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安徒生
5496700000023

第23章 童话之王(2)

1848年拉开了帷幕。克里斯蒂安八世病得奄奄一息,不久就驾崩了。太子斐特烈继承王位,成了斐特烈七世国王。巴黎爆发了革命,《马赛曲》的歌声响彻巴黎,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革命浪潮向维也纳、柏林、伦敦扩散。丹麦仍处于平静中。不久,滚滚浪潮也波及到了丹麦,哥本哈根的民众走上了街头,举行群众集会,但没有发生暴力行动。丹麦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丹麦军队与诺厄亲王统帅的霍尔斯坦和什列斯维希两个公国的军队展开激战,丹麦军队长驱直入,逼近埃德尔河。这时普鲁士出来干预,支援两个公国的军队。普鲁士军队占领了什列斯维希和日德兰半岛的一部分。后来普鲁士和丹麦签订和约,丹麦军队于1849年7月歼灭了两个公国的军队。战争结束了,但什列斯维希—霍尔斯坦问题仍旧没有得到解决。

安徒生想起荷尔格的传说来,这个白胡子丹麦人沉睡在克龙堡宫殿的地窖里,一旦祖国面临危难,他便醒来奋起反抗。安徒生写了一篇童话——《丹麦人荷尔格》,表达他的爱国主义思想:丹麦有许许多多英雄,他们“乐于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帮助人们”。丹麦的国徽——三头狮子和九颗心——是威力和仁慈的象征,威力和仁慈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宝剑出鞘是威力,用笔和雕刻战斗也能形成威力。“丹麦的荷尔格”就是以各种形式出现的,他使丹麦驰名全世界。

安徒生打心眼里反对用武力来解决国家间的争端。他支持民众奋起的“卫国救亡”运动,同时流露出对和平的热切期望。“我是多么希望战争能尽快结束,多么想看到人人都自由,都致力于团结和友谊。”他在给爱德华·柯林的信中这样写道。他给艾达·吴尔夫的信中说,战争是一只“吸吮人类鲜血、吞食燃烧的城市的极其可恶的怪兽”。

安徒生没有亲自扛枪上战场,他把所听到的战场上的全部光荣事迹牢牢记在心上。他听说丹麦军队经过时,有一位老祖母和她的孙子们站在马路上,她为士兵们在经过的路上撒了沙子和鲜花,并和她的小孩子大声说:“上帝保佑丹麦人吧!”他和祖国是心贴心的,但他并非狭隘的民族主义者。

安徒生为人很正直。夏末,他收到一位不相识的德国人从国外寄给他的一封信,那人在信里说,虽然从未见过他的面,一点也不认识他,但由于读了他的作品,特别是《我的一生的真实经历》,认为他是一位值得信赖的人。那人说,他的小儿子和别的一些年轻小伙子在帮助被焚烧的基尔城老百姓而被俘,由“玛丽女王”号运到哥本哈根,他的小儿子获准下船,但刚一上岸,他们中有些人胡作非为,因此他的小儿子也和别的人一样,须获一位哥本哈根市民担保才能上岸。写信者希望安徒生救出他那勇敢而善良的儿子,并找一家不太仇恨德国人的哥本哈根人家让他食宿。这封信感动了安徒生,他给哥本哈根最有影响的朋友之一写了封信,并附上这封德文信,请他设法查明此事,并帮那年轻人的忙。第二天他接到了回信,说所有囚犯已被释放,并用轮船送回了基尔。安徒生为这位无辜的年轻人回到了他父亲身边而高兴,尽管那位父亲始终不知道安徒生是否为他出了力。

民族自由分子说安徒生不是真正的爱国诗人,安徒生写了一首题为《丹麦,我的祖国》的诗来回敬他们。这首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诗节奏优美,感情真挚,很快就成了一首民之歌。一百年之后,在法西斯的铁蹄践踏丹麦国土的岁月里,这首民之歌再次响彻丹麦国土,激起丹麦人民反法西斯的爱国热潮。

人民不希望安徒生停笔,人民爱读他的作品。继去年出版童话第二总册第一集之后,这一年他又出版了第二总册第二集,其中有《一滴水》、《老房子》、《卖火柴的小女孩》、《幸福的家庭》、《母亲的故事》等几篇童话,这些童话都有着极其广泛的读者。此外,还出版了长篇小说《两位男爵夫人》和剧本《柯莫河边的婚姻》。

