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广岛上空的蘑菇云
5462900000003

第3章 火攻东京(1)

柯蒂斯·李梅将军

1906年11月15日,在俄亥俄州哥伦布一名普通工人的家里,柯蒂斯·爱默生·李梅出生了。他自小勤奋好学,自哥伦比亚公立学校毕业后,便考入俄亥俄州州立大学,并获得了土木工程学士学位。由于不是名门之后,也不能获得有影响的政治家的支持,他没有进过西点军校,于1928年参军,成为一名飞行学员。

1929年10月,李梅在得克萨斯州的凯利基地完成飞行训练后,他成为美国陆军航空兵后备役部队的少尉飞行员,并于1930年2月1日转为现役军人。最初,李梅服役于驻守在塞尔弗里奇机场的第27驱逐机中队,曾在数次战斗行动中执行过多种任务。1937年,他被调到第2轰炸机大队,开始转飞轰炸机。

1938年,美军的B-17“飞行堡垒”式轰炸机向南美进行了其第一次大规模转场飞行,李梅在此次行动中的表现极为出色。到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他还开拓了从南大西洋到非洲和从北大西洋到英国的空中航线。

1941年时,他的军衔还只是少校。但1944年,他37岁时就晋升为少将,成为美国陆军中最年轻的少将。是什么使他官运亨通呢?是什么使他从一名B-17飞行轰炸机的驾驶兵,一步步攀升为将军呢?是他的出身吗?不是。他并不是西点军校的毕业生,他只是俄亥俄州州立大学的毕业生,一名后备役军官训练大队的学员。是他超凡的个人魅力吗?也不是。他待人冷若冰霜,很不容易接近。在同飞行员们一起吃饭时,他向来不说一句话。

李梅极迅速晋升的原因是:他是将作战飞机变成杀人机器的天才。在同伴们闲聊取乐时,他的脑海里却在想着硝烟弥漫的战场,考虑着眼前的危险,分析着行动的步骤,估量着面临的挑战。李梅渴望战死疆场。每次执行轰炸任务时,他都要亲自带队。每当飞机起飞时,他的胃就会像被刀割似的痛。但他总是用牙咬着雪茄,尽力装出生气而不是疼痛的样子。最后,他的上司不得不命令他停飞,因为他对于美军来说太重要了,不值得以身涉险。李梅最害怕的不是死亡而是失败。因此,他无情地训练着他的飞行员们,对他们的飞行要求都极为严格。

1942年,李梅将军亲自组建并训练了第305轰炸机大队,并率领它来到欧洲战区作战。当时,盟国空军在对欧洲大陆进行突袭时,轰炸机群总是过早地采取规避防空火力网的战术动作,因而很少击中目标。也就是说,他们常常徒劳地往返于英国和欧洲大陆之间。到达英国后不久,李梅就找来一本炮兵手册认真地读起来。经过潜心研究和概率计算,李梅对轰炸机的编队形式和轰炸技术进行了一次大胆地革新。

1945年初,在美国空军参谋长阿诺德将军的安排下,李梅将军开始负责用B-29对日本本土的轰炸。李梅将军从军生涯中最辉煌的时刻由此开始,他策划的“火攻日本”行动对日本的战争能力造成毁灭性破坏,加速了日本投降。

战争结束时,李梅将军曾亲自驾驶一架B-29“超级堡垒”飞回美国。这次飞行的航程是从日本的北海道到伊利诺斯州的芝加哥,途中未停留,由此创造了一个世界纪录。

二战后,他被调往关岛,指挥那里的第21轰炸机联队,直至最后升任太平洋战区战略空军的参谋长。

1947年6月发生了苏联封锁西柏林事件,李梅将军指挥美国空军在欧洲的力量组织了规模浩大的柏林空运,成为柏林空运框架的开创者。

1957年7月李梅将军被任命美国空军副参谋长,直到1961年7月,他被任命美国空军总参谋长。

李梅将军是美国战略轰炸思想的服膺与实践者之一。着有《美国空军史》、《战略空军指挥部》、《波音》、《洛克希德》等书。

作为一位长期服务于美国空军的将军,李梅将军在一生中荣获了众多别人无法比拟的荣誉勋章及奖章,他被授予他的国家能赠予的每个褒奖,还接受了其它许多国家荣誉勋章。许多年以后,李梅回忆道:“杀日本人并没有使我感到不安。使我感到不安的是战争的结束。所以我并不在乎到底有多少人在我们的行动中被杀。”这就是李梅,他以自己的冷漠无情而自豪。这就是被称为“冷战之鹰”的柯蒂斯·李梅将军。

这简直是一场赌博!

