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给你30000天,你怎样活
5491100000029

第29章 这辈子,要坚持自助才有天助(1)

“天道酬勤”,“自助者,天助之”,"有志者事竞成"?这些古老的训诫已被公认为是个人成功的心理基石。人要爱惜自己,重视自己,无论你现在的境况怎麽样。因为在你失败时,能够帮助你,使你重新获得希望,重新看到光明的,只有你自己!

真正的自助者是令人敬佩的觉悟者,他会藐视困难,而困难在他的面前也会令人奇怪地轰然倒地——这个过程简直有如天神相助;真正的自助者就像黑夜里发光的萤火虫,不仅会照亮自己,而且能赢得别人的欣赏——当人们欣赏一个人时,往往会用帮助的形式表示爱护—好运气因此而降临。人们相信,一个真正的自助者最终会实现他的成功,而所有帮助过他的人也会为此感到欣慰。

如果自助者懂得报恩,人们就会给他更多的帮助,他因此可以更加轻松地面对生活。

摆正人生轨迹,理清人生目标

成功从选定目标开始。杰出人士与平庸之辈的根本差别,并不是天赋、机遇,而在于有无目标。大多数人不是将自己的目标舍弃,就是沦为缺乏行动的空想。如果你想在35岁以前成功,你一定得在25~30岁之间确立好你的人生目标。

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你准备怎样度过今后三年时间?如果你知道自己会在六个月后被雷电击中,你会怎样度过这六个月的时间?

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这个调查美国耶鲁大学做过、卡耐基也做过,得出的结论惊人的相似。这个调查的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

3%的人,有十分清晰的长期目标。

10%的人,有比较清晰的短期目标;

60%的人,目标模糊;

27%的人,完全没有目标;

25年的跟踪调查发现,他们25年后的生活状况十分有意思。

那3%有长期清晰目标的人,25年来几乎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始终朝着同一个方向不懈地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顶尖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他们大都生活在社会的最上层。

那10%有比较清晰的短期目标的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那些短期目标不断地被达成,生活质量稳步上升。他们都成为各行各业不可缺少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等。他们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

那60%目标模糊的人,他们大都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他们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

剩下的27%完全没有目标的人,他们的特点是:从来不曾为一个目标而努力奋斗过,他们的生活都过得很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下层。

因此得出结论:目标对人生有着巨大的导向性作用。

扪心自问:自己有没有目标?有多长时间的目标?自己是属于哪一类人?是属于那3%有着长期清晰目标的人?还是属于那10%有着短期清晰目标的人?还是属于那60%目标模糊的人?或者是那27%从来没有目标的人?

目标是人生的导航灯。

成功在一开始仅仅是一个选择。你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成就,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人这一生很短暂,眼睛一闭不睁就过去了。为什么有的人一生很成功,有的人一事无成,那是因为人生的成功是有法则的。套用一句俗话,成功的人生是一样一样的,失败的人生却各有各的不同。

人生犹如行船,一艘没有航行目标的船,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

定准一个目标,绝不提前撒手

小时候在我们的语文课本里有一个“猴子掰包谷”的故事,说的是猴子在地里掰包谷,刚掰下一个,就扔了,因为它觉得前面的更好,就扔下手里的去掰另一个。另一个到手,觉得还有更好的,到手的又扔掉,去掰那个“更好的”。不知不觉走到地的尽头,天色已晚,只得慌慌张张随便掰一个,回去一看,恰是一个烂包谷,也只好将就了。

也许我们都会笑那个猴子太傻。猴子犯傻,不是智力问题,而是心态问题,它太浮躁,总是追求“更好的”。这正如荀子所言:“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反思我们现在的年轻人,何尝不是像掰包谷的猴子,今天考律师,明天学会计,后天读MBA……对此,樊纲(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兼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教授)的观点是:读书的时候选择一个好的专业,认真地学点东西,打好基础,多学点安身立命的本事,不要着急去做什么大事。毕业后可以有几年的选择期,可以尝试着做几份不同的工作,看看哪个最适合自己,然后选择适合自己的,静下心来持之以恒地做下去。但是这个选择过程不能太长,最好不要超过28岁。必须培育自己的“一技之长”,有别人无法取代你的地位,才会在以后的人生路上越走越开阔。

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大企业、大集团公司,如美国的微软公司、可口可乐公司,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都只做一件产品,取得垄断和领先地位,再不断地做科研,使自己的技术一直处于同行业遥遥领先的地位,从而取得超额利润。

