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教艺术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5462600000003

第3章 敦煌写本邈真赞所见真堂及其相关问题研究(2)

P.3792《张和尚生前写真赞并序》记载:“恐葬礼之难旋,虑门人之恳切。固召匠伯,绘影图真。帏留万代之芳,俟表千秋不朽。……一朝殒及冥泉下,虑葬蹇乖世上情。乃命丹青而仿佛,恳盼生仪写真形。”这里记载绘画邈真像主要是为了葬礼的需要。

S.289《李存惠邈真赞并序》记载:“堂上空有步,庭前见没缘。官僚皆恸哭,妻室又悲煎。邀画生前貌,贵徒(绘图)后人看。”这里所说的堂可能与邈真堂有密切的关系,很有可能就是指邈真堂而言。

从以上所引敦煌写本邈真赞记载内容看,邈真像的用途主要为:

第一,供死后丧礼使用,如《张和尚生前邈真赞并序》记载主要考虑到他死后丧礼需要,所以在他病重时间就召画匠为他绘影图真,以帏留万代、俟表千秋。敦煌丧俗中使用邈真像的情况文书中就有记载,P.2856《乾宁二年三月十一日僧统和尚营葬榜》记载准例排合葬仪中有灵车、香舆、邈舆、钟车、鼓车、九品往生舆、生仪舆等;P.2930《都僧政和尚营葬差发帖》记载丧仪中有灵车、邈舆、香舆、生仪舆、九品往生舆、摩竭大鱼、转轮王等;其中邈舆和生仪舆可能就是安置邈真像的。敦煌文书S.4252《付什物历》记载有:“付邈生社叫壁。……又付邈舆社人邓福昌于阒花毡壹领。”这里的邈舆社和邈生社可能与邈真像有很大的关系。

第二,供家族门人祭祀使用。敦煌文书P.2555《诸亲借毡褥名目》:“今月十六日诸亲借毡褥名目如后:金光明寺借花毡两领,褥一条,白方毡肆领。索家白方毡一领,方褥两领。康端公红花毡三领,一领在堂内。口口酒官家一瓮,羊一口。”这可能就是某个家族为祭祀所借的物品,堂可能就是指真堂。

第三,供家族门人瞻仰用,如果是供奉皇帝遗像处所,就成为当地官府供奉瞻仰皇帝圣容的场所。P.3451《张淮深变文》称:“尚书受敕已讫,即引天使人开元寺,亲拜我玄宗圣容。天使睹往年御座,俨若生前。叹念敦煌虽百年阻汉,没落西戎。尚敬本朝。余留帝像,其余四郡,悉莫能存。”因为开元寺是玄宗皇帝敕建,因此,开元寺一般都设置供奉玄宗皇帝的处所,这个地方可能就是开元寺的真堂。

三、中国古代真堂与影堂的设置及其关系

真堂与影堂之间的关系,是我们了解真堂功用的关键。在中国史籍中有关真堂的记载也很多,而更多的是关于影堂的记载。影堂与真堂的关系如何,我们只有搞清楚了中国历史上真堂的内容功用之后,将其与影堂加以比较才能得出结论。

真堂,丁福保《佛学大辞典》记载:“真堂,禅家安置祖师真影之堂也。”似乎真堂是佛教寺院的专用名词。关于真堂的记载有《范文正公集》卷六述梦诗序:“景祐戊寅岁某自鄱阳移领丹徒,暇日游甘露寺,谒唐相李卫公真堂,其制隘陋,乃迁于南楼,刻公本传。”甘露寺为李德裕所建,敦煌文书S.529《诸山圣迹志》记载:“东北[行]六十里至霞露寺,即四绝之一数也。从此东行两日至折[浙]西,即闰[润]州也。李德裕所建甘露寺,迥在湄山上。吴道子画迹,鲁班雕像此寺。盖何以知然,昔李太尉建寺成日,天下好画,和壁移寺,海内名人,不迎自至。所以此寺,塑画口口诸寺,一千佛,五百罗汉,至今总在。”《资治通鉴》卷259昭宗景福元年正月胡三省注:“润州东角土山上有甘露降,因以名之。”《太平广记》卷172:“李德裕出镇浙右日,有甘露寺主事僧,诉交代得常住什物,被前主事僧隐用却常住金若干两。”卷395:“道士范可保,夏月独游浙西甘露寺。”又卷232:“唐润州甘露寺僧某者道行孤高,名重江右,李卫公德裕廉问日,常与之游。”《图画见闻志》卷5记武宗会昌灭佛:“初,李德裕追思穆宗,于浙西建甘露寺。至此毁法,德裕特奏请存之。乃集治内被毁各寺壁画,如顾恺之之维摩、戴道安之文殊、陆琛微之菩萨与白狮、张僧繇之四菩萨、展子虔之菩萨神王、吴道子之鬼神及二行脚僧、韩斡之行僧,置甘露寺中。南土壁画之存者仅此。”由于甘露寺与李德裕有一种特殊的关系,因此甘露寺中专门建有李德裕的真堂。由此推测,甘露寺设置的李卫公真堂是专门供奉李德裕邈真像的殿堂。

