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罗斯福
5497900000011

第11章 繁重的工作(2)

罗斯福夫妇和特德叔叔有着亲密的联系,他们在华盛顿的社交界中甚受欢迎。英国大使塞西尔·斯普林—赖斯爵士首先向罗斯福夫妇发出了邀请。英国大使馆坐落于康涅狄格大道与北街的交叉口附近,使馆的建筑十分难看。1886年特德叔叔和伊迪丝·卡罗结婚时,这位英国大使是婚礼上的男傧相;这位大使曾对一位朋友苦笑着说:“你总得记着这么一点:罗斯福就和七八岁的孩童一样。”法国大使茹尔·茹塞朗也邀请罗斯福夫妇到他们家里去做客。这位大使曾与前任总统涉水走过一条小河,当时虽没穿衣裳,但为了法兰西的尊严,还是戴着手套。主张扩建海军的马萨诸塞州参议员亨利·卡伯特·洛奇也常邀请罗斯福夫妇。罗斯福夫妇还常应邀到大法官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家中吃饭。罗斯福也常参加星期天在霍姆斯家中举行的午宴,席间与政府里的官吏们谈论时政。罗斯福夫妇还在性情执拗的老亨利·亚当斯家中共进午餐。亚当斯的家就在白宫前面的拉斐特广场对面。有一天罗斯福提到一件自己极为担忧的事,这时亚当斯说:“小伙子,我在这里住了多年了,见过对面白宫里不知调换了多少主人。你们这些小官员或者白宫的主人无论做什么事,都不会对世界历史产生长远的影响!”

第三助理国务卿威廉·菲利普斯及其夫人、内政部长富兰克林·莱恩夫妇及莱恩的助手、经济学家阿道夫·米勒及其妻子是罗斯福夫妇最知心的朋友。菲利普斯的办公室与罗斯福的办公室相隔不远,他曾担任约瑟夫·乔特的秘书。乔特担任驻英大使时,萨拉·罗斯福曾想劝乔特把富兰克林带到英国去。

罗斯福和他的这些朋友组织了一个聚餐会,罗斯福在华盛顿供职的年代里,他们两星期聚餐一次,每逢聚餐,女主人均可自行邀请另外一对夫妇参加。“每逢聚餐的晚上,我们都不拘礼仪,头衔最高的内政部长也可以不坐首席”,埃莉诺回忆往事时这样说。无忧无虑的莱恩总是在集会时讲政府内部的一些传闻,使气氛变得活跃。埃莉诺喜欢在星期天晚上邀请一些朋友到家里来做客,聊聊天,吃点冷食,喝点可可,尝尝她做的惟一的拿手好菜——炒鸡蛋。

詹姆斯·罗斯福曾把父亲描绘成“世界上最英俊、最坚强、最迷人、最有气魄、最爱好运动的父亲”。罗斯福的孩子都崇拜他。他和孩子们一块用枕头打仗,一同去野餐,一同玩狗逮兔子的游戏。罗斯福像自己的父亲一样,对孩子们管教不严,孩子们甚至把装满水的纸口袋扔到刚来的客人头上去,罗斯福也不训斥一下,管教孩子的事是由埃莉诺一个人包办。如果她非要罗斯福来教训他们不可,他也“根本不会揍我们”,詹姆斯说。罗斯福有时把孩子带到海军部去,詹姆斯和埃利奥特被大厅里放着的精巧的军舰模型迷住了。“只有一桩事他们不满意”,罗斯福说:“那就是我不能把船从玻璃柜——他们把玻璃柜叫‘窗户’——中拿出来,放到澡盆或河里去开一开。”罗斯福告诉儿子参观军舰时要面向船尾,向舰旗致敬。欢迎罗斯福的十七响礼炮可把安娜吓坏了,搂着妈妈的腿不敢抬头,即使这样,罗斯福同孩子们的关系中也有不愉快的事。随着罗斯福地位的提高,工作越来越忙,经常回不了家,即使回到家中,也无暇照孩子们的要求和他们一同相处或是谈谈他们心里有什么忧虑,有什么希望。

埃莉诺生性腼腆,多少有些孤僻;和丈夫那热情豪放的性格相比,就显得逊色多了。她觉得自己的责任就是在事业上协助罗斯福,因而担负起罗斯福在社交方面的重担。“我现在完全习惯了,我从没想过要问问我们该到什么地方去,该做什么事,怎样去做。”她说,“我只知道我们的所作所为是不可旁贷的,而我的任务就是把事情办妥。”威廉·菲利普斯认为埃莉诺对富兰克林一直起着辅助的作用。有一次到旧金山去,罗斯福夫妇与菲利普斯夫妇一同住在一个套间里。菲利普斯回忆往事时这样说,一天吃早饭时,埃莉诺问起罗斯福是否已收到某人的来信。罗斯福一边喝着咖啡,吃着烤面包片,一边说信已收到了。

“那末,你回信了吗?”

