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职场为人处事
5511300000036

第36章 精诚合作,实现互利双赢(1)

在当今的社会里,仅凭一腔热情已经难以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当遇到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时,只有依靠别人的力量,才能找到成功的捷径。与人合作可以分担成本、让大事变小,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合作共存是永恒的生存智慧,达到双赢的目标合作才更具魅力。

好汉也需“贵人”帮

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好汉只凭单打独斗是做不成大事的。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丰富自己的人际资源,与朋友们互相鼓励,互相扶持,是成大事的重要前提。

汉高祖刘邦对于广交朋友深得其道。由于他性格豪爽,与人交往时出手大方,为人豁达,不斤斤计较,很受人欢迎。

刘邦是个志向远大的人,平时他最崇拜的人,是被称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刘邦对信陵君的领袖魅力崇拜得五体投地,他有时会把自己幻想成为信陵君,而把一些朋友比做侯赢与朱亥。

在刘邦结交的朋友中比较典型的人就是屠夫樊哙。樊哙是位剑术高手,粗中有细,他讲义气,重友情,和刘邦的感情最好。樊哙非常敬重刘邦,视他为“大哥”,只要刘邦有事,樊哙必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后来,经过樊哙引荐,刘邦又结识了乐师周勃。周勃也是一位大侠式的传奇人物,不过他的性格有点古怪,让人难以捉摸。但自从和刘邦认识后,周勃便将刘邦引为知己。从这一点看,刘邦的确是个善于交际的人,这种人大多都具有领袖才干。

经周勃和樊哙介绍,刘邦又结识了在县衙当马夫的夏侯婴。夏侯婴和刘邦的性格极为相似,对朋友十分热情。认识夏侯婴不久,刘邦便和他成了莫逆之交。

夏侯婴与刘邦一样,也是沛县人,是沛县衙中赶马车的车把式。这个做车把式的对官场有着最直接的观察。结交到这样一个朋友,对刘邦仕途的发展很有帮助,他可以借助夏侯婴来了解上层的更替、官员的升迁、政策的变动等等问题,以便对自己的从政计划做出相应的调整。

那时刘邦已担任泗水亭长之职,是当时负责驿站之类的官员,夏侯婴赶马车迎送政府的官吏,两人关系很好,经常聊天谈笑,叙述志向,谈得非常投机。夏侯婴每次只要有机会经过泗水亭,总会特意留下同刘邦畅谈一番。他们所交谈的内容无所不包,上至天文地理,下到朝廷地方,甚至有趣的乡间传说。刘邦在与夏侯婴交谈中学到了许多知识,掌握了许多做官的方法,为他后来能够更好地驾驭人才打下基础。后来刘邦起义以后,夏侯婴重操旧业,一直为他赶马车,多次舍命将刘邦救出险境。刘邦当了皇帝后,夏侯婴被任命为九卿之一的太仆,仍为刘邦赶马车,所以说夏侯婴是刘邦的一个生死之交。

萧何是刘邦当时结交的最为重要的朋友,他们同是沛县人,有同乡这一层地域关系,因此显得特别亲密。刘邦能与萧何交上朋友,对他的政治前途很有帮助。萧何在县衙门中很有权势,他曾多次帮助刘邦解脱过官司上的纠纷。萧何也曾经多次向沛县令推荐刘邦,并在暗中使了不少力,才让刘邦当上了亭长。即使在当上亭长后,刘邦还常常受到萧何的指点与影响。

刘邦作为普通的平民百姓,在没有家庭背景和社会地位,又没有什么经济实力的情况下,能够结交到萧何这样的朋友,也算是非常难得的事情。由此也可见刘邦的社交能力之强,才智之高。

“一个好汉三个帮”,在任何时代这个公理都不会失效。在职场中谋天下,打天下,不能靠单个势力,也要巧于联合他人。成功人物最善于采用“拧成一股绳”的战术。多结交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丰富自己的人脉网络,关键时刻为你拔刀相助的必是他们,从一定程度上讲,朋友也是助你在职场上长袖善舞的人脉支柱。

单打独斗,举步维艰

任何一个人若只凭单打独斗,是做不成大事的。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丰富自己的人际资源,互相鼓励,互相扶持,是成大事的重要前提。

传说一个人死了,上帝的使者来接他,问他愿进天堂还是地狱。他大胆请求:“先让我看看再做决定可以吗?”“当然可以。”使者先让他参观地狱。进了地狱之门,他看到一间宽敞明亮的大房间,空气中飘溢着诱人的食物香味,他寻着香味搜寻了一下,原来在房屋中间放着一口很大的锅,锅里正在熬着肉粥。

但是在粥锅的周围却围着许多面黄肌瘦的人。有些已经饿得奄奄一息,他们还互相仇视,恶狠狠地瞪着对方。

“他们为什么守着肉粥不吃,却宁可挨饿呢?”他不解地问。

“你再仔细看看,他们每人手里都拿着什么?”使者指点他。他这才看到他们每人手里拿着一个勺,但这个勺的柄很长,比他们的身长都高。“这里严格规定必须用勺吃粥。但他们每个人都无法把粥送到嘴里,所以他们只能在那挨饿。”使者解释着。

