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站在公司的角度考虑问题
5509500000026

第26章 公司的事没小事(2)

总经理对这个答案同样没有发表看法。但当他拿起民办高校毕业生丙的答卷,见上面写的答案是419.42元时,不免有些惊异,立即问:“你能解释一下你的答案吗?”

“当然可以。”那名民办高校的毕业生自信地回答道,“信封每个8分钱,4999个是399.92元。从公司到那家工厂,乘汽车来回票价10元。午餐费5元。从工厂到汽车站有一里半路,请一辆三轮车搬信封,需用3.5元。因此,最后总费用为419.42元。”

总经理不觉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收起他们的试卷,说:“好吧,今天到此为止,明天你们等通知。”

很明显,等到录用通知书的是那个民办高校的毕业生丙。

一名员工是否能够成为一名好员工的关键,往往就在一些细小的事情上,并且正是由于这些细小的事情,决定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高度”。所以,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好员工,那么就应该把做好工作当成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不是负担,要认真对待、注重细节,不能有半点马虎及虚假;做工作的意义在于把事情做出色,而不是做五成、六成就可以了,应该以最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

日本东京一家贸易公司有一位小姐专门负责为客商购买车票。她常给德国一家大公司的商务经理购买来往于东京之间的火车票。不久,这位经理发现一件趣事:每次去时,座位总在右窗口,返回东京时又总在左窗边。经理询问那位小姐其中的缘故。小姐笑着答道:“车去时,富士山在您右边;返回东京时,富士山已到了您的左边。我想外国人都喜欢富士山的壮丽景色,所以我替您买了不同的车票。”就是这种不起眼的细节,使这位德国经理大为感动,促使他把对这家日本公司的贸易额由400万马克提高到1200万马克。他认为,在这样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上,这家公司的员工都能想得这么周到,那么,跟他们做生意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确实如此,细节都注意到了,还有什么大事做不好呢?

我们应当记住,工作中无小事,细微之处见精神,将处理琐碎的小事当做一种经验的积累,当做成就伟业的准备,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成功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对待工作,我们应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责任心,始终具有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判断力。我们不仅要对每一个变化、每一件小事迅速作出准确的反应和决断,还要具备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一种坚持到底的信念,一种脚踏实地的务实态度。

工作之中无小事

有这样一个故事:

1485年,英国国王查理三世与里奇蒙德伯爵亨利的军队准备决一死战,此役决定着英国的前途和命运。

决战当天早上,查理派一个马夫去准备战马。马夫让铁匠给国王的战马钉掌。铁匠说:“我早几天给国王的军队全部钉了马掌,所有的马掌和钉子都用光了,我要重新打。”

马夫不耐烦地说:“我等不及了,你有什么就用什么吧!”

于是铁匠寻来四个旧马掌和一些旧钉子,把他们砸平打直后钉到了国王战马的马蹄上。可最后一个马掌只钉了两枚钉子,连钉子都没有了。马夫等不及了,认为两颗钉子应该能挂住马掌,就牵走了马。

结果,在战场上,查理的战马掉了一只马掌,失足摔倒,查理被掀翻在地,被亨利的士兵活捉了。

这就是忽视小事而造成大的损失的典型事例。处理不好小事,往往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损失或是不愉快。

在工作中,大事情需要落实到位,小事情也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因为,很多大事情,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就是由无数件小事构成的。假如小事我们落实不到位,大事情也就无法完成。

快餐巨子麦当劳公司,就非常注重对员工“小事意识”的培养。当新员工进入麦当劳公司时,都会得到这样的劝告:“工作中的每一件事都值得你们去做,包括那些细小的事,你们不但要做,而且要非常用心地去做。因为成功往往都是从点滴的小事开始的,甚至是很多细小入微的地方。”

麦当劳公司之所以如此强调工作中小事的重要性,是源于一名员工对一些细微小事的忽略造成了麦当劳公司的巨大损失。

在1994年第15届世界杯足球赛上,麦当劳公司企图抓住商机,一展身手。一位策划人员向公司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而且得到了公司的认可。于是这名策划人员便和其他同事紧锣密鼓、加班加点地进行各方面的准备工作。

在开赛期间,麦当劳公司将自己精心制作的印有参赛的24个国家国旗的食品包装袋派发给观众。原本以为这项创意必将受到各国球迷消费者的欢迎,但不幸的是,在沙特阿拉伯的国旗上有一段古兰经文,这受到了阿拉伯人的抗议。在阿拉伯人看来,使用后的包装袋油污不堪,往往被揉成一团,丢进垃圾桶。这被认为是对伊斯兰教的不尊重,甚至是对《古兰经》的玷污。

