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再露锋芒
对葡萄酒的“懂”,使鲁祥云在国内外葡萄酒业中八面威风。在威斯诺·查尔斯酒业有限公司鲁祥云的办公室里,鲁祥云面前摆着鲜花,面对摄像机的镜头,神采飞扬,侃侃而谈。关于他“荣耀”的故事便如泉水喷涌,又如清溪流畅,滔滔汩汩,起伏跌宕:
“我在法国现在还有一定的知名度。我鲁祥云到法国去,他们不拿我当门外汉。去年腊月二十三,过了小年我就到了法国,又到了西班牙,又回了法国。这十三个酒庄我又转了一遍。”
“这次到了西班牙,也得到了新客户的高度评价,把我带到他们顶级的评酒室品酒,品酒后我拿出的数据和品种,他们的副总很震惊地说:‘没想到你们中国人还会懂这么多的酒,并且说得一点都不差。”
“其中有两款酒,”他不明白我凭什么能分出档次来,就拿着那瓶差些的酒对我说:“我的果香味很浓。”他虽然没说下句,“你凭什么说我这个酒差?”我心里知道他的意思,也是在他面前露一手,就说:“我告诉你,你果香味很浓是你里面放了橡木粉,口味不正。”一下子把他击中了,马上目瞪口呆。
“到了下午,”他竖起大拇指说我厉害。我就把他的工艺给捅透了,我说:“你橡木粉和泡的橡木棍不一样。橡木棍的香是把橡木棍放在酒里面泡出来的橡木香,你这个粉是把橡木磨成粉末放进去,它的味道进得快跑得也快。这两种工序不是一样的概念。正因为你是把橡木粉放进去,这个香气一闻很香,但是走得快,酒体不饱满。在外面鼻子闻很好,喝到口里面,香气就没了。”
“他们听了我把他们的工艺说得透透的,都很佩服。--我说这一点不是显摆我的本事,是我一定要把我们的西夫拉姆研究透。”
说起法国的葡萄酒来,鲁祥云如数家珍。
他说:“波尔多和勃艮第是专门生产干红葡萄酒的地区,它们的葡萄就像烟台的苹果一样,是特产;克尼昂克地区,主要是生产人头马、马爹利、轩尼诗等白兰地,这个地区的葡萄只能做白兰地,做红酒也可以,但做不出好红酒来。波尔多做出的红酒最好,像拉斐、拉图这些名庄,都是在波尔多和勃艮第这两个地区。卡尔卡松也可以,它跟这两个地方紧密相连,所以葡萄差别也差不到哪里去。我到了这些地方,他们对我的评价特别高,都认为是中国的评酒大师,比美国的强百倍。”
一个葡萄酒企业的老板,能做到在世界顶尖级的酒庄被称誉为品酒大师,在法国这个葡萄酒王国里优游自得,可想而知,鲁祥云进口和灌装的葡萄酒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档次,能够喝上他的葡萄酒不正是一种真正的人生享受吗?
这是一种真自豪
鲁祥云讲了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是让他真正感到自己确实“高人一头”。
“我们到法国,经常去参加品酒会。一次,我们去法国的人头马公司,也遇到过品酒。”鲁祥云很得意地讲着,“人头马公司在福建合资建了个龙马公司,因为经营不善要拍卖。大家都看着是块肥肉要去抢,我也被邀请去了。同去的老板中,有咱中国的一家大公司的老总。我跟人家比起来,真是一个天一个地。后来认识了,都成了朋友。虽然大家都没拍人头马的福建公司,但晚上人家还是在巴黎北京大饭店举行了小型品酒会。”
“其实,人家举行评酒会,一方面是招待中国客人,更重要的是看你老板品酒的水平。在人家法国人眼中,老板品酒的水平就代表着企业的产品水平。因此,很多葡萄酒专家都来了,也把法国几个名酒庄的酒都拿了过来。”
“在这次评酒会上,法国的评酒师给了我很高的评价,让我把那家大公司的老总给比下去了--这说明我懂酒研究酒--在这次品酒会上,连他们酒的酒精度我都说的差不多。”
这真是一种自豪,因为他不仅赢得了法国人的称赞,同时也在无意中确定了自己在中国葡萄酒界品酒的层次。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鲁祥云对葡萄酒这种丝毫不差的判断能力,当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一点一点练出来的,其实刚开始他根本不会喝酒,练到今天这样神乎其神的地步绝非一日之功,就像卖油翁一样,把油从钱眼里倒进油葫芦里,“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开头,鲁祥云看着评酒师拿着酒一闻,一喝,一品,就肯定这个酒如何如何好,怎么怎么香,可以怎么样等等,简直就像看魔术师表演,不知道有多么神秘。
他想,我自己也要这样,喝一口葡萄酒,就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于是,他开始学习中外葡萄酒的书籍,照着书上写的,请教葡萄酒大师;在请教的基础上实践,就是品尝葡萄酒,各种各样的牌子都喝。有时候喝一点,品一品,有时候要看酒度和综合指标,一直能把自己喝醉,自己感觉每一种酒的烈度、甜度、酸度以及口感等等。
“天天去品,天天去闻,有时候把自己喝醉了。大口喝,一大杯两大杯这么喝。并且我能把这个酒的性格喝到位。哪个酒多喝没事,哪个酒喝多了能醉。它们的性格我都能喝出来。”鲁祥云说。
“反复、比较、分析”辩证法,鲁祥云用在了品酒上,使他的品酒竟然有了哲学的味道。任何事物做到极致,便必然会溢着哲学的感觉。
鲁祥云反复品尝,反复比较,反复记忆,反复分析,“铁棒磨成针”,一种两种三种……一次两次三次……一天两天三天……酸甜苦辣咸香淡的原味被稀释了重组了糅合了创新了升华了……鲁祥云的大脑记忆器里,嗅觉和味觉信息库的大门率先打开了,葡萄酒的信息列队洋洋而来,花香、果香变成了一组组时空的幻合,随之而来的是颜色的跳跃,景色的飘移,自然的动画,有序?无序?走进来的?跳进来的?挤进来的?飘进来的?这一切都是都不是,不是又都是:
--春天来了,杂花生树,蝶舞蜂忙,美的精灵在花丛中跳跃,闪现着它的艳丽,红的、黄的、蓝的、紫的、绿的……风儿轻轻拂过,悠悠地一阵阵香气袭人,浓郁?馥郁?芬芳?淡香?纯净?疏淡?
