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华西纪事2006:回望吴仁宝
5472900000020

第20章

吴仁宝:这个创新来讲,有我创新的基础。因为,我这个人做事情来讲,中央讲什么,还没有等到上级贯彻,那我就要做了,等到上级贯彻,我基本上已经贯彻落实了,我这个人是不等的,那么怎么办,这个事情已经贯彻了,已经做了,那么我自己就要考虑去想,去做,这样就做在人家前面了,等到上面贯彻了,那么我们就已经做了。

就是说我这个做事情不等,也就是说要根据人民需要的,国家允许的,从这些方面去考虑去做,这样做在前面。所以作为我个人来讲,不算创新,只是做在人家前面一点。有不少的事情,比如说分田到户,有的人不理解,说你华西为什么不分田到户?我是听中央的,因为中央是讲两点,叫宜统则统,宜分则分。我们华西是“宜统”,所以我们就没有分,那是听中央的。后来中央又号召向种田大户集中。

他们分田到户的又要集中了,那我们不需要集中了,那中央又讲“三集中”了,那华西是老集中了,不需要再去集中了,所以我是把中央的精神一直贯彻到底,这个并不是讲我有超前意识,主要是把中央的精神一直贯到底。因为,中央不管什么方针政策,一切都是为了人民,为了我们国家的富强,这个总的指导思想要去领会。那如果遇到有时候有一些地方会影响发展,避开了,那就跑前一步了。所以我看并不是说我有什么创新。如果说是要创新,像我们的“一分五统”是创新的,这个是没有埘录华西村新闻发布会上仁宝答记者问的。什么叫“一分五统”,我们为什么要搞“一分五统”,因为上面提出来,要行政区划的重新调整,村来说,小村要并成大村,上面并的目的是什么,主要是因为村干部太多了,这个并了以后,村干部可以少一些,并了以后,村干部强了,有些村弱的可以退下来,这个村先是这样并了,但是心并没有并。

我们是搞“一分五统”,什么是“一分五统”?村与企业要分开,比如我们并了十六个村,这个村还是他们的村,只是村的名字更名一下,华西村,―村,到十二村,因为村中还有二三个村并成了华西一村,所以说是十二个村,并起来以后,怎么办,那华西我们称为中心村,一个是村企分开,我们对他们村怎么管理,村是分开的,对他们实行五个统,是哪五统?第一是经济由华西统一管理,第二是劳动力在同等条件下统一安排就业,第三是福利由华西来统一发放,第四是村建由华西统一规划,第五是华西村党委统一领导。这样的五统,最后实现基本生活包,老残有依靠,优教不忘小,生活环境好,三守促勤劳,小康步步高。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把他那个村,所有的土地,包括水面在内,统统作价,一亩地给他们一千五百元,这个钱要统统给这个村有农业户口的老百姓,这样最少的要分六百多元,田少,最多的分一千多元,比如说一家人是五口之家,最少人家也可以拿到三千多元,最多人家人口多,也更多。老年人,比如五十五岁的女同志,六十岁的男同志,都有保养金,最少的村是每人每月一百二十元,开始只有一百元,现在是到一百二十元,最多的人是每个月五百多元,这些人只要是这个村的,统统都有,不管是做老板的,哪怕是亿元户,哪怕是在外面打工的,每个人都有。那这样呢,大家都非常高兴。而且我们每年的粮食都送到家,我们算他是一1元钱一斤,每个人分三百斤,无形中又增加他们三百元。

而且逢年过节,我们还要发一些礼品给他们。不仅这样,还要优教不忘小,小孩读书,有困难的,那我们就要帮助。那刚刚所说的生活环境好,原来这些村子连自来水都没有的,那我们自来水都要接通,原来连路也没有的,有几个村甚至下雨天自行车要扛进去,我们把路也修好,这个生活环境更好。所谓“三守促勤劳”,也就是说要“守法、守约、守信誉”,要勤劳地参加工作,这样能够健康长寿,而且社会来讲也变和谐,最终实现小康步步高,那我们这个就叫创新。那为什么会创新的?那主要是我接受原来年纪轻的时候受到一种平均主义对我的教育,以前也并村的,是平均主义,不管这个村是有财产也好,没有也好,越并越穷,所以我们这个并村,是创新了,一分五统是越统越富,所以这个是我们的创新。

