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动脉硬化患者的饮食
5520700000002

第2章 什么是动脉硬化(1)

动脉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病变是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狭小的退行性和增生性病变的总称常见的有:动脉粥样硬化;动脉中层钙化;小动脉硬化3种。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是动脉硬化中常见的类型,为心肌梗塞和脑梗塞的主要病因。

动脉硬化是随着人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血管疾病,其规律通常是在青少年时期发生,至中老年时期加重、发病。男性较女性多,近年来本病在我国逐渐增多,成为老年人死亡主要原因之一。

§§§第一节 动脉硬化概念

动脉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病变,可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狭小。

动脉硬化有三种主要类型:

(1)细小动脉硬化;

(2)动脉中层硬化;

(3)动脉粥样硬化;

目前,动脉硬化已成为城市人的"流行病".其主要原因是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结构不合理等。农村人得动脉硬化的虽不及城市人,但是现在也日益增多。其实,得动脉硬化有两大原因:一个是内因;一个是外因。内因就是遗传基因.外因就是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动脉硬化的发生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内因是动脉硬化的基础

1.遗传因素与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的内因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比如说,一个人的父母具有高脂血症的基因,那么他得高脂血症的概率就高,这是一种遗传的倾向。为什么有些人生出来血液中胆固醇就高,这就是遗传。同样,一个人的父母具有动脉硬化的基因,那么他得动脉硬化的概率就高。但是,遗传因素不是绝对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某些外因作用下,疾病的发病规律也可发生变化。比如,1978年之前,我国的高血压病人比较少,全国只有几百万病人,而目前全国高血压病人已逾1.2亿人,这种状况的出现主要不是遗传基因的作用,而是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改变所带来的结果。

动脉硬化和高血压-样,近几年来也急剧增多,严重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关注饮食结构和改善生活方式是重要的。2.体内"自由基","鬼小威力大"

根据美国科学家报告,他们对组成血管壁的细胞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结果发现,随着细胞老化,细胞内的线粒体发生了变化。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的"动力工厂"。细胞衰老后,线粒体产生能量的作用就逐渐降低,同时还会释放出一种起反作用的"坏"氧,叫做"自由基"。"自由基"的威力很大,能够轰击和破坏动脉血管的内膜,血管内膜被打开缺口,胆固醇乘虚而入,沉积在血管壁上,久而久之,动脉血管便逐渐形成动脉硬化。

除了细胞老化能生成"自由基"外,饮食中动物脂肪过多、缺乏运动、环境污染、组织细胞缺血、性情急躁爱发脾气等都会使体内"自由基"增多。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这些能导致"自由基"生成的因素。

(二)动脉硬化是身体早衰的反映

有研究证明,动脉硬化是伴随人生的一种老化现象,动脉血管壁细胞的老化会导致动脉硬化。动脉血管壁细胞的老化会导致脂肪物质的沉积,形成血栓,从而解释下不吸烟、饮食健康的人为何也会罹患动脉硬化。还有研究表明,动脉硬化与身体细胞的早衰有关,随着人体衰老程度的不断加重,动脉硬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重。同样,动脉硬化的程度又反过来制约人体的衰老和健康,动脉硬化的程度越重,人体的衰老就越快,老年性疾病(如心绞痛、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死、脑出血等)就越多,寿命就越短。由此可见,动脉硬化是人类健康的大敌,是人类长寿的大敌。

(三)生活方式不合理

大量的研究报告表明,动脉硬化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是由于生活方式不合理而引起的。

1.过度疲劳,工作紧张

在现代社会里,工作节奏很快,竞争很激烈,每天起早贪黑,疲于奔命,得不到很好的休息成了人们生活的一种常态,神经经常兴奋,内分泌的肾上腺素等也分泌过多,动脉血管经常处于紧张收缩状态,而动脉血管的这种状态加速了动脉的损伤和硬化。

2.年轻气盛,疲于应酬

据临床观察,年轻气盛,性情急躁.进取心和竞争意识强烈,工作专心,缺乏休息的人,最容易得动脉硬化。这一类人群不仅工作紧张,精神压力很大,而且社会上的应酬很多,经常参与迎来送往,请客吃饭,饮食结构紊乱,膳食失衡,结果造成动脉硬化快速发展,如不注意积极防治,将会发展为动脉栓塞、冠心病、脑血栓等,甚至可能酿成严重后果。

3.好吃懒动很舒服,动脉硬化找上门

爱静不爱动也是动脉硬化发生扩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人们不但吃得好、穿得好,而且出门就乘车、上楼就是电梯。平时休息,也只愿意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这种好吃懒动的习惯,给动脉硬化发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四)脾气发一次,动脉硬一分

性格急躁,爱发脾气也是动脉硬化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性格急躁的人神经系统经常处于兴奋状态.体内的肾上腺素、几茶酚胺等就会分泌过多,使动脉血管经常处于紧张收缩状态。动脉血管的紧张和收缩必然加速动脉的损伤和硬化。因此,就有"脾气发一次,动脉硬一分"之说。

