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进退——处世生存的12个应变法则
5503700000035

第35章 法则12:恰当进退把握主动(3)

在小公司里,汤姆发挥了所有自己在大学里学习到的知识。不久他公司出品的软件在市场上受到人们的青睐,大家争相购买他的产品。自那以后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汤姆因此也成了公司的总经理。

从汤姆的成长轨迹中不难看出,成功的人生关键在于进退有度,当进则进,当退则退。有时你是卒就要勇往直前绝不后退;而有时你是马就要驰骋四方腾挪闪跃。当退则退,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从某种意义上说,把握人生的本质就是学会进退。人的一生就是竞争、调和的过程,学会了进退才能成为人生的棋手。漫漫人生变幻不定,难免令人举棋不定。人生如棋,棋中上演人生的起落沉浮。看~看自己手中还有多少棋子?你已有多少收获?

人生如棋局,进退要有度。懂得了人生如棋局,我们才能纵观大局,知己知彼,落子无悔;懂得了进退有度,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进退自如,游刃有余。

智慧火花

人生就像棋局。一个高手懂得镇定自若,得意淡然、失意坦然;懂得知己知彼,有进有退;懂得纵观大局,胸怀大局,而不计较一步棋的得失;更懂得落子无悔,一招不慎就会落得满盘皆输。

守住进退的底线

责任是进退的底线,请守好自己的底线。不管是勇往直前还是急流勇退,都必须牢牢守住自己的底线,那就是自己的责任。如果一个人不负责任地采取行动,只会将自己推向失败的深渊。

在不同的环境中,我们需要有进有退,而进退的底线就是自己的责任。对自己,对家人和社会负责的人才能在进退之间找到最合适的路径。即使是一个年幼的小孩,在他担负自己责任的时候,他就会知道如何进退。

有一次记者在访问地的一个洗手间,突然听到隔壁小间里发出一种奇特的响声。由于这响声时间过长,而且也过于奇特,因此引起了他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通过小门的缝隙向里探望。这一看使他惊叹不已。原来,小间里一个只有七八岁的小男孩正在修理马桶的冲刷设备。他上前询问才知道,是这个小男孩上完厕所后,因为冲刷设备出了问题,没有把脏东西冲下去,因此男孩就一个人蹲在那里,千方百计地想修复它。而他的父母、老师当时并不在身边。

一个拥有了责任心的人才能真正懂得进退的意义,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才能在人生的道路进退有度。不管年纪多小,一旦他懂得了责任,他就可以独立地面对人生,他就能进退有度。

很多被父母严格管教的年轻人,往往在他们离开大学、没人给他们指导的时候犯下了可怕的错误,有些甚至毁了自己的一生。他们不懂得什么是自己的责任,就没有了进退的底线。没有人告诉他们该如何去面对以前未曾面对的问题。责任是我们进退的原则,更是进退的动力。在责任的驱使下,一个孱弱的年轻人可能担负起生活的重担。

2005年评选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有一位年轻人,他12岁起用瘦弱的肩膀撑起了一个家:十一年来,他一边读书一边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照看时常发病的父亲,抚养捡到的妹妹。这期间,他也曾经动摇,也曾经想到逃避,但一种责任最终让他“只是默默地走,不愿放弃”。他就是洪战辉——湖南怀化学院的一名“带着妹妹上大学”的普通大学生。

然而就在他的事迹被媒体铺天盖地报道的时候,他冷静地发表了一封《致新华网网友的公开信》,在信中他这样写道:“我不接受捐款,……苦难和痛苦的经历并不是我接受一切捐助的资本!……我现在已经具备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还有一段是这样写的“普通人做普通的事,尽自己应该尽的责任,这有什么奇怪的。要奇怪的应该是现在一些普通人不去做或者不愿去做或是不敢去做普通事,要么是不去尽、不愿尽、不敢去尽作为一个人应该尽的一点责任。做人应该有责任心,能承担多大的责任,方能成就多大的事业,我认为就是这个道理。”

责任感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在成长的过程中亲人、朋友、老师会告诉我们怎样做人,怎样成功,但任何行动的落实者都只能是自己。懂得责任就是懂得进退之道,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才能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在我们权衡利弊的时候,虽然总是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条件,但却忽视了自己应负的责任,其至为追求“利”而违背了责任。当我们违背了自己的责任,再有利的条件也只会让我们最终以失败结束人生。即使“进”了实际上我们却“退”得更远。

智慧火花

责任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懂得进退之道就得懂得责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才能做自己命运的主人。不管你是勇往直前还是急流勇退。都必须牢牢记住自己的底线,那就是自己的责任。

不能破罐子破摔

破罐子破摔是用来比喻已经弄坏了的事,就干脆不顾惜而任它发展下去。这是一种极不可取的生活态度。为论是做事还是做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轻易的放弃。篮球明星姚明在广告词中说:“努力不一定成功,放弃就一定失败。”人的一生难免会有挫折和坎坷,遇到不顺心的事儿,干脆不顾惜的自暴自弃,那是很可怕的。

在三国末期,有一个名叫周处的人。至今人们都知道他“勇除三害”的故事。周处是江苏宜兴人,他的父亲鄱阳太守周鲂很早就死了。由于从小就死了父亲,再加上周处在年轻时性情暴躁,所以没有人能管得了他。他不仅力气大,而且又武艺高强,喜欢骑马打猎。还动不动就跟人打架斗殴,做事都由着自己的性子干,不讲理也不管后果。所以乡亲们都很讨厌他,认为这人已经是不可救药了,把他和山上的猛虎、水里的大蛇合称为“三害”。

