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红魔房之夜
5475000000001

第1章 序

白桦

硕儒的西非之行是一个辛酸的寻寻觅觅的故事,也是一个跳进万花筒中的奇遇记。对于他和中国读者,那里是一个陌生的世界。寻亲无着,每天手心里捏着一张只够付一杯啤酒帐的小票,坐在各种肤色的人都来光顾的酒吧里。五颜六色的灯光,震耳欲聋的音乐和尽情宣泄情爱和愤怒的歌唱,象西非上空的阳光那样炽热的舞蹈。然而,这些在他心灵的乐谱上都是暗淡的音符。风筝似的乡愁一直在他日夜的梦境的上空升腾,挣着一根丝线,连着血淋淋的心。年幼的黑人舞女,沦落在夜总会里伴客的苏联女学生,老来难还乡的华侨,旅居非洲的娇小玲珑的日本小姐……象走马灯上的纸儿在眼前飘过。每一个人都是一本书,每一本书都体现着微妙而脆弱的国际和人际之间的关系,以及深刻的内心冲突,时刻都在说明着过去,今天和未来的世界。有些书,他翻阅了;有些书,他只看了看封面。这就足够使人眼花缭乱了,在眼花缭乱之余还能得到不少启示。现代,喷气式客机联结着地球上的各个角落,“天涯若比邻”,但人类还存在着数不清的形形色色的人为的藩篱,不正是这些藩篱造成了无数的悲剧吗?每一个人的命运都象一叶小舟,在这个动荡不安的世界里沉浮。每一条小舟时时都急于靠上一座安定坚实的岸。西非美景如画,但并不是一切小舟应当并且可以停靠的岸。作者终于又回来了!回到他一度离去过,并从离去的那一刻起就思念不已的岸。

作者向我说过和旅英钢琴家傅聪相同的感受:在远离祖国的地方,最思念的常常是一间简陋的斗室,两三知己,四五盅绍兴老酒,不断引用中国古老的谚语和诗词说笑……渴望着的是多么的菲薄啊!而如此菲薄的渴望在救国之外的任何地方都寻不到。而任何地方都有其自身的美丽动人之处。但都无法代替心中那间斗室,因为那间斗室建筑在一片亲切的热土之上。只有在共同的灾难中走过来的人,才能知己,只有家乡水才能酿造绍兴老酒。古老的谚语和诗词是中华民族这棵老树上永不凋谢的花朵。如此而已!

1986年春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