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上99个血淋淋的教训大全集
5495600000030

第30章 红颜祸水 天子气短(2)

李元昊建国后,使宋、辽、夏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他对党项的改革,尤其是主持创制了西夏文字,对党项族和我国古代西北民族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但是,晚年的李元昊也和历史上许多的统治者一样,有着自身固有的难以克服的缺点。晚年的他,自认为皇权已经稳固,而自己又战功赫赫,于是开始骄傲起来,逐渐不理朝政,经常到贺兰山离宫和诸妃嬉戏,纵情于声色之中。

后来李元昊给儿子宁令哥娶了一个妻子,但李元昊见其貌关,就据为己有,并立为新皇后。宁令哥忍受不了父亲的夺爱之恨,加上野心家的挑唆,于是持戈进宫争抢妻子,打斗中刺伤了李元昊。李元昊被削去了鼻子,受到了极度惊吓,加上气恼不已,导致鼻疮发作,于天授礼法延祚十一年(1048年)初死掉了。一代英主就这样为了美色遭割鼻而死。

以史为鉴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红颜祸水”的说法,由此可见女人对男人的诱惑程度非同一般。都说十个男人九个花。就男人的本性而言,对金钱、权力、性的看法是基本一致的,仅有的差异也只是一个机会和胆量的问题。将“美色”比作成功男人的“毒品”的确很贴切。男人们一旦“吸”上“毒”,带来的危害与“白粉”一样,往往是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古代有“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帝王,而今天的我们,面对美色当前,你能否抵制诱惑置身世外呢?

一个女人灭掉吴

春秋末年,吴国和越国作为世仇国家,相互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最终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又用美人计击败了吴国。他的传奇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佳话。

越王勾践本是大禹的后代,到周敬王二十三年(前497年)时父亲允常去世,不久勾践继位。当时楚国联越制吴,吴、越两国的世仇由此开始。

勾践元年(前496年),吴王阖闾兴师伐越。勾践统兵抗击进犯的吴军于携李(今浙江嘉兴),“使死士挑战三行至吴阵,呼而自刭”,以军中罪人成列自刎,使得吴军大为惊骇,因此而一举打败吴军,射伤吴王。后来吴王阖闾受伤而死,吴、越矛盾激化。

吴王阖闾临终前告诫儿子夫差,不要忘记报仇。夫差后来谨记父亲的教诲,日夜练兵,增强国力,准备向越国报仇。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听说吴王夫差日夜练兵欲攻越以报父仇,打算先发制人攻打吴国,但谋臣范蠡进谏说,不要轻易发动战争,但勾践不听,发兵攻吴。结果吴王夫差亲自率兵攻越,两军大战于夫椒(今浙江绍兴),勾践因寡不敌众,率残兵五千,退守会稽山。

夫差将越王勾践等人团团围困,勾践表示后悔,范蠡建议他委曲求全、以退为进,卑辞厚礼以求和,并派出文种向吴国请降。吴国大夫伍子胥强烈要求吴王夫差斩草除根,不要给越王勾践等人任何机会,以免生后患。越王派文种去谈判,采取了离间之策。因为吴王夫差手下的伍子胥和太宰伯拓有矛盾,伯嚭特别爱财,于是文种“以美女宝器厚赂吴太宰嚭”。伯嚭得了好处,和伍子胥对着干,建议吴王夫差赦免越王勾践。与此同时,勾践声称如果不允许自己投降,那他就“杀妻子,燔宝器,触战以死”。结果,夫差同意赦免越王勾践,勾践向夫差称臣纳贡,于是双方罢兵而归。

夫差虽然不听相国伍子胥要他坚决灭掉越国的忠告,答应了勾践的投降请求,但要求勾践夫妇到吴国为他服役,同时也是充当人质。勾践将国内事情托付给文种等大臣,带着夫人和范蠡去吴国。勾践后来抵达吴都,受到了夫差的多次羞辱,把他囚于石室,要他住在阖闾坟前的一个小石屋里守坟喂马,有时还故意让他牵马在国人面前走过。勾践忍辱负重,对吴王毕恭毕敬。有一次夫差生病,勾践前去问候,还掀开马桶盖观察夫差刚拉的大便,体贴夫差的病情,“问疾尝粪”。终于,勾践博得了吴王夫差的欢心。与此同时,文种等人不断贿赂伯嚭,离间吴国君臣关系。伯嚭接受了文种派人所送之礼,不断在夫差前为勾践说好话,使夫差误认为勾践已真心臣服,决定放勾践夫妇和范蠡回国。伍子胥坚决反对,但夫差不听。