寺院也有专门为高僧设置的真堂,如《四明尊者教行录》卷7记载:“右通法师石塔记。绍兴岁在庚辰。十月二十一日。嗣法住持智谦之所重立也。通公来自三韩。誉振中国。住宝云凡二纪余。实第一代。如法智慈云。乃其高弟。天台之教中堕。而兴繄师之力。而一时事迹行业等。石刻今不复存。谦公力搜访之。始得塔记。乃再刊刻。又辟真堂。塑师坐像。及吴越国王所赞顶相并上石碣。”这是智谦为通法师建立的真堂,并附有其吴越王的赞记。《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4记载:“所以南泉和尚昔为马大师作斋。问大众云。今日为先师设斋。且道先师来么。有底道。合取钵盂。有者道。真堂前更添一分食。”真堂主要供奉寺院高僧遗像,时常进行祭祀。这种功用基本上就和敦煌写本邈真赞的记载相吻合。《宋高僧传》卷8《唐韶州今南华寺慧能传》记载:“弟子神会若颜子之于孔门也。勤勤付嘱语在会传。会于洛阳荷泽寺崇树能之真堂。兵部侍郎宋鼎为碑焉。会序宗脉。从如来下西域诸祖外震旦凡六祖。尽图绩其影。太尉房管作六叶图序。又以能端形不散如人禅定。后加漆布矣。复次蜀僧方辩。塑小样真肖同畴昔。”神会在洛阳荷泽寺中为慧能建立真堂,不但绘制有慧能的邈真像,还绘制有禅宗自如来以下法系诸祖和达摩以下六祖影像。《叙唐宋得道异人高僧(隐逸附)》记载,“梁双袭祖。字仲远。吴人也。居南岳白马洞。……寂然归真。俄而轻举。遗帔于木杪。时则贞观元年夏四月也。岩中卧席并坐坛。经二百余年而不溃。弟子致之于观真堂中供养。”真堂之前加上数字或者其他字就有了观真堂、七真堂等名称。

不但佛教寺院中设置真堂,道教道观中也同样设置真堂。供奉道教中有名望的人物,《南岳总胜集》卷2记载:“晋咸亨年,铸无极堂御书阁田良逸先生降真堂刘广成先生真堂久视阁流水轩。观前左掖二百步,龙山顶有唐宋蜀人毛士海得道处。观后主山上旧有尹真人庵、朝天礼斗坛、驾鹤亭。“圣寿观“去庙北登山七里。唐咸通中建。因涧得其名。旧记云。故灵武卢瑶镇黔南日。奏请以旧书堂为观。六年奏舍庄田屋宇永充观内常住。今卢公真堂洎殿宇俨然。”从《西游记》第44回记载三清观“灵区高殿,福地真堂:灵区高殿,巍巍壮似蓬壶景;福地真堂,隐隐清如化乐宫。两边道士奏笙簧。正面高公擎玉简。宣理《消灾忏》,开讲《道德经》。扬尘几度尽传符,表白一番皆俯伏。咒水发檄,烛焰飘摇冲上界;查罡布斗,香烟馥郁透清霄。案头有供献新鲜,桌上有斋筵丰盛。”中间供养的是元始天尊。左边的是灵宝道君,右边的是太上老君。将供奉道教诸神的大殿称之为真堂。

