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职场非常道
5494500000020

第20章 职场的方圆之道(2)

在北宋时期,有位宰相叫王旦。他的曾祖父、祖父和父亲都学识渊博,都曾在朝廷任职。王旦的父亲对王旦严格教导,在长辈风范的影响下,王旦从小就出类拔萃。王旦23岁考中进士,很快就到平江做知县。从那以后,王旦官运亨通,到宋真宗时期,就做到了宰相。王旦对宋真宗忠心耿耿,尽职尽责,他除了具备政治才华外,也是一位处世高手。他为人忠厚,心胸宽广,从来不为小事斤斤计较,总会给人留足面子,给人台阶下。

王旦的一位亲戚出于好奇想试试王旦是不是真正的待人宽容,趁王旦不注意往他的肉汤里撒了一些灰。王旦看到肉汤中有灰尘,便不再喝那汤。亲戚问他为什么不喝肉汤,他说:“我突然不喜欢吃肉了。”后来,亲戚又想办法把王旦的饭也弄脏了,王旦只是淡淡地说:“我吃不下饭了。”并没有因为亲戚的故意而生气,亲戚被他为人大度折服。

尽管王旦为人宽厚,但依然会遭到别人的批评和诋毁,寇准就是说王旦坏话最多同僚。王旦和寇准是同年进士,但寇准的官没有王旦大,有些不服气,于是,常在宋真宗面前说王旦的坏话,甚至会在文武百官面前指责王旦。但王旦没有因此而记恨寇准,反而每次跟皇上谈及寇准的时候,都会真诚地称赞寇准的才华和非凡的能力。所以,即使皇上也为王旦抱不平,一次,皇上对王旦说:“王旦,你经常在朕面前称赞寇准、夸奖寇准,可是寇准每次都在朕这里说你的短处。”若是像和珅那样的人,看到连皇上都在为自己打抱不平,定会在皇上面前喊冤叫屈,甚至恶意中伤政敌。但王旦没有因为寇准对自己的敌意而在皇上面前说寇准的不是,而是坦然地说:“那是当然的了,毕竟我在位的时间长,办事多,一定在某些地方有失妥当,寇准恰巧把我的错误和过失毫无避讳地向皇上您提出来,这是好事啊,足可以彰显他的正直,我之所以很看重寇准,也就是出于这个缘故。寇准是我的良师益友。国家有这样的官员,也是国家之福。”皇上听王旦这样说,对王旦又增添了一分敬重,说:“人们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我看你就是这样一位宰相。”

但是,寇准不仅没有知恩图报,仍像从前一样,常在皇上面前揭王旦的短。一次,王旦一件公事上没有处理好,确实不合法。正好这事经寇准审核,寇准就毫不客气地禀报了皇上。皇上知道了事情的前后因果后,就严厉责备了王旦。王旦很坦白,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没有表示出对寇准不满的意思。

这事之后不到一个月,寇准办错了一件公事,而正好由王旦审核,但王旦却没有像寇准那样去向皇上打小报告,而是把这件公事送还给了寇准。这件事让寇准很惭愧,于是他主动上门道谢:“仁兄的度量真大,我应该向仁兄好好学习。”

寇准后来托人求王旦推荐他做宰相,王旦没有答应,而是说:“将相之任,怎能自己求呢?”寇准以为王旦不会推荐自己做宰相了,又对王旦心生不满。但王旦认为寇准是个有才之人,国家需要这样的人才,于是王旦就向皇上推荐寇准,请求皇上赐予他宰相的职位。虽然王旦没有接受寇准的贿赂,但却因公向皇上竭力称赞寇准的才能,建议给寇准以宰相之职。皇上对王旦的建议自然是欣然采纳。

在如愿当上宰相之后,寇准感激地对皇上说:“还是皇上了解我,不然怎么会让我担此重任。”皇上却告诉寇准之所以让他当宰相,完全是因为王旦的极力举荐。寇准听后感慨万千:“王旦的气量我实在是比不了的。”王旦的度量终于感动了寇准,于是寇准一心一意地辅佐皇上,终成一代名相。王旦也为人传颂,他宽宏大量、公而忘私、为国举贤、忠诚不二,无一日不为国家大局着想。

