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静品禅心:品读生活中放下禅
5496900000006

第6章 清静自然,修身养性:放下邪念(2)

同时,艳艳还发现婆婆对自己的态度也不和以前一样了,婆婆开始对自己也嘘寒问暖起来,还时不时的给自己洗衣服什么的,甚至有点像爱自己的姑娘般对自己宠爱着。有次她去楼下扔垃圾,听见婆婆正在和院子里的几个邻居说她给买的衣服呢!说自己的媳妇有多孝顺、多体贴,有时自己的姑娘都不如儿媳妇疼自己。家里发生这翻天覆地的变化,艳艳的丈夫也跟着开心。

一天,艳艳又去见了老中医,让他再想想办法。她说:“老中医啊,您上次给我的那种解药还有吗?能帮我婆婆解毒吗?还有办法吗?我现在不想让我婆婆死了,其实她对我挺好的,以前有时也是我年轻不怎么懂事。她现在对我有时很像自己的妈妈一样。”说着艳艳开始哭起来。

老中医颔首微笑着对艳艳说:“你把心放肚子里吧,我从来都没给过你什么毒药,我给你的所谓的毒药只是一些进补的草药罢了。给你的所谓的解药也是一样的,都是滋补类的草药。其实真正的毒药在你的心里,在你对待婆婆的态度里,现在我的药也起到作用了,帮你心里的毒给解了。真正的毒也被你现在心里的爱随风飘散了。”

静品禅心:多想想世间的善事,内心就会充满美好;总是想一些世间的恶事,内心就会变的阴暗。心里总是想着一些邪恶的事,人就和牲畜没什么两样。就像故事中的艳艳,当你怀着一颗恶毒的心对待生活,你的生活也会以同样的态度对待你,当你怀着一颗慈悲的心对待生活,生活也就对你很仁慈。

4.害人终会害己,因果总会相报

有一个人总是闷闷不乐,至于原因,只有他内心知道,他感觉有个人总是在背后说他坏话,他很憋气,总想着找机会要狠狠的报复他。但又找不到机会,也想不到办法,所以就一直很苦恼。

渐渐地他对这人恨之入骨,至于他死地而后快,可那人偏偏活的好好的,每日乐呵呵的。越是看到那人幸福的样子,他越是不能接受,恨得牙根痒。最后,由于长期郁闷,他竟然一病不起。

心怀怨恨为害的恶性,常常是他人没被害,自己却先受害了。有的人往往因为一时的冲动,满足自己内心的不平,损害自己的身体,来报复他人。导致最后的害人害己。人生在世时间短已,常常自我反省,“静坐常思己过,事后莫论人非”常以慈悲之心宽容他人,平和的心来修身养性,快乐的不仅是自己,周围的人都会越来越快乐。

当年释迦牟尼在传教的一开始,也常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甚至有时都会遭到人身攻击。但他依旧凭借着自己的智慧、顽强的毅力和崇高的人格力量,将挫折一次又一次地克服挫折,战胜一切困难、化解了所遇到的矛盾。

吴亮和田龙两人有些矛盾,有一天,吴亮在闲逛,田龙远远的就看到了吴亮,他对吴亮是深恶痛绝,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此时看到吴亮顿时报复的霎时而起。于是他悄悄绕到吴亮的身后,想从背后直接偷袭吴亮,但毕竟是在大街上,不好这么明目张胆的直接来报复,就在这时看到旁边有家正在砌墙的沙子,抓起一把就往吴亮头上扔,不料,当时有风,沙子还没扔出多远就扑面迎了回来,全撒在了他自己脸上。弄得非常狼狈。

街上的人看到刚才的事情,无一不笑话田龙的做法。他羞愧的无地自容。就在这时,田龙听到吴亮再说:“总是心存邪念的人,总会恶有恶报。事事有因必有果。有想有善果,要先做好事。”

听了吴亮的话,田龙觉得很有道理。忽然觉得自己原来是如此的小气,不那么宽宏大量。于是开始反思自己原来错误的所有行为。

再看一个故事,它也告诉我们“害人之心不可有”的深刻道理。

森林之王老虎病了,其他动物知道后都来探望。

狐狸是个天生的马屁精,在她看来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正好可以巴结一下老虎,顺便欺负一下乌龟。这个它始终吃不了动物。于是早早的就带着在农家院里偷得母鸡跑到了老虎的洞里。

老虎看到狐狸这么积极还带了好吃的,很是开心。还让其他的动物以后效仿狐狸的积极性。其他的动物虽然看不起狐狸的做法,但又害怕老虎,所以都默默的点点头,以示同意。

狐狸见其他动物不敢反驳它,就趁着机会和老虎说:“大王,你看看那个乌龟,到现在都没有来,一看眼里就没您,您都病了都不知道来瞧瞧。”就在这时,乌龟刚好进门听到狐狸说的话。于是说道:“大王啊,我来迟了是因为我去找医生了,看有没有好的药方可以使您尽快好起来,继续领导我们。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生活。您要知道您的领导和判断能力有多强、有多棒。只有您康复了才是我们大家最好的礼物。”老虎霎时转怒为喜,说道:“那你问到药方了没?”

