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聪明人识人要诀
5502600000007

第7章 说话多个心眼(1)

人生如战场,有“手腕”的人总能把事办得恰到好处。人生如舞台,有“心眼”的人总能把话说得滴水不漏。一个人能不能在人际关系上随机应变,重要的是看你说话时会不会动“心眼”。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世纪,实力必不可少,交际也相当重要,交际离不开说话,说话能力的高低是一个人在竞争中能否获胜的一个关键因素。一切的人情世故一大半体现在说话当中,有多少难办的事因言语得当而水到渠成?又有多少事因口才不佳而功亏一篑?

然而,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与人交流时说什么,怎么说,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都需技巧,千万别说出不该说的话来。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生活中,人是各种各样的,因此,他们的心理特点、脾气秉性、语言习惯也各不相同,由于这个原故,也就决定了他们对语言信息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不能用统一的通用的标准语的说话方式来交流。

一般说来,办事严谨、诚实、老练的人,最喜欢听流利而稳重的话,这时,你说话时要注意态度尊敬,既不能高谈阔论,也不可婉转如簧,而应以忠实见长,朴实无华,直而不曲。话语虽简单,但言必中的,给人以老实敦厚的印象。

若对方性情豪放、粗犷,则他喜欢听耿直、爽快的话,那么你就应忠诚、坦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美丑、善恶的爱憎要强烈分明。

若对方是学识渊博的高雅之士,他可能崇尚旁征博引而少芜杂的言辩,你不妨从理论问题谈起,引经据典,纵横交错,使谈话富有哲理色彩,但言辞应表现出含蓄和文雅,显得谦虚而又好学上进。

有人批评某些人"少根筋",指的就是他们不看情况瞎说。如在寿宴上对着寿公寿婆大谈人寿保险的好处;对着孕妇说这年头养孩子没什么好处,翅膀长硬了就飞了;对新郎新娘说今天喜宴的菜好吃极啦,下回别忘了再请我,我一定捧场;别人就要出远门旅行了,却对他大谈今年发生了多少飞机失事的意外事件。

也许有时你只是谈兴正浓,没注意到和你说话的人的情况,却在不知不觉中伤了人;也有可能你真的是"少了根筋",木头脑袋转不过弯儿来。

你应该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也就是在和对方交谈时,尽量使用对方认同的语言,谈论对方熟悉和关心的话题。但也要看具体情况,灵活机动,因"人"而异。

话总是说给别人听的,说得好不好,是否有口才,不仅要看话语是不是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尤其要看别人能不能准确理解,乐于接受。如果你说的话别人听不懂,或者压根儿不想听,那还有什么意义呢?

与地位高者谈话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态度要尊敬;对方讲话时要全神贯注地听;不要随意插话,除非他希望你讲话;回答问题要简练适当,尽量不讲题外话;说话自然,不要显得紧张。自己尊重自己,不要做一个"应声虫",一味地只说"是",如果那样,别人就会心有不悦,觉得你没有主见。

与地位低于你的人谈话时要庄重。也许你会因为别人地位卑于自己而说话漫不经心。一旦你认为和对方谈话太简单,不用多费脑筋,你的谈话就会给人一种随随便便的印象。可是,他们并不见得比你的能力弱。所以,在这种时候,你应让对方感觉到你对他说的话感兴趣,而且他有必要说下去。你说话时必须庄重、有礼、和蔼,避免高高在上的态度,赞美他出色的工作表现,讲话不要太多,不要显得太亲密,不要以自己的优越地位阻止他。

和女性谈话时,你得先开个头,然后她就会接下去。比如询问天气,询问她亲朋的健康,询问书籍、金鱼、花草或其他种种事物,总之,只要是她们感兴趣的话题。同时,切记一切以她为中心,采取一种能增加对方感情的谈话口气、态度和方式,那么,你们的交谈就能愉悦而顺利地继续。女性喜欢谈自己及其家庭还有她的爱好,更喜欢向别人描述自己有多么好。她需要一个耐心的倾听者。假若你想用谈话吸引女人,那么,就不要轻蔑地以为她们知道得比你少,或她们的意见毫无价值。像对待和自己智力同等的人一样和她们交谈,这样,就能迎合她们的天性,她们也会觉得与你谈话十分快乐。