自1942年4月杜利特尔轰炸东京之后,美军由于陆军航空队没有航程能够到达日本本土的轰炸机,而海军航母编队受实力和战局的限制也无法逼近日本本土实施空袭,所以在将近两年多的时间里都没有条件组织对日本本土的大规模战略空袭。

其实,早在1939年11月10日,美国陆军航空队司令阿诺德将军就已经向国会提出申请,请求国会授权陆军航空队与一家大的飞机制造公司签约研制超远程轰炸机,以使陆军航空队具备在未来可能爆发的战争中将战火直接烧向敌国本土的能力,同年12月2日,该请求被国会批准,1940年1月,“超级轰炸机”的研制工作正式启动。在经过了近乎残酷的激烈竞争后,波音公司最终击败了洛克希德、道格拉斯等对手,赢得了这笔数额巨大的军购合同。1943年底,波音公司的B-29“超级空中堡垒”正式进入陆军航空队服役,这种飞机采用全金属全封闭结构,机头是由多块曲面玻璃组成的半球状透明舱室,高升阻比的大展弦梯形上反中单翼,乘员14人,均配有氧气面罩,机长30米,翼展43米,机高8.5米,装四台R3350带有高空涡轮增压器的空冷活塞发动机,单台最大功率2200马力,最大起飞重量63.6吨,最大载弹量10吨,最高时速576千米,转场航程9650千米,升限10670米,武备共有5个自动炮塔,在机尾、机身左右侧和后舱的4个炮塔安装双管12.7毫米机枪,机身前方的炮塔安装了两门20毫米机炮,加上火控雷达准确指引构成严密的自卫火力。B-29的服役,使美军终于拥有了航程能够到达日本本土的重轰炸机。

在当时而言,B-29无论航程、载弹量,还是自卫火力,都是二战时期其他轰炸机所望尘莫及的,堪称轰炸机之王。1943年6月,B-29刚刚研制成功,美军就迫不及待地组建了第58轰炸机联队进行适应性训练。在拥有了B-29这样对日本本土轰炸最理想的利器后,美军正式把对日本本土的战略轰炸行动提上日程,开始将大批具有丰富作战经验的飞行员从欧洲抽调到太平洋战场。1943年11月,在德黑兰同盟国首脑会议上,英美联合参谋长联席会议批准在印度加尔各答和中国成都部署B-29,用以空袭日本本土。

1943年11月,在美国堪萨斯州组建了第20轰炸机部队,1944年3月又组建了第21轰炸机部队,1944年4月在第20、21轰炸机部队基础上成立了第20航空队,由陆军航空队司令阿诺德上将亲自兼任司令,该航空队就是负责承担对日本本土战略轰炸。

1944年4月,第20轰炸机部队的第一批B-29由肯尼思·沃尔夫准将率领进驻印度加尔各答,美军随即开始进行紧张的战前训练。

1944年6月5日,98架B-29从加尔各答起飞,前去轰炸日军占领下的泰国曼谷,作为首次实战检验。起飞时有1架坠毁,中途有14架因故障返回,返航中又有4架坠毁,还有42架迷航,轰炸效果也不显着,可以说并不成功,但是美军获得了宝贵的实战经验,并从中总结教训,为以后的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6月15日,美军实施代号为“马特霍恩”的首次空袭日本行动,92架B-29从加尔各答起飞,沿驼峰航线飞越喜马拉雅山脉,有79架抵达中国成都,中国军民以极其简陋的设备将成都双流机场扩建成可供B-29起降的大型机场,并竭尽全力为美军飞行员安排了在当时条件下最好的食宿,为美军对日本本土的空袭提供后勤保障。

当晚,B-29在成都加油挂弹后起飞,其中1架在起飞时坠毁,4架因故障返航,共68架向日本飞去。午夜时分,B-29机群到达日本,对钢产量占日本钢铁总产量24%的八幡钢铁厂进行了轰炸。

7月8日,B-29又轰炸了佐世保军港。至1945年1月,B-29从加尔各答起飞再到中国成都加油挂弹,或直接由成都起飞,对日本的九州、本州西部、冲绳和中国的台湾、鞍山、沈阳等地的钢铁厂、飞机制造厂、炼油厂、交通枢纽和港口进行了轰炸,由于从成都起飞的B-29只能到达日本西南部,无法轰炸东京、大阪等日本大城市,所以美军对日本本土只进行了10次空袭,投弹仅800吨,难以扩大轰炸效果,而且B-29每次出动所需的燃料、弹药和零配件,都需要C-46和C-47运输机经驼峰航线运到成都,代价十分巨大,有些得不偿失。解决这一困局的方法只有一个--在太平洋上夺取若干岛屿,缩短对日轰炸距离,将日本大城市和工业中心纳入B-29的作战半径。

