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上99个血淋淋的教训大全集
5495600000024

第24章 趋附诌媚 投其所好(2)

“桐荫深处"承雨露

慈禧太后姓叶赫那拉。清咸丰皇帝当初遇上她,完全是一种偶然;而叶赫那拉氏得宠于咸丰皇帝,在一定条件下,又属于一种必然。这条件,完全是叶赫那拉氏凭她那先天的丽质和超人的心计创造出来的。

公元1850年2月,清道光皇帝驾崩,咸丰皇帝即位。这时,清政府的腐败,导致民不聊生,进一步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南方农民起义不断发生,仅广西一省就有二三十支起义队伍。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他们讨伐清廷,打得清军焦头烂额,弄得剐刚即位的成丰皇帝心神不宁。后来,咸丰帝起用了汉族地主出身的曾国藩创建的一支湘军镇压太平军,取得了一些胜利,并占领了湖北的武汉等地。消息传到京城,咸丰帝十分高兴,心神欣慰,设宴与诸大臣庆贺。庆贺之余,咸丰帝率嫔妃去圆明园游玩。咸丰帝与嫔妃正在边玩边笑,忽听“桐荫深处”传来南方的曲调,委婉动听。咸丰帝就问身边的太监:“是谁在唱?”太监答道:“是宫女兰儿。”

这兰儿便是叶赫那拉氏的小名。那拉氏因为其祖先住在叶赫(辽宁省开原县北)而得名。她是安徽道台、满族人惠徵的女儿。那拉氏从小生得机灵,又长得仙女一般,且有鸟似的嗓音,会唱南方冱浙一带的小调,故18岁便被选人宫了。那拉氏人宫后,由于皇帝妻妾很多,而自己地位很低,根本见不到皇帝。然而她又不甘心让自己的黄金岁月白白过去,决心千方百计地接近皇帝。于是,她便经常打听皇帝的爱好,并不惜重金买通太监,以便得见龙颜。这一天,她在“桐荫深处”唱歌,就是太监因为拿了她一份重金而专门安排的。如果不是受贿太监引路,偌大一个圆明园,咸丰帝是根本听不到她的歌声的。

咸丰帝听到动人的歌声,似有听其喉知其貌的感觉,身不由己地朝“桐荫深处”走来。走至近前,果然见到一位丽质少女:身材长得恰到好处,真个是增之太高,减之太矮,亭亭玉立,无一不韵。那满头的万缕青丝,格外润泽;一双眸子,明如黑玉。太监见皇帝两眼发直,心中暗笑,便请皇帝坐了下来,向那拉氏喊道:“皇帝驾到,兰儿还不快快过来见礼!”那拉氏闻言,不敢怠慢,急急忙忙来到咸丰帝面前跪倒请安:“向万岁爷请安!”这六字出口,似雏燕黄莺之声,清脆悦耳,咸丰帝顿觉浑身酥软,忙让她站起来。接着,又让兰儿唱几首歌,并且让她端茶。众人一见,知道皇帝不想走了,一个个便自觉地离去。随后,咸丰帝便在那拉氏的服侍下,来到别宫住了下来。

一宵恩爱,那拉氏便被封为贵人。从此,那拉氏仗着色艺过人,又兼善于察颜观色,投其所好,甜言蜜语,竭力趋承。过了几年,那拉氏为咸丰帝生了一个小龙种,这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

咸丰皇帝虽然嫔妃众多,却没有一个能为他生出儿子来。这回那拉氏为他生了个儿子,咸丰皇帝哪有不高兴之理?这是命运的巧合,还是功到自然成的结果?母以子为贵。不久,那拉氏就被封为懿妃,随后,又被封为懿贵妃。咸丰帝死后,同治皇帝即位,那拉氏垂帘听政,为那拉氏加徽号为“慈禧”,故称为慈禧太后;又因她住在西边的长寿宫,所以又称她为“西太后”。

如果没有当初兰儿在圆明园的施计弄巧,就不会有“桐荫深处”的承受“雨露”;如果咸丰皇帝已经儿孙满堂,或者那拉氏未能为他生个儿子,那么,又会怎样呢?也许兰儿就永远还是那个兰儿;也许中国近代的历史又会成另一番模样。可惜历史不能假设。

以史为鉴

曾经不过是一个十六岁的千娇百媚、如花似玉的少女,后来竟然如此老谋深算、举重若轻,成为手握实权的皇太后,开始垂帘听政。她阴险毒辣,奢侈腐化,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身处一个风雨飘摇的封建没落王朝,演绎着其腐朽传奇的一生……

为皇帝吮痈的黄头郎

邓通,西汉蜀郡南安(今四川乐山)人,汉文帝即位之初,他只是一名职位卑微的“黄头郎”。这种郎官值事未央宫西南的苍池之畔,负责为来此游赏的皇帝、嫔妃等人使舟划船、职司杂役,位同奴仆,一般说这种人是很难出人头地的。