--夏花儿热烈,灼灼地闪着炎炎的炽性,清香?醇香?浓香?甜丝丝?酸溜溜?辣丝丝?
--秋天的原野,柿子挂着红灯笼,苹果着红脸庞,紫莹莹的葡萄,黄澄澄的梨儿,披着五彩斑斓的秋衣,举着红红的叶子,一齐散发着醉人的一个甘甜,一个淡酸,一个汁儿蜜,一个酸酸加甜甜,还有一星儿浅涩,风儿吹过,远山上松针的苦味,蘑菇的香味,还有空谷山花幽兰的草味混合着飘来……
--洁白的雪,暗香的梅,静静地落下来,悄悄地绽放着,铺张着忽来远去,眼前,仿佛是高高的雪山,雪山上雄鹰盘旋;蔚蓝的大海,海鸥在滑翔;美丽的大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丰收的原野,秋露珠儿挂在葡萄的红脸上;通往远方的路,时隐时现,一直盘旋上高山之巅,云雾缭绕,飘忽无定……
--耳畔,是丝丝的春雨的滴答声,是嘈嘈杂杂的急雨声,又似“淙淙铮铮,幽间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细流”声;贝多芬的田园交响的悠扬旋律天籁之音拨动着心弦,梁祝的小提琴如泣如诉地深情地化蝶,二泉映月的二胡深沉地在指尖上叙说--钢琴、提琴、马头琴,唢呐、笛子、单簧管,金铙玉钹红锣鼓……猛然间如万马奔腾,山呼海啸,如黄河奔龙,如长空雷鸣,排山倒海,气贯寰宇……
--倏然间,一切戛然而止,万籁俱寂,一片空蒙……眼前只有亮亮的葡萄酒杯,紫红的、淡黄的葡萄酒瓶,浅红如石榴籽般的、如琥珀玛瑙般的葡萄酒,一种两种三种……一杯两杯三杯……静静地憩息在品酒室灯光映照的辉煌的玻璃台上,流波顾盼,美兮,倩兮……
一天,公司里有急事,到处找不到鲁祥云,打手机只是响,没人接。大家找来找去也找不到他。一般情况下,他到哪里去,都是跟公司文书有交待,人家有事好找他。
可是,这一次,谁也不知道他上哪里去了。最后,找到他妻子,妻子又问女儿:“你不知道你爸到哪去了?人家找他有急事。”女儿说:“你都在哪里找来?没打电话啊?”