1944年8月,美军以死5200余人,伤2万余人的巨大代价攻占马里亚纳群岛,为B-29夺取了第一个轰炸日本本土的前进基地。

10月,埃米特·奥唐奈准将指挥的第73轰炸机联队进驻马里亚纳群岛的塞班岛,并立即展开了战前训练,不断对特鲁克和硫磺岛进行空袭,从中积累作战经验。

11月24日,奥唐奈准将亲率111架B-29从塞班岛起飞,轰炸日本最大的飞机发动机制造厂--东京郊外的中岛飞机制造厂。这是自杜利特尔轰炸东京以来美军首次轰炸东京,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不料天公不作美,东京上空阴云密布,难以实施目视轰炸,奥唐奈当机立断命令装备轰炸瞄准雷达的52架B-29轰炸中岛工厂,其余飞机则轰炸东京的其他军事工厂。日军紧急起飞了100余架“零”式战斗机,但“零”式战斗机无法到达B-29的飞行高度,只能进行仰射,加上B-29自卫火力密集,只取得了击落2架,击伤11架的战绩。美机损失虽少,但由于天气影响,只有30余架找到了目标,对中岛工厂的轰炸效果也很不理想。

12月,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根据战局的发展,制定了在日本本土登陆的计划,为了摧毁日军抵抗的物质基础和意志,决定加紧对日本的轰炸和海空封锁。根据这一指示,美军不断增加参与对日轰炸的飞机数量,轰炸的频率也大大增加,轰炸的城市也扩大到大阪、神户、横滨和名古屋。但根据航空侦察照片判读,轰炸效果并不显着。

而B-29这种飞机造价昂贵,仅第21轰炸队的334架B-29型轰炸机就价值4亿美元。有鉴于此,奉行实用主义价值观的美国人十分关心B-29型轰炸机的使用价值。当他们得知这种飞机在汉西尔手里发挥的作用与其价值不等,顿时哗然,纷纷责备陆军航空兵把纳税人的钱扔进了太平洋。阿诺德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才起用了“火鸟”李梅。

自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决定攻占硫黄岛和冲绳岛后,马歇尔将军一直担心美军会因登陆时遭到顽强抵抗而增加伤亡。怎么办呢?如果先对预定登陆地点实施空中轰炸,虽可摧毁敌人部分兵力兵器,但也会暴露企图,增加登陆的困难,因为不管怎么说,进行最后战斗的是地面部队。最好的手段就是在心理上强烈震撼敌国军民,并打击对方的后方工业基地。

这个想法一跃入脑海,马歇尔立刻把陆军航空兵司令亨利·阿诺德上将找来,商讨用战略航空兵轰炸日本本土的办法。

阿诺德是西点学校毕业生,也是参谋长联席会议成员之一。他为人冷漠,但处事机敏,决策果敢。听完马歇尔的建议,他想了一会儿说道:“我想还是让‘火鸟’给那个罪恶的‘神国’带去惩罚之火为好。”

阿诺德说的这个“火鸟”,就是柯蒂斯·李梅。

1945年1月,柯蒂斯·李梅少将被任命为第21轰炸机部队司令,在接任第21轰炸机部队司令后,李梅立即按照自己的一贯作风,对麾下官兵展开了魔鬼训练!训练强度之大甚至达到了让部队官兵渴望战斗的程度--和日常训练的强度相比,战斗时所享受的待遇几乎可以算作是日常休息!在这种求战心切的情绪鼓动下,自1945年1月至3月,李梅的第21轰炸机部队先后出动B-29轰炸机1200架次,对日本本土实施了48批16次轰炸,共投弹5000吨。空袭中被日军战斗机和高炮击落29架,机械故障坠毁21架,其他原因损失15架,总共损失了65架。然而轰炸效果却很不理想,主要原因是日本工业与德国完全不同,主要是由散布在居民区的小作坊生产零部件和预制件,再送到大工厂进行组装。昼间高空精确轰炸根本无法摧毁星罗棋布的小作坊,也就无法有效地打击日本军事工业。

1945年2月,美军开始在硫磺岛登陆,战役目的就是为实施战略轰炸的B-29提供应急着陆机场和护航战斗机的起飞基地。战斗殊为惨烈,美军为夺取这个面积仅20平方千米的小岛付出了阵亡6821人,伤21865人的代价,平均每天伤亡达800人,参战部队的损失创造了二战太平洋战场美军最高伤亡记录,伤亡率达30%!面对地面部队如此之巨的伤亡,如果轰炸再不有所起色,何以见江东父老?

面对来自友军的压力,李梅决定改变战术--根据掌握的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