试想,如果王旦事事较真的话,那么,他会轻易宽恕亲戚吗?更不要说放过寇准,他用大胸怀包容了别人,以宽容之心为自己趋利避害,赢得了他人的尊敬。职场中的圆通之术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职场攻略】

职场如战场,是没有硝烟的战场。职场拼的不是武力,而是智慧。那些事事较真的人,是在为自己埋下隐患,这些隐患注定会成为这些人前进的障碍。只有懂得宽容,懂得方圆处世的人,才能取得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胜利。

让谣言不攻自破

在职场,任何人都会面对流言飞语,特别是对于那些成绩出色的佼佼者,更容易招致流言飞语。如何面对谣言?是据理力争还是让时间来证明一切?不同性格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我们无意去讨论各种看法,只说最有意义的一点,那就是不要让谣言伤害了自己,做自己该做的事情,用自己的成绩和实力说话,这样,谣言会不攻自破!

张海和李鹏在大学是同班同学,毕业后到了同一家公司,两个人在大学就是好朋友,到了公司关系更近了。工作两年后,李鹏因为表现出众升职了,成为部门主管。对李鹏的升职,张海不置可否。但是从张海疏远自己的行为中李鹏可以看出,张海不喜欢和现在的自己做朋友了。在努力了几次之后,李鹏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令李鹏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张海居然在公司里将自己以前在大学里的事情到处散播,并且通过不断传播越来越离谱。离谱的故事说李鹏在大学没有好好学习过,几乎每次考试都是靠抄别人的才能勉强过关。他能进这个公司,又能很快当上领导,根本原因就是他会笼络人,没有真本事。

对于流言,李鹏一句都没有解释。一次他的助手小陈问他:“主管,你知道这一段时间,大家都在传一些关于您的乱七八糟的事情,您应该将这个散布谣言的人抓出来,不然谣言越传越不像话,这对您的名誉会有损害的。”

李鹏笑了笑说:“既然大家觉得是好笑的事情,听听就一笑了之。哪怕是坏事情,听听也没有什么关系。反正大家茶余饭后也要有点乐趣的,我的名誉好坏与否都不会影响我把我自己的事情做好。”

小陈轻轻地说:“您肯定知道是谁散布谣言的,您为什么要忍耐,不去警告他呢?”

李鹏笑着说:“因为我有太多的事情要去做,完全没有必要在这上面浪费时间,如果我花时间在这上面的话,那必然会耽误很多重要的事情。我又何必把力气和时间浪费在这种毫无意义的事情上呢?”

助手小陈和很多同事说,李鹏真是一个能忍辱的人,明明知道这个谣言的制造者是谁,他也能忍着不发火,还气定神闲地做自己的事情。

李鹏面对谣言,根本没有动气,而是努力把部门的工作做得非常出色。他用自己的成绩向公司所有部门的人证明了,关于他的那些谣言在他的成绩面前是没有用的。

李鹏的出色成绩让谣言不攻自破。在后来的日子里,李鹏回忆起这段经历,也感慨良深。他说,当时我听到的这些谣言时,心里非常难过,也想要找张海进行理论。但转念又一想,即使理论也是白说,还不如忍住不说,将这些生闲气的时间省下来做一些有用的事情,只有时间和成绩能才能说明一切。所以,他决定在流言中做一个忍者,就算流言再厉害,最后也会在他的成绩面前不攻自破。

作为部门主管,要抓像张海这样普通员工的小辫子是非常容易的。但李鹏用自己的隐忍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不但在工作上取得了进步,而且还获得了下属的拥戴。最终,成了这场职场斗争中的胜利者。

“一忍可以制百辱,一静可以制百动。”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曲则全,直则枉,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职场人士,特别是领导,被人评说是非是常有的事情。如果不顾及身份和这些传是非的人争长短,不但会浪费掉很多时间,还会让手下对自己做出更坏的评价。所以,聪明的领导,不去理会,而会通过事实来证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