“打了,没人接,管哪儿也不见他的影儿。”
“啊,快回家看看吧,说不定又躲在哪里品酒。”
妻子跑回家去一看,果然,鲁祥云正醉举着酒杯,自言自语:“哈,哈,我胜利了,我知道你多少度了……”
后来问他,他说对那瓶酒把握不好感觉,就一直喝一直喝把自己喝醉了。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鲁祥云走过了从门外汉到“品酒大师”的艰难而美丽的实践道路,完成了又一个新长征。
现在,鲁祥云只要一闻酒香,就能准确地说出这种酒是什么葡萄酒,是什么地方的葡萄酒,是什么年份的葡萄酒,甚至在法国成了各个酒堡的品酒传奇人物。他跟美国人品评葡萄酒的故事,已经在法国传为佳话。
中国葡萄酒协会一位副会长曾以鲁祥云作为典型鼓励学员说:“学习品酒,不要迷信,只要勤品、多思考多比较,就能成功。品酒师证只是一个人有那么个机会取得的,而有的人虽然没有品酒师证,但他的品酒水平照样是一流的,比如鲁总就是这样的。”
很多人认为,作为一个企业老总,根本不用自己品酒,完全可以请品酒师来鉴别嘛。
鲁祥云这么折腾自己来品酒,不是为了出去赢得别人的喝彩,而是为了能够对自己生产的每一种酒、每一瓶酒的品质都很清楚地掌握。
鲁祥云从心里觉得,要造出好酒,要创出自己的品牌,除了依靠专家大师和技术人员之外,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自己必须是行家里手。
鲁祥云对于造酒的思维别具一格,行动也是独辟蹊径。他认为,企业品牌的创造,不完全取决于你有多少高级工程师,也不完全取决于你的平均技术水平有多高,其中最核心的,就是看你这个企业的一把手是不是真抓实干自己拼上。如果企业的老总对自己的产品不热爱,对创品牌不关心,对技术一问三不知,要想创出名牌来,很可能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鲁祥云认为,自己做葡萄酒,如果不能成一个葡萄酒专家,就没有对葡萄酒的话语权,其他一切都得被别人牵着鼻子走,都是空话。当然这个专家不是有个凭证、弄个资质就行了,而是要真材实料的,在葡萄酒商战中能杀伐定夺的。
中国乃至世界一流的葡萄酒,就这样在鲁祥云手中酝酿着、升华着诞生成长起来了。
经营企业的心理支柱
我们当然知道,鲁祥云与葡萄酒的交融升华,成为葡萄酒品酒专家,当然不是要吃品酒师这碗饭的。他的品酒,就是要使自己的企业做出好的葡萄酒来,他的品酒水平,不仅在法国为国人争得了荣誉,也成为他经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心理支柱。这是他学习品评葡萄酒的真正意义。
其实,不独葡萄酒,在很多的事情上,如果您做到了在某一方面是专家,这方面的知识就会成为人生的心理支柱。
比如,您是一位著名的医生,即使你当了院长,也觉得心里踏实,跟不懂技术的外行当院长不是一种感觉。鲁祥云就是这样一位葡萄酒专家型的企业家,从他谈的品酒与造酒的关系中,我们当然还可以悟出更多的道理。
“你一个老板不知道酒汁是好是坏,怎么知道人家卖给你的酒汁是贵了还是贱了?更不用说你能造出什么好酒了。”鲁祥云朴素的话语里含着至深的哲理。
你做葡萄酒,你不品酒,不懂酒,就不知道价格,这就逼着你的嗅觉一定要好用。我一闻味就知道,你这个酒在没在橡木桶里面存过,存了多长时间。我只要一品,就知道它的干浸出物是多少,酒度是多少,单宁,就是葡萄酒很重要的对心脏、心脑血管有好处的成分是多少。并且按照法国的市场价格,我就知道你这个酒多少钱一吨。
不光是法国的,西班牙的、智利的、意大利的、阿根廷的,我都知道。澳洲的酒汁我不喜欢,因为他的酒淡,我们中国人不喜欢,因为他们的树龄比较晚。所以,我们西夫拉姆不用这个酒汁。我们用的是正宗的法国血统的波尔多、勃艮第地区的酒汁。
酒这个东西不在懂不懂。很多消费者说:‘我不懂,这个我不懂。’不懂不要紧,你有鉴别能力就行。同时放三瓶酒在这里,就是从来没喝过红酒的人,只要你的嗅觉好用,味觉好用,你比着喝,你就是把眼睛蒙上去喝,你都知道哪瓶酒好,哪瓶酒不好。好酒就是好喝,果香味特别浓,喝到口里舒服,爽。那个垃圾酒就不行,烂葡萄做出来的,有股臭味,亚硫酸那个味道,那个臭味,你就咽不下去。
这个东西关键是自己用心,不用说懂。所以,我作为一个造酒的,不懂肯定不行。你在做酒,你去卖酒,当来了个客户来买酒,你不懂客户懂。有些酒厂弄了些垃圾酒说酒好喝,酒好喝,人家客户都咽不下去,喝一口出去吐一口。你这么样能行吗?
还有很多消费者说,干白葡萄酒就是白葡萄做出来的。其实白葡萄酒,白葡萄可以做,红葡萄也可以做,只是工艺不同而已。
“作为一个葡萄酒企业家,必须要专,不专不行。专,也不需要多高的学历,关键是你用心,用心去钻研,用心去体验,执著地来研究才行。”
领袖的话,深沉而馨香
行文至此,忽然间,想起了毛主席当年在《纪念白求恩》里说的两段话: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这两段话,会更好地加深我们对西夫拉姆的理解与敬重--鲁祥云虽然没有达到“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但他这种敬业精神,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这种真诚地为消费者奉献的精神,不是恰恰在我们这个浮华的时世里显得深沉而馨香吗?
西夫拉姆酒堡之所以能够跻身于世界一流,鲁祥云的精神正是一种精魂的诠释。葡萄酒是一种文化,葡萄酒也是一种艺术,它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真懂了葡萄酒,在这个大千世界里,便会真正懂得生活的酝酿与芳香,创造人生的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