和老年人谈话要谦虚。我们常听到长辈教育后辈时说:"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这是很有道理的,老年人虽然接受的新知识比你少,可是他的经验比你丰富。因此谈话时,必须谦虚。

老年人不喜欢别人说自己年高,他们喜欢显得比真实年龄更年轻,或努力获得如青年人的活力和健康。所以与老年人谈话时,首先,不必直接涉及他的年纪,只需提起他所干过的事,这一话题就能深入他的心,他也会觉得你非常惹人喜欢。

比你年幼的人,有些思想太超前,有些懂得没有你多。前一种情形下和他们交流没有丝毫的困难,你只需深沉一些,不降低自己的身份就行。还要注意不要给他们直呼你姓名的机会,也不要同他们辩论。你只要让他们知道,你希望他们尊敬你,而且你也一直在维护自己的尊严。要知道,人们总是因你自己看重自己才尊重你,尤其是那些比你年幼的人。

另外,说话要考虑对方的文化背景。要适应交际的广泛性,就要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下说话的不同特点,要与说话对象保持一致。从事不同职业、具有不同专长的人所具有的信息类型和兴奋点常常是不一样的。他们会因为不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储存而对不同的话题津津乐道。如果从对方一窍不通或一知半解的问题引出话题,他们就会觉得味同嚼蜡或者无言以对,这样,要想深谈下去是很难的。如果能抓住对方职业的特点或专长,诱发话题,就能较容易地触动他心灵的“热点”,进而与其产生共鸣。

因人而异的谈话方式不仅能表现出自己的素质修养,更能让对方在与你的谈话中感受到尊重与信任,这一点不可不知、不可不学。

“见风使舵”说漂亮话

古往今来。无论君子小人,无不爱听好话。当事人十分恼怒或不快时,只要旁人适时地说几句漂亮话,便能云开雾散了;剑拔弩张的尴尬场面,只要几句得体的漂亮话,往往能缓和气氛,甚至达到皆大欢喜的效果。

一次,解缙陪同朱元璋在金水河钓鱼,整整一个上午无所收获。朱元璋十分懊丧,便命解缙写诗纪之。没钓到鱼已经够扫兴的了,这诗要怎么写呢?写得不好,无疑是火上浇油。解缙真不愧是才子,稍加思索,就信口念道:“数凡绝丝入水中,金钩抛去永无踪,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主只钓龙。”朱元璋一听,龙颜大喜。

还有南朝宋文帝在天泉池钓鱼时,也是垂钓半天没有任何收获,心中不免惆怅。王景见状便说:“这实在是因为钓鱼的人太清廉了,所以钓不着贪图诱饵的鱼。”一句话说得宋文帝拿起空杆高兴地回宫了。

相反,唐朝的孟浩然,早年即显示出超人的才华,且名传京师,本来想到政坛上去一展身手的,却因为一时不慎,将话说错,而导致一生不第。事情是这样的:

孟浩然与王维友好,王维在内置值班时约孟浩然入内闲谈,恰遇玄宗驾临。玄宗久闻浩然之名,当下便让浩然朗诵自己的诗作。不料,诗中“不才明主弃”一句,惹怒了玄宗。玄宗以为孟浩然是在讥讽他不分贤愚,埋没人才。惹怒龙颜的孟浩然是个明白人,他知道这一下仕途更加无望了。于是,告别友人,离开长安,回到故乡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古往今来,无论君子小人,无不爱听好话。当事人十分恼怒或不快时,只要旁人适时地说几句漂亮话,便能云开雾散了;剑拔弩张的尴尬场面,只要几句得体的漂亮话,给双方搭个台阶下,往往能缓和气氛,甚至达到皆大欢喜的效果。所以,要会看情况,懂得“见风使舵”说漂亮话。

