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求职不如谋职
5509600000017

第17章 畅通求职渠道,广开谋职门路(4)

美国著名教育家卡耐基曾经提出“一个人的成功,15%取决于专业本领,85%取决于人际关系与处事技巧。”这句话得到了职场人士的认可和推崇。确实,在求职的过程中,贵人相助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有了贵人,不仅能给你事业加分,还能为你的成功加速。

某单位新来一位领导,需要配备秘书,在好朋友的推荐下,小许被选中了,领导满意,小许更是欣喜若狂,因为找到自己喜爱的工作是他的心愿,关键是有那么一位好领导信任他的好朋友,也许他想不到这个朋友能对他成功起到那么重要的作用,也许他们进行交往的时候,没想到日后要靠他给自己机会。

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广泛与人交往是寻求求职机遇的源泉。交往越广泛,求职机会就越高。有许多求职机遇就是在朋友的推荐下出现的。

李嘉诚说过:“人生最大的机遇,就是遇到贵人。”贵人,其实就是你的人际关系。

人类在社会生活中以不同形态存在,每个人在一生当中都会接触到很多朋友,他们在各行各业都会占有一席之地,也许某一天会成为你的贵人。

胡伟在某杂志社工作已经有一年多了,他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这份工作。在内心深处,新闻系毕业的他十分想当记者。但遗憾的是,大学毕业的时候,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他只能先抓住出版社这个机会。一年多平淡的工作之后,他内心潜藏的愿望又开始波涛汹涌了。于是,他参加了一家知名报社的招聘。由于他在大学时期就曾在校报工作,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新闻敏感和流畅优美的文笔,所以第一轮的面试很轻松就通过了。复试的时候,主编对他的表现也较为满意。可是,录取通知却迟迟没有到来,他也不清楚是什么缘故。有一天,他的一位大学同学来看他,他就说起了此事。不想他的同学竟对他说:“你应该早一点来找我啊!我太太就是这家报社的部门主任,让他帮你一把,这事一定能成。”胡伟没想到还有这一层关系,于是赶忙谢了同学。

果然,一周之后,报社打电话通知他去上班了。他在登门答谢同学的时候,同学的太太对他说:“这只是一件小事,你大可不必放在心上。其实本来主编就对你比较满意,只是参加复试的人中还有两个人的能力也很强,主编一时之间拿不定主意。当我和他说了你的情况之后,他便很快决定了。其实,在当时的情况下,录取谁都是一样的。只是主编听到了我的话,感觉对你多了份信任罢了。”这件事让胡伟感慨颇多,原来,在人生的路途上,“有贵人”和“没贵人”是多么的不一样。

看来,在求职的过程中,有贵人相助,对一个人的生活和事业很重要。因为他可以面帮助你,为你的职业生涯提供建设性的规划和建议,加快你的晋升,在人际关系中对你加以保护。

经历一场感情的浩劫,刘丽半生半死地过了几个月。学校毕业在即,必须打起精神来找工作。在一次求职面谈中,认识一位慈眉善目的学姐,一眼看穿刘丽的心事。已经是某大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的学姐,早她毕业几年,对感情和工作都有独到的看法。双方在学校时并不熟识,但基于同校情谊,仍无恐于交浅言深,诚恳地劝刘丽:“与其让自己沉溺在一段逝去的感情中,不如找一份有挑战性的工作,好好冲刺,重新发现自己的潜力,让别人看到不同于以往的你,将来会有、更好的对象出现在你的身边!”虽然面谈十分顺利,但因为刘丽自己的选择,并没有立刻加入学姐任职的企业,而是选了一家规模比较小的公司,开始事业生涯的第一步。

学姐的鼓励令刘丽踏出了第一步,她谨记学姐的劝勉,投入职场。半年多就做得有声有色,感情的阴霾渐渐离她远去。一个周末,公司庆功的KTV结束,刘丽一个人回家,午夜走过城市东区的街巷,脑海中突然浮现学姐的身影,心中尽是感激,彻夜不眠地打了一封很长的电子邮件寄给那位学姐。谈及半年来在职场上学习的成果,以及目前的工作职掌,同时对学姐曾经给予的鼓励,表示由衷的感谢。从那一次开始,两人就以电子邮件往返。虽不是经常联系,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交换彼此的问候。一年以后,已经升任为人事资源部门的学姐,突然打电话给她:“我们公司业务部有个主管职缺,你要不要来试试?”经过几个星期的面谈,刘丽决定加入学姐的公司,换个跑道给自己更大的挑战。第一天履新,刘丽诚心地向学姐道谢:“你真的是我生命中的贵人!”

