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你为什么是穷人
5513700000033

第33章 无计划 常盲目(1)

“吃不穷,穿不穷,不会打算一世穷”。同样忙忙碌碌,有没有计划结果有天壤之别。没有计划盲目行动,大大增加事风险。只有订好计划,事情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无计划的勤奋是无用功

农民是伟大的,也是勤奋的。但也往往是最穷的,这就印证了那句话:勤奋的人未必富有。世界上勤奋的人很多,富有的人却只有那几个,大多数勤奋的人没有摆脱贫穷的命运。

很多时候,富人不需要做太具体的的事,做事越具体的人,挣钱越少。

比如修鞋师傅,每一个破洞都需要亲自操劳,他补得再好、要价再高,也不会富裕到哪里去。

富人的种类很多,大多数富人致富不是靠具体做事,而靠经营,靠别人的双手致富。

富人相当于一个高级厨师,他们把油盐酱醋恰到好处地调配起来,一炒一烹,味道就出来了。

穷人的努力可能只是一个陷阱。

一只小小的苍蝇,用尽它短暂生命中的全部力量,希望能从玻璃窗飞出去。再拼命挣扎也无济于事,努力没有给它带来逃生的希望,反而成了它的陷阱。

苍蝇再努力也无法逃出困境,但就在房间的另一侧,大门敞开着,它只要花点力气,就可脱离自我设置的陷阱。

付出的努力即使再多,不等于能够如愿以偿,有时候反而成了一个大问题。

许多穷人都很努力,但是没有成功,没有创造财富,因为他们的努力不对头。穷人劳动不止,却忘了一句至理名言:勤奋的人未必富有。

丘吉尔说过一句话:“未来的帝国是头脑的帝国。”

1998年2月10日,就任韩国总统的金大中为《每日经济》报创刊32周年的题词是“头脑强国”。

4月21日他在出席新设计展览会的开幕式时说:“21世纪是文化和经济融为一体的时代,只有 ‘头脑强国’才能支配世界……”

“财富来源于聪慧的大脑”,这一名言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越来越具备价值与意义,勤奋并没有错,但是,它更需要聪慧的大脑来保障。

爱若和布若同时受雇于一家超级市场,开始大家都一样,从最底层干起。不久爱若受到总经理青睐,一再被提升,从领班直到部门经理。布若像被人遗忘了一般,还在最低层原地踏步。布若终于忍无可忍,向总经理提出辞呈,并痛斥总经理用人无方,辛勤工作的人不提拔,反倒提拔那些溜须拍马之人。

总经理只是耐心地听着,他非常了解这个小伙子,工作肯吃苦,但就是缺了点什么。至于具体缺什么,总经理一时也说不清楚,想了一会儿他就有了主意。

“布若先生,”总经理说,“请你你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

布若很快就从集市上回来说,刚才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车土豆在卖。

“一车大约有多少袋,多少斤?”总经理问。

布若又跑去,回来后说有40袋。

“价格是多少?”布若再次跑到集上。

总经理望着跑得气喘吁吁的他说:“请您先休息一会儿。我们看看爱若是怎么做的。”

说完就叫来爱若对他说:“爱若先生,你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

爱若很快就从集市上回来了,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有40袋,

价格适中,质量很好。他带回来几个让总经理看。这个农民过一会儿还要弄几箱西红柿上市,据他看价格还算是公道,可以进一些货的。想到这种价格的西红柿总经理大约会要,他不仅带回了几个西红柿作样品,而且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回话呢。

总经理看一眼红了脸的布若,说:“请他进来。”

很多穷人就像是可怜的布若一样,他们也非常勤奋,但是,他们的勤奋并没有得到聪慧的大脑牵引,这样的勤奋只能算是无奈的行动了。穷人如果要想用勤奋换来财富,就必须把大脑作为勤奋的保障。

