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静品禅心:品读生活中放下禅
5496900000010

第10章 韬光养晦,以退为进:放下意气(3)

这一粥一饭无不蕴含着禅意;对于迷顿之人来讲,日常生活琐碎的小事其实是最大的障碍。像那些真正伟大的人物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小事从不渺视。甚至常人认为很卑贱的事,他们都会满腔热情地去做。

一心一意做事是前提,人世间没有做不好的事。这里的事,有大事,也有小事。大小事,都是相对而言。多半的时候,小事不一定就是小事,大事不一定就是大事,这个关键在于做事的人的看法。那些对小事不屑一顾,一心只想做大事的人,往往连小事也做不好。道理大家都明白,一般连小事都做不好的人,大事是很难做成的。

有位智者说:“不会做小事的人,我们很难相信他会做成大事。大事都是由小事啄一积累而成。大部分的人常常忽略小事,导致最终的大事一件未成。

对小事认真、谨慎,是将来做大事的充足铺垫,不要小看小事,不要厌倦做小事。凡事有益于事业的事我们都需要努力做好,用坚实的小事堆砌起来的事业城堡大厦才牢不可摧。

有位女大学生,毕业后就被一家大公司聘用,但给她安排的总是做些非常琐碎而单调的事情,比如订水、订餐,打扫办公室,打印文件等等,没过多久她就辞职不干了,在她看来,这些事都是很单调无聊的事,没有一点技术含量,也显示不出她的才能。

这时,人事经理感叹道:“每每新招来的员工,总是这样,本科和大专生相比,本科生的素质一般都会比大专生高一些。可往往一些本科生自诩骄子,刚到了公司就想挑大梁,在乎待遇,还挑剔他人。真有重要的工作让他独立去完成,往往漏洞百出。一个个本事不大,脾气不小心,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做了又觉得委屈,总说公司埋没了他这个大人才,所以有时候,我们宁可找些中专、大专生也不愿招一些华而不实的本科生。”

以上这种情况在我们当今社会中实在是屡见不鲜。古往今来都不缺乏这样的人。一心沉湎于大事的故事。

东汉时期,有个叫陈蕃的人为了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整日足不出户,日夜攻读,很是辛苦。一日其父请了自己的好友薛勤来家里做客,期间问道这个人的父亲:“怎不见贵公子呢?有事外出了吗?我有好久没有见到过贵公子了呀!”于是该父亲说:“犬子在后院攻读,很是辛劳,二人同步来到后院,只见庭院荒芜,杂草丛生,纸屑满地。便问道:“孺子何不洒?”他答道:“大丈夫处事,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在我们身边不缺乏陈蕃这样的人?在他们看来,大丈夫是做大事的,琐碎小事可以不不拘,志在扫除天下。殊不知,小事皆由大事累积而成,小事都不愿做、不屑做、且做不好,大事怎能想他能做好呢?

凡事要心怀志远,脚踏实地从点滴小事做起。没有宏图大志、高远的目标,只能是天天忙碌于一些琐碎的事,碌碌无为的过一生,那你注定是一个庸人;同样一个人只有远大的志向,而不愿做一些细小的事,那就所谓的志大才疏。

荀子讲过这样的道理:

积土成为万仞高山,风雨就从山里兴起;积水成为千浔深渊,蛟龙就会在这儿生长;积累平凡的好事就成为道德,精神因而得到升华,智慧因而得到发展,圣人的思想境界就逐渐具备了。所以,不从一步一步开始,千里万里的路程就走不到;不积细小的水流,浩瀚的江海就形不成。骏马一跃不能跳十步,驽马拉着车走上十天,所跑的路程就非常可观,它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搞雕刻的情况也是一样,如果刻几下就扔开,连朽木也雕不成,如果勤勤恳恳地刻下去,金石也会刻成漂亮的图案。

心理学角度讲,意志的培养,是一个由弱到强、由低入高循序渐进的过程。积小成也可以为大成。恽代英说得很深刻:“立志须用集义功夫。余意集义者,即在小事中常用奋斗功夫也。”这里的集义便是积累的意思。“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坚强意志都是在许许多多的小事磨练中慢慢培育而成。

成功者与平庸的人最大的区别就是对待小事的态度。一般人都不愿意做,而他却愿意做而且做的很好,终能成为成功者。

他人做不好的事你可以做的很好。例如端茶倒水好多人不愿意做,你却端的很有水平;洗涮马桶很多人不愿意做,你却涮得明亮又干净;事前不愿意做准备,你却做了很多的准备等等,每一件别人不愿意做的小事,你都愿意做,而且做的很好,你的成功的机率注定要不断的提高。别人不愿意做的事,你做的多了,你便可以成功。