于是,面对严厉的抗议,这次花费不菲的行动泡了汤,麦当劳公司只有收回所有的包装袋,坐了一回冷板凳,当了一回世界杯的看客。负责策划的人员也不得不引咎辞职。

麦当劳公司在这一事件中的失败,正是由于忽略了小事、小节才酿成了大错,蒙受了巨大损失,员工个人也因此丧失了个人发展的平台和机遇。

可见,小事往往牵动大事,关系全局。在日常工作中,常常是因事“小”而被人忽视,掉以轻心;因其“细”,也常常使人感到繁琐,不屑一顾。但就是这些小事和细节,往往是工作进展的关键和突破口,是关系成败的双刃剑。

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也曾这样告诫进入微软的新员工:“刚毕业的你,不会一年挣4万美元,也不会成为一个公司的副总裁,并拥有一部装有电话的汽车,直到你将此职位和汽车都挣到手。从小事做起吧,年轻人,不要成为怀才不遇式的悲剧人物。”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一座宏伟的建筑都是由一砖一瓦堆积而成的,同样,工作的落实也是这样一点一滴慢慢积累而实现的。

以小见大,以小带大

我们每个人手中的工作,都像是我们亲手制成的雕像,无论它是美丽还是丑陋,都是由我们一手造成的。因此,我们在工作中所做的每一件小事,老板只要通过观看“雕像”,就能作出评判。

所以,无论你是职场中的老手还是新人,也不论你所做的工作本身是否包含着诸多小事,你都应该投入激情去把事情做好,这样才会使自己得到成长,才会有加薪和晋升的机会。

其实,我们任何人所从事的工作,都是由一件件小事构成的。士兵每天所做的工作就是队列训练、战术操练、巡逻、擦拭枪械等小事;酒店的服务员每天的工作就是对顾客微笑、回答顾客的提问、打扫房间、整理床单等小事;你每天所做的可能就是接听电话、给上司倒倒茶、整理文档之类的小事。你是否对此感到厌倦、毫无意义而提不起精神?不管怎样,你千万要记住:这是你的工作,而工作中无小事。要想把每一件事做到完美,就必须付出你的激情和努力。

在对小事的态度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海尔。因为,小事在海尔人看来是“影响发展趋势的大事”。

原海尔冰箱二厂有位干部在上班时间打瞌睡,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竟因这件小事处罚了他。这件事震撼了整个集团的干部。张瑞敏认为,这件事反映了当时干部中一种普遍的思想倾向:觉得公司发达了,日子好过了,多少有些骄傲自满的情绪,认为公司发展到今天,自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即使工作中出点毛病,也不能像过去创业时那样被惩罚了。抓毛病就要抓带倾向的毛病,干部中这样的风气滋长下去会非常危险。张瑞敏拿这件事“开了刀”,以威慑整个集团的干部。

1997年,《海尔人报》的记者在刚搬进海尔园一个月的洗衣机公司里,发现三楼女洗手间的卫生纸盒被加了一把锁。她问清洁工为什么这样做,对方回答说:“员工素质太低,不加锁,纸就被人拿跑了!”于是记者发表文章《谁来“砸开”这把“锁”》一文。文章分析道:这把锁暴露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员工观念、素质亟待提高。上锁,这很简单,但这锁并不能提高员工的素质。卫生纸可以锁,其他问题呢?二是因为管理者头脑中有一把“锁”。放弃了最艰苦的工作——教育员工、提高员工素质,没有把教育人当做“长期作战”的战略来部署。文章希望管理者能从头脑中“砸开”禁锢自己思路的这把“锁”!

该记者的文章发表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集团上下展开了一场“千锤重叩砸开这把锁”的大讨论。有人说:“锁,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使员工产生逆反心理,结果只能适得其反。”有人说:“卫生纸盒加锁锁住了观念,锁住了员工素质再提高的契机。”洗衣机公司众多员工对卫生纸上锁表示很愤慨,他们说员工的素质并不像管理者想象的那样,到了卫生纸非得上锁的地步。

集团大抓此事,让所有员工参与讨论和发言,反思一下自身的素质状况。

以小见大,以小带大。海尔的这种做法充分说明了小事的重要作用,说明了工作中无小事。任何小事都不是孤立的,都和大事联系在一起。小事是大事的组成部分,包含着大事的意义。做好小事是完成大事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对工作中的小事绝不能采取敷衍应付或轻视懈怠的态度。很多时候,一件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或者一个毫不起眼的变化,却能实现工作中的一个突破,甚至改变商场上的胜负。所以,在工作中,对每一个变化、每一件小事我们都要全力以赴地做好。

滴水能穿石,铁杵能磨成针。不要小看小事,不要讨厌小事,只要有益于自己的工作和事业,无论什么事情我们都应该尽心尽力地去做。用小事堆砌起来的事业大厦才是坚固的,用小事堆砌起来的工作才是真正有质量的工作。