有计划却往往不合现实

一些人急功近利,过度自信,急于成功。他们往往不切实际,找工作时,不是龙头企业就免谈,不然的话就自立门户。

进入大企业工作时,他们大多是自告奋勇,要求负责超过自己能力的工作。如果未完成,就不会停止,想用更高的功绩来兑现承诺,结果成了常败将军。

有一位武术大师在山里面隐居。很多人听到他的名声千里迢迢来找他,想跟他学些武术的窍门。

他们到深山时,发现大师正从山谷里挑水。他挑的不多,两只木桶都没有装满。

照他们的想象,大师应该能够挑很大的桶,而且水满满的。他们不解地问:“大师,这是什么道理?”

大师说:“挑水之道并不在于挑多,而在于挑得足够用。如果只是一味的贪多,反倒是适得其反。”众人越发不解了。于时,大师从他们中拉了一个人,让他重新从山谷里打满两桶水。那人挑得非常吃力,摇摇晃晃,没走几步,就跌倒在地,水全都洒了,膝盖也摔破了。

“水洒了,岂不是还得重打一桶吗?膝盖破了,走路艰难,岂不是比刚才挑得还少吗?”大师说。

“那么大师,请问具体挑多少,怎么估计呢?”

大师道:“你们看这个桶。”

众人看去,桶里面画了一条线。

大师说:“这条线就是底线,水的高度绝不能高过这条线,如果高过了这条线就超过了能力和需要。起初,还需要画一条线,挑的次数多了,就不再用看那条线了,只凭感觉就知道是多还是少。有这条线,也就可以提醒我们,凡事都要尽力而为,更要量力而行。”

众人又问:那么底线到底应该定多高为好呢?”

大师说:“当然是越低越好,因为这样低的目标容易实现,人的勇气不容易受到挫伤,还会培养更大的兴趣和热情。长此以往,循序渐进,自然就会挑得更多、更稳了。”

人生有许多成长发展的阶段,一定要循序渐进。小孩子总是先学会翻身、坐、爬行,才学会走路、跑步。每一步骤都是十分的重要,并且,需要时间,没有哪一步能够省略。人生的各个层面莫不如此。

奧马尔,一个有作为的人,头脑里充满智慧,并且稳健、博学,为人们所敬仰。一次,一个年轻人问:“您是怎样做到这一切的?一开始您是否就已经制订了一生的计划了呢?”

奧马尔笑着说:“到了我现在这把年纪,我才知道制订计划是没有用的。我20岁时,对自己说我要用20岁以后的第一个10年学习知识;第二个10年去国外旅行;第三个l0年,我要和一个美丽、漂亮的姑娘结婚并且生几个孩子;在最后的10年里,我将隐居乡村,过隐居生活,思考人生。”

前10年的第7年,一天我发现自己什么也没有学到,于是,我推迟了旅行的安排。以后的4年,我学习了法律,并且成了这一领域举足轻重的人物,人们把我当做楷模。这个时候,我已经很想去旅行了,因为,这是我心仪已久的愿望。

可是,各种各样的事情让我无法抽身离开,我害怕人们在背后斥责我不负责任。后来我只好放弃了旅行这个想法。

到我40岁时,开始考虑婚姻了,但总是找不到以前想象中美丽、漂亮的姑娘。直到62岁时,我仍然是单身一个人,这时候,我为自己这么一把年纪了还想结婚而感到羞愧。于是,我又放弃了找到这样一个姑娘并且结婚的想法。

后来,我终于想到了最后一个愿望,就是找一个僻静的地方隐居下来。可是,直到现在我都没有找到这样一个地方,因为疾病,我差不多连这个远望都无法实现了。

这就是我一生的计划,但是一个也没有实现。

“孩子,趁着你现在还很年轻,不要把时间放在制订漫长的计划上,只要你想到要做一件事就马上去做。这是因为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固定不变的事,往往是计划赶不上变化。请你赶紧放弃计划,立刻行动吧!”奥马尔最后说。