真堂是供奉邈真像的殿堂。还可以在《丹渊集》等记载中得到证实,卷3朝真堂:“深深郑真谷,小小焦光卢。借问贮何物,满床皆隐书。”《丹渊集附录》一卷此君庵:“寄与庵前抱节君,与君到处合相亲;写真虽是文夫子,我亦真堂作配人。”亦见《集注东坡先生诗》卷10。这里供奉的主要是文夫子的邈真像,处所不太大。这个真堂位于其住宅故居。《范文正公集》卷6刻唐祖先生墓志于贺监祠堂序:“某自丹阳移领会稽,首途之日,过邵餗逸人溪斋,因话照湖事,逸人曰:客有自江夏寄唐人许鼎所撰祖先生墓志,颇言贺监之异,出而示予,辞精理远,徐常侍铉为之别序。既抵郡,访天长观,即贺公之旧居也,叹其真堂卑陋以甚,乃命工度材而新之。又刻徐公所序之文以广游人之观采焉。时宝元元年知越州范某序。”唐宋之际有将其故居辟为真堂的风气。

唐五代中原地区封王者都建有真堂,《金石录》卷30有《后唐汾阳王真堂记》,汾阳王真堂可能就是后唐汾阳王的家庙所在。一般官宦之家也建立真堂,《新唐书》卷137《姚崇传》:“曾孙合、勖。合,元和中进士及第,调武功尉,善诗,世号姚武功者。迁监察御史,累转给事中。奉先、冯翊二县民诉牛羊使夺其田,诏美原主簿朱俦覆按,猥以田归使,合劾发其私,以地还民。历陕虢观察使,终秘书监。主勖字斯勤。长庆初擢进士第,数为使府表辟,进监察御史,佐盐铁使务。累迁谏议大夫,更湖、常二州刺史。为宰相李德裕厚善。及德裕为令狐绚等谮逐,擿索支党,无敢通劳问;既海上,家无资,病无汤剂,勖数馈饷候问,不傅时为厚薄。终夔王傅。自作寿藏于万安山南原崇茔之旁,署兆曰‘寂居穴’,坟曰‘复真堂’,中剥土为床曰‘化台’,而刻石告后世。”陵墓上建真堂或者将坟称之为真堂,自唐代就有这种习惯。

从以上记载看,真堂并非佛教教团中禅门专门用于供奉祖师真影之堂,一般百姓和贵族也将供奉先祖的殿堂称之为真堂。

真堂又名影堂,《全唐诗》卷844齐己《题东林十八贤真堂》:“白藕花前旧影堂,刘雷风骨画龙章。共轻天子诸侯贵,同爱吾师一法长。陶令醉多招不得,谢公心乱人无方。何人到此思高躅,岚点苔痕满粉墙。”庐山东林寺十八贤真堂又名影堂,表明真堂与影堂为同一处所的不同称法。卷268耿潭《浚公院怀旧》“远公传教毕,身没向他方。吊客来何见,门人闭影堂。纱灯临古砌,尘札在空床。寂寞疏钟后,秋天有夕阳。”卷747李中《题庐山东寺远大师影堂》:“远公遗迹在东林,往事名存动苦吟。杉桧已依灵塔老,烟霞空锁影堂深。入帘轻吹催香印,落石幽泉杂磬音。十八贤人消息断,莲池千载月沉沉。”庐山东林寺十八贤真堂就是庐山东林寺慧远法师的影堂,表明真堂就是影堂,都是供奉先人、先师之所。

佛教寺院设立真堂供养本宗或者本寺高僧。《禅月集》禅月真堂·无为杨杰:“童子依师兰水滨,声名真是碧云人,定中传得阿罗汉,十六身中第几人。”从诗文分析得知真堂中供奉的有十六罗汉,似乎应当是寺院的罗汉堂或者佛殿。但是卷845齐己《荆门寄题禅月大师影堂》:“泽国闻师泥日后,蜀王全礼葬馀灰。白莲塔向清泉锁,禅月堂临锦水开。西岳千篇传古律,南宗一句印灵台。不堪只履还西去,葱岭如今无使回。”禅月真堂就是禅月大师影堂。表明寺院真堂可以与罗汉堂和佛殿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