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聪明人识人要诀
5502600000011

第11章 慧眼识人,交友动点心眼(1)

朋友多了,人生的道路就好走许多。然而什么样的人能够成为自己的朋友,什么样的朋友可以值得自己信赖,哪些人根本不能与之交往,想要得出正确的答案非得有一双慧眼不可。别忘了,得一知己,人生足矣。

慧眼识人少上当

春秋末年。晋国中行文子被迫流亡在外,有一次,经过一座界城时,他的随从提醒他道:“主公,这里的官吏是你的老友,为什么不在这里休息一下,等候着后面的车子呢?”中行文子答道:“不错,从前此人待我很好,我有段时间喜欢音乐,他就送给我一把鸣琴;后来我又喜欢佩饰,他又送给我一些玉环。这是投我所好,以求我能够接纳他,而现在我担心他要出卖我去讨好敌人了。因此我们得尽快地离去。”果然,不久,这个官吏就派人扣押了中行文子后面的两辆车而献给了晋王。

在普通的人当中,有中行文子这般洞明世事的人并不多见。而像下面《伊索寓言》中的鹿一样的人却比比皆是:

鹿口渴得难受,来到一处泉水边。它喝水时,望着自己在水里的影子。看见自己的角长得很美,扬扬得意,但看见自己的腿似乎细而无力,又闷闷不乐。鹿正自思量着,出来一头狮子追它。它转身逃跑,把狮子落下好远,因为鹿的力量在腿上,而狮子的力量在心里。这样,在空旷的平原上,鹿一直跑在前头,保住了性命;到了丛林地带,它的角被树枝绊住,再也跑不动,就被狮子捉住了。鹿临死时对自己说道:“我真倒霉。我原以为会败坏我的救了我,我十分信赖的,却使我丧命。”

同样,在危难时,曾被怀疑的朋友往往成为救星,被十分信赖的朋友却往往成为叛逆。须知道,世上之人有很多人心口不一,表里不同,要识别出来是很难的。

顺境中,特别在你春风得意时,凡来往多的都可以称为朋友。大家礼尚往来,杯盏应酬,互相关照。但如果风浪骤起,祸从天降,比如你因事而落魄。或蒙冤被困,或事业失意,或病魔缠身等,这时,你倒霉自不消说,就连昔日那些笑脸相对、交往甚密的朋友也将受到严峻考验。他们对朋友的处境,必将看得一清二楚。那时,势利小人会退避三舍,躲得远远的:担心自己仕途受挫的人,也会划清界限;酒肉朋友因无酒肉诱惑而另找饭局;甚至还有人会乘人之危落井下石,踩着别人的肩膀向上爬。当然也有始终如一的人继续站在你身边,把一颗金子般的心捧给你。与你祸福相依,患难与共。如古人所说:“居心叵测,甚于知天,腹之所藏,何从而显?”在患难之时真朋友、假朋友、亲密的、一般的、“铁哥们儿”、“投机者”就泾渭分明了。

权力官位、金钱利益历来都是人心的试金石。有的人在当普通一兵时自觉人微言轻,尚能与伙伴们亲同手足,同喜共忧。一旦他的地位上升了,便官升脾气涨,交朋会友的观念也就变了,对过去的“穷朋友”“俗朋友”便羞于与他们为伍,保持一定距离。比如,有两位战友在战争年代他们同甘共苦。后来一位因犯一般错误离开部队。在“文革”中,他的这段历史被当成严重历史问题,他因此被错误地批斗。为了说清问题,他去找当年的战友为自己的问题作个证明,可是这位当了领导的战友却怕连累自己,拒而不见。说不认识他。这位老兵伤心地掉下了眼泪。很显然这位领导在关键时刻太不够朋友了。这种做法和落井下石有什么区别呢?现实中“只共苦不同甘”的人可谓心黑!