忙不一定代表有效率

紧张的工作和生活,常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做业务的人,要不停地打电话,奔忙于客户之间。

坐办公室的人,上司分派下的工作让你永远做不完。

做领导的,不得不面对数不清的会议和等待处理的大小事务……

时间好像怎么也不够用,自己早已经是筋疲力尽了,总也无法完成手头的工作。

上司、同事、家人都对你很不满意,甚至你自己对自己也开始不满意了。

为什么会这么忙,却没有效率呢?这就掉入了“忙就一定有效率”的圈套。

一天深夜,卢瑟福走进实验室,看见一个学生伏在工作台上。

卢瑟福问他:“这么晚了,你还在做什么?”

“我在学习。”学生回答。

“白天做什么呢?”

“在学习。”

“那你早晨也在学习吗?”

“是的,教授,早上我也学习。”学生似乎期待着老师的赞赏。

卢瑟福迟疑了一下,问道:“那么,这样一来,你用什么时间来思考呢?

要想让工作、学习有效率,就要讲究科学的方法,只知一味蛮干,一定会忙得焦头烂额,却没有成绩,或成绩不显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人被俄罗斯打败,就匆忙地从俄罗斯撤走了。

一位农夫和一个商人就在一片狼藉中想寻找点财物,他们发现了一大堆没有被烧焦的羊毛。于是,两个人就各分了一半扛在肩上。这时,已是傍晚了,远处传来了轰隆隆的雷声,看样子就要下雨了。

他们又发现了很多的布匹,农夫看了看天色,于时,将沉重的羊毛卸掉,自己挑了些比较好的,能扛得动的布匹。

商人因为觉得自己很强壮,于是,就将农夫丢下的羊毛和剩余的布匹捡起压在了肩头。走了好久的一段路,他们发现很多贵重的银餐具,于是,农夫就将布匹全都丢掉了,自己拣了一些较好的银器背上,轻快地回家了。

商人因为背负了太多的羊毛和布匹,却再无法弯下腰捡银器了。

不久,天下起大雨,商人背上的羊毛和布匹淋了雨,变得更沉,失去了原来的价值。他精疲力竭,又冷又饿,摔倒在又湿又滑的路上。

早就回到家里的农夫,变卖了银器以后,生活富足起来。

商人忙于捡拾货物,忽视了自己体力有限和天空快要下雨的事实,导致最后空忙一场,一无所获。忙于工作和生活,有的时候也需要停下匆忙的脚步,审视一下自身条件和外部条件,然后再行动,从而避开毫无意义忙碌的漩涡。

在外企工作的刘辉,每天兢兢业业,却难让老板满意:“我每天很忙,经常是案头上的工作没有处理好,又有新的工作任务接踵而至,最糟糕的是很多工作因为忙碌而出了错,所以还得花费时间来处理遗漏。”

让刘辉不解的是,同事小刘似乎拥有异于常人的超能力,他总能在下班前完成纷杂的工作,永远不会忘记自己要办的事情,即使接到临时任务,他也能在短时间内把紧急事项搞定。

小刘有一套独特的安排时间的办法。

很多人都有将一天的工作列清单的习惯,他却通常在周五下班之前,把下一周需要安排的工作做一个简单的规划。

这样,很容易对较长时间内的工作安排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大致可以确定工作的节奏。因为老板经常会布置一些新的任务,或对工作安排做出调整,因此,他工作时间身边一直都带着笔记本,以便随时记录新工作。

每天,他都会提前一刻钟到办公室,用这段时间梳理一下工作日记,把工作小调整一下。

除了每天需要完成的工作清单外,小刘还对完成工作的时间进行了详细的标注。小刘一般把一项工作任务分成三份,到几点完成工作的三分之一,到几点完成工作的三分之二,以及什么时间能够完成最后的工作。

这样细化,更利于小刘进行计划与实际工作进度的比照,从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工作低效、拖拉的问题。