静品禅心:有远大是成功必要的前提。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做好每一件小事是成功的基础。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不然你的一生就会在碌碌无为中度过。

8.心诚聚沙成塔,志坚水滴石穿

有人问,到底失败和成功的区别在哪里?同样都是要付出努力,都是为了目标,为什么有的就成功了,有的就失败了?答案其实很简单,失败只是少走了靠近成功的最后一步;成功是走过了所有失败的路后的剩下的最后一条路。

“水滴石穿”的故事大家听说过,岩石缝中的水滴一直滴在下方的石头上,时间长了,岩石被水滴滴穿了。汉代的班固也曾经说过:“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其实这些道理我们都懂,深知“不抛弃,不放弃”的重要性。请看如下的例子:

爱因斯坦总是在工作之余抓住一切时间研究物理学,风雨无阻这种执著,正是有这样的恒心,知识日渐丰富,最终写出了《相对论》。为人类做出了很多的贡献;现代书画家齐白石也是一个很有恒心的人,一日不作画,心里就会很惦记,第二日也要给补上。甚至在85岁高龄的时候,一天画了四张条幅,还在图上题到:“昨日大风雨,心绪不宁,不曾作画,今朝制此补充之,不教一日闲过也。”

滴水穿石不仅靠的是力量,更是靠着它“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所有的失败和成功都仅是人生旅途中一个小的里程碑,我们的目标不仅是一次的成功,而是一生的成功。因此让骄傲和灰心伤气随风飘走吧!

从前有个僧人,为了完成一个心愿,整日去外面行乞。他的心愿就是为佛打造一个金身,这事虽然听上去去功德无量的一个事,但这也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然后这个僧人还是依旧坚持,直至心愿完成。

第一天行乞募款,他很早就来到了闹事,他心想人多一些募捐的人应该也就多一些,可是半晌过去了,没有一个人愿意去施舍给这个僧人。就在他在墙角休息的时候过来一个商人,他施礼道:“贫僧誓愿塑佛金身,请施主捐一点儿给我吧!你会有好运!”

没想到商人连正眼都没看他一下,无所谓地大步向前走了僧人连忙追上去,低声说道:“施主行行好,给多少都行!都在积德。”

商人很厌烦的说:“走开,我是不会给的!”继续向前走着,僧人就在后面一直跟着,一直走了好久,商人实在拗不过僧人就随手扔下一文钱。僧人捡起地上那一文钱,很开心地向商人行礼致谢。

商人看见僧人因为一文钱开心不已,觉得奇怪,便问道:“一文钱也能让你高兴这样?”

僧人再次向商人行礼后说道:“这是贫僧靠行乞修建佛身的第一天,倘若连这一文钱都化不到,也许贫僧的心志就会产生动摇了。而您的行善让我对修金身的目标更加坚定,因此欢喜不已。”

说完行礼后转身向回去的路走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数个日子过去了,僧人为筹足资金,不惜严寒酷暑,最终筹募到了所有资金,完成了塑金身的心愿。

一文钱看起来少的很,但要清楚这是成功的一个开始,正是这位僧人可以认识到这一点,所以信心十足,日日夜夜不辞辛苦为塑金身。这也就是所谓的“积小流以成江河”地高尚品质。

世界上最成功的制片人,他叫史蒂芬·史匹柏。在电影史上十大卖座的影片中,他个人就囊括四部。这么年纪轻轻里,就能有如此成就实为不简单啊!下面我们听他的故事。史匹柏17岁的某天下午,他参观了环球制片厂。就因为这个参观,改变了他的一生。那天下午他观看了一场实际电影的整场拍摄,处于好奇还与剪辑部的经理齐膝长谈了好久。

从那天起,他对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有时间就会到摄影现场,有时大门的守卫不让进,他就装成那里的工作人员。或者打着群众演员的幌子,想尽办法进去。时间久了他跟那些导演、编剧、剪辑都熟了起来,他很是开心,终日流连于自己梦寐以求的世界中。从众多有名的导演等人的交谈、学习、观察中,培养了他电影制作敏感来。

就在他20岁那年,他正式成为了电影工作者。他在环球制片厂播放了他的一部片子,为此还获得了一份长达7年的合同。终于实现他的梦想。

静品禅心:成功没有捷径,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坚持。聚沙成塔,水滴石穿。一点一滴的积累都是为将来的成功添砖添瓦,为将来的成功打基础。这样,哪天你回望这一路时,你会发现自己是如此的坚强。如此的有能耐。那位筹款塑金身的僧人和史蒂芬·史匹柏就是我们的榜样。