在利益面前各种人的灵魂都会赤裸裸地暴露出来。有的人在对自己有利或利益无损时,可以称兄道弟,显得亲密无间。可是一旦有损于他们的利益时,他们就像变了个人似的,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什么友谊,什么感情统统抛到脑后。比如,在一起工作的同事,平日里大家说笑逗闹。关系融洽。可是到了晋级时,名额有限,“僧多粥少”,有的人真面目就露出来了。他们再不认什么同事、朋友,在会上直言摆自己之长,揭别人之短,在背后造谣中伤,四处活动,千方百计把别人拉下去,自己挤上来。这种人的内心世界,在利益面前暴露无遗。事过之后,谁还敢和他们交心认友呢?

当然,大公无私,吃亏让人,看重友谊的还是多数。但是,在利益得失面前,每个人总会亮相的,每个人的欲望会钻出来当众表演,想藏也藏不住。所以,此刻也是识别人心、避免上当的大好时机。

防人之心不可无

出门在外不能没有防人之心,或许我们不习惯以这种“小人”心态来对待别人,但这是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只有处处加以防范,小心谨慎,这样才能确保出行安全。

唐朝大将李抱贞坐镇潞州的时候,经费相当缺乏,而且没地方筹措,由于想不出其他办法,他居然打起了歪主意,把脑筋动到一位在地方上广受信众尊敬的老和尚身上。

没多久,李抱贞便派人恭恭敬敬地把老和尚请来,对他说:“我想仰赖您的德望,筹措一些军饷,可以吗?”

老和尚答应后,李抱贞又说:“那就请您向信徒们宣布,您将选择一个良辰吉日,在球场自焚而死。不过,您不必担心,其实这只是个噱头,我会事先在附近的一间房屋中,挖一条地道,与球场相通,等大火点着之后,供您逃生之用。”

老和尚觉得能为军队做点事,就毫不迟疑地接受了这项要求。

回家后,老和尚就开始准备相关事宜,而李抱贞也着手在球场堆放柴薪、油脂等工作,当一切都准备就绪后,便开始了7天的法事。

这段期间,李抱贞也邀请老和尚进入地道仔细察看,以进一步取得他的信任。

老和尚登上祭坛,手拿着法器,煞有介事地对众人讲经说道;李抱贞则率领着部下,恭敬地和信徒们一起站在祭坛下顶礼膜拜。

当法事进行到了尾声,老和尚依照先前所宣称的,引火自焚。没想到,李抱贞却早已暗中派人把地道给堵死了。

结果可想而知,好心没好报的老和尚,当然是与柴火一同化为灰烬。由于李抱贞第一天就率先把自己的俸禄全数捐了出来,作为供佛之用,信徒们受到这番感召,也同样争先恐后地慷慨捐献。

就这样,7天下来,布施的财物可以说是累积得相当可观。

可是,老和尚死了,一切秘密同样归于尘土。最后,李抱贞一一清点财物,达到了他借机筹措军饷的目的。

老和尚抱着好心,却没有防人之心,竟然同意以骗人自焚的极端方式来成全筹措军饷的“公益”目的,结果骗局一桩,连自己的命也赔了进去,这当可就上大了。

古人说得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在现实社会里,欺骗、狡诈的人大有人在。大到国家之间的争端,小到个人之间的利害关系,这种欺诈是无处不在的。因此,与其说欺瞒他人是不正当的行为,倒不如说吃亏上当的人太单纯,大意失荆州了。所以,出门在外不能没有防人之心,或许我们不习惯以这种“小人”心态来对待别人,但这是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只有处处加以防范,小心谨慎,这样才能确保出行安全。只有以“天下皆贼”的心态来防范,才能达到“天下无贼”的效果。

1.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春节过后,小林又踏上了北京的求学之路。刚出北京西站,有个中年妇女迎面走来问了句:“姑娘,你坐哪趟车过来的?”

“厦门那趟。”没心眼地答道。

中年妇女没说一句话就走了。不久,一个仪表堂堂的中年男子走过来求助:

“姑娘,我是福州教委的,准备去沈阳开个会,结果钱包掉车上了,这会儿身无分文,能不能借点钱让我发个传真?”

