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饭局人脉学:跟谁吃怎么吃吃什么
5492000000018

第18章 饭桌上要学的礼仪之道(2)

第二种情况,是由三桌或三桌以上所组成的中型或大型宴请。在安排多桌宴请的桌次时,除了要注意“面门定位”、“以右为尊”等基本规则外,还应兼顾各桌之间的距离,以及与主桌的距离。通常,离主桌的距离代表着桌次,越近越高,越远则越低。在安排餐桌时,出去主桌可以略大以外,其他所用桌子大小和形状都要基本一致。为了确保在宴请时赴宴者及时、准确地找到自己所在的桌次,可以在请柬上注明对方所在的桌号,并在宴会厅入口悬挂宴会桌次排列示意图,安排引导员指引来宾按桌就坐,或者在每张餐桌上摆放桌次牌。

宴请时,同一餐桌上的排列位次有以下四种基本方法,它们往往相辅相成:

1.主人应在主桌就做,并且要面对正门;

2.在大型宴请中,每桌都需要有一位代表人。他的位置一般与主人同方向,有时也可以面向主人;

3.应由距离该桌主人的远近而定尊卑,以近为上,以远为下;

4.客人与该桌主人之间的位置关系亦可作为尊卑判断,中国讲究右为尊,左为卑。

另外,每张餐桌的用餐人数应限在十人以内,否则不仅容易拥挤,更易因为照顾不周而显得失礼。并且人数最好是六人、八人、十人等偶数。

根据上面四个位次的排列方法,圆桌的位次的具体排列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每桌只有一个主位,即只有一名主人。主宾在右侧就坐,每桌只有一个谈话中心;

2.每桌有两个主位,主人夫妇在同一桌就坐,以男主人为首,女主人其次,主宾和主宾的夫人分别在男女主人的右侧就坐。这样,每桌就从客观上形成了两个不同的谈话中心。

假如遇到主宾身份高于主人的情况,也可以安排其在主人位子上就坐以示尊重。

座位的位序中也大有讲究:

中座为尊:三人一同就餐时,居中者地位高于两侧之人。

右高左低:两人并排就座时,以右为上座,以左为下座。这其实是因为中餐上菜方向多为顺时针,居右者比居左者受到更多的优待。

观景为佳:高档的餐宴中,主人大多会为宾客们准备高雅的演出和优美的风景,此时则以观赏角度最佳处为上座。

临台为宜:宴会厅内若有专用的讲台,则应该以最靠近讲台的餐桌为主桌,若无讲台,则一般以背临主要画幅的餐桌为主桌。

面门为上:用餐时,依照礼仪惯例应以面对正门者为上,背对正门者为下。

各桌同向:如果是宴会场所,各桌主宾都应与主人的方向保持一致。

为了便于来宾正确的在自己的餐桌和座位上就坐,除应安排招待人员进行引导外,还应在每位来宾的座位上,事先摆放好来宾姓名座位卡。举行涉外宴请时,座位卡应以中英文书写,按照惯例,中文在上,英文在下。必要时,座位卡应两面书写。

中国人通常会通过分配座位,暗示谁对自己最重要。邀请人可以指定客人的座位。自己的部下或晚辈也可被按排在比自己更重要的位置上。

西餐座次安排和中餐有很大不同。西餐一般都使用长桌。

如果男女二人同去餐厅,男士不仅应礼貌的邀请女士坐在自己的右边,还应注意不可让女士坐在人来人往的过道旁边。若只有一个靠墙的位置,则应先请女士就座,男士则坐在她的对面。如果是两对夫妻就餐,则夫人们一般靠墙而坐,先生则坐在各自夫人的对面。如果两位男士陪同一位女士进餐,女士应坐在两位男士的中间。如果两位同性进餐,那么靠墙的位置应让给年长者。

西餐还有个默认的规矩:每个人入座或离席均应由座椅左侧进出。另外,对于多人宴会,西方还有一个特殊的习俗,即男女交叉安排,即使是夫妻也是如此。

品茶的的礼节

中国人喜欢在用餐前喝上几杯香醇的茶水。大多饭店都会在等待上菜期间为客人端上一壶飘香的茶,一方面可以先润肠道,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大家在等待的过程中品茗聊天。一般饭店为客人准备都是花茶,但也有少数饭店会准备大麦茶。

