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身边的心理学
5495300000026

第26章 网络心理学:走出网络心理迷阵(1)

网络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旋律之一,在这个变化万千的时代,每天会有无数的信息通过网络传播到很多人的大脑里。但是,网络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好处,网络还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当网游、网婚、网恋等字眼冲击着我们的眼睛的时候,我们也不得不去面对这些东西给我们身心造成的危害。

网游——心理避风港

在这个网络时代,很多人都沉迷在网络游戏中,而网络游戏成瘾目前随着网络游戏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本节重点在对网络游戏成瘾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导致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因素,以期沉迷在网络成瘾行为中的人们提供借鉴。

电脑成瘾在我国心理学界中对这一概念尚无统一的定义。大多数的心理专家认为,成瘾就是人对某种物质或行为状态的一种不能自己控制的依赖的心理体验。所以,一些人对网络游戏成瘾是指人们由于长期沉溺电脑游戏,从而形成的一种对电脑游戏难以自己控制的依赖心理体验,这就是“网游”成瘾心理。

网络游戏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玩家可以和多人进行交流,对话或者一起游戏,在网络游戏中,网民接触到的,是一个由电脑构造的广阔的虚拟世界。

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中,玩家很多是中学生,其中少部分,由于种种原因陷进这个虚拟世界,无法自拔,即网络游戏成瘾。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青少年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但是,另一方面,孩子迷上网络游戏,缺乏自制力,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甚至有的小孩因此患上了“网游成瘾心理”,出现诸如抑郁、失眠、精力难以集中、狂躁等症状,在行为上,会出现品行障碍,产生攻击性行为。

新闻曾报道:在网吧内接连打了3天3夜游戏的五年级小学生小强被母亲拉回家后做出了异常举动,在家里摔锅、冲门,还用易拉罐将拦他的奶奶额头砸得流血,接着又拿打火机要点燃窗帘和棉被要放火烧家,被家人制止后,他跑进厨房,拿出菜刀要砍母亲和亲人,一下子变得六亲不认。

小斌是一名13岁的初中一年级学生,爸爸妈妈都是知识分子。几天前放假后一直在家里玩网络游戏,家人觉得放假了,游戏一下也行,也没多管。但是,过了几天家人觉得这孩子天天在电脑前,不愿跟家里人说话,除了打游戏还是打游戏,平时表现也蛮乖的,从不打架闹事;但是,现在遇到一点点小困难就想要放弃、逃避,不愿意去面对等。小斌的爸爸因为工作变动比较多,在小彬2岁的时候,由奶奶独自带了一年,在小彬8岁的时候,才被父母接管。小斌从小与父母分离,有一种孤独感,但是,父母平时太忙,也顾不上和孩子聊天,于是,小斌就将自己的全部时间用在网游上。

那么,当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学生迷上了网游,我们该怎么办?或者说,我们该如何预防孩子网游成瘾呢?面对越来越多由于上网成瘾而导致的家庭问题、教育问题,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利用网络已经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心理学家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注重疏导。作为老师也好,家长也好,一味禁止孩子在家里上网,孩子也许会去其他地方玩,比如说网吧,这样难免出现更难控制的局面。所以,对待孩子上网,疏比堵要好。网络本身并不是坏的,但是,孩子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世界,那肯定会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年龄较小的孩子在网上主要是玩游戏;年龄较大的孩子则主要是聊天。这说明什么,说明孩子孤独,这就提醒了很多家长要留些时间、多点耐心陪孩子聊聊,要了解你的孩子,让他从孤独中走出来,这样孩子自然会从对网络的沉迷中清醒过来。

2。为避免孩子网游成瘾,应该对孩子上网时间做出一定的限制,防止孩子沉迷其中难以自拔。此外,父母还要做到让孩子安全上网,可以安装防火墙,杜绝网游和黄色网站。

3。父母要多主动带孩子去参加户外活动,应该尽量抽出时间带孩子走出家庭,走向自然,多参加一些体育活动。

总之,网络作为一种全新媒体和信息获得途径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所必需的,但是,网络又是一把双刃剑,宜疏不宜堵。父母对孩子要有一个正确的引导,培养他们的自控力和辨别力,只有进行有效疏导,这样才能防止孩子网游成瘾。

网络依赖——孤独中寻找寄托

在网络咨询和交流高度发达的时代,很多人除了上班、朋友间网络沟通和聊天之外,甚至是和家庭成员也通过这种方式来沟通和交流,当人与人面对面的时候常常会无话可说。不妨看下面一则案例:

王小姐是北京某大公司的白领,每天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下了班一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打开MSN和朋友们交流,她说:“每天和同事、朋友们在网上聊的还不错,但是,一到了现实生活中,大家又不知道聊什么了。”她怀疑自己患上了所谓的“网络依赖症”。她说,前段时间有个在网络上挺聊的来的师姐从国外留学回来,约她一同吃饭喝茶。两个人本来在网上通过MSN、QQ等经常聊,有很多话题的,可是,两个人吃了一顿很尴尬的饭,感觉根对方没话说,于是,连茶也没喝就散伙了。更令王小姐感到不解的是,当她们双方又回到MSN的世界里时,两个人又变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其实,现实生活中像王小姐这样的人还真不是少数,而且这个群体已将在逐步扩大到更多的群体。