树立将小事做细的精神

中国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有句名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意思是做大事必须从小事开始,天下的难事必定从容易的做起。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先生在比较中国公司员工与日本公司员工的认真精神时曾说:“如果让一名日本员工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员工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每天都会坚持擦六次。可是如果让一名中国员工去做,那么他在第一天可能会擦六次,第二天可能也会擦六次,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只会擦五次、四次、三次,到后来,就不了了之了。”

有鉴于此,他表示,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伟大来自于平凡,往往一家公司每天需要做的事,就是重复着所谓平凡的小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在的市场竞争已经进入到细节制胜的时代。

公司要想成就卓越,对于细节必须精益求精。微软公司之所以会投入几十亿美元来改进开发每一个新版本,就是要确保每一个细节都不出现纰漏,不给竞争者以可乘之机。对于细节的注意,使得微软的产品几近完美,从而确定了其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迪斯尼公司为游客提供的优质服务,使他们在离开迪斯尼乐园以后仍然可以感受得到。迪斯尼的一项调查发现,平均每天大约有2万名游人将车钥匙反锁在车里。于是迪斯尼公司雇佣了大量的巡游员,专门在公园的停车场帮助那些将钥匙锁在车里的游客打开车门。这一切,无须给锁匠打电话,无须等候,也不用付费。这一颇重细节的服务为迪斯尼公司带来了更多的游客。

对于一名员工来说,注重细节其实就是一种工作态度。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必然是对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对事情敷衍了事的人。这种人无法把工作当做一种乐趣,而只是当做一种不得不受的苦役,因而在工作中缺乏热情。他们只能永远做别人分配给他们做的工作,甚至即便这样也不能把事情做好。这样的员工永远不会在公司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而考虑到细节、注重细节的人,不仅认真对待工作,将小事做细,而且注重在做事的细节中找到机会,从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因此,优秀员工与平庸者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注重细节,而后者则忽视细节。

日本历史上的名将石田三成成名之前在观音寺谋生。有一天,幕府将军丰臣秀吉口渴到寺中求茶,石田热情地接待了他。在倒茶时,石田奉上的第一杯茶是大碗的温茶;第二杯是中碗稍热的茶;当丰臣秀吉要第三杯时,他却奉上一小碗热茶。

丰臣秀吉不解其意,石田解释说:“这第一杯大碗温茶是为解渴的,所以温度要适当,量也要大;第二杯用中碗的热茶,是因为喝了一大碗不会太渴了,稍待有品茗之意,所以温度要稍热,量也要小些;第三杯,则不为解渴,纯粹是为了品茗,所以要奉上小碗的热茶。”

丰臣被石田的体贴入微深深地打动,于是将其选在自己幕下,使得石田成为一代名将。

人生就是由许许多多微不足道的小事构成的,智者善于以小见大,从平淡无奇的琐事中领悟出深刻的哲理。

有一个青年,在美国某石油公司工作。他的学历不高,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技术。他在公司做的工作,连小孩子都能胜任,就是巡视并确认石油罐盖有没有焊接好。

当石油罐在输送带上移动至旋转台上时,焊接剂便自动滴下,沿着盖子回转一圈,作业就算结束。他每天如此,反复好几百次地注视着这种作业。没几天,他便开始对这项工作厌烦了。他很想改行,但又找不到其他工作。他想,要使这项工作有所突破,就必须自己找些事做。因此,他便集中精神注意观察这项焊接工作。

他发现罐子每旋转一次,焊接剂滴落39滴,焊接工作便结束。他努力思考:在这一连串的工作中,有没有什么可以改善的地方呢?

一次,他突然想到:如果能将焊接剂减少一两滴,是不是能够节省成本呢?于是,他经过一番研究,终于研制出“37滴型”焊接机。但是,利用这种机器焊接出来的石油罐,偶尔会漏油,并不实用。他并不灰心,又研制出“38滴型”焊接机。这次的发明非常完美,公司对他的评价很高。不久厂家便生产出这种机器,石油公司改用新的焊接方式。

虽然节省的只是一滴焊接剂,但这“一滴”积少成多,能替公司带来每年5亿美元的新利润。这名青年,就是后来掌握全美炼油业95%实权的石油大王——约翰·D·洛克菲勒。

“改良焊接机”改变了洛克菲勒的人生。他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普通人工作时往往会忽略的平凡小事,他却特别注意。

每个人所做的工作,都是由一件件小事构成的,但不能因此而对工作中的小事敷衍应付或轻视懈怠。记住,工作之中无小事。所有的成功者,他们与我们都做着同样简单的小事,唯一的区别就是,他们从不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是简单的小事。所以说,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