他们又到了天堂。天堂和地狱的环境完全一样,但这里的人个个面色红润,健康愉快。“他们也必须用长柄勺来喝粥吗?”“是的,你看。”他看到这里的人们在互相喂食,你给我一勺,我给你一勺,人人都吃得饱饱的,他们谈笑着,嬉闹着,心满意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只有合作才能更好地生活下去,单打独斗则难免遭受失败的苦果。

哲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说过:“如果你能够使别人乐意和你合作,不论做任何事情,你都可以无往不胜。”合作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艺术。唯有善于与人合作,才能获得更大的力量,争取更大的成功。

华帝热水器的创业群体被人称为是“七星北斗阵”。7个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都来自广东中山市小榄镇的农民家庭,他们为生意人树起了合伙创业成功的典范。

1978年,邓新华、黄文枝、潘权枝、李家康4人一起被分配到了一家镇办机电厂工作。他们工作勤奋,都成为了业务骨干,1980年黄文枝还当上了主管生产的副厂长。后来机电厂关闭了,员工全部解散。与此同时,黄启均在一家镇办农具厂当铁匠,是厂里锻焊高手杨建辉的徒弟,关锡源则在一家镇办印刷厂当排字员。

1991年底,7位老朋友偶然间聚到一起,此时每个人都事业小有成就。没有了生存的压力,就有了发展的苦恼,他们商量着日后的发展大计。开燃气用具配件加工厂的黄文枝说:“我的厂最近一年给几家燃气灶具生产厂提供配件,每个月的要货量都在大幅递增,证明生产灶具是有利可图的。”大家一听,觉得不错,于是决定合伙创业。

1992年4月,7人一致推举邓新华为董事长,黄文枝为总经理,将企业更名为中山华帝燃具有限公司。在股权分配上,村政府占30%,余下的7人平分,各占10%,而黄启均和关锡源均以管理和营销知识入股,这在当时的中山市可谓是一大新闻,7位股东表现了惊人的胆识与气魄。7位老板都没有读过大学,最高也就高中毕业。7个人开始遵循“各尽所能,各取所长”的基本原则,进行了合理的简单分工,每个人兼任一个部门的经理。同时,他们实行民主集中制,在重大决策问题上,7个人中有4个人赞成即算通过,彻底杜绝了个人独裁决策的失误,从制度上保证了华帝的健康发展。

华帝热水器的崛起,源于当时所有的燃气灶具都不注重品牌形象,产品缺乏差异性这一问题。他们率先发现问题,并聘请专业形象设计公司为企业导入CI策划,公司销售、宣传等事务用品全部按规范“CIS”化,使得华帝气派典雅的高品位形象很快得到了消费者认同,逐渐在热水器市场成为一支奇兵。

没有知识优势,凭借合伙人的齐心协力与规范管理,华帝热水器终成大器。从七兄弟作的“一加一大于二”这道创业题目中不难看出,合伙创业比单枪匹马有着独特的优势。

合作是一种精神,这是每个人成功不可缺少的条件。良好的合作,能够突破了自身的局限,将自身优势与他人的优势相结合,通过建立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实现“双赢”或“多赢”。

只有在合作中寻求发展,与人联手,才能使事业越做越大。任何个人或是企业,想要谋求更大的发展,都不能单纯地依靠自身力量,而要学会合作。因为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与人联合则可以壮大自己。这不是一时或者短期的方法,而是一种长远发展的眼光和规划,并可以一直延续下去。

联手你的黄金“搭档”

今天的社会是个合作的社会,要想靠单枪匹马,笑傲江湖,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每个人都需要努力找到自己的合作伙伴、自己的搭档。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红花还要绿叶扶”,就是说现代人要有合作意识,走共同创业的道路。

二十多年以前,乔布和沃滋是在同学的一家车库里结识了,当时他们都是中学生。这两个电脑迷想要一台“8800",可是一时又凑不起钱,于是他们决定自己动手装。乔布和沃滋卖掉了自己的一些东西,凑起钱准备装100套“苹果一I”计算机板,然后每台售价50美元,可赚回200美元,因为这正好够他们的本钱。

“苹果一I”是沃滋设计的,目标是降低成本。乔布拿着样品到当地的电脑商店去兜售,当时这家商店只订了50台。他们说,社会上大部分人不是想买散装件,而是想买整机。这给了乔布最重要的市场信息,当时乔布仍无意做企业家。而这家商店的经营者却是个有心人。为了督促乔布去设计制作微电脑整机,他们便把“苹果一I”故意装在了一只粗糙不堪看起来很没有档次的木头盒里。当乔布再次到这家商店去的时候,他们就给设计者乔布展示出了带有木头外壳的“苹果一I",这促使乔布下决心去设计制作美观的外壳。乔布和沃滋终于决定设计、生产完整的微电脑了。这就是后来著名的“苹果一II”。