世人喝茶,目的各异,品味亦有别。其实,喝茶,喝的是一种心境。身心被茶水净化,滤去浮躁,沉淀下的是思绪。茶是一种情调,一种欲语还休的沉默,一种欲笑还颦的忧伤,一种“千红一杯,万艳同窑”热闹后的落寞。品茶之境,需要豁然,如同茶性需要豁然。无论于怎样的场合,和什么人饮茶,都不能过分爱憎。在茶面前,理应包容大气。

品茶又有很多的礼节。招待宾朋最基本的茶道礼仪是每个爱茶人的必修课,让我们在知晓了这些行为规则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寻找那古老文化里,流失已久的情节。

倒茶也是有讲究的,所谓“高冲水,低斟茶”,讲的就是不得溅出茶水,并且做到每位客人茶水水量一致。无论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满,以示茶道公正平等,无厚此薄彼之义。分茶时,茶杯多放置于客人右手的前方。在给客人倒茶时,通常以斟七分满为宜,留下三分情谊,这是中国茶文化的特殊含义。

品茶时以小口啜饮为宜,切忌一口闷,亮杯底,且不宜发出过大的响声。当然,为了鉴品好茶,让茶汤充分在口腔中翻滚而发出的自然响声,不算作失礼。小口啜饮的好处是,遇到不悦意之茶时,亦不需吐茶。这样的情况难免发生,有事可能因为主人无心的冲泡过浓,坐杯时间过长,或水温没有控制好,也可能是茶叶走味变质。总之,第一口茶汤若当着主人面吐出,则是极大的失礼,甚至被认为是一种挑衅。客人喝完杯中茶,到了“尾头”,应尽快“续杯”。如果发现客人的杯中有茶渣,应该先替客人重新洗杯,或者换杯。

在商务宴请中,关于茶道的讲究就相对少了一些。

首先,茶具要清洁。客人进屋后,先让坐,后备茶。冲茶之前,一定要把茶具洗干净,若使用久置未用的茶具则更要细心地用清水洗刷一遍,以免残留污垢杂质。在冲茶、倒茶之前最好用开水烫一下茶壶、茶杯。这样,既讲究卫生,又显得彬彬有礼。如果不管茶具是否干净就胡乱给客人倒茶,会让人觉得很不礼貌。客人看到茶壶、茶杯上的斑斑污迹怎会愿意喝你的茶呢?另外,如果使用一次性杯子倒茶,一定要注意给一次杯子套上杯托,以免水热烫手,让客人一时无法端杯喝茶。

其次,茶水要适量。先说茶叶,茶叶不宜过多,也不能太少。茶叶过多,茶味过浓;茶叶太少,冲出的茶没有滋味。假如客人主动介绍自己喜欢喝浓茶或淡茶的习惯,那就按照客人的口胃冲茶即可。

再次,端茶要得法。按照中国的传统习惯,应该用双手给客人端茶的。但是,现在有的年青人不懂规矩,用一只手把茶递给客人了事。双手端茶也要很注意,对有杯耳的茶杯,通常是用一只手抓住杯耳,另一只手托住杯底。没有杯耳的茶杯倒满茶之后周身滚烫,双手不好接近,有的同志选择用五指捏住杯口边缘送给客人,这种端茶方法虽然可以防止烫伤事故发生,但很不雅观,也不够卫生,更别说礼貌。请试想,让客人的嘴沾过主人的手指痕,合适吗?