再来看看《财富》世界500强的排名:能源类第一名是杜克能源公司,炼油类第一名是英荷壳牌石油公司,物流运递类第一名是UPS公司……他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非常专注地做一个产业,并尽心打造独有的核心竞争力,把企业做大、做强。例如,UPS发展到今天它只做了一件事——用最快的速度把包裹送到客户手中。只做了一件事,UPS就把业务做到了全世界。

世界上很多企业就是靠集中所有的时间、精力、资金和技术做好一种拳头产品而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

1981年于瑞士Apples市成立的罗技电子(Logitech)是世界知名的电脑周边设备供应商,拥有很高的零售和OEM市场占有率。罗技当初只是依靠生产鼠标和键盘进入电脑周边设备行业的。鼠标和键盘是电脑最基本、最不可缺少的外设配件,但同时也是价钱较低获利较少的配件。因此对于电脑行业的巨头们根本无法产生吸引力,这便给了罗技一个契机。从此,罗技走上了鼠标和键盘生产的专业化道路,经过了数年的努力,罗技不仅在该行业中站稳了脚跟,而且最终成为全球最大的鼠标和键盘的生产供应商。

企业的发展是这样,人的发展同样如此。如果你几十年做同样的一件事,你就能把它做好做精,你在这个专业领域就拥有了发言权;就有了别人无法取代和超越的地位,你也就能牢牢地站稳脚跟,长期地发展壮大下去。然后,你还有闲暇的时间去享受生活的乐趣。

成龙拍电影时,各个汽车厂商主动争取免费提供汽车使用的机会,让成龙在电影里面表演特技。成龙选中日本三菱跑车,三菱公司立刻提供上百辆新车让成龙拍摄赛车镜头,成龙将车撞得稀烂,三菱也分文不取,为什么呢?因为成龙是最棒的,他的电影总是最卖座的电影之一。

乔丹打篮球成为世界顶级篮球巨星,不但年收入8000万美金,而且有人找他拍电影,有人找他拍广告,有人找他出书……那请问他的运动鞋需要自己买吗?不用,耐克公司会提供;他穿的衣服需要自己买吗?当然也不用,别人不但免费提供,还要支付他广告费。甚至香水厂商也借乔丹的名字与肖像生产乔丹牌香水。乔丹什么事都不用做,只要他肯提供给厂商名字与头像,别人就送他30%的股份。你说这是为什么?因为他是他的行业中最顶尖的,他是世界上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篮球巨星。

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仅用5年多时间就获得了物理、数学双学士和物理学博士学位,并于40岁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丁先生说:“与物理无关的事情我从来不参与。”

不要以赚钱为目标,也不要以出名为目标,应该以成为某个领域中的最顶尖为目标。只要成为某个领域的最顶尖的那一位,你一定会赚很多钱;只要你是某个行业的第一名,你一定会出名;只要你成为行业顶尖,你就一定会成功!

做软件做到世界第一名的微软会不会赚钱?当演员当到世界巨星的成龙会不会赚钱?打篮球打到世界第一名的乔丹会不会赚钱?跑110米跨栏跑到世界第一名的刘翔会不会赚钱?当然会!只要你是最好的,最顶尖的,一定是最能赚钱的,从而拥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第一名,拥有一切!

第二名,只能拾人牙慧。

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实现了人类首次登月的梦想。第一个踏上月球表面的人阿姆斯特朗向全世界宣布:“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全球数以亿计的人通过电视屏幕看到了这一激动人心的场面。

这个人类的伟大壮举已经过去30多年了,请问有几个人还记得第二个登上月球的美国人——阿姆斯特朗的同伴呢?

一般人有个错觉,以为拿不到第一,有个第二名、第三名也很不错。如果说第一名代表的是100分,很多人以为第二名起码也有90分,但事实上第二名能不能有10分都是问题。

为什么?因为做到第一名,他就不需要再与别人比,他已经占据了有利优势。他往前看,眼前是一片开阔的空间,任由他挥洒。不过在第二名与第三名、第四名之间却会形成一个追赶群。这个追赶群里的成员之间彼此会竞争、斗争和拖累,他们不仅要与第一名竞争,也要与追赶群里的其他成员竞争。最后即使他能够挣扎着跌跌撞撞地冲出来,也只是领先了这个追赶群,再向前看的时候,第一名已经领先太远,或者早已看不到他的影子了。

只要确定了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善于把握各种机会,用积极的心态应对挫折和逆境,在不断进取中超越和完善自我,并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进取,你一定会早日抵达成功的彼岸!