黄小姐在北京新街口一家外企公司上班,她早上上班一到办公室就要登录MSN以及QQ,而且一直等到下班时间才会关。即使在家里也是这样。她甚至还开通了QQ的手机移动信息功能。“一开始是和同事聊一些办公室‘政治’,觉得网聊交流相对来说更方便一点,但是慢慢地习惯成自然,甚至变成网络依赖。有时,在中午吃饭前,跟坐在旁边的同事约一起吃饭,都用MSN说话。”

而且还有一点就是自己一旦外出,就不停地看手机,生怕漏掉MSN上的一些讯息。更惊讶的是,黄小姐和她老公平常的交流也大多通过网络或者短信,因为彼此都太忙了,真正面对面的沟通交流特别少。黄小姐尽管很明白自己有网络依赖症,但是又苦于无法摆脱。

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依赖网络,交流思想、聊天,谈恋爱甚至网婚,现实世界对我们来说越来越陌生了,但是,心理学家指出,对网络的依赖也是有害处的,因为长期依赖网络,很容易形成自我封闭,不愿意与人交流,每天生活在自己的虚拟世界里,离开了网络就六神无主等,甚至逐渐变得变得思维简单、词语匮乏。心理学家给我们的建议是:

要树立正确的网络观,从小事做起。尽可能多地在现实世界中和朋友们交流,不盲目地长时间使用网络交流,把自己逐渐从网络中解脱出来。

多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下班后可以约上一些朋友一起去锻炼身体,也可以在周末的时候一起去爬山,多呼吸一下自然的新鲜空气,缓解一下工作的紧张情绪。

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平时可以培养一些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听音乐,书法,养花等,陶冶一下情操,也会使自己逐渐远离网络依赖症。

网婚——扭曲的心理浪漫

新学期开学不久,在一所初中担任班主任的赵老师惊讶地发现,他的学生整天把操办婚礼、买房、生小孩这些话题挂在嘴边,经过调查后才明白,全班将近一半同学在假期都通过网上的“虚拟结婚”,和网上的一些人举行了“婚礼”,拥有了一个“老公”或“老婆”,在网上创建了自己的“家”。

有一天中午休息时,赵老师听到了这样的一些对话:

“你老公真不错,把家里打扫得那么干净。”

“你们家也不错啊,两个人都是医生,而且是青梅竹马,感情比较深厚。”

又是网婚,赵老师一下子蒙了,这帮学生这是怎么了。

开学初张女士发现她女儿在网上与一个素未谋面的男生“登记结婚”了,而且乐此不疲,每天固定花费几个小时与“小丈夫”一起布置“家庭”,她无意中发现后感到十分震惊,不知道这种虚拟婚姻会给未成年的女儿造成什么样的心理影响。

目前,在网络中,出现了一批新的网民,他们在网上结婚,有“老公”或“老婆”和孩子。但是,网上婚姻更浪漫更富有激情,而且网上社区所提供的婚姻更全面、逼真,让学生们能体验到成年人的生活,对不谙世事的学生们来说,这种体验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网婚已经成为老师和家长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

心理学家指出,中学生“网婚”的利弊是没有讨论的必要的,“网婚”对中学生的心理扭曲是毋庸置疑的,老师和家长应该尽快将孩子从“网婚”的沉溺中唤醒,让他们重新回到校园这片净土上来。

目前,有的网站为了吸引更多人的眼球,用浪漫的情节,更严重的是以挑逗性的语言吸引学生注册成为会员。孩子们过早地体验成年人生活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特别是网站提供的虚拟婚姻中,网婚尽管几乎包含了所有的婚姻要素,但是,却没有“责任”在内。婚姻是需要承担起责任的,但是孩子们在“网婚”的同时,网站甚至还允许他们自由选择“情人”,结婚、离婚特别随意,鼠标一点就可能做到,这会让孩子们对现实生活中的婚姻曲解,甚至出现扭曲的心理,严重影响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关于如何制止孩子们的网婚现象,心理学家给出了以下建议:

1.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学校适当开展一些介绍道德伦理知识的课程,让孩子们对现实生活中的婚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家长对孩子应该采取引导的方式,对孩子的网婚和孩子一起分析,找到他们存在的根源,然后将孩子从中解脱出来。

2.学校多组织一些文体活动,让孩子们远离网婚,丰富孩子们的知识,特别是社会知识,让他们懂得如何在利用网络,而不是沉溺于网络。

3.父母要多花时间陪陪孩子。孩子的网婚心理很大程度上与现实生活孤独感有很大关系,在合适的时候陪孩子聊天,一起看电视,跑步,让孩子拥有健康的身心。一旦发现孩子“网婚”一定要保持冷静,千万不要粗暴阻止,交流和引导最重要,当婚姻对孩子来说不再神秘的时候,孩子会主动从其中解脱出来,回归自然的天性。

网恋——心中的完美爱情

近几年,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网恋。它是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的。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但是,恋爱一旦与现代化的网络联系在一起,对很多人来说就形成了一种美丽的意境,里面渗透了神秘的色彩,让无数人为之心醉与痴迷。

网恋通常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在网上认识,在网上恋爱,甚至在网上结婚组成上家庭,但是与现实生活没有任何接触,和现实生活也没有任何矛盾,两个人追求一种柏拉图式的精神上的感受和寄托;

二是在网上认识,双方都有意思去发展恋情,但是,接着在现实中见面后再进一步发展感情,最终有无结果,取决于双方能够彼此相中,类似于相亲。

对于纯粹的网上恋爱我们可以不去管它是对是错,但是,我们要讨论的是后者,因为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网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