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饭局人脉学:跟谁吃怎么吃吃什么
5492000000028

第28章 一场好饭局是建立人脉关系的利器(3)

1.注意话题的档次与品位。交谈内容往往反映了个人教养、审美情趣、襟怀品格。要尽量选择那些自己熟悉和擅长的话题,如此才可以驾轻就熟,应付裕如,自然更容易给人留下谈吐不俗的印象。相反,如果一味谈及陌生领域甚至一窍不通的话题,就会捉襟见肘,狼狈不堪;

2.考虑参与者的积极性,引入正面的谈话内容。应选取参与者感兴趣的话题,充分调动他人的积极性,活跃现场气氛。另外,即使非正式场合,也要注意谈资的格调,谈话的内容要健康、高尚、合法。不能津津乐道于低级趣味、庸俗无聊的东西,热衷于荒诞离奇、黄色淫秽的东西。

在选择餐桌话题的时候,可以从当前的热点话题入手,炒作的越热,越容易和大家产生共鸣。

1.天气情况:天气情况早已不知不觉中成为大家熟知的谈资,即使没有看天气预报,也可以随口对上几句“今天的天气可真是糟糕!”、“不知道明天会不会有好转?”。这种没话找话的言语很适合作为社交场合的开场白,并且可以通过对方的回答来判断对方是否有进一步交谈的意向。

2.公众热点话题:诸如当时的畅销书、轰动性的社会新闻、热门的影视片和音带唱片、重大的体育赛事等等。热点话题不仅可以很好的避免冷场,还可以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对方的兴趣所在乃至个性特点。

3.对方在行的话题:通过热点话题的讨论,你是不是已经大致了解了对方的长处呢?如果是,那么恭喜你,已经找到了另一个谈资。投其所好既可以避免无话可说,又可以显示自己的谦虚尊敬之心,在赢得对方好感的同时还增长见识,岂不是一举四得?

4.你感兴趣的话题:这类话题往往令你得心应手,其优点自是不必多说。然而这里有个细节需要注意,就是要多观察对方的反应。如果对方露出索然无味的痕迹,则应适时停止,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5.幽默的小故事:在空闲时间里,可以有选择地准备一些风趣幽默的故事,或者脑筋急转弯等,以备谈话时使用。如果你可以很好的利用生活中的资料,那么就不难赢得他人的重视,甚至可以成为饭局中游刃有余的掌控者。

总之,在饭局中与人交流需要一些你精通的话题,不管是体育活动、政治话题、新闻动态、流行时尚、趣闻轶事、股票基金,都可以成为饭局谈话的中心。找到合适的话题,饭局交际中的沉默也就不攻自破了。

职场饭局上的那些事儿

零点调查公布的《中国居民沟通指数》总结了中国人的社交趋向,其中“饭局社交”仍是中国人最为普及的社交方式。在调查中,选择“聚餐”这种社交方式的人达到46%,而排在第二位的体育活动仅占13%。

作为社交方式的中国式饭局,向来在社交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一圈人有机会团坐席间,要办的事先不说,先吃,这样就没有势利感,一种“自己人”的感觉让彼此顿时比平时亲近三分,事不成就喝酒,也不伤面子。

在推杯换盏中,许多在办公室里无法搞定的事情,在酒酣耳热之际就会轻轻松松地搞定。桌面上,人人红光满面,却说不定各怀心事,于是饭局有了中国式职场特色,这里,我们就来说说职场饭局那些事吧。

心理学实验表明,我们会把愉快感觉和正面态度附着在任何与好的食物紧密相关的事物上。饭桌容易拉进彼此的距离,因此我们容易喜欢饭桌上见到的人,饭桌上听到的点子。当谈论的是生活化的话题时,更容易弱化职场的概念。

“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需要貌似融洽的人际关系认同,所谓人脉、圈子、社会关系、资源、友谊、生意和交易,最后统统绕不开饭局。”沈琦认为,懂得社交的人不会真正把饭局当作吃饭喝酒的地方,因为,每一场饭局下来,个人都会得为自己的社交关系信用卡,添上一笔不等值的透支金额。

每日的职场午餐,“吃”出内容与各种利益关系密切相关。“比如,公司的市场部和客服部虽然在业务连接上环环相扣,但是两个部门绝对没有人会混在一起吃午餐。公司的人都知道,这两个部门的‘头’有过节,因此两个部门的人即便私底下是好朋友,也不会公然在公司附近一起吃午餐的。”武媛耸耸肩说道。

一个月前,两个女同事竞争一个出国培训机会。她们在公司内迎面走来都会调开眼神或故意绕道,餐桌上更是恨不得走平行线,座位以看不到对方为宜。但她们私底下却关注对方的一举一动。你在其中一人面前提到另一人,她都会盘根究底:“你什么时候看到老板找她啦?”“她有打印过计划?”