在人生的旅途中,任何人都需要贵人的帮助,贵人可以助你达到理想,完成目标。尽管他们的态度和方法不同,但他们都是支持和帮助我们的人。每个人都应该去寻找生命中的贵人,并且珍视他们的言行,追随他们前进的步伐,借鉴他们的才华,因为有了他们的作用而使我们受益;因为贵人的关系,而认识更多的良师,在他们的引导下,成就自己的梦想。

【谋职攻略】

贵人是你在职业生涯的关键时刻发挥作用的人、能够适时给你帮助或指引的人。一个人在职场中是否能有贵人相助,其实最大的决定因素就是自己的努力。懂得用正确方式去拓展人际关系的人,绝对可以找到贵人,进而得到贵人的帮助,谋求到好的工作。

主动求职,好工作不是等出来的

不少求职者在求职中都跳不出这样一个误区:求职就是求人。因而对考官唯命是从,没有自己的主见,被考官牵着鼻子走。诚然,在僧多粥少的今日职场,招聘方占了主动是不争的事实;但通过主观努力,变被动为主动也不是不可能之事。

毕业不过五年,齐明凯已是一家外企营销部经理了,拥有较高的薪水和不错的发展空间。齐明凯说,他成功的秘诀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主动求职 ”。

齐明凯毕业后,就瞄准现在这家外企,不过,第一次 面试 时,公司拒绝了他。齐明凯没有气馁,他给该企业人力资源经理发了一封电子邮件,阐述了自己在应聘中的收获,对自己的不足,希望人力资源经理指出以便改进,并说如果下次有机会还会来公司应聘。

很多人在应聘失败后,与应聘企业的再次交流几近为零,而齐明凯认为,这次没有机会,不代表以后没有机会,他也希望从失败中获得更多启迪。

几天后,对方人力资源经理给齐明凯回了一封邮件,说很欣赏齐明凯的执著精神,认为齐明凯其他条件都不错,唯有经验不足、外语水平差些。

明白自己的弱项后,齐明凯开始制定攻克计划并具体实施,为了积攒工作经验,他来到另一家企业实习,尽管是实习,他从不错过任何一个向老师学习和求 教的机会,同时还报名参加了一家 英语 培训班。他把自己实习经历和感受及学习情况,一一发邮件给那家外企人力资源经理。两个月后,实习企业对齐明凯非常满意,愿意将他招为正式员工。齐明凯为此甚至专门登门拜访那位外企人力资源经理,希望听到他对自己职场规划的建议。

齐明凯的进步,人力资源经理看在眼里,齐明凯的诚意更是打动了他。半年后他主动找到齐明凯,询问他是否有意担任公司的某一空缺职位,就这样齐明凯用持之以恒的主动,获得了心仪的职位。他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非常努力,不久被提拔为营销部经理。

齐明凯的求职经历告诉我们,如果你想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你就要主动出击。一个只会等待机会降临的求职者是不会找到如意的工作的。

在求职择业过程中,机遇应该说对每个人都是均等的,就看你如何把握了。当有价值的招聘信息、可能上岗的机遇出现的时候,你必须主动出击,因为机会要靠主动争取才能降临你的头上。

求职中的主动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主动为自己找寻机会,主动登门拜访或采取刊登招聘求职广告等形式来推销自己。

主动登门拜访会增加求职的机会,但不同年龄段采取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其收效也会不同。

杨阳毕业于一所二流大学,她这样评价自己“有一定的能力,但绝对不是最优秀的,身上有一股闯劲”。大学毕业后,她选择了一种最辛苦也是比较盲目的主动求职方法,就是拿着简历在外企办公区内“扫楼”,在经历过几次被婉拒的“痛苦”后,杨阳的这种主动精神得到了一家外企的外籍管理人员的赏识,在考察过杨阳的几方面能力后,终于决定对其进行录用。

二是在面试后主动做一些适当的“工作”,都会使企业认为你对这份工作很有热情,对企业也是非常感兴趣的,增加对你的好感。

某公司要招聘一名部门经理,工资待遇非常优厚,因此,前来应聘的人非常多,竞争的激烈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四轮面试过后,只有4位得到了进级机会。公司总经理逐一接见了他们。面试结束后,总经理对4位求职者说:“你们4位都很优秀,由于公司近一个月内比较忙,一个月后通知你们招聘结果,请各位回去等消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