由此看来,怎样忙得有效率不那么简单,既需要我们认清忙与效率的关系,又要客观评价自身及外部的条件,还要掌握科学的时间管理方法。只有搞清楚这些问题,才能让我们的忙碌更有意义、更有效率。

不要认为忙了就是有效率,真正有效率的人,都能把自己的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有条不紊。

只有那些不会安排时间的人,才会像没头的苍蝇一样四处乱撞,却总是效率低下。

做事忙乱而不是胸有成竹

大多数人希望马上看到成功,无法忍受长期工作却看不到成果,为此不停地转换目标,在不停地转换中失掉了大量的精力。没有认识到专心与毅力才会看到好的结果。

选择最重要的事先做,其他的光放在一边。虽然做的少一点,但只要做得好一点,就会得到更多的收获。

他们不知道寻找事半功倍的方法,甚至与成功越离越远,永远成不了富人。

当你处于紧张需要进行大量工作时,你需要仔细考虑可以用什么方法简化工作。

你可以把一些步骤合并到一起,也可以咨询一下有过相同经历的人。

无论何时,只要有人说“一定有个简单一些的方法可以完成这件事情”时,他往往就是正确的。

查尔斯·卢克曼,一个默默无闻的人,l2年内变成了培索登公司董事长,每年都有10万美元的薪金,还有100万美元的进项。

他讲了成功的原因:做事情能分清轻重缓急。

卢克曼说:“我每天早上五点钟起床,那时我的思维要比其他时间更清楚。这样我就可以比较周到地计划好一天的工作,按照事情的重要程度来安排先后顺序。”。

“正确地做事”与“做正确的事”是不同的。“正确地做事”是以“做正确的事”为前提的,没有这样的前提,“正确地做事”就毫无意义。做正确的事,才能正确地做事。

正确做事,不仅仅是重要的工作方法,更是重要的管理思想。

任何时候,对于任何人或者组织而言,“做正确的事”要远比“正确地做事”重要。

倡导“正确做事”的工作方法和培养“正确做事”的人与倡导“做正确的事”的工作方法和培养“做正确的事”的人,产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前者成为了穷人,而后者最终成为富人。

没有目标,就不可能有切实的行动,更不可能获得实际的结果。

高效能人士的最明显特征就是在做事之前,已经清楚地知道自己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清楚地知道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哪些事情是必须要做的,哪些事情是必不可少的。他们在一开始时就怀有最终目标,总是能事半功倍,能卓越而高效。

只要不断朝着目标前进,你迈出的每一步就都是正确的。

许多效率低下、不懂得卓越工作方法的人最容易出现的错误,以致半途而废,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浪费在无用的事情上。

法国哲学家布莱斯··巴斯卡说:“把什么放在第一位,是人们最难懂得的。”

许多人不幸被这句话言中,他们完全都不知道把人生的任务和责任按重要性排列。他们会以为工作本身就是成绩,其实是大谬。

很多人在工作中常常被各种琐事、杂事所纠缠。由于没掌握高效能的工作方法,被这些事弄得筋疲力尽,心烦意乱,不能静下心做最该做的事,或者是被那些看似急迫的事蒙蔽,不知道哪些事情是最应该做的,白白浪费了大好时光,致使工作效率不高,效能不显著。

开始工作之前,要先弄清楚哪些是重要的事,哪些是次要的事,每一项工作都要如此,每天的工作都是如此,一年或者更长时间的工作计划更是如此。

要成为富人,就要按照事情的“缓急”来决定行事的先后次序,而不是事情的“重要程度”。

按照这种思维,把每日待处理的事区分为如下的三个层次。

“必须”做的事(最紧迫的事)。

“应该”做的事(有点紧迫的事)。

“可以”做的事(不紧迫的事)。

确定了应该做哪几件事情之后开始行动。

大部分人要根据事情的紧迫感而不是根据事情的优先程度来安排先后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