“我找了这么长时间,必须得找到啊,而且呀,这个药方我还是从人类那个有名的华佗的后代哪里得到的呢!”乌龟诺诺的说道。

“快,快献出来。”老虎乐道。

“秘方就是,大王想彻底除根,必须活剥一只狐狸的皮,利用现拨下皮的温度裹着您的身体,等皮凉后,你就会大愈。”狐狸当即被捉,活剥了皮。

静品禅心:害人之心不得有,越是心存恶念,越想害人,就越是不能得逞。整天想着怎么谋害别人,从来不想事情都是有因有果的。迟早有天会受害。因此,损人利己的事干不得,损人不利己的事更是干不得。这两种人起初看上去很精明,实则是最愚蠢的。

5.智者以德报怨,慧者化敌为友

佛法云:“故见怨或亲,非理妄加害,思此乃缘生,受之甘如饴。”意思是讲:“不管是和我们有恩怨的人还是自己的亲戚,没有任何理由的伤害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应该想造成这样的结果肯定是有个原因的,因此要先接受然后再找原因,不要冲动。”

在平日里,我们难免会遇到他人的伤害,有恩怨的人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给自己找些麻烦,亲朋好友,本相处的不错,哪天不小心也因为一些小事弄的不愉快,给我们自己带来好多身心的伤害。

在面对以上的伤害,我们倘若以牙还牙,事情也许会走到“冤冤相报何时了”的境地,最后落得“于人无益,于已有害”。

忽略就恩怨是心理平衡的一种不错的方法。俗话说:“生气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总是“念念不忘”他人的“坏处”,最后还是自己的心灵受到折磨。这样长期自己的不到快乐,严重点的可能因为一时的冲动实施报复,最终落得害人害己。

忽略就恩怨也是成大事者的一个必备的心理战术,既往不咎,心胸豁达丢掉心里的包袱,才能轻装上阵。换个角度讲,也许在你眼里看来的坏,未必是真正的坏。即使是真正到恶的地步,你若不计前嫌,待对方礼貌,对方心存感激,说不定弃恶从善,实则对你来讲也是善事一件啊!

隋炀帝的郡丞李靖,是最早发现李渊有图谋天下之心的人,便多次举报,但事违人愿,李渊还是灭了隋。后一直就想把李靖给杀了,然后李世民则一直不赞同这件事。一直请求保他一命。后来,李靖驰骋疆场,征战不疲,安邦定国,为唐朝立下赫赫战功。魏征也曾经鼓动过太子李建成灭了李世民,但后来李世民依旧不计前嫌,对其量才重用,使魏征觉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也为唐王朝立下了大功。

相传王安石和苏东坡二人的关系也不是很好,尤其王安石对苏东坡很有成见。他当宰相的时候主张推行变法,但苏东坡总是和他有不同的意见。于是他找了个机会把苏东坡降职贬到黄州,弄得苏东坡很是凄惨。但苏东坡却是很是胸怀大度,当王安石也被降职后,苏东坡并没有讽刺或者挖苦,反而两个人的关系开始升温。相互勉励,探讨学问,非常的投机。

下面的故事也是这样的:

相传唐朝陆贽任宰相一职,有职又有权,但总有人在他耳边说太常博士李吉甫有谋反之心,耳根子一软便听信了这些谗言。不久就把李吉甫贬到忠州做长史。没过多久陆贽也被免职,新任宰相正好和陆贽有些私人恩怨,于是利用职权故意把李吉甫提拔为忠州刺史,做陆贽的直属上司。用意就是想挑动两个人的关系,以李的刀灭陆的人。千算万算没想到李吉甫却是个心胸广阔之人,不记旧怨,刚刚上任就和陆贽结欢饮酒,好不惬意。那位现任宰相借刀杀人的阴谋无计可施。对此,陆贽对李吉甫的为人很是感动,总是积极协助李吉甫的工作把忠州治理得一天甚是一天好。李吉甫宽宏大量,不仅显示了自己的风度,还帮助了自己。更让忠州得黎明百姓名传千古,取得了一生的好名声。

扪心自问,有谁在人生道路上没有放过错?当我们自己做的事不那么合适的时候,是有多么地渴望对方能够理解和宽容啊!所以,当别人有做错事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宽容他人,给予对方改正的机会。以宽容之心处世,会天天很开心。

以德报怨不是说只有伟人才可以做到,但但凡成功的人都有这样的共性。因此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要以这样的心态来处世。你会发现生活是如此的美好。

拉可是做房屋构建材料的生意人,他的一位竞争对手在他的销售区域内经常搞一些破坏。对那些负责人说,拉可的建材并不好,这个人也是一个没有信誉的人。拉可给对方的解释是他不相信这个对手能影响到他的生意。但事实证明那个人的做法确实影响到了他的生意,而且经常会出一些很郁闷的事情,时间一长拉可就很烦恼,总会有一些无名火在心里,甚至有时都想给那个人一刀的地步。

