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身边的心理学
5495300000006

第6章 自我管理心理学:做最好的自己(2)

威廉·詹姆斯曾说过:“如果以我们应该达到的为基准,多数人的心智能力使用率不超过10%,他们不太了解自己还有更多未曾挖掘的才能。与我们应该取得的成就相比,其实我们还有一半以上的潜能未被唤醒,我们只运用了一小部分的自身资源。人们往往活在自己所设的限制中,虽然拥有各式各样的资源,却不能成功地开发、运用它们。”

我们都有太多的未加开发的潜能,又何必刻意苦苦地模仿他人?请你记住吧,你在这世上是唯一的存在。以前既没有和你一模一样的人,以后也不会有。遗传学告诉我们,一个人是由父亲和母亲各自的23条染色体组合交配而成的,这46条染色体决定了一个人的特点,每一条染色体中有无数个基因,任何单一基因都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个性特征。

科学表明:父母孕育了自己,但只有三百万亿分之一的概率才可能有一个跟自己完全一模一样的人。也就是说,即使你有三百万亿个手足,他们也都跟你不同。

戴尔以自己的教训谈过这个话题:

当我由密苏里州的穷乡僻壤来到纽约时,我报考了美国戏剧学院。我一直渴望成为一名演员,我认为把他们的优点都集合起来变成我自己的就是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多么简单,多么容易的道理,真搞不懂那些人怎么会想不到?可事实证明我的想法多么愚蠢啊!以至于我花了好几年时间模仿别人后才发现,我成不了任何人,我只能是我自己。

痛定思痛,我总该吸取沉痛教训,痛改前非,不再犯同样的错了吧?可事实并非如此,我又经历了另外一次痛苦。几年后,我准备写一本有关演讲学方面的书。我又有了同样愚蠢的想法,就是借用其他书的一些材料和方法,汇编成一本包罗万象的书。结果可想而知,整本书被弄得枯燥乏味。于是,我把这一年的工作成绩全丢进垃圾筒里,决心从头再来。这次我对自己说:“你只是你自己,你不可能成为任何别的人。”于是我放弃组合他人想法的念头,开始全凭自己的本事,我以自身的经验及观察写成了公众演说的课本。我希望这一次我真正做到了劳雷爵士所说的“我写不出莎士比亚风格的书,但是我可以写一本自己的书”。“活出你自己!”这也是美国作曲家欧文·柏林给作曲家乔治·盖希维的忠告。柏林与盖希维第一次会面时,柏林已声名远扬,而盖希维却只是个默默无闻的年轻作曲家。柏林很欣赏盖希维的才华,请盖希维做他的秘书,付给他三倍的工资。可是柏林也劝告盖希维:“还是不希望你接受这份工作,如果你接受了,最多只能成为第二个欧文·柏林。要是你始终保持自己的风格与特色,有一天,你会成为第一流的盖希维。”盖希维接受了他的忠告,并最终成为当代具有杰出贡献的作曲家。

卓别林开始当演员时,导演要他模仿当时的著名影星,结果他毫无作为,直到他开始发挥自己的优势,才一步步成功。关于卓别林的一个有趣的小故事似乎同样说明了这个道理。卓别林成名以后,有个地方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比赛,看谁模仿卓别林模仿得像。卓别林化名参加,结果却只得了个第三名,看来刻意模仿任何人都会失去自己。

当玛丽·马克贝德第一次上电台播音时,她试着模仿一位爱尔兰明星的形象与口音,但并没有产生什么好的效果。直到她以本来面目——一位由密苏里州来的乡村姑娘——才成为纽约市最红的播音明星。

吉瑞·奥特瑞一直想改掉自己的乡下口音,打扮也模仿城市人,他还对外自称是纽约人,结果招致许多人背后的嘲笑。后来,他开始重新弹起自己心爱的三弦琴,演唱他拿手的乡村歌曲,才奠定了他在电影和广播领域最受欢迎的牛仔地位。

你在这个世界上是一个全新的个体,你应该为此而高兴。你如果想开发自己所有美妙的天赋,你就尽可能地展现、张扬你本来的个性吧!如果你努力了,总会有好的结果。归根究底,所有的艺术都是一种自我个性的体现。你只能演唱你自己、描绘你自己,因为你的经验、环境和遗传造就了你。不管好坏,你只有好好经营自己的小花园,只能在生命的管弦乐中演奏好属于自己的那件乐器。

爱默生在他的短文《相信自己》中说过:“一个人总有一天会深刻地感觉到,嫉妒是无用的,而一味地模仿他人无异于死路一条。无论何时何地,能够帮助你的只有你自己,只有耕种自己的田地,才能收获属于自己的果实。”

为了免除烦恼,保持平安快乐,就要记得:发掘自我,展示本色,活出你自己!不论发生什么事,永远活出自己的本色。一个人最糟的是不能保持自己的特色,并且在身体,特别是心灵中不能保持自我。上天赐予你的能力是独一无二的,只有当你自己努力尝试和运用时,你才会知道这份潜能对于你到底意味着什么。