“午餐的对象基本都是和我们有着密切工作或情感联系的同事,从餐桌上的人员更替中必然能反映出职场形势的变化。”曾经与武媛非常要好的一位同事,以前两人在一个部门时,天天一起吃午餐。“那个时候,不管工作多辛苦,每天和她吃午餐,想到自己能在办公室里有个无话不谈的女友,觉得欣慰极了。”然而两个月前,这位闺密同事升迁到其他部门后,两人午餐的格局就发生了变化,一起吃饭的次数越来越少,吃饭时间越来越短。午餐格局的变迁让武媛感觉失落的同时,也感受到压力。

做销售做了十几年的老犇,在多年饭局酒精考验下,被检查出了中度脂肪肝,“不晓得是否可以拿这个诊断书推掉一些饭局呢?”老犇晃着医院的诊断书,自嘲道。

作为集团的销售高手,老犇每年的业绩提成都让同事们眼红到抓狂,但是他却一副欲言又止、有口难辩的模样,“销售苦呀,饭局恐怖呀!”他叹气道。每到节前年终,是完成一年销售任务的关键时期,老客户关系必须维持,新客户还需要争取,方方面面都需要在饭桌上适当润滑和打点,一日三餐,老犇常常是吃出五六餐来,但肠胃仍然处于饥饿状态,“那些饭局,哪里是为了吃呀,你不仅得事前精心策划、组织邀请,饭桌上还得满桌应酬、察言观色,适时适度地把自己想办的事情掺和进去……一顿饭下来,累死你!”

老实内向的孙志韬,因为刚从校园毕业不久,说话做事显得非常稚嫩,平日里多是少言寡语,只管埋头做事。

工作日的午餐时间,同事们经常结伴出去点餐,孙志韬则常选择点外卖,一边玩电脑一边吃,“同事的午餐邀请,我一般都不敢去。”对孙志韬来说,很多邀请下都埋藏着职场陷阱,没准是哪位同事有意差遣他帮忙。一个月前,一个资深老员工就用一顿普通规格的午餐让孙志韬顶替了她国庆期间的值班任务。

上司的午餐邀请则更让孙志韬忐忑不安、心有余悸,“我工作这一年多来,被我们领导请过一顿午餐,那顿饭吃得我终生难忘。”那是去年年底,领导在午餐时间特地开车带着他去一家饭馆吃饭。整个饭局前半段,领导都是在和风细雨地关心他,从他的家乡风情、家庭情况、成长经历聊到他在广州的生活习惯和工作情况。

直到饭局快结束,一直忐忑着的孙志韬才明白了领导请他吃午餐的真正意图。

原来,单位当时新引进了末位评级制度,每个部门到了年终都必须评出一个“C”级员工。“身为领导,我知道部门同事都很卖力工作,成绩也是不相上下,所以这个名额摊给谁我都很难交代……你是新人,业务上还有很多进步的空间,而且,即便今年被评为‘C’级,单位还是会给你们时间继续学习和考察的……”领导话说到这个地步,孙志韬唯有回答:“领导放心,我不会介意这次评级的,以后我会更多向前辈们学习的。”

跟在领导身后跨出饭馆的大门,孙志韬如释重负的同时,心里又不免有些酸酸的委屈,“领导的饭局不好赴啊,搞不好就是场鸿门宴。”

利用饭局,广结善缘

当今社会早已告别了那个只身走天下的时代,每个人都需要在合作中求生存、谋发展。在做生意之前,最重要的就是广交朋友。有朋友,事事顺利;没朋友,寸步难行!这正因为这样,很多人即使再忙也不轻易拒绝任何一场饭局。饭局犹如一张蜘蛛网,在这里你可以交到很多朋友,寻到很多机会。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经过长期研究得出结论:“专业知识对一个人成功的作用只占15%,而其余的85%则取决于人际关系。”

董思阳为什么会那么成功?如果你看过她的自传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在她通往成功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朋友帮她。人脉的作用远远大于个人的努力。在你成功的背后,你一定要感谢很多人,正因为有了这些人,你才能够那么成功。

人脉是一种摸不着、看不到的东西,它不能像钻戒那样明码标价。但纵然如此,“人脉”的含金量依然远非钻石所能比拟。要知道,好的人脉是一份无价的财富。

很多人苦于自己没有人脉,也没有扩展人脉的渠道。其实,获得人脉的途径很多,饭局则是帮你增加朋友的最直接方式。

例如参加婚宴、寿宴的时候,你可以提早到场,并且寻找机会与陌生人进行有效的交流,久而久之,自然就积累一批“陌生人”朋友。然而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得到人脉而刻意讨好他人绝对不是明智之举。虽说现在社会上有部分人是带着功利色彩在与人交往,但也不乏有很多真心的朋友。更何况,和气生财,双方都会争取一种双赢,又何必贬低自己去刻意逢迎。

