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静品禅心:品读生活中放下禅
5496900000019

第19章 去留无心,宠辱不惊:放下焦躁(1)

古人云:“知足者人生常乐,无为者天地自然。”美酒佳肴并非真正的美味,奢华的住所和绚丽的服饰未必能就能给你带来快乐,保持一颗纯真、简单的心才是获得幸福的最大秘诀。宁静平淡的环境中,人们才能发现人生的真正境界;粗茶淡饭的清贫生活里,才能感悟到人生的真谛。所以,无论什么事都要讲究适度的原则,要怀有“富贵于我如浮云”的心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才是畅达人生的大境界!

1.从容面对一切,进入自然境界

心德禅师很善于讲禅,他说的法既不引经据典,也不沉迷于学术,所有禅法皆由心生,是人生真谛的自然表述。

心德禅师的听众越来越多,无意间就激怒了另一位实空禅师,因为他的信徒有好多都跑到心德禅师这儿来听禅了。实空禅师心里就很不服气,于是就找心德禅师来辩论,决定一决雌雄。

“心德,听说来这儿听法的人无不崇拜你,服从你,但是我就不服你,你不是很有能力吗,你能使我服从于你吗?”

“到我旁边来,我不一定可以让你服从我,但我可以试一试。”心德不动声色地答。

这位法师推开众人,昂然走向前去。

“到我左边来。”心德微笑着说道。

较劲的实空禅师听后走到了他的左边。

“不如你来我的右边吧,这样我们说话会更近一些。”

实空禅师又傲慢地向前跨了一步,走到了心德的右边。

心德禅师平静地说道:“你瞧,你已在服从我了。我觉得你还是一位非常随和人啊。”

凡事,我们都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方法来处理。一种是寸步不让,据理力争;另一种是开怀一笑,从容面对。前者看似精明,后者则是大气。

有一对夫妇在吃饭时闲谈,妻子不小心冒出一句不太顺耳的话。不料丈夫听后心中非常不快,于是张口就与妻子争吵起来,最后吵得不可开交直至掀翻了饭桌,丈夫摔门而去。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许多许多。许多人的烦恼,并非是由多么大的事情引起,而恰恰正是来自对一些琐事的过分在意、计较,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叫真”。细细想来,我们经常会发现以小失大,得不偿失的。

有些人对于别人说的话,总喜欢句句琢磨,对别人的过错总是抱怨不断;对自己的得失也总爱耿耿于怀,似乎对于周围的一切都那么计较,甚至曲解信息。这种人其实是在用一种狭隘、幼稚的认知方式,为自己营造可怕的心灵监狱。他们不仅让自己活得很累,也使周围的人活得很难受,无形之中他们给自己也编织了一个痛苦的人生。

古代的智者们对此早已有了清醒而深刻的认识。两千多年前,雅典的政治家伯里克利斯就向人们发出警告:“先生们,大家注意啊,我们太爱纠缠小事了!”后来,法国作家莫鲁瓦更是深刻地指出:“我们总是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干扰而失去理智,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几十个年头,然而我们却在为无聊琐事白白浪费自己的宝贵时光。”这话实在发人深思。过于在意琐事的毛病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使生活失去原本应有的快乐。显然,这是一种最愚蠢的做法。

从台湾归来的111岁老人陈椿有一句话说得极妙:“一件事,想通了是天堂,想不通那就是地狱。既然活着,就要活好。”其实,一件事能引来麻烦和烦恼,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如何看待和处理它,这也正是所谓的:“事在人为”。因此,美国的心理学家戴维·伯恩斯提出了消除烦恼的“认知疗法”——通过改变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和反应方式来避免烦恼和疾病。这就需要我们首先学会从容。

从容就是不要把什么都当回事,不去钻牛角尖,不要太爱面子,不要什么事都“叫真”,尤其不要把那些微不足道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放在心上;不要过于看重名与利的得失;不要为一点小事而着急上火,动辄大喊大叫,以至因小失大,后悔莫及;不要那么多疑敏感,曲解别人的意思;不要夸大事实,制造假想敌。要知道,人生是需要一些大气的。