有一天,周处看到一些老人围坐在一起愁眉不展,一边叹气一边议论着什么。他走过去生气地说:“现在天下还算太平,又是风调雨顺的年景,你们还有什么不高兴的呢?”其中一个胆子大的老人说:“三害不除,我们哪会有快乐呢?”周处听了,忙问:“什么三害,快说给我听听。”老人说:“一害是南山上的猛虎,它经常下山来吃老百姓养的畜牲,有时还会伤人。二害是长桥下的大蛇,它已经吃了好几个小孩了”。该说第三害时,老人却闭口不说了。周处性急,非让老人说不可。老人只要说到:“要问这第三害,就是欺压乡邻的恶人,弄得大家都不得安生。”周处没想到这第三害就是指自己,看见大家看着自己,还以为大家是希望他去除掉三害。于是,周处说:“这三害算得了什么,我就去除掉它们。”大家听他这样说,连忙回答说:“这真是太好了,这真是太好了”。

周处真的除害去了,他背着弓箭,带着钢刀,爬上了南山。迎面就来了那只张牙舞爪的猛虎,周处拉开弓箭,一箭就射死了猛虎。接着他又来到长桥,纵身跳下河去擒拿大蛇。那大蛇异常凶猛,周处和它在水中搏斗起来。大蛇斗不过周处,顺水往下游了几十里,周处紧追不舍,三天三夜都没有回来。乡亲们见周处一去不回,以为他与大蛇同归于尽了,大家就互相道贺。为了庆祝三害尽除,他们还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可是,周处凭着自己过人的本领杀死了大蛇,又平安的回来了。他见大家正在庆祝三害已除,这才知道原来自己像猛虎与大蛇一样是害人精。

周处的心里难过极了,心想:一个人被看作和害人的老虎、吃人的大蛇一样,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他想改过自新,可以自己的年龄又不小了。进退两难的时候,周处听说吴郡的陆机和陆云两兄弟,是极有修养的名人。于是,周处就去向他们请教。当时陆机出去见朋友了,周处只见到了陆云,他就把自己的全部情况告诉了陆云,并说:“现在我想要改正自己的错误,可是岁月已经荒废了,怕最终也会没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圣贤之道,晚上就死去也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再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下志向,又何必担忧好的名声不能被传扬呢?”周处从此改过自新,他的这种勇于改过的行为,得到了乡亲们的赞扬和拥护。后来有人推荐他做了官,并最终成了历史上有名的一代忠臣。

要是当时,周处自暴自弃,决定破罐子破摔的话,以他高强的武艺,和暴躁脾气,当天在庆祝宴会上的人,大概没有几个会跑得了的。好在他知错就改,最终才成为一代忠臣并名垂青史。可见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是多么的不取。

智慧火花

事情已经出现了危机,要做的就是怎么样去弥补,而不是放任不顾任它发展下去,让它带来更多的危机。就如伤口已经在出血,要做的事当然就是止血、消炎,而不是不管它,甚至于还把伤口弄得更大些,这很显然是有生命危险的事。

进退无定规,关键在于随机应变

进与退并无一定之规,关键在于随机应变。能够客观地分析问题的人少之又少。人们往往只见其一、未见其二,行动起来自然进退失措。错误在所难免,而智者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转化进退。因为他们知道进退常常需要转化,这样才能做到进中有退,以退为进。

汉朝末年的贾诩是张绣的谋臣,是个很有谋略的人,但一直没被重视。曹操征讨驻守在南阳的张绣,还没有取胜,忽然得知袁绍将乘虚攻打曹军的大本营许都,曹操只得收兵撤退。张绣一看曹操撤退,立即决定追击。

贾诩劝阻说:“你不要去追击曹操,否则会吃大亏的。”张绣认为敌人已经退却,哪里有不追赶的道理?他不听劝告,联合刘表的队伍一同追击曹操的军队。大约追赶了十多里路,追上曹军断后的部队,结果曹操的士兵奋勇应战,张绣、刘表大败而归。

张绣惭愧地对贾诩说:“还是你说得对!我的力量确实比不过曹操,所以不能取胜,后悔没有听你的话。”这时贾诩却说:“现在你应该赶快掉过头去追杀曹操,肯定会打一个大胜仗!”

张绣、刘表惊魂未定,哪里还敢去追击,不解地贾诩问:“今天我们刚刚打了败仗,怎么能够再去追赶曹兵呢?”贾诩胸有成竹地说:“情况已发生变化,与以前不同了,你们只管追去,越快越好,如果不胜,我拿脑袋担保!”

刘表不相信贾诩的话,坚决不愿再出兵。张绣虽有疑虑,还是相信了他的话,重新整顿了败兵残将,再回去追赶曹军。这一次,两军接触,厮杀一阵,曹军果然越战越弱,抵挡不住,一路丢下许多车马粮草,慌忙逃走了。张绣缴获了大批战利品,挽回了战败的损失。

张绣兴奋地向贾诩请教:“第一次我用精兵去追曹操的退军,你说追不得;第二次你却劝我用败兵去追击取胜的曹兵,反而能取胜。这究竟是什么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