戈:〔停下笔来〕博马舍:您写!您写!--我今日立此声明,纯系出于自愿,并非受人胁迫;如果这位受到屈辱的小组对此仍不满意,那我特别声明:我愿答应她提出的一切要求。马德里。

从这一段对话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博马舍的逼写,绝不是无中生有,胡来一气的,而是有充分的事实根据的。他虽然只是为他的妹妹恢复了名誉,然而他的古道热肠的精神是令人可敬的,形象也是十分逼真的。

可是这位优柔寡断的克拉维戈,经不起他的朋友卡洛斯的唆使,三次反复,终于造成玛丽和克拉维戈双双死亡,酿成了悲剧,其社会意义是十分深刻的。

戏剧创作和戏剧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