安徒生经常用贫苦老百姓的眼光看世界。这个世界上,有多少沿街捡破烂,饥不果腹的小孩啊;有多少生活在潮湿的地下室里,面黄肌瘦的小孩啊;有多少为了挣一碗饭吃,在冰冷的水里为人洗衣服的妇女啊;有多少干着力所不及的劳动,累得弯腰驼背的老年人啊!像《卖火柴的小女孩》里那样的小女孩又有多少啊!这个小女孩家太穷了。在除夕还不得不去卖火柴,光着赤脚,走在街上,一双小脚冻得又红又青。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可是没有谁来买,没有谁给她一个铜板。她哆嗦着向前走,天气太冷了,她在一个墙角坐下来,缩成一团。她不敢回家,怕父亲打她,因为她没有赚到一个铜板。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哪怕擦一根火柴取取暖也好。她擦亮了一根,觉得自己真像坐在一个铁火炉前面一样。多么温暖,多么美好啊!她刚想伸出腿暖和一下,火焰熄灭了。她又擦了一根,似乎看到了屋子里各种各样好吃的东西,火柴又熄灭了,前面还是那堵又厚又冷的墙。她又擦了一根,她似乎坐在了美丽的圣诞树下了,绿枝上燃着几千枝蜡烛,她把两只手伸过去,火柴熄灭了。她在墙上又擦了一根火柴,在光亮中死去的老祖母出现了,她把小孙女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两人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跟上帝在一起了。多么好啊!第二天,也就是大年初一那一天,人们发现小姑娘在墙角冻死了——双颊通红,嘴唇上还带着微笑。这个小女孩就这样走完了她那短暂而痛苦的人生道路。

安徒生又是多么思念一辈子受穷受苦的死去的善良母亲啊!他的《母亲的故事》就是以一位纯朴、贫穷的妇女作为主人公的。死神夺去了她惟一一个孩子。母亲在茫茫黑夜里,冒着大风雪去找孩子。为了问路,她把一双眼睛交给湖泊,用自己的胸脯温暖快要冻死的荆棘,使荆棘长出了绿叶开出了花。她为了进入死神的有魔力的花园并救出她的孩子,拿自己的一头美丽的黑发向看门的老太婆换了一头苍老的白发。这是多么伟大的母爱啊!多么伟大的自我牺牲精神啊!他写这篇童话时,想到自己的母亲的伟大形象,写起来感情充沛,十分投入。

安徒生的这一集童话特别受读者欢迎。

《两位男爵夫人》反响也很好,海伯格读了这部小说,给安徒生写了几句友好的话,并宴请了他和他们的几个朋友和相识,在宴会上举杯祝贺说:“祝贺这部小说,让它像在春天的林间漫步之后那样清新吧。”海伯格和他已完全和好了,这是多么不简单的事啊!安徒生处于一种十分友好的气氛中,“辛酸已被忘掉,新的甜蜜留在记忆中”。不久,《柯莫湖的婚姻》被搬上了舞台。

1849年,安徒生创作了童话《亚麻》,还发表了童话剧《比珍珠和黄金更贵重》。

《比珍珠和黄金更贵重》在俱乐部演出大获成功。俱乐部有2500个座位,在一连串的演出中,全部戏票顷刻之间出售一空。这出戏不仅儿童喜欢看,大人也喜欢看。从上层到最底层的各阶层人民都来看这出戏。这使安徒生得到很大的荣誉和满足。约定给作者的酬金是100元(在俱乐部演出本来是不给酬金的),由于场场爆满,俱乐部又补送安徒生100元。

第二年安徒生又为这个俱乐部戏院写了一篇童话喜剧《北方的梦神》。它表现这样一个主题:健康、好脾气和灵魂的宁静远比金钱的价值高。这是一出需要大舞台的戏。导演兰格对于尽可能多地在俱乐部这个有限的舞台上演出这出戏,表现了最大的关怀和爱护。演员们都高兴演这出戏,也很尊重作者。这出戏的戏票也是一售而光。但演出过程中波浪起伏。由于这出童话剧是用诗的形式写的,演第一幕时观众没听懂,乱哄哄嘈杂起来;第二幕,也受到讥笑;第三幕开始时,有几个观众走了。但接着剧场里安静下来了,观众聚精会神地听下去,惟恐听漏一点内容。剧一演完,胜利的喝彩声响彻全场。幕落时,人人兴高采烈,长时间热烈鼓掌。这出戏演了好几个夜晚。一天晚上当演出结束时,一位穷工匠两眼泪汪汪地抓住安徒生的手说:“谢谢你,诗人安徒生,这是一出神圣的喜剧!”没有什么比穷朋友的这种评价更使他满意的了。