乔布和沃滋原来都是技术人员,当他们决定自己开公司后,遇到的首要的问题是筹措资金。这时,风险企业家开始光顾这两位年轻人了。来光顾的第一位是唐·瓦伦丁,他是乔布和沃滋的老板介绍过来的。瓦伦丁来到乔布家后,看到乔布穿着牛仔裤,散着鞋带,留着披肩长发,蓄着一脸大胡子,他无论怎么看都确实不像是一位企业家的样子。瓦伦丁先生觉得不妥,终于未敢问津。而把乔布和沃滋介绍给了另外一位企业家—英特尔公司的前市场部经理马克库拉。

这位精明练达的风险企业家,对微型电脑业务十分精通。这位38岁的富翁来到乔布的车库,仔细询问并实地考察了“苹果”的样机,他当时提了一大堆问题。最后问起了关于“苹果”电脑的商业计划。乔布和沃滋对买卖一窍不通,两人当时面面相觑,尴尬的说不出一句话来。

可是,马克库拉独具慧眼,看出了这两个小伙子是不会让他失望的,于是他告诉乔布和沃滋,一个详细的计划是吸引风险资本所必需的。此后,马克库拉给他们俩上了两星期的管理课培训,他们三个人日夜工作,制定了一项“苹果”电脑的研制生产计划。马克库拉首先将自己的91000美元先期投人,又帮助乔布和沃滋从银行取得了25万美元的信贷。

接下来,他们三个人又带着计划去马克库拉熟识的风险投资家那儿游说,吸引了另外60万美元的资金。至此,苹果公司吸引进了接近100万美元的风险资本。他们聘请了33岁的迈克尔·斯科特当经理,因为他熟悉集成电路生产技术。马克库拉、乔布任正副董事长,沃滋任研究发展部副经理,于是,苹果微电脑公司就这样正式开张,走上了它飞速发展的道路。

合作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艺术。唯有善于与人合作,才能获得更大的力量,争取更大的成功。良好的合作,能够突破了自身的局限,将自身优势与他人的优势相结合,通过建立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实现“双赢”或“多赢”。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在职场中,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团队的发展,我们只有将个人追求与企业追求紧密结合起来,破除个人英雄主义,搞好团队的整体搭配,取长补短,形成协调一致的团队默契,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小猴和小鹿在河边散步,它们看到河对岸有一棵结满果实的桃树。

小猴对小鹿说:“我先看到桃树的,桃子应该归我。”说着就要过河,但是小猴的个子实在太矮了,只走到河中间,就被水冲到下游的礁石上去了。小鹿说:“是我先看到的,应该归我。”说着就过河去了。小鹿到了桃树下,不会爬树,怎么也够不着桃子,只得回来了。

这时身边的柳树对小鹿和小猴说:“你们要改掉自私的坏毛病,团结起来才能吃到桃子。”

于是,小鹿帮助小猴过了河,来到桃树下。小猴爬上桃树,摘了许多桃子,自己一半,分给小鹿一半。

他俩吃得饱饱的,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优势互补。小猴与小鹿,就其个体而言,尽管都有自己的特长,但如果“单枪匹马”是摘不到桃子的。然而,一旦他们组成了一个相互协作的团队后,就出现了取长补短的奇迹——轻而易举地摘到了桃子。可见,在一个团队中,每个人都各有所长,又各有其短,唯有互相取长补短,才会相得益彰,各显千秋。

作为职场人士,我们要善于与人合作,把自己融入整个团队中,凭借整体的力量,使自己所不能完成的工作任务解决好。所以,一个人最明智且能获得成功的捷径就是善于同别人合作。

比尔·盖茨可以说是公认的聪明绝顶的人物,但他所取得的成就同样也不是由他一个人所创造的。其中,对比尔·盖茨的事业起到了决定性帮助的人物当属现任微软总裁史蒂夫·鲍尔默。

盖茨是一个计算机技术的天才,可他在公司管理方面却显得手足无措。以至于微软刚成立的时候,就陷入了重重危机。盖茨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学校期间,盖茨就是一个沉默内向的人,他参加的绝大多数交际活动都是好友鲍尔默极力鼓励的。同是哈佛高材生的史蒂夫·鲍尔默,知识面广,反应敏捷,判断准确,善于把握商机,是一个天生的管家。更可贵的是鲍尔默很早就开始了商业实践。在高中时,鲍尔默就担任了小篮球队的经理人。当时的教练会议说,鲍尔默是他当时见过的最好的经理人,球队需要用的球和毛巾总是放在它们应该放的地方,他从那时起就是团队精神的典范,因此,整个队伍的状态一直都非常好。由于受到犹太家庭的正统教育。

于是,盖茨决定去找鲍尔默。1980年,比尔·盖茨在他的游艇上以5万美元的年薪说服了当时就读于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鲍尔默加入微软。从此,这两位性格迥异的好友通力合作书写了一个制造财富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