1.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袁世凯窃取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权力后,每天都在做着皇帝梦。有一天,袁世凯竟然在白天进入梦中,一个小厮正好端来参汤,准备供袁世凯醒后进补的,谁知不慎将玉碗打翻在地。小厮自知大棚临头,吓得脸色苍白,浑身打颤。因为这只玉碗是袁世凯在朝鲜王宫获得的“宝贝”,过去连太后佛爷也不愿轻易使用,现在化为碎片,这是杀身之祸,死罪是无论如何也逃脱不了的。正当那小厮惶惶不安之时,袁世凯醒了,他一看见玉碗被摔得粉碎,气得脸色发紫,大吼道:“今天非要了你的命不可!”

这时,小厮已冷静下来,他想,反正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情急之下又突然想到袁世凯总想当皇帝,何不如此这般……于是,那小厮连忙哭诉着:“不是小人之过,有下情不敢上奏。”袁世凯骂道:“有什么话快说!”小厮道:“小人端参汤进来,看见床上躺的不是大总统。”“混账东西!床上不是俺,能是啥?”小厮下跪道:“我说,床上……床上……床上躺着的是一条五爪大金龙!”

袁世凯一听,以为自己是真龙转世,要登上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了,顿时一股喜流从心中涌起,怒气全消了,还情不自禁地拿出一叠钞票为小厮压惊。

那小厮在生死关头,就说了句马屁话,不仅免了杀身之祸,还得到奖赏!可见,一个人要是会说话,那真是走遍天下都不怕了。

2.到什么山就要唱什么歌

某地有个老太太去世了,亲属围在一起商量后事。老太太生前要求土葬,但土葬有点不现实,于是大家七嘴八舌,商量着该怎么办。只听老太太的孙子说:“这么办吧,我奶奶死了不是埋掉就是烧掉。现在尸体放在家里,人来人往的,总不是个事,我看烧掉得啦,又省钱又省事。”这番话令大家听了十分恼火,可是骂不得又打不得,那场合不是教训年轻人的场合。

所谓“到什么山就唱什么歌”,意思就是叫人说话要看场合。这老太太的孙子就犯忌了,奶奶去世是件悲痛的事,他竟说得那么轻松,那么随便,这种不合时宜的话难免要激怒周围的亲属。如果这个孙子会说话,他会选择一些适合这种场合和气氛的话来说,他可以这么说:“奶奶走了,我心里很难过。现在,遗体放在屋里,得赶紧料理。奶奶生前有土葬的愿望,可土葬又不可能,我看还是赶紧安排火化好。我是晚辈,说给大家考虑,大主意还是请伯伯婶婶拿。”这话要是说出来,亲属们肯定就爱听了。

而人家办喜事,你最好说些吉利的话,以增添愉悦、欢快的气氛。

小朱正在主持婚礼。按照家乡风俗,新婚那天,新郎、新娘要入席吃菜用饭,然后分桌敬酒。新郎新娘在众人簇拥下入席,来宾们也分别入席。

第一盘盛满喜糖和糕点的金色塑料盘,由一个帮忙的伙计端了上来。可是就在伙计把盘子放在喜桌上的时候,只听“咔嚓”一声脆响,盘子破裂了。宾客们听到刺耳的声音,目光全部扫了过来。端盘子的伙计吓了一跳,慌了神,脱口而出:“怎么是个破货?”这句话就像一声惊雷,被在场的人真真切切地听到耳朵里去了,气氛一下子紧张了。

主持人小朱见此情景灵机一动,高声说:“大喜、大喜,这叫做碱旧立新,岁岁平安。”一句话使得本来十分紧张的空气顿时又欢腾起来。

古人说,“洞房花烛夜”是人生四大快事之一,是喜庆吉祥的日子,然而由于说话人水平有限,致使欢乐高兴的气氛一下子被伙计弄得个紧张兮兮的,要不是主持人会说话,圆上了场面给伙计找几个台阶,可以想象,场面会多么尴尬呢?