“还没有,但是要回的。”

“富兰克林,难道不应该立即回信吗?”

“对,要立即回信。”他说这话的神态就好像心还放在咖啡上,怕它凉了。“这事我会办的。”

“富兰克林,最好还是现在就写封回信。”

“好吧!”富兰克林答道,“我马上就写。”

罗斯福及时写了一封回信。菲利普斯认为若不是埃莉诺在一旁催促,罗斯福准会把这事置之脑后了。

罗斯福主张建立强大的海军,在威尔逊政府上台后不久爆发的两次国际危机中,他的表现比政府中大多数人都激进。1913年4月,在加利福尼亚州议会通过了一项旨在禁止日本人在该州拥有土地的法案后,爆发了第一次危机。在日本,人们举行了反美示威。在美、日两国的极端民族主义的报纸的推波助澜下,人们担心战争一触即发。最高军事计划机构——陆海军联合委员会制定了保卫菲律宾的作战方案,并提议将亚洲海军中队驻在上海附近长江上的五艘老式巡洋舰立即撤往马尼拉,以防万一。丹尼尔斯的作战助理布雷德利·菲斯克少将也火上浇油,给海军部长一份秘密备忘录,罗斯福也得到一份副本。在备忘录中,菲斯克少将警告说,日本人可能发动突然袭击。“战争不仅可能爆发,而且十之八九会爆发”,他在备忘录中写道。

丹尼尔斯确信调动军舰不仅会刺激日本人,而且也起不了什么作用,因而拒绝了菲斯克的建议。威尔逊总统也同意丹尼尔斯的作法,并且下令联合委员会不要再为此事召开会议。风暴自行平息下来,可是富兰克林·罗斯福坚定不移地站在激进派一边,深信不采纳联合委员会的建议的决定是个严重错误。他在写给马汉上将的信中,对将军舰留在长江的决定深表不满。他说:“为将这些舰只调回基地,我已尽了最大限度的努力。”

在1914年4月英国和墨西哥之间爆发的那场危机中,罗斯福在他的公开言论中采取的态度就远不是那么克制了。约四年前,墨西哥的年迈的独裁者波菲里奥·迪亚斯被一场革命赶下了台。在往后充满暴力的混乱局面中,铁腕人物维克多利亚诺·韦尔塔夺得了全国的领导权。威尔逊宣布美国希望“墨西哥建立有条理的、正义的民主政府”,拒绝承认“不能进行对话”的韦尔塔。美国海军的一个中队在加勒比海墨西哥沿岸摆开了架势,以保护美国公民的生命财产。当时约有四万名美国人居住在墨西哥,美国在墨西哥的投资约十亿美元。4月9日,几名非武装的美国水兵在坦皮科登岸,准备装运业经采购的一批供应品,被墨西哥人作为人质抓获。尽管这些水兵很快就被释放出来,哈里·梅奥海军少将却擅自要求墨西哥就此公开道歉,并以21响礼炮向美国国旗致敬。墨西哥方面很快就对此事表示歉意,但韦尔塔却不愿向美国国旗致敬,除非美国人也向墨西哥国旗表示敬意。梅奥不同意这样做。

局势很快就恶化了。威尔逊反对塔夫脱时期所谓“美元外交”的作法,想与拉美各国改善关系,但以“有条理的、公正的法治进程”作为拉美各国自治的条件。为达到打倒韦尔塔的目的,威尔逊要求国会采取“确保国旗尊严的必要行动”。国会尚未授权采取行动,总统就接到消息说,一艘给韦尔塔运送大量武器的德国船已驶抵维拉克鲁斯海面。4月21日在总统的命令下800名水兵及海军陆战队队员登陆,企图夺取海关及那艘德国船。翌日,又有3000人登陆,但遇到顽强抵抗。当海军一个旅的兵力控制了维拉克鲁斯市区时,已有126名墨西哥人和19名美国人阵亡。

“在美国西部,主张打一仗的情绪就像燎原烈火一般”,罗斯福说。“一般看法认为,既然美国终于采取了军事行动,就应该毫不妥协地战斗到底。许多人、许多报纸都公开主张将它吞并掉是解决墨西哥问题的惟一途径。这一呼声正在不断地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