人生并不长久,只做好一件事

古语说,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世上看起来可做的事情很多,但真正能够抓住的却少。人生的机遇,可能就只有那么一两次。因此,一生做好一件事,只要真正做好了,也就够了。

鸿海集团总裁郭台铭先生在企业发展的整体定位和战略布局的规划上,曾有以下精彩的言论:“一个产业里,做第一名才可以稳定赚钱,第二名有点钱赚,第三名损益打平,第四名随景气沉浮,第五名往后要么等着被收购,要么就是被淘汰出局。”因此,“要做就做世界第一名”成为鸿海企业开创的最高指导哲学。

只做好一件事,意味着集中精力发展,而不是多元化发展。很多人涉足很多领域,学习很多知识,其实内部很虚弱,每一项都没有很强的竞争力。

用友软件集团公司的董事长王文京,在很多中国人眼里,王文京是“知识创造财富”这句话最完美的阐释。在十几年的时间里,王文京从一介书生发展到个人身价高达数十亿的价值,他一手缔造的用友软件也牢牢占据着中国财务软件的领导地位。谈及自己的创业,王文京用最简单的话概述他的精华:“一生只做一件事。专注,坚持。要想在任何一个行业出头,必须有沉浸其中十年以上的决心,人一生其实只能做好一件事。”正是凭着这朴实而简单的人生信条,王文京实现了用友软件商业化的目标。

专注地去做一件事情,哪怕它很小,努力做到最好,就会有常人所不能及的收获。请看这样一件例子。有一位妇女,来自农村,没读完小学,连用汉语表达意思甚至都不太熟练。因为女儿在美国,她申请去美国工作。她到移民局去提申请时,申报的理由是有“技术特长”。移民局官员看了她的申请表,问她的“技术特长”是什么,她回答是会“剪纸画”。接着她从包里拿出剪刀,轻巧地在一张彩纸上飞舞,不到3分钟的时间,就剪出一组栩栩如生的动物图案。移民局官员啧啧称赞,她申请赴美的事很快就办妥了,引得旁边和她一起申请而被拒签的人一阵羡慕。

这个故事应该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一个没有学历,没有工作经验的人,但凭借着一项特长,一处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可能得到社会的承认,拥有其他人不能获得的东西。可是在我们身边,许多人往往走入理论思维误区,譬如一些大学生在校读书期间,忙着考这证考那证,证书弄了一大堆,忙着做主持、当模特,业余职业换了一个又一个,但毕业之后却很难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原因就是由于他们分散了时间和精力,没有专注于某一份事情,结果事与愿违。由此可见,专注的价值有着不可低估的能量。

张立勇在清华大学第15食堂卖了8年馒头,得了个外号“馒头神”。这样一个外号当然不是随随便便就插在他头上的:英语口语流利,托福考过630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更是早早过关;在校外兼职英语家教,在清华餐饮中心英语培训班任主讲老师;还在报纸上发表了不少文章。一本关于他如何自学英语的书《英语神厨》已经出版——而他的身份,不过是一个没有读完高中、在清华食堂卖馒头的小师傅。也因此,才有清华的学生将他与《天龙八部》中那位深藏不露的少林寺“扫地僧”做对比。

张立勇做到了很多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而他成功的答案只有一句话:一生只做一件事。这个高二就辍学的年轻人,在8年的打工生涯中,坚持自学英语,并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这份执著与毅力着实让我们汗颜。他克服了常人克服不了的困难;他忍受了常人不能忍受的寂寞;他承受了常人不能承受的痛苦;他遭受了常人不能遭受的非议。因为,他只有一个梦想,只有一个追求,只做一件事。

目标定了很多,什么都想做,什么都没有做到最好,实质是没有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们的时间有限,精力有限,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做到最好,但是我们一定可以把其中的一件事做到最好。“一次只做一件事”,就意味着集中目标,不轻易被其他诱惑所动摇。经常改换目标,见异思迁或是四面出击,往往不会有好结果。因此,一定要专注于全力打造最具优势的核心竞争力。

嘉信理财的董事长兼CEO施瓦布从小文科成绩都是“大红灯笼高高挂”。他的读写速度很慢,英文课需要阅读经典名著时,只能从漫画版本下手。他常常说:“我的脑袋里有想法,但是却没有办法将它写出来。”后来医生诊断他患有识字障碍。但是施瓦布之后凭借优异的数理成绩,进入美国名校斯坦福大学就读。他发现商业课程对他来讲非常容易,于是选择经济为主修,在英文及法文仍然不及格的同时,投全力于商学领域,获得MBA学位。毕业时,他向叔叔借了10万美元,开始建立自己的事业。1974年,他于旧金山创立的公司,如今已名列《财富》杂志500家大企业,拥有26000多名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