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女人气场修习术
5510800000003

第3章 高贵的品质,女人的气场之源(3)

李静的母亲是一名教师,是那座大山里唯一的教师,数学、语文、英语、音乐、体育……只要是城里孩子所学的课程,她都会想尽办法让孩子们学习。前段时间,母亲还让李静买了一些有关电脑的书籍邮寄过去,说是她买了一台电脑,要教孩子们学打字。尽管李静从书店买了不少有关的书籍邮寄了过去,但她从心底里是有些瞧不起母亲。她觉得女人不应该一辈子困在小小的山沟里教书,而应到外面的世界里去闯出一番自己的天地。

随着客车离山区越来越近,看惯了京城繁华的李静不由地对山区的贫穷发出感慨,而衣锦还乡的优越感也油然而生。可是当她站在母亲的病房前时,那种功成名就的优越感却荡然无存了。

那是一间十多平的单人间,房间里唯一的小桌上摆满了一些不知名的花草,一个腼腆的小女孩认真地削着苹果皮,一个小男孩拿着一本书大声地读着。母亲则闭着眼睛,一脸的享受,像是在聆听一场音乐会一样。

其实,这一路上李静想到最多的就是无亲人在身旁的母亲将会是如何的孤独与寂寞,但事实显然与她想的不一样。在母亲生病的这段日子里,她不仅不孤独,反而被大家照顾得很周到。到了晚上会有学生来医院陪伴母亲,等到白天时,孩子们会赶十多里的山路轮流来照看母亲,向她汇报大家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孩子们带来的那些不知名的山间野花香取代了医院浓重的药水味,摆在病房一角的苹果、鸡蛋让这间不大的房间显得更为狭小,但也多了不少温馨。

看着眼前的一切,李静想到了自己生病时,每天吃的都是医院的营养餐,来看望的人虽然有,但更多的时间是一个人对着天花板发呆,尤其是夜晚来临时,那种孤独感和寂寞感会把她淹没。

忽然,李静眼中的母亲突然变得高大起来,她想母亲在山区孩子与家长的心中也一定有着如山一般高大的形象。

高贵是一种心灵的状态,是一种人格化的精神,是一种慑人心魄的气质,一个人在生活中所做的善行,会影响到他人的心理和思想。善行在许多品德高尚的人身上,闪烁出耀眼的光芒,它滋养着生命,芬芳着心灵。猜疑是减弱气场的心结

培根说:“猜疑之心有如蝙蝠,它总是在黄昏时起飞,这种心理使人精神迷惘,疏远朋友,而且扰乱事务,使之不能顺利有恒”。

猜疑是一种没有正面价值的不良心态,女人的猜疑心可能比男人更重一些,这缘于女性特有的细腻、感性和多愁善感。这就使女人的内心有了充足的水分和阳光,来让猜疑生根发芽,破土而出,枝繁叶茂,开花结果。但这果往往不是甜的,而是酸的、涩的,甚至是苦的。

一妻子怀疑丈夫有外遇,只要丈夫打电话来说“晚上要和客户在外吃饭”或“加班”,她就会开车到丈夫公司附近查看究竟。她平时经常偷偷查看丈夫的通话记录,还按照小报上登的广告,买了窃听器。甚至还申请了一个MSN号“色诱”丈夫,以探其是否有外遇……她简直就变成了一个私家侦探,变得多疑,脾气也越来越不好。

最后,丈夫被妻子这种处处神经过敏、捕风捉影的行为弄得真有了外遇,妻子悔不当初。

女人一旦陷进猜疑的误区,必定处处神经过敏、捕风捉影,既损害正常的人际关系,更影响自己的幸福生活和身心健康。但猜疑的女人从来不觉得自己的猜疑是错的,而且千真万确地坚信不疑。一旦猜疑的目标和主题确定之后,她们就会为自己的“捕风捉影”罗织证据。就如《列子》中的“疑邻窃斧”者一样,自家的斧子丢了,总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去了,看其言谈举止、神色仪态无一不是偷斧的样子,从而断定就是他偷的。可是等到从山谷里找到自己的斧子后,再看那邻居的儿子,竟然一点也不像了。女人一旦产生猜疑,自然也就越想越是,越看越像,并不遗余力地把自己的假想推定为现实,从而自圆其说,作茧自缚。