在公司工作,最大的收获并不是你赚了多少钱,积累了多少经验,而是你认识了多少人,结识了多少朋友,积累了多少人脉资源。这种人脉资源即使在你离开这个公司以后,还会继续发挥作用,成为你创业的重大资产。拥有它之后,你便可以在创业过程寻找救援。这才是你终身受用的无形资产和潜在财富!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套积累人脉的方式,但是,如何才能有效率地提升人脉竞争力?黑幼龙指出,要提升人脉竞争力有许多技巧,但是,前提是必须具备“自信与沟通能力”。“你的舒适圈有多大?”一个没有自信的人,舒适圈很小,总是怕被拒绝,因此不愿主动走出去与人交往,更不用说拓展人脉。

据权威机构研究,世界上的谈判有80%是直接或间接在饭桌上完成的。饮食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那么应该如何运用饭局进行人脉销售呢?成功的生意饭局不论发生在什么时间,都不应出现令生意人不愉快的话题。

在你认识了一些新朋友的之后,他们会为你增加更多的饭局,这样一来,你的人脉就如同滚雪球般越滚越大,多个朋友多条路也就不再是难事。每一个老朋友都有可能成为帮你扩展人脉的“工具”,而每一个新朋友都可能因为几场饭局变成老朋友;走出饭局,每一个朋友都有可能在你的生活、事业等方面给予帮助。

利用饭局,广结善缘,在王品集团董事长戴胜益身上,绝对不是夸张话。

王品集团旗下共有9个餐饮品牌,3,000多位员工,年营业额约34亿元。一路的曲折与跃进,都可以从饭局中瞧见端倪。事业越大越需要广结善缘,而戴胜益则通过饭局这个工作,成功的做到广结善缘了。除了用分红制度给予员工高收入外,戴胜益也充分利用吃饭时间,彻底放下身段,赢取民心。

每年,戴胜益都会自掏腰包,请所有总监以上的主管及他们的家人,出门玩3天2夜,白天仍然安排会议,但到了晚餐时间,所有主管都会带着他们的太太小孩与戴胜益一起用餐,40几人好不热闹!

用餐时,戴胜益会和每位家属谈天,并且他特有的幽默方式,把小孩大人都逗得乐不可支。品田牧场总经理萧文杰说,他太太第一次参加宴会时很惊讶,觉得董事长怎么完全不像董事长。

总之,在成功的道路上,人脉有时候比知识、能力更重要。它让你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少走很多弯路。通过饭局加深感情、建立新人脉是现代交际中一种很重要的方式。饭局是一个沟通展示的平台,它会为你的成功铺路。

可以这样说,饭局已经远远超越了“吃”的本意,而变成了人际沟通、托人办事的流行方式。想要请人办事就要先拉关系套近乎,而我们所想到的理所当然的途径就是通过吃吃喝喝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人在吃饭的时候往往是最放松的,尤其是几杯酒下肚之后。因此这种时候最利于沟通感情。吃饭所表现出的仪式感,很大程度上暗示了一种相互靠拢的亲密诉求。美味佳肴似乎能够唤起人们心底最柔软的部分,迅速拉近同桌共食者的距离。

在饭局中,要学会“投石问路”。遇到不易接近的人,“投石问路”绝对是你和他“拉近关系”的制胜法宝。不论是新朋友还是新搭档,尽量在讨论正题前聊聊其它“小事”,比如对方祖籍何处、所学专业、兴趣爱好等等,这都是打开心灵之门的重要信息。

零点调查公布的《中国居民沟通指数》总结了中国人的社交趋向,结果显示,选择“聚餐”这种社交方式的人达到46%,而位居第二的体育活动则仅占13%,由此可见,“饭局社交”仍是中国人最认同的交往形式。

中国式饭局作为一种社交方式,在中国社会占据着重要位置。一圈人团坐席间,先不谈正事,而是吃吃喝喝,这样就没有势利感,这种“自己人”的感觉让彼此顿时较平日里又亲近三分。假若事情谈不成,大家喝喝酒,也不伤面子。

在交谈中,了解对方的个人信息,不但会让你轻而易举地摸清楚其行事风格,更可以掌握其基本喜好。当你获得这些信息后,就知道该如何与他建立良好关系了。谁会拒绝一个难寻的知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