从容是豁达、大量与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广的胸怀和气度,使人很容易告别琐屑与平庸。而当你让自己豁达与宽容时,自然就会变得轻松幽默,从而洋溢出一种性格的魅力。

从容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也是一种坚守目标、排除干扰的妙策。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处处纠缠琐事,被小事所累,那我们的一生将一事无成。

从容是一种修养,一种高贵的人格,一种人生大智慧。那些凡事都与人计较、锱铢必争的人,自以为很聪明,其实他们是在用小聪明干大蠢事,占小便宜惹大烦恼;而对小事不在意,不争执者,正是大智若愚。其生活快乐无穷,洒脱自然!

从容面对生活,超越自我,就会活得潇洒。免了琐事的羁绊和缠绕,自己就会获得心灵的解放,自然也就有了一片自由的天地任你驰骋。

静品禅心:人生应该有怀有这样的境界:心胸如海,吸纳百川,潮起潮落,自强不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从容面对世间的荣辱得失、悲欢离合、爱恨情仇。这样,你就可以进入自由的境界,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让你烦恼。

2.超越生死境界,人将无所不能

有位亭湖禅师,每天晚上都要到湖间的一座荒岛的洞穴里参禅。于是取名叫亭湖。

一天,几个爱捣乱的年轻人想捉弄一下他,于是就藏在亭湖去参禅必经的路上的树上,等到他过来的时候,其中一个人突然从上把手垂下来,扣在禅师的头上。

年轻人本以为亭湖禅师会吓得魂飞魄散,哪想禅师静静地站立不动,任年轻人扣住自己的头。半晌没见反映,年轻人们反而被吓到,急忙收手,慌忙而逃。

第二天,他们仍旧不死心,于是一起到亭湖禅师那儿问道:“大师,听说附近经常闹鬼,半夜经常有鬼抱人的头,你遇过吗?”

亭湖禅师说:“有吗?我没有遇过啊!”

“是吗?可是我们昨晚就听说禅师就被魔鬼按住了头。”一个年轻人说道

“那不是什么魔鬼,而是村里的年轻人在捣鬼!”亭湖禅师说。

“为什么这样说呢?”年轻人问道。

亭湖禅师说:“因为魔鬼没有那么宽厚暖和的双手呀!”

禅师紧接着说:“临阵不惧生死,是将军之勇;进山不惧虎狼,是猎人之勇;入水不惧蛟龙,是渔人之勇;和尚之勇是什么?就是一个字——‘悟’。连生死都已经超脱,怎么还会有恐惧感呢?”

亭湖禅师所说的这种超脱生死的境界,就是我们俗话常说的:连死都不怕,还怕什么呢?对于老年人来说,有一个如此健康、超脱的心态对老年人养生是非常重要的。

世界卫生组织经过深入调查发现,如果把健康元素按照百分比划分,其构成及比例如下:遗传占15%;环境占17%,其中社会环境占到10%,自然环境7%;接下去就是医生占8%;自己占60%。遗传的15%和环境的17%是我们控制不了的,而其中的60%是个人因素,我们自己可以控制。所以说,生命其实就在我们自己手里。

养生的关键在于自己。如果自己豁达乐观,情绪稳定,对未来充满信心,充满力量,那么你的力量就将强大到不可估量的程度。人可以战胜细菌、病毒,甚至是癌症……但是战胜他们的一个重要条件,即健康的心态。

人体的抵抗力由各个系统协同工作并构成,但它有一个总指挥——心理。如果这个“总指挥”乐观向上,积极稳定,那么就可以很容易地调动全身所有抵抗力协同作战,形成对疾病的强大攻击力。如果心里没有信心,感到恐惧,那么整个“指挥部”也就崩溃了。