有一次,汉文帝梦见自己在一名黄头郎的帮助之下登身天上,醒来之后便到苍池边寻找这位梦中之人。他看到邓通的相貌、衣着与梦中的黄头郎有些相似,便把他召来询问,知其姓邓名通,十分高兴,认为“邓”与“蹬”音同义通,邓通正是自己所要找的黄头郎。邓通由此一步登天,被汉文帝带入宫中,宠幸日盛。

可是,邓通除了会划船之外,没有什么本事,惟有趋附谄媚胜人一筹。他虽然被汉文帝任为上大夫,但其表现却与那些奴仆、宦官无异。他每天守候在汉文帝身边,连朝廷官员各种正常的休假日也一概放弃。满朝文武都把他看作是供皇上消遣解闷用的“弄臣”。谁也没想到,他居然一再加官晋爵,备受文帝的恩宠和信任。

有一次,汉文帝患病生疮,邓通亲自守在身旁,侍疾问药,殷勤备至。他见汉文帝疮脓没有去除,便不顾其腥臭难闻,用嘴将疮中的脓血吸出。他的这番举动,深深感动了汉文帝。因为文帝曾让太子为自己吮疮吸脓时,太子嫌其脏臭,面有难色,不肯俯就。汉文帝认为邓通关爱自己胜过亲生儿子,因而更加宠幸邓通,不仅给他加官为太中大夫,赏赐财物无数,而且还将蜀郡严道的铜山赏赐给邓通,享有自行铸钱的特权。结果,邓家的钱遍布天下,邓通由此而成为财富超过王侯的暴发户。

《庄子》中曾写道:“秦王有病召医。破痛溃疮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后世“吮痈舐痔”的成语,即由此而来。《庄子》一书多寓言,此引秦王召医一段,意在讽刺那些逢迎拍马的佞幸小人,未必实有其事。但邓通为汉文帝吮痈,却是正史所载的真人真事。邓通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个安分守己的老实人,但从他的实际行为来看,并非忠厚善良之人。

以史为鉴

在汉文帝这个尚清静、好俭朴、不嗜声色的宽明之君面前,邓通不以花言巧语作佞取宠,而是事之如奴仆,动之以忠情,虽然看似辛劳笨拙,其实也是一种极致的机巧和狡黠。谄媚逢迎有时不是为了一时一事的具体目的,而意在着眼于潜在的、长远的利益,即所谓“放长线、钓大鱼”。谄媚作为一种早期预付的投资,期待着未来获取更多的利润。

一辈子只信奉一个“谄”字

陈万年是西汉宣、元二帝时期的大臣。《汉书》上说他为人“廉平,内行修”,又说他“事后母孝,淳厚备于行止”。似乎是个孝谨清廉、宽厚忠直的正派人,其实这只是一种假象,善于察言观色的陈万年是以“善事人”而著名于世的。

汉宣帝时,外戚史高显达无比,骄横放纵。对史高这样爱财好货的贪吝之人,陈万年主要采取重金贿赂的手段来献殷勤。他向史高等人行贿,竟然达到了倾家荡产的程度。

丞相丙吉是汉宣帝的救命恩人,为人宽厚,清廉正直。对这样德高望重的人,陈万年不敢以金钱收买,而是通过恭敬其辞、殷勤其事来博取好感。有一次,丙吉患病,朝中公卿都到他家中探望,丙吉不愿见客,就打发家臣出面向大家道歉,众人于是纷纷告辞离去。陈万年却托故不走,亲到丙吉病床前侍疾尝药,一如丙府家奴,一直忙碌到夜深才离去。他的表演骗取了丙吉的信任。丙吉在临终前向宣帝极力保举,终使身无长技的陈万年爬到了御史大夫的高位。

陈万年对谄媚之术不但研而习之,而且还传而教之。他的三儿子陈咸,是个血气方刚的青年,对逢迎拍马、趋附谄媚之人,或上书直陈或痛斥讥讽。陈万年见状又急又怕,便不顾自己老病之身,将陈咸召至病榻前,向他传授为官之道,“语至夜半”还是意犹未尽。谁知言者谆谆,听者藐藐,陈咸不胜其烦,昏昏欲睡,竟然一头撞在屏风上。

陈万年这才感到自己是在“对牛弹琴”。他老羞成怒,厉声喝问:“我在辛辛苦苦教你如何为官做人,你不但不听,反而在睡觉,这是为什么?”说完举起棍杖就要打。

陈咸慌忙跪下赔罪说:“你所说的我全都明白,无外乎是教我怎样去谄!”真是一语道破了陈万年为官处世的天机。”

后来虽然辍学从戎,但仍然喜学好读,“博涉经史”,不仅文章写得好,书法也不俗,颇有儒将风度。

王俭出身于名门世族,少年时期就以“专心写学,手不释卷”而闻名,算是一个博通古今的饱读之士。刘宋末年他投靠萧道成后,很快就发现了萧道成有文墨之好的特点,便投其所好,答问谋议,每引史据典,把满腹经纶用作逢迎的工具。

萧道成却意有不满。善于揣摩主子心思的王俭一语惊人:“臣无所能,惟知诵书。”说罢便跪倒在萧道成面前,高声朗诵起《封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