战胜自己,才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一家电器公司有一位修理工叫汉斯,他工作相当认真,做事也很尽职尽责,不过他对人生很悲观,常以否定的态度去看这个世界。

有一天,公司的职员都赶着去给老板过生日,大家都走得十分匆忙,没有注意到汉斯竟被关在一个待修的冰柜里面。汉斯在冰柜车里拼命地敲打着、叫喊着,可是全公司的人都走远了,根本没有人听到。

汉斯的手掌敲得红肿,喉咙叫得沙哑,也没有人理睬,最后只得颓然地坐在里面喘息。他愈想愈可怕,心想:冰柜里的温度只有零下16℃,如果再这样下去,一定会被冻死。汉斯感觉气温在下降,愈来愈冷。汉斯明白,这样下去肯定会没命的,他只好用冻得僵硬的手写下一份遗书。

第二天早上,公司的职员陆续来上班,他们打开冰柜,赫然发现汉斯倒在里面。他们赶忙将汉斯送去急救,但他已没有生命迹象。医生诊断汉斯是被冻死的,但大家都很惊讶,因为冰柜里的冷冻开关并没有启动,这巨大的冰柜里也有足够的氧气,更令人纳闷的是,柜里的温度一直是16℃,但汉斯竟然给“冻”死了。

其实汉斯并非死于冰柜的温度,而是死于自己心中的冰点,他自己给自己判了死刑。

小刘是某图文公司的策划,他生性好拖延,在公司做了不到一个月,拖延、得过且过的坏习惯逐渐为老板发现,老板因此在公司例行会上批了他,他不以为然,振振有词地为自己落后的工作进度辩护。老板对他失望至极,终于让他走人了。小刘经此打击才意识到自己愈演愈炽的恶习,他下决心改掉拖延的老毛病。他凭流利的应聘口才又找到了一份工作,老板开始很看重他,他也时常以上次的教训警戒自己。半月下来,他的工作像模像样,没有一次拖延误事,老板对他暗中的监督也松了许多,小刘已完全取得了老板的信任。他自以为成老板跟前的红人了,于是时不时又有工作指标拖延。老板开始察觉到他工作没刚来时积极、认真了,但由于对他第一印象好,所以想他一定最近有别的事分心亦或工作压力大、任务棘手,就没责怪他。小刘以为老板不把他拖延工作当回事,于是愈发懒惰,终于怠慢到每个策划方案都要拖上一周甚至半月,给公司造成不小的损失。老板终于忍无可忍,把他开了。

人生在世,征服不了自己,人就会纵容自己,为所欲为。如果你不尽力克制,而放纵自己在堕落的生活圈里寻求满足,那么最终你会为自己带来灾难。

不能战胜自己,你就会放纵自己的情绪,听之任之,这不仅影响别人的情绪,也会改变别人对你的态度。尤其是嫉妒、拖延、自卑这些伤人的利剑,它们不但会影响你的人际关系,还会影响你的心情,使你终日生活在阴影里,没有前途可言。

心理学家认为:我们在困境面前最需要的是先战胜自己,让自己心中的冰点消融。当需要勇气的时候,先要战胜自己的懦弱;需要洒脱的时候,先要战胜自己的执迷;需要勤奋的时候,先要战胜自己的懒惰;需要宽宏大量的时候,先要战胜自己的浅薄;需要廉洁的时候,先要战胜自己的贪欲;需要公正的时候,先要战胜自己的偏私。只有战胜自我,我们才能战胜人生。先战胜自己,才能战胜别人,成为笑到最后的胜利者。

重复定律:持之以恒才能成功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用在西安市民刘尊众身上是最适合不过了,他8年时间在修脚行业里的独特创业经历是这句话最好的印证。

在别人都谈下岗色变的时候,在1998年,刘尊众不顾家人的百般劝阻,毅然决定主动下岗。他对家人说:“没质量的生活什么时候是个头,我要自谋出路。”刚离开工厂时,他还是很茫然的,在不知道干啥时,看到一则政府为下岗职工开设培训班的消息,于是,他报了一个“脚病修治”培训班,认为有脚就有病,只要掌握了修治脚痛技术,肯定能挣钱。本来就对他主动下岗心怀不满的家人不理解有着大专学历的刘尊众为什么选择修脚这个行业,都频频向他泼冷水,父亲还情绪激动地骂他丢了先人的脸。不过刘尊众却没有这样想,就是因为这个行当被人看不起,才要学好。在进入“脚病修治”。培训班后,因为生活拮据,他在班里只吃馒头和咸菜。在练刀功这个环节,别人用一把1.5元的一次性木筷来练习,而他用的是从各餐馆捡来的用过的木筷。就这样,经过一番刻苦学习,他成为培训班中修脚手艺最好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