这就像打仗一样,如果指挥部很坚定,那就有赢的把握。如果连指挥部都不知道该怎么打,甚至觉得没有胜的希望,那么一定会全军覆没。所以,我们必须明白,精神乐观、情绪稳定是可以调动人的全身各个系统的力量来对抗病魔的。有人说癌症病人有三分之一是吓死的,说得就是因为他的害怕,精神先垮了,所以才会导致最后的死亡。

一个人看着没什么异常,但是一旦查出是肺癌,他可能一个月就完了。如果他不做这个检查,或许说不定还能活上三五年。查出有癌症后,他的精神首先承受不了,可最终导致身体抵抗系统的全面溃败,加速自己的死亡。

所以所,有了疾病,首先应该保持好的精神,在战略上藐视它,不怕他;在战术上重视它,则该治的治,积极配合治疗,这样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有位美国自行车运动员,患了睾丸癌,后来癌细胞又转移到肺部,接着转移到脑部。这是晚期睾丸癌的症状,医生说他死亡的概率是99%,生存的概率仅有1%。一般人听到这样的结论会被彻底的打垮,但是他却对医生说,“没事,大夫请您放心,我不怕。您不是说生存的概率有1%吗?我就是那1%!”

他在睾丸切除后仍不断地进行放疗,最终奇迹般恢复了健康。而且在治疗期间,他仍不间断联系练习,他的自行车越骑越好,从全省冠军成为全国冠军到世界冠军,获奖无数,他甚至连续七次获得环法自行车赛世界冠军。

还有一位26岁的法国姑娘,她患了子宫癌。在切除子宫两个月后,癌细胞又转移到卵巢,紧接着卵巢也被切除,可几个月后癌细胞竟又转移到了结肠……就这样,她接连做了八次手术,全身都是刀疤。几个化疗疗程下来,她的头发全掉光了。她吃不下东西,吃了就会全吐出来,不久她便骨瘦如柴。她彻底绝望了,她觉得上帝对她不公平,自己这么年轻就得了绝症,还不如死了算了!

一天,一个朋友来看她。见到朋友她嚎啕大哭说:“我已经绝望了,你能告诉我怎样才能死得更快一些吗?”朋友劝慰她说:“你千万别怕死,生命非常珍贵,人生很有意义,你想一想你这一辈子让你最高兴的事吧。”

“现在连死都不怕了,难道还有什么东西能难倒你吗?”朋友问她。于是她开始想起三年前她在海滨滑水、游泳的情形。蓝天白云,微风徐徐,海鸥在海上飞翔,人与自然融为一体,那时候的感觉是最快乐的。于是姑娘决定临终前和朋友再去体验一下当时的感觉,可这时候的她因为她卧床太久的缘故,连站都站不起来了,一站起来就摔倒。

为了再次体会三年前的幸福感受,她重新练习走路,依靠惊人的毅力她又练习滑水。其间,她遇到一位同样身患癌症的小伙子,他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她的滑水技巧日益精湛,她的身体也越练越好。很长一段时间后,医院让她去复查,化验结果让医生大吃一惊,她的一切生理指标都正常了。两年后,这个姑娘获得了世界女子滑水冠军。

静品禅心:超越生死是一种生命的最高境界,人类最宝贵的就是生命,但是当连你最宝贵的东西都有勇气舍弃的时候,就没有什么恐惧可以吓倒你,也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难倒你,从而你将无所不能。

3.以无招胜有招,恶意自动弹回

日本东京有一个精通禅道的武功高强的人,尽管他年纪很大,但在和对人交手的时候,他总能次次获胜。

一天晚上,一个年轻力壮的武士前来拜访他。这个武士不但武功高强,而且胆大妄为,横行乡里。他和人比武的时候,经常先用各种方法将对方激怒,在对手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先行出手,然后,他平静而仔细地观察对方的漏洞,一旦发现对方的弱点,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进行强攻。因为使用这种招数,打乱了对手的阵脚,再加上自己的超常武功,年轻武士在和人交手时,也从未败过。

年轻武士久仰这个人的声名,但因为年轻气盛,仍不把这个老人放在眼里。他前来拜访的目的就是踢馆,想打败他并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名望。