“我身上没钱。”好像听过类似的骗人伎俩,估计又是骗钱的了。

“不用太多,就发个传真,给个10块钱就可以了。”

看在“老乡”的份上,小林还真掏了10块钱给了那人。

很显然,中年妇女和中年男子是一伙的,中年妇女先套出小林是福建人的话,中年男子再来扮演“老乡”的角色求助。出门在外,老乡就跟亲人一样,难免掉以轻心,中年男子就是利用小林的这一弱点来进行行骗的。

所以,出门在外,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突然跑出来的“老乡”不要相信他;陌生人跟你“求助”,不要好心地慷慨解囊。虽然不是所有陌生人都是坏人,但人心难测,始终得防着点。

当然,人还是应该多一点善良与宽容,多一分理解和关爱,即便是面对陌生人,只要对方没有心存歹念,你大可不必拒人于千里之外,或对别人一脸漠然。这就需要你多长心眼,学会看人。

2.利害朋友应提防

唐玄宗时,有李适之和李林甫两位宰相共同辅政,李适之为左相,李林甫为右相。

当时,唐玄宗沉湎酒色,穷奢极欲,弄得国库日见空虚,满朝文武都很着急,日夜思谋开源节流之计。最后,皇上也感觉到了财政威胁,下诏让两位宰相想办法。

形势所迫,二人都很着急。但李林甫最关心的却是如何斗倒政敌,独揽大权。看着李适之像热锅上的蚂蚁,李林甫生出一条毒计来。

散朝之后,二人闲扯,李林甫装作无意中说出华山藏金的消息。他看到李适之眼睛一亮,知道目的达到了,便岔开话题说别的。

李适之性情疏率,果然中计,忙不迭回家,洗手磨墨写起奏章来,陈述了一番开采华山金矿、以应国库急用的主张。

唐玄宗一见奏章大喜,忙召李林甫来商议定夺。李林甫看了奏章,装出欲言又止的样子:“这个——”

玄宗急催:“有话快讲!”

李林甫压低了声音装作神秘地说:“华山有金谁不知?只是这华山是皇家龙脉所在,一旦开矿破了风水,国祚难测,那——”

“噢,”玄宗听罢一激灵,“是这样。”继而点头沉思。

那时,风水之说正盛行,认为风水龙脉可泽及子孙,保佑国运。今听得李适之出了这样的馊主意,玄宗心中当然不高兴。李林甫见有机可乘,忙说:“听人讲,李适之常在背后议论皇上的生活末节,颇有微词,说不定,这个开矿破风水的主意是他有意——”“别说了!”玄宗心烦意乱,拂袖到后宫去了。李林甫见目的达到,心中暗喜,点着头走了。

自此,玄宗见了李适之就觉得不顺眼,最后找了个过错,把他革职了。朝廷实权,便落在了李林甫手中。

李林甫是典型的“口蜜腹剑”之人,所以对这种人一定要多长心眼,提防着点。而且,李适之显然知道他与李林甫之间的利害冲突,但他就是“性疏率”才会轻信了李林甫的话而不加怀疑,结果被革职了还不知道所以然,这是因为他自己心眼不够而被人耍弄。

《庄子》中指出:“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这是讲,因利害关系相结合的人,在遭遇困难逆境时,很容易背弃对方。与此相反,“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以天属者”是指彼此结合的关系是建立在极为信赖的基础上,这种朋友关系即使在逆境中,也会禁得起考验,彼此相互帮助,同舟共济,患难与共。

而因为利害关系结合的朋友,早晚会中断。比如在企业关系中,许多朋友是生意场上的朋友,因此,当你飞黄腾达时,这些人都会奉承你,沾你的光。而当你一旦失势,这些人便会抛弃你,另攀高枝了。这种事在官场和生意场上都很常见。生活中的朋友也是如此,有些人交朋友只知道利用别人,而自己却很少为别人做些事情。这种朋友关系,很难维持长久。

因此,交友时一定要慎重,尤其是那些有利害关系的朋友,交往时更要小心谨慎,保持距离,以免上当受骗。

帮人也要视情况而定

生活中,拒绝别人、遭人拒绝都是很普通的事,因为满足每个人每件事是不现实的,不要害怕拒绝会失去友谊和朋友,或许有些人因不理解你而使你失去了这份友谊,同样对他而言,也会失去你这位朋友。