一天早晨,安徒生的朋友哈特曼抱住安徒生的头流着泪说:“她死了。”哈特曼夫人——一位天赋极高、朝气蓬勃、幽默热情的女性——去世的同时,他们的最小的孩子——小姑娘玛利娅突然病了。安徒生的童话《老房子》里描写了她性格上的一些特点。这个两岁的小姑娘,一听见音乐和歌唱,总要随着它跳起舞来。一个星期天,她进入她的姐姐们正在唱圣歌的那间房屋,一听圣歌便跳起舞来了。她的音乐感很强,而圣歌的节拍很慢,使得她总是先出一只脚然后再出一只脚,就这样,她按整个圣歌的拍节跳完了。在她母亲断气的时刻,这小姑娘的头颅低下了,好像母亲向上帝祷告过似的:“把我最小的孩子给我吧,她不能没有我呀!”母亲的棺材被抬到教堂去的同一天晚上,这小姑娘也死了。几天以后埋葬在靠近她母亲的一座坟墓里。安徒生还记得有一天晚上,这小姑娘要去洗澡时,他开玩笑地问她:“我可以同你一起走走吗?”她回答说:“不,先生,我太小了,可是当我长大点时,你就可以了!”多么纯洁、天真的一个小姑娘啊!她死后躺在棺架上,还像天使一样美,安徒生还从来没有见过任何人死后还这样美丽,脸上弥漫着一种崇高的静谧,神圣的肃穆。

和平在各国上空翱翔,春天的阳光普照大地。这一年春天以最美的姿态出现,安徒生的小故事《区别》就来源于这种情景。他的大部分诗歌和童话故事都是来源于外界的环境。他用诗人的眼光深入观察人生和周围的大自然,就不断地发现美和独特的童话故事,独特的诗的东西。一次安徒生遛出城外,来到普雷斯特湾的朋友们那儿。那儿的年轻人都希望鹳鸟在他们屋顶上筑巢。“等我下次来的时候,”安徒生开玩笑说,“鹳鸟也会来的。”第二次,他清早一到那儿,就飞来了两只鹳鸟,忙碌着在屋顶上筑起巢来。这一年鹳鸟飞来飞去,按迷信说法,预示着安徒生也要远走高飞去旅行。的确,安徒生又去旅行一次,不过只去了瑞典,旅途很短。瑞典是他多次旅游的地方。他在战争期间也去过,那儿的一组组画面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把一组组画面或印象写成了一篇篇童话,其中有一篇题为《麦秸的话》的童话,这是根据那时一件真事写成的,一次在法伦的市长花园里,围坐着一圈年轻的姑娘,她们手里拿着四根麦秸在玩。她们把麦秸的末端两根两根编织在一起,据说当这四根麦秸全都这样编成一个整体时,编织人有什么愿望就都能实现。她们希望安徒生试一试。“可是我不相信这件事呀!”他回答说。不过他还是拿了四根麦秸,答应她们,假若他能编成一个整体,就把他的愿望告诉她们。他打了结,一张开手,四根麦秸就合在一起了。这时他不觉满脸通红,变得迷信起来了,违反理智地相信这件事了。

“那么你的愿望是什么呢?”她们问。

“希望丹麦大捷并且很快获得光荣的和平。”

“愿上帝赐福!”她们齐声嚷道。

那天,碰巧的确传来了弗雷德里西战役胜利的捷报,麦秸的预言真实现了。

他根据瑞典印象记写的童话还有《凤凰》、《祖国》、《一个故事》、《演木偶戏的人》等篇。他把它们编成了一个集子,取名为《在瑞典》。这本书在1851年出版了。其中于1850写的那篇《凤凰》既是童话,也是散文诗,抒情幻想曲。其中涉及到诗歌的渗透一切的力量与美,以及诗歌同生活的密切联系。永远自由的凤凰像闪电一般神速地到处飞翔。凤凰一会儿停在婴儿的枕头上,当母亲在摇篮旁边给婴儿唱摇篮歌的时候。凤凰一会儿停在穷人的陋室里,使那儿充满紫罗兰的香味。它一会儿停在英国的露天煤矿上,或者格陵兰的冰原上,或者圣洁的恒河之滨……到处有它的踪迹。凤凰停在莎士比亚肩上,他就写出了美丽的诗篇。一听到凤凰的歌声,古代北欧的行吟诗人就弹唱出了优美的歌子。每一百年凤凰都要在烈火中再生一次。……现在,诗人在宗教赞美诗中听到了它的声音,受苦受难的工人们从中得到了慰藉。

安徒生以后在自传中曾谈到《在瑞典》一书,认为它比他的其他任何一部作品更能表现他自身的最大特征:对大自然的美妙、幽默、抒情的描写,有如抒情散文一样。《在瑞典》一书的英文版和丹麦文版同时在英国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