说话要看场合,不同的说话场合有不同的说话分寸,如果说得不好——深了、浅了、轻了、重了、庄了、谐了、喜了、忧了,往往会产生背道而驰的效果,这样还不如不说。一般来说,常见的说话场合有以下几种情况:

自己人场合和外人场合。对自己人可以无话不说,甚至可以说些放肆的话;而对外人,总得有所防备,“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因为,你说错话了,自己人可以包容,而外人就不好说了。

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正式场合说话应严肃认真,事先要有所准备,不能乱扯一气,毫无章法;非正式场合,就可以随便一些,像聊家常一样,便于感情交流,谈深谈透。

喜庆场合与悲痛场合。一般地说,说话应与场合中的气氛相协调。在别人办喜事时,千万不要说悲伤的话,也不能说一些不吉利的话;在人家悲痛时,你逗这个小孩玩,逗那个小孩玩,说些逗乐的话,甚至哼哼民歌小调,别人就会说你这人太不懂事了。

适宜多说的场合与适宜少说的场合。对方很忙,时间很紧,跟他说事情就得简明扼要。如果跟他谈笑风生,海阔天空,主观愿望是好的,但不符合实际情况,一定会引起对方反感,甚至会让对方下逐客令。

为人处世,就应该懂得看周围情况,“见风使舵”地说些与环境气氛相适应的漂亮话,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三寸不烂之舌可胜百万之师

人之所以要学习“说话”的方法,原因就在于人必须在不同的论点中寻求和谐,不能因各自不同的理念而损及人际关系。因此,与人沟通时,就必须注意分寸的拿捏。如果论辩中既不想太强硬,又不想违背自己的原则主张,你可用“绵里藏针”法,这或许是一个不错的方法。“绵里藏针”意味着软中有硬,“硬”是通过“软”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婉言中预示警戒,柔弱中显示刚强。

郑文公元年,秦穆公任命孟明视为大将,集合300辆战车,于12月出发,准备带兵偷袭郑国。

这消息被郑国的一个贩牛商人弦高知道了。当时他正赶着一群牛准备到市集兜售,正在去往洛阳的途中,回国报告已经来不及,于是他急中生智,一边派人抄近路连夜回国报信,让国君做好迎战准备;一边把自己装扮得衣冠楚楚,并挑选了12头肥牛和4张牛皮,乘着马车,带着随从,在秦军必经之路等候着。

这天,秦国队伍行经时,突然有人拦住去路,大声喊道:“郑国使臣弦高受国君派遣,特来求见将军。”

孟明视听了不禁一怔,心想:莫非我们派兵偷袭的消息被郑国人知道了?他满腹狐疑地接见了弦高,并迫不及待地问:“先生到这里来有何见教?”

弦高说:“我们国君听说将军带兵要来敝国,特派我犒劳大军,先送上这12头肥牛和4张牛皮作为慰劳品,表示我们的一点心意。”

孟明视故作镇定,收下慰劳品,假惺惺地说:“听说郑国国君新丧,我们国君怕晋国乘机来侵犯你们,特意叫我带兵来保护。”

弦高说:“我们郑国是个小国,夹在秦、晋两个大国中间,为了安全,我国的将士们枕戈待旦,日夜小心地守卫着每一寸国土,要是有谁胆敢来侵犯,我们一定会给以迎头痛击,这一点请将军放心。”

孟明视又不甘心地说:“这么说来,郑国就用不着我们秦军的帮助了吗?”

弦高说:“我们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如果贵国军队真的入境,我们将负责供应你们粮食和柴草,派兵保护你们的安全。”

孟明视听了弦高的话,心想郑国早已有所戒备,只得放弃进攻郑国的打算。事后,郑文公召见了机智救国的弦高,并封他为军尉。

说话也要把握时机

战国时,安陵君很受楚王器重和宠信,他有一位朋友名叫江乙,对他说:“您没有一寸土地,又没有至亲骨肉,然而身居高位,享受优厚的俸禄,国人见了您,无不整衣跪拜,无不接受您的号令,为您效劳,这是为什么呢?”

安陵君说:“这是大王太抬举我了。不然哪能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