有天拉可去做礼拜,礼拜结束后他去找了牧师,因为他觉得心里这份郁闷让他很难受,想请求牧师帮他解脱,于是他把那个制造谣言的人对他生意影响很大的事告诉了牧师。牧师微笑道:“以德报怨,化敌为友,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并给拉可讲了好多事实来开导他。正巧那天下午,拉可收到了一个老客户的电话,这个客户想要一批特殊型号的钢材,但是拉可没有,但他心里清楚,影响他生意的那个人有,由于前段时间的事拉可的生意损失确实不少,这会儿,把这个生意给他,这怎么可能做的到。就在这时拉可想起了牧师的建议,最后犹豫半天还是给那个人打了电话。

当电话接通以后,那个人很是诧异,后来尴尬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拉可还是很有礼貌的把那个老客户的所有要求详细的和那个人说了清楚。那个人很是感激。

这事之后,拉可收到了好多生意信息,生意越做越大,这信息好多都是那个人来提供的,而且在这个行业里,拉可的信誉更加扩大。拉可的心里也越来越开心。而且拉可和那个人的友谊也在日渐升温。

静品禅心:以德报怨,化敌为友,是佛法的一种处世手段,更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如此这样,你的交际会越来越广,朋友遍天下。相反的,你总是以怨报怨,他人稍微对你有些不利,你就斤斤计较,有大的伤害就深恶痛绝,这样你永远都不能开心的生活。那么你的日子还有愉悦可言。

6.理智控制情绪,怒火伤人伤己

在平日里,我们时常生气,但静心下来的时候想想其实也没什么可气的,有时即使起来也还是生气,但慢慢的不去关注它的时候,它也就没有了。

有一个人,总会因为一些琐碎的事而生气,虽然品德各方面不错,但经常是在和别人处事过程中,别人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呢,他就开始生气了,有时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吼对方了,心情相对好的时候就在心里自己生闷气。其实他自己也清楚这样子并不好,但他就是改不了,于是决定去找高僧帮自己解决这个心中的困惑。

见到高僧后,高僧听明来意后,让他进到一个房间中静坐,然后自己就出去了,还用锁头把门锁了起来。这个人顿时跑跳如雷,开始大骂,一直到口干舌燥,但是高僧并不理会他,他见硬的来不了,就决定来软的,开始说软化求高僧开门,但高僧依旧还是不理会他。这人见软硬都不起作用,心灰意冷悄悄坐在房屋里不再吱声了。高僧听到屋里没声音了就开锁进门。进来后进问这个人:“你还生气吗?”

这个人说:“哎,我本以为自己找到高僧就可以解决我这的问题,没想到高僧这不但没有帮我解决了问题,反而还让我受这份委屈。真是自己的没本事啊。”

高僧听后连连摇头说:“一个人连自己都无法原谅怎能心平气和?你还是静下来再说吧!”说着转身离屋而去。

又过了些时辰,高僧问道:“还生气吗,现在”

这个人失落的低着头说:“再也不生气了,方正也解决了问题”

高僧听后说:“看来你还是把气憋在心里了,哪天你再心情不好的时候迟早还是会爆发出来的,那会儿危害更大。”说着又出了房门。

当高僧第三次来到屋里时,高僧还没问,那个人就开口说:“我今后再也不生气了,一来是解决不了问题,二来是搞得我心情也不好,三来有些事根本不值得我去生气来折磨我自己。”

高僧听后还是摇摇头说:“到现在了你还在衡量值不值得,这说明你心中的气还是没有消干净啊!”

当高僧再次来到屋里后,那个人就问高僧:“师傅啊,请您告诉我,到底什么是气啊?您直接告诉我得了。”高僧听后将旁边桌子上的茶往地上一泼,那个人沉默了半天,站起身叩谢离去。

说白了气就是:用他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的愚蠢行为。

一位久经沙场的将军,由于对打打杀杀的日子厌烦,于是决定离去人间这些争斗,去佛门境地度过余生。于是见到禅师后,就对禅师说:“我对人间的凡事已不在眷恋,红尘也开破,师傅就收我为徒,让我出家吧。”

禅师听后拒绝说:“你是有家室的人,如何能出家呢?而且身上的社会习气也很重,想出家以后再说吧。”

这位将军一听禅师这么说着急道:“禅师,我是可以出家的,因为我的妻、孩子我都可以放的下,请您现在就给我梯度吧。”

但禅师还依旧是说:“等等再说吧!”

这位将军一直坚持着,有天是在憋不住了,一清早就去寺院里礼佛。正好碰到了禅师,禅师就问:“施主为何这么早就在寺院做礼佛呢?”由于这个将军平日里也有在看禅书,就用其中的一句回答了禅师。说:“为了能让我的心头不在有火,起早礼师尊。”于是禅师也用禅语说:“起得那么早,不怕妻偷人?”

这位将军听后,大怒。禅师大笑一声说:“我就只是这么简单的一说,你就开始生气,如此急躁,怎么还说你可以放得下你的妻儿。

生生世世,有开心的事就有不开心的时候,有的人控制不了自己,总是怒火冲天,此时做的决定,往往是不合理的,不仅会伤害到别人,最终也会害的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