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30不怕40不悔50不憾
5510600000090

第90章 动静养生保健康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至理名言。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既是宝贵的,也是脆弱的。人生苦短犹如白驹过隙,珍惜生命自然离不开运动,而运动本身为人们指明了预防疾病、消除疲劳、获取健康长寿的重要途径。

遗憾的是,现代人很少有人愿意或很难抽出时间运动,即使每天做一些运动,也只是我们看得见的骨骼肌在运动,难怪十个就有八个人会回答:“我连睡觉都没时间,哪来的时间运动?”

运动是保证人体代谢过程旺盛的重要因素。《吕氏春秋·尽数篇》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而华佗更进一步指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身。动摇则谷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当譬犹户枢,终不朽也。”诸如此类的论述都强调重视运动锻炼。

面对“生命在于运动”理念,人人都应该有适合自己的新想法、新做法、新观念、新面貌;倘能如此,则就会长寿而健康,那又何尝不是家庭、社会和国家之幸呢?

人的身体就好像一部机器,需要不断运转,才会越来越灵活。而运动,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可以愉悦身心,调节精神,调节心态。何乐而不为呢?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时间长短由己,尽可随心所欲。动起来就好,心动不如行动。

成年人每天至少应该进行累计相当于步行6000步以上的身体活动。每天步行至少6000步,对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六千步,根据人的步行速度,大概三十分钟到六十分钟,一次性完成比较好。

查阅各国百岁老人长寿的记载,他们都是爱活动、经常运动、喜欢劳动的人。世界各国的长寿之乡或长寿村多出现在农村或山区,这不仅是由于那里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更重要的是因生活环境的艰辛促使居民出门爬山,以步代车,负重耕耘,耕、耩、锄、刨,全要花费体力。殊不知,这些活动不仅仅只作用于骨骼肌,更能促进身体新陈代谢的旺盛,使得各器官、各系统活动机能得到协调。

生命在于运动,当然不是盲动。有的人以为拼命运动身体自然会好,其实不然,运动过度的人寿命并不会长。在适量运动的同时,也要讲求静养。

动养生和静养生是东方养生的两大法宝。动和静,是物质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产生的运动形式,是对事物动态表现形式的高度概括,这正如《类经附翼·医易》所说:“天下之万理,出于一动一静”。动与静,不可分割,动是绝对的,静则是相对的,在绝对的运动中包含相对的静止,在相对的静止中又蕴伏着绝对的运动,并以此形成动态平衡。

动养生和静养生,各有利弊。按照《周易》的阴阳原理,动则生阳,静则生阴。比较而言,练动功的,动则生阳,可以增强精力,提高工作效率;练静功的,静则生阴,可以降低人体的消耗,人的寿命也相对较长。

具体来讲,动养包括:跑、跳、走、爬、打球、游泳、骑车等;静养包括:静坐、睡眠、闭目养神等。动养的人,活得很潇洒;静养的人,活得很舒服。

无论动还是静,都要掌握一个适当的“度”。动得过分,可能会引起疲倦、劳损甚至受伤;而一味静养,会变成“懒虫”,造成机体的衰弱,功能加速退化,引发各种疾病。

偏于动养还是偏于静养,应因人而异。动则生阳,阳虚者应以动养为主,但不可过于剧烈;静则生阴,阴虚者应以静养为主,但也必须配合动养。

静的方式也有很多,除了睡眠以外,还有读书、看报、绘画、写字、垂钓、听音乐等。看电视时也别闲着,可自己做些按摩,如擦胸部,揉腹部,按压内关、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等穴位。静中有动,既益身又益心,可谓“两全其美”。

无怨无悔无憾箴言

只静养不运动是错误的,只运动不知道好好休息就更不对。正确的养生方法应该是动静相兼,刚柔相济,亦动亦静,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