新华社记者:老书记你好,我是新华社记者,我先想证实一个消息,这个不算问题,我从一个非正式渠道听说你准备在明年想开办一个全国的万人村支书培训班,有没有这个想法?另外一个有这个想法,你是怎么考虑的?这是我想证实的一个想法。你经常讲一个村支部书记能比较好地,比较正确地做了这么多年,你关键一点是吃透两头,上面一头和下面一头,我有一个问题就是说如果在某些特殊的时刻,在历史的特殊时刻,这个上面一头和下附录华西村新间发布会上吴仁宝答记者问面一头发生矛盾的时候你怎么办?

吴仁宝:我呢,在“十一五计划”中间,不是我讲了“三句话”吗,就是说“村帮村、户帮户,核心建好党支部,最终实现全国富”。我们华西来说,在这次党的先进性教育中,也就是我们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最终要建设好一个党支部。我想在这五年当中,每年要同一万名村支部书记进行交流。刚刚说了,是交流,不是到这里来学习,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华西可以说是比较好的,但是他们也有好的,当然也有一些可能没有我们好,我们把一万名的村支书请到我们华西来,他们有他们的长处,我们也有我们的短处,相互交流,希望一万名的支部书记能够提高,全国富就快了。但是我有一条,为什么到华西来呢,是暂时看,因为我们有将近七十万的村支书,可能有六十八万。到底是六十八万还是七十多万?中国太大了,支部也经常在变动,就算是六十八万。

六十八万当中,我五年每年培养交流提卨他们,也提高我们,所以到这里来开,暂时看六十八万的村当中,可能我们华西比较富一些,我要为他们今后更富,比我们华西富做点工作。到我们华西来五天时间,食宿统统由华西来。我们打算五百元一个人,一万人五百万,五年二千五百万。这个钱我们值得,如果说五万个支部,能够有一半,能够大家取长补短,回去发展了,那这个数就无法估量了,所以是这样的一个目的,我们有这样的一个打算。另一个来讲,我们怎样当一个干部?我通过几十年的实践,什么叫好干部,什么叫一般干部,什么叫不好的干部,我的实践体会,我们当干部,要两头保持一致,一头要同各级组织保持一一致,乃至要同中央保持一致,一头是要跟老百姓保持一致,也就是要跟各族人民保持一致,如果能做到两头保持一致,就可以说是一个不太差的干部。因为我是这样的,我是做一个不太差的干部,我不想做不好的干部。

为什么?有自知之明,我自己的水平是这么一回事,如果说我自己专门想要做得最好,那么可能就要变成最好的包楸了,可能有时做得不够好,可能也要讲好,那最后就要变成不好,如果说两头保持一致了,那就是一个不太差的干部。如果你只跟上面组织保持一致,不同老百姓保持一致,这个就不是好干部,如果你只跟老百姓保持一致,不跟组织保持一致,组织的话都不听了,对也不听,不对当然是更不听了,那这个我看也是不行的。因为你这个千部是当不长的。

那如果跟上面有时不能保持一致怎么办,我是这么想的,因为上面各级领导,叫你做的,都是对的,没有哪个领导要叫下面做坏的,首先要有这样的一个理解,有事领导讲了,这里暂时不能做,那怎么叫听领导的话,因为领导讲的,如果我们已经做了,不要重复再去做,领导讲的,现在还没有条件做,那要创造条件去做,这个叫做听领导的话,确实有少数领导也会讲脱离实际的话,这个不能怪领导,还是我们基层。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上级各级领导最相信我们农村的支部,因为我们农村基层支部是代表农民的。

农民最朴实,认为村支书是不讲假话的,领导来听了你基层的话,这个实际上我们也有少数的村干部,他也会讲假话,他看到领导来了,汇报得非常地好,这个同志的口才很好,领导听了以后也非常高兴,需要叫他锦上添花,如果这个领导到其他村去了,这个村的支部书记比较朴实,有什么讲什么,领导一听,想想这个人不行,那我们一个村怎么怎么好,只要把前一个村的经验教给他了,说你要学习这样一个村的经验,要如何去学,那我的看法,就是脱离实际,那还是我们基层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