小刘是个非常看重友谊的人,朋友有什么要求总是尽量满足。但是,有时为此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也影响到她的工作和生活。小刘也想过拒绝,但又怕失去友谊。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我们提倡助人为乐,别人没要求我们帮忙的时候,如果我们力所能及的话就应该自告奋勇地伸出援手,更何况别人对你提出了帮忙的请求呢?但是,对于别人的请求,你得先思量一番。别人的请求合情理不?你的能力和精力足够不?帮倒忙的事情只会让双方都尴尬不已。所以,帮人的时候也要看看具体情况,该帮能帮可以帮的时候就帮,反之,只有拒绝帮忙。

像小刘的这种情况,她之所以这样做,无非是想在朋友中留下一个好印象,但刻意去追求这一现象而不敢拒绝或不好意思拒绝,都是不可取的,因为这会使她失去不该失去的利益并使自己生活在无谓的压力之中。

事实上,要想获得真诚和永久的友谊,得到别人的肯定,接受与拒绝一样重要。生活中,拒绝别人、遭人拒绝都是很普通的事,因为满足每个人每件事是不现实的,不要害怕拒绝会失去友谊和朋友,或许有些人将不会理解你而使你失去了这份友谊,同样对他而言,也会失去你这位朋友。

同时,拒绝要果断、明确。对一些自己认为该拒绝的情况,要及时、果断,任何的模棱两可、犹豫不决、拐弯抹角、迂回曲折都可能引起对方错觉,导致不必要的误解。

人总是好面子的,如果你的请托遭对方拒绝,你这心里头肯定不好受。顾及到这点,很多人通常认为断然拒绝对方未免显得太过无情,也就不好意思拒绝。但是,如果你这个时候勉强答应人家,而事实上你又力不从心,等到实在无法履行诺言的时候再提出拒绝,那已经太迟了。所以,该拒绝的时候就要果断拒绝,只要讲求点拒绝的技巧,就能让事情圆满解决。以下几个技巧可供参考:

1.耐心倾听请托者的要求。即使对方说了一半你已明白此事非拒绝不可,但为了表示尊重,也必须凝神听完他的话。

2.如无法当场决定是否拒绝,要明白地告诉对方自己需要考虑,并确切告知什么时候给他回音,以消除对方误以为你以考虑作推脱。

3.拒绝请托时,表情应和颜悦色。最好能多谢对方想到你,并略表歉意。如果过分抱歉,会令对方误认为你真的感到有欠于他,而继续没法让你做。

4.拒绝时,还要显露出坚定的态度,不要让请托者产生说服你的希望。

5.最好说出拒绝的理由。一旦说出理由,则只需重复拒绝,而不应与之争辩。但不是所有的拒绝都要说明理由,如对频频请托的人和气地说:“对不起,这次我真的无法帮忙,请你别介意。”这样处理,一般不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6.你自己心里要明白,你拒绝的是对方请托的事,而不是他这个人。

7.拒绝之后,若有可能和必要,可为他提供其他途径的帮助。

8.切忌通过第三者拒绝。这样做也许会显示出你的懦弱,或让对方认为你不够诚挚。

对于别人不合理的请托,要果断而又技巧地拒绝,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当别人摔倒了,是不是应该立马出手扶他一把呢?

本杰明·富兰克林深受世人的敬仰,不仅因为他是美国的开国元勋和杰出的科学家、政治家,更因为他一直被后人推崇为人类精神最完美的典范。

一天,富兰克林和年轻的助手一道外出办事,来到办公楼的出口处时,看见前面不远处正走着一位妙龄女郎。也许是她步履太匆忙,突然脚下一个趔趄,身体失去平衡,一下子就跌坐在地上。富兰克林一眼就认出了她,她是一位平时很注重自己外在形象的职员,总是修饰得大方得体、光彩照人。助手见状,刚要迈开大步,上前去扶她,却被富兰克林一把拉住,并示意他暂时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