勾践七年(前490年),勾践回国后,决心激励自己不忘报仇雪耻,睡觉时不铺褥子而铺柴草,还在房间里挂了一个苦胆,每顿饭前都要尝尝,这就是所谓的“卧薪尝胆”。

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国国力不断发展壮大。同时,为了麻痹吴国,勾践又采取了许多办法,包括贡献美女、方物、巧匠等。尤其是注意使用了美人计,把很多美女送给了夫差。同时,越国还继续贿赂吴太宰伯嚭,派出大量间谍刺探吴国的消息,散布谣言以离间吴国的君臣关系,使夫差杀害忠良。勾践还特意派出了“美女间谍”西施。西施不仅美貌无比,且很有才识,后来经过了训练,对夫差进行离间。夫差得到西施,极其宠爱,对她言听计从,吴国因此消除了对越国的戒备。后来吴国为了北上争霸造成很大内耗,给了勾践复仇的机会。

公元前485年,夫差北上伐齐以争霸,在艾陵之战中大败齐军,获胜而归。后来吴王夫差率全国精锐北上黄池(今河南封丘)会盟诸侯,国内只留下了太子友和一些老弱兵卒守卫。当夫差刚到黄池时,勾践率领五万大军攻打吴国,攻破吴都,吴军大败。夫差约合晋、卫、鲁等国在黄池匆匆会盟,只能与越讲和。

公元前478年,范蠡、文种乘吴国多年灾荒之际,再次建议勾践攻吴。后来又经过多年征讨,到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终于将吴王夫差彻底打败,一举灭吴雪耻。

以史为鉴

“英雄难过美人关”,古往今来不知多少英雄豪杰都在美人面前折了腰,这就是美人计的价值所在!对于美人计的目标来说,美人就好比是毒品,刚吸上的时候,人会觉得无比痛快,越吸越想吸,越吸中毒越深,直至毒发身亡。但是总有人愿意去吸,因为它的诱惑力太大了,他们已经无法自拔了。所以,有人即使知道那是个陷阱,也会心甘情愿的跳下去。

儿女情长,天子气短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出现了许多颇有文情雅志的风流天子。他们不理朝纲,不问国事,却喜爱吟诗作画,斗鸡走马。这种对文情的专注和偏好,实际上是情感肆虐的又一种表现形式。作为皇帝,他们显得昏庸、无能,以亡国之君遗名历史;但作为文人骚客,他们显得才华横溢,有的甚至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一席。这种历史角色的错位,是他们排斥理性、恣情纵意的必然结果。

南唐后主李煜在政治上与刘禅、陈叔宝一样,是怠政误国的典型,本无可称道。然而他在中国历代君主中名声并不坏,这除了他不是一个暴君外,最重要的是他在文学上颇有成就。

李煜是在宋太祖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在金陵(也就是今天的南京)继位为帝的。他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不失赤子之心,感性多于理性,这是作为统治者最大的短处。从褒义的方面说,他是一个仁慧聪敏,能文会画,精通音律的文士;从实际一点说,他生性柔弱,不切实际,根本没有处理国家大事的才能。他自号“钟山隐士”。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也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乃度俭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李煜即位,眼看雄才大略的赵匡胤,先后讨伐南平、后蜀、南汉胆战心惊,天天忧愁,而所能做的又只是与臣下酣宴,守着几个女人,了不尽的春花秋月,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怀。

后来李后主又在妃嫔宫人的装束上,想出一种新鲜饰品,用茶油花子,制成花饼,或大或小,形状各别。令妃嫔宫女淡妆素眼,缕金于面,用这花饼装点在额上,叫“百花妆”。一群群的宫女,都穿了缟衣素裳,鬓列金饰,额施花饼,行走起来,远远望去好似广寒仙子一般。

后主十分欢喜。就这样李后主天天与小周后商议新鲜法子消遣时光。小周后陪伴着李后主过着美满欢娱而又风流浪漫的生活。几年之间,大宋政权又削平了其他几个小国,把下一个目标指向南唐。按宋太祖赵匡胤的说法是:“江南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太祖开宝七年(公元974年),终于派大将曹彬率军攻略南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唱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南唐李后主写罢降表,写下这首沉痛的《破阵子》,被押解北上汴京。这阕词曾经引起后世莫大的非议,都认为李煜拜辞祖庙,北上而为臣虏,理应对着祖宗碑位痛哭流涕,愧对列祖列宗,愧对锦绣山河,愧对黎民百姓,而李后主却是垂泪对官娥。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元宵节刚过,李后主到了汴京,穿着白衣到明德楼去见宋太祖,被封为违命侯。

南唐降帝李煜当初是堂堂一国之君,现在过着以泪洗面的生活,对比之下,这种强烈的反差,使李煜心里很不平衡。他不是刘禅那种“乐不思蜀”的植物人,他有思想,有艺术才华,尽管嘴上不能说,行动上不能做,但可以通过艺术来反映自己的内心世界,也许会使自己好受一些。于是他就在当囚徒期间,以血和泪写成了许多千古不朽的传世词作。

《虞美人》就是其中的一篇: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以史为鉴:

李煜,的确是一个出色的唯美主义词人,但却是一个不称职的君主,最终成了亡国之君,这是他的不幸。因为他无法选择,但是现代社会,人们是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职业的,因此人们一定要有点心机,要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干出一番成就来,而不要因为儿女情长毁了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