心理学家指出,女人产生猜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错误的思维定势

喜欢猜疑的女人,总是以某一种假想目标为起点,以自己的一套思维方式,依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程度进行循环思考。这种思考从假想目标开始,又回到假想目标上来,如蚕吐丝做茧,把自己包在里面,死死束缚住。

2相互间缺乏信任

一个女人对别人越缺乏信任,产生猜疑心理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3不良心理品质

猜疑心理重的女人通常狭隘自私、自尊心过强、嫉妒心强烈。

4受流言飞语的影响

听信谣言,也会使女人产生猜疑心理。

当女人用猜疑无辜地伤害着别人的同时也会由衷地伤害自己,给自己套上无形的精神枷锁,痛苦地挣扎其中而不能自拔。

有道是“疑心生暗鬼”。如果“天下本无事”,那么女人就不要“庸人自扰之”,多一点自信,增一点他信,“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那么,女人应该怎样克服猜疑心理呢?

1培养理性

怀有猜疑心理的女人,其思维状态陷在一个封闭的思维循环中,从自己开始的一个假想出发,通过错误、片面的论证,再绕回到假想。在这个封闭的思维过程中,假想被越描越粗、越画越圆,猜忌也就深深种下了。因此,女人发现自己的猜疑开始冒头时,应当立即提醒自己冷静、理智地想一想产生怀疑的原因,克服“当局者迷”的认知误区,通过引进正确合理的信息,在错误的思维循环形成之前就阻断它。

2完善个性、品质

加强个性、品质的改造,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净化心灵,拓宽胸怀,提高精神境界,冲破封闭思维的桎梏,排除不良个性品质的消极影响,可以有效消除女人的猜疑心理。

3培养自信心

每个女人都应当看到自己的长处,相信自己会与周围人处理好人际关系,会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当女人充满信心地进行工作和生活时,就不用担心自己的行为,也不会随便怀疑别人是否会挑剔、为难自己。

4学会自我安慰

一个女人在生活中遭到别人的非议和流言,与他人产生误会,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女人在一些生活细节上不必斤斤计较,可以糊涂些,这样就可以避免很多烦恼。如果觉得别人怀疑自己,应当安慰自己不必为别人的闲言碎语所纠缠,不要在意别人的议论。

5加强沟通和交流

了解是信任的基础,信任是感情的纽带和猜疑的坟墓。很多情况下,误会开始时都很微小,但是如果误会不能很快消除,就会发展为猜疑。特别是当女人冷静、理智地思考后疑惑依然存在,此时就应该及时通过适当的方式,与对方坦诚地沟通,交换一下意见。如果是误会,可以及时消除;如果是观点角度不同,可以换位思考,至少可以通过沟通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如果通过沟通证明猜疑并非无端,那么良好的沟通也可以使事端化解在冲突之前。

言而无信,就会无人信“言”

以诚待人,是做人的美德,女人在做人做事时也要讲“诚信”二字,养成诚实守信的美德,如此才能受到众人的欢迎,而你的气场也会因诚信而显得强大。

“人而不信,不知其可。”信用是一条自然法则,更是一条不可违背的人生定律。高度的信用是人生的闪光点,也决定了女人的气场强弱。一个女人做人做事均无信可言,那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因为人们均不齿于那些言而无信的人。

曾有一个名叫谢芙牡的女人,为人不够诚实。大学毕业后被调配到某机关单位。身为菜鸟的她担心自己会受“外来户”的待遇,于是,在一次聚会时,她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

“大家可能都以为我叫谢芙牡,其实,我本不姓谢,而是姓解。在我3岁那年,我们沧县,对,是沧县,我本来是沧县人,我们沧县发了大水、巨大的洪水吞没了村庄,吞没了房屋,还有我可怜的爹娘……”

说到这里谢芙牡声音凄切,眼眼里竟也挤出几滴泪来,众人听了又惊又同情,她看看大家接着说:“我娘怕我淹死,把我裹好放在一个大木盆里。我便随着大水四处漂流,后来被现在的父母救起,他们把我养大,给我起了名字‘谢芙牡’,实为‘谢谢浮木’之意。实际上,我也是沧县的呢!”

这一番话激起了大家的同情心,特别是沧县的老乡更是纷纷关心她,把她当作老乡看待。从此,她的日子顺心如意,暗喜自己这一绝妙的把戏。

但是,好景不长,后来人们都知道了她的话不过是信口捏造的。顿时,大家都对她格外小心,无论她说什么,大家都是认真考虑一番,只听其三分。她与众人的关系也因此变得更为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