9.去掉多余石屑,剩下都是精华

专心是自制的又一种表现。经过对一百多位在其本行业获得杰出成就的人的商业哲学观点进行的分析,所有成大事的人物,他们都由一个共同的优点,都专心做着自己要做的事。

对某一个特定欲望进行意识的集中,称之为专心。并把这种意识集中付诸行动,直至成功。

构成成大事者的“专心”行为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个叫自信心,另一个叫欲望。如果没有这两个因素,专心致志也就毫无神奇了。有人该问了,为什么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拥有这种神奇的力量,很简单,因为大部分人缺乏自信心,外加没有很特别的欲望。任何一个东西,你只要渴望得到它,而且这个需要符合情理,你的欲望还非常热烈,那么叫做“专心”的这个力量就会协助你实现你的愿望。

假设你想成为一个作家,或是商界主管,或是杰出的演说家,或是能力高超的金融家,那么你除了睡觉前后给自己必要的时间外,时时刻刻把你所有的思想都在你设定的那个目标上,并做好计划,你就有很大的可能将它实现。

在你专心集中你所有意志的时候,要时刻想象一下实现目标后的状态。专注于这些想像多了,你就会更加强烈的信心和勇气去付诸行动,美梦自然就会成真。当然这里的想象并不是指,整天想这想那,异想天开的胡乱想象,而是憧憬美好愿望的想象。

有为禅师叫妙贵,总是喜欢四处云游。一次外出,在一个小河边遇到一个喜好抽烟的人。同是赶路人,能遇见也是一种缘分,在河边坐下来休憩的时候,抽烟人给妙贵禅师递了一只烟,两人边抽烟,边聊天,很是开心。临近分别的时候,那个人送妙贵一袋烟。妙贵想:“这个东西会让人感到很舒服,这样必定会干扰到我禅定,时间久了我要想改这个习惯,估计就不会那么容易了。”于是婉言拒收了那个喜好抽烟人的馈赠。

几年后,妙贵禅师又迷上了《易经》。那时候正是秋季,天气日渐变冷,于是妙贵给自己的师傅写信,让师傅给自己寄几件厚衣服。结果冬天都快过去了,师傅也没有把厚衣服给妙贵寄过来。于是妙贵就用自己学的易经占卜了一卦,卦象说,师傅并没有收到那封信。他又想:“易经真是很准确呀,这个都能算出来,但如果我凡事都沉迷卜卦,那么以后该如何参禅呢?”于是妙贵将《易经》收起,在也没有碰过。

再后来,妙贵又一迷上了书法,整天钻研,后来还有所小成就,几个书法家也对他的书法赞不绝口。正在他高兴之余他转念想:“这可不是我的正道啊,再这样继续下去,我就是书法家不是禅师了,”于是,他又放弃了书法,从此一心参悟,最终成了一代禅宗大师。

这个充满诱惑的社会,有时真的会让我们无法割舍,于是世上就出现了伟人与庸人。伟人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们能有足够的勇气来舍弃与自己的追求无关的东西。

年幼的孔子曾经有位邻居是技艺精湛的老石匠,一块普通的岩石在他的刻凿下,都会便成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花鸟石刻。

一天,孔子见邻居又在刻凿,走进一看在刻凿石铭碑。于是孔子叹息道:“有人淡如云影来去无痕,有人却把自己活进了碑石,活进了史册,这样的人真是不虚此生啊!”

邻居老石匠听孔子这么一说就停下锤,反问孔子:“那你是想一生虚如云影呢,还是字铭进碑石呢?”

孔子感叹道:“我一介草木之人,要把自己刻到代代人的心中,那不是异想天开吗?”邻居老石匠听了,摇头说:“其实这个并不是什么难事啊。”他对着一块坚硬的岩石说:“石坯变石铭碑,就需要雕凿它。”

邻居老石匠说完,就又开始了自己的凿刻。不一会儿,一个很好看的图案就成形了,于是老石匠接着说:“这个图案想让它在风雨中不那么容易抹平,那就需要凿得更深一些,剔掉更多的石屑。那些不必要的石屑剔干净了,才能成为成为好的石碑铭。

静品禅心:生活中,能很好的做好一件事不是那么容易,有的人看上去整天忙忙碌碌,当你问他忙什么时,他自己都不清楚自己在忙什么。因此,要想有所成就,计定好自己目标的同时,要剔掉那些不必要的“石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目标一定就在不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