弟子们担心老人年龄太大,不是年轻武士的对手,都纷纷劝他不要接受挑战,或者挑选自己年轻的弟子迎战。可是,老人接下了对方的战帖,并决定亲自迎战。

两大高手比赛的消息不胫而走,人们纷纷来到市区的大广场前,观看这场不同寻常的比赛。

比赛开始了,年轻武士像往常那样侮辱老武士,对他扔石头、香蕉皮,还往他脸上吐口水,用脏话侮辱他,想以此来激怒他,但老人就是不为所动。

这样折腾了好长时间,老人始终一动不动,既不生气,也不抢先出手。这是年轻武士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情况,他骂得嗓子都哑了,并且精疲力竭,已经没有足够的气力和勇气向老人进攻了。最后,血气方刚的武士不战而退,灰溜溜地逃跑了。

回来后,老人的弟子们都气不过,纷纷质问道:“师傅,您为什么不好好教训一下那个狂妄自大的家伙呢?”“那个小子太过分,师父您怎么能忍受?再说,这样做也有损师傅您的声名啊。”

面对弟子们的质问,老人没有辩解,反而问道:“如果有人带着礼物来见你,你不接下礼物的话,礼物归谁?”

弟子齐声回答道:“当然归送礼的人。”

老人微微一笑,说道:“愤怒、侮辱和妒嫉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这些东西你都拒收,它们还是归对方所有。从对招的角度来说,他是有,我是无,无招胜有招。”

弟子们听了这番话,才明白了师傅的用意,也从中领悟到了许多的道理。

日本还有位山阴禅师,他是位修行有道的高僧,大家对他都非常尊敬。

有一对夫妇在山阴禅师的住处附近开了一家食品店。他们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儿,夫妇俩总是以女儿为荣。有一天这对夫妇突然发现女儿的肚子一天天地大了起来。

出了这种见不得人的事,这对夫妇又惊又怒!夫妇俩对女儿爱恨交加,发誓要惩罚那个惹事的家伙。在父母的逼问下,女儿起初不肯招认那个人是谁,最后实在没有办法,才吞吞吐吐说出“山阴”两个字。

夫妇俩万分恼怒,气冲冲地去找山阴理论。听清事情原委以后,大师不置可否,只若无其事地问道:“是这样吗?”

孩子生下来后,怒气冲天的夫妇立马就抛给了山阴禅师。此时的禅师,早已经名誉扫地,但他却不以为然,仍然非常细心地照顾着孩子。

禅师向邻居乞求婴儿所需的奶水和其他用品,虽不免横遭白眼和冷嘲热讽,但他总是泰然处之,仿佛他是受托抚养别人的孩子一般。

一晃一年过去了,那位未婚妈妈终于不忍心再欺瞒下去。她老老实实地向父母摊牌:孩子的生父不是山阴,是在市场里做工的一名青年。这时这对夫妇才发现冤枉禅师了。随后,三人来到山阴禅师那里,向他道歉,请求原谅,并说要将孩子带回去自己抚养。

山阴禅师听后淡然如水一般,他没有任何表示,只是在交回孩子的时候,禅师轻声的问道:“是这样吗?”

山阴禅师用沉默忍受了莫须有的诬蔑和诽谤,他没有刻意地为自己辩解,只是按照自己固有的方式去做事,这种做事的方法我们不一定苟同,但是他那博大胸襟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静品禅心:对方不怀好意的挑衅和侮辱,目的就是让我们愤怒,从而失去理智,这样对方就可以抓住我们的弱点,将我们击倒。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定要沉得往气,以无招对有招。对于所有邪恶的语言或举动,如果我们不接受,那么对方只能杷它收回。

4.宽容抚平焦心,从容打动人心

宽容待人,给别人留余地,也就是给自己留余地。学会宽容,我们才会发现,生活才能更美好。只有懂得宽容,才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脚下的路才会更宽,人生才会有更多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