最后,添茶要主动。如果上司和客户的杯子里需要添茶了,你要义不容辞地去做。虽然你可以示意服务生来添茶,但由你自己亲自来添则更好,这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的时候最好的掩饰办法。当然,添茶的时候要先给上司和客户添茶,最后再给自己添。

茶是对春天记忆的收藏,在任何一季里饮茶,都可以感受到春日那慵懒的阳光。泡上一杯茶,细细品味,先是苦涩,继而就是一阵清新、芬芳,让人回味无穷。较之各种饮品,茶是最能让人心情得以舒缓的。茶一直是中国人的最爱,中国人喜欢喝茶,也许从茶中就能折射出中国人的某种本质吧。

茶虽不是透明的,但是一眼望去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杯底,经过开水的冲泡,茶叶会在杯中慢慢绽放,渐渐下沉。茶叶沉淀的过程是茶叶吸收水分、自我充实的过程。茶叶在经历开水冲泡之后,将其独有的芳香留给了人,将纯净留给了自己,这正是甘于奉献的精神所在。

倒上一杯茶,看着茶叶的翻卷也常会生出好多感慨:茶要沸水以后才有浓香,人生也要历经磨炼后才能坦然。无论是谁,如果经不起世情冷暖,浮浮沉沉,怕是也品不到人生的浓香。你看那茶时,刚冲入水的时候,在水里来回翻滚,不就像初涉世事的我们吗?到处碰壁,遍体鳞伤。

轻轻晃动手中的茶杯,看淡绿色的茶或针或片,忽上忽下,簇拥着,沉沉浮浮,变换着不同的位置,试图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最佳平衡点。对着杯口轻轻吹一吹,带动一漾一漾的茶涡,看茶叶聚聚散散,无奈分离。呷一小口茶,舌尖苦涩,心境安详。任清清浅浅的苦涩在舌间荡漾开来,充溢齿喉。之后,深吸一口气,余香满唇,在肺腑间蔓延开来,涤尽了一切的疲惫冷漠。

有人说,人生犹如三杯茶:其一,苦若生命;其二,甜似爱情;其三,淡如清风。我认为,茶如人生:平淡是它的本色,苦涩是它的历程,只有经历了平淡、苦涩的历练,才能得到那一份“清香”的馈赠。

祝酒的艺术

在饮酒特别是祝酒、敬酒进行干杯时,需要有人率先提议,可以是主人、主宾,也可以是在场的其他人。提议干杯时,应起身站立,右手端起酒杯,或用右手拿起酒杯再以左手托扶杯底,面带微笑,目视其他特别是自己的祝酒对象,同时说着祝福的话。

有人提议干杯后,要用右手拿酒杯起身站立。即使是滴酒不沾,也要拿起杯子做做样子。将酒杯举到眼睛高度,说完“干杯”后,将酒一饮而尽或喝适量。然后,还要手拿酒杯与提议者对视一下,整个过程才算结束。

在中餐里,干杯前,可以象征性地和对方碰一下酒杯;碰杯的时候,应该让自己的酒杯低于对方的酒杯,以示尊敬。当你离对方比较远时,用酒杯杯底轻碰桌面,也可以表示和对方碰杯。

如果因为生活习惯或健康等原因不适合饮酒,也可以委托亲友、部下、晚辈代喝或者以饮料、茶水代替。作为敬酒人,应充分体谅对方,在对方请人代酒或用饮料代替时,不要非让对方喝酒不可,也不应该好奇地“打破砂锅问到底”。因为他人没主动说明的原因就等同于他的隐私。

敬酒之前需要斟酒。按照规范来说,除主人和服务人员外,其他宾客一般不要自行给别人斟酒。如果主人亲自斟酒,应该用本次宴会上最好的酒斟,宾客要端起酒杯致谢,必要的时候应该起身站立。如果是大型的商务用餐,则应该是服务人员来斟酒。斟酒一般要从位高者开始,然后顺时针一次斟酒。如果不需要酒了,可以把手挡在酒杯上,说声“不用了,谢谢”就可以了。这时候,斟酒者就没有必要一再要求斟酒。中餐里,别人斟酒的时候,也可以回敬以“叩指礼”。特别是自己的身份比主人高的时候。即以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捏在一起,指尖向下,轻叩几下桌面表示对斟酒的感谢。酒应该倒多少才合适呢?白酒和啤酒可以斟满,而其他洋酒就不用斟满。敬酒要掌握好时间,首先应考虑的就是不影响来宾用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