俗语"笑-笑,十年少"的道理就在这里。凡事多换几个角度来考虑,思想里的。道路。宽阔了,情绪也就会平和起来。

(五)空气污染易患动脉硬化

最近研究发现:长期在空气污染的环境中生活能导致动脉硬化。空气中的污染物能够使动脉壁变厚、变硬。这项研究发现,空气污染越严重的地区,人们向大脑和脖子输送血液的动脉壁就越厚。在众多被研究的对象中,生活在空气污染最严重地区人的动脉壁比空气污染最轻地区的动脉壁要厚8%。这项研究不但为空气污染与患动脉硬化的关系提供了证据,也证明了环境污染能导致其他的心血管疾病。

(六)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

目前,许多研究发现,引起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因素:

(1)年龄与性别:动脉硬化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现在年轻人得动脉硬化的也越来越多。据报道,在老年人群中,冠状动脉硬化和主动脉硬化病变的检出率高达78.3%。加上其他部位的动脉硬化,老年人几乎都得了动脉硬化,只是病情的轻重程度不同而已,并且绝大多数人没有临床症状。

动脉硬化多见于男性。但女性绝经朝以后雌激素减少,发病率逐渐升高,到了50岁以后,女性得动脉硬化者.并不亚于男性。

(2)高脂血症:高脂血症作为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由于高脂血症对身体的损害是隐匿性、渐进性的,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许多人都是在体检时才发现血脂的异常,所以它又被称为"沉默的健康杀手"。往往在不知不觉之中,造成了血黏稠度增高,血流缓慢,血液中过多的脂质会沉积于血管壁,形成粥样斑块,导致动脉硬化的发生。

(3)高血压:研究资料表明,高血压病人动脉硬化发病率明显增高。因为血压升高时,动脉壁承受超乎寻常高的压力,动脉内膜层和内皮细胞层受到损伤,低密度脂蛋白易于进入动脉壁,并刺激平滑肌细胞增生,引发动脉硬化。

(4)吸烟:吸烟者血中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达10%-20%,动脉壁内氧气不足,内膜下层脂肪酸合成增多,前列环素释放减少,血小板易在动脉壁黏附聚集。此外,吸烟还可使血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原蛋白量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增高,以致易患动脉粥样硬化。此外,吸烟时烟雾中所含尼古丁可直接作用于心脏和冠状动脉引起动脉痉挛和心肌受损。吸烟者和不吸烟者比较,本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高2-6倍,且与每天吸烟的支数成正比。嗜烟使血管长期痉挛,血管壁营养不良也可使脂质在动脉壁上易于沉积。动脉硬化病人戒烟刻不容缓。

(5)糖尿病:糖尿病者多数伴有高甘油三酯血症或高胆固醇血症,如再伴有高血压,则动脉硬化的发病率明显增高。糖尿病者还常有血液第Ⅷ因子增高及血小板凝聚性增强。第Ⅷ因子由动脉壁内的细胞产生,该因子的增高表示内膜的病变,血小板活性增加使其易在动脉壁上集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和引起动脉管腔的闭塞。近年来的研究认为,胰岛素抵抗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密切关系,Ⅱ型糖尿病病人常有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伴发冠心病。

(6)肥胖:目前,由于饮食结构不合理,社会上的肥胖者越来越多,肥胖可以带来一系列的健康问题,也是发生动脉硬化的主要因素之一。肥胖可导致血浆甘油三酯及胆固醇水平的增高,并且肥胖者常常伴发高血压或糖尿病,这些都是动脉硬化的易发因素。近年来研究发现,肥胖者常有胰岛素抵抗,随之而来的是动脉硬化的发病率不断增高。

(7)C反应蛋白增多:有研究发现,人体血清中有一种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可激发血管内皮细胞中的黏附分子,损害血管的内皮细胞,从而加速了动脉硬化的形成。研究还发现,C反应蛋白与心脏病发作直接相关。目前,已发现抑制C反应蛋白的药物,用于预防动脉硬化和治疗心脏病等,取得良好疗效。

(8)生育多者易患动脉硬化:调查资料表明,生孩子多的妇女得动脉硬化者,明显多于生孩子少的妇女,这可能与体内内分泌改变有关。与未产妇比较,经产妇颈动脉硬化的危险性高36%,生四个以上孩子的妇女,颈动脉硬化的危险性增加到64%。

(9)感染与动脉硬化的关系:近几年来,通过许多研究发现,人类的巨细胞病毒和肺炎衣原体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抗体水平,在动脉硬化病人的血清中明显增高,说明这两种病原体与动脉硬化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但是,要证实人类的巨细胞病毒和肺炎衣原体能够引起动脉硬化,还要做许多研究:不过,为了预防动脉硬化,还是要尽量避免巨细胞病毒和肺炎衣原体的感染。

二、动脉硬化的症状

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主要决定于血管病变及受累器官的缺血程度,对于早期的动脉硬化病患者,大多数患者几乎都没有任何临床症状,都处在隐匿状态下潜伏发展。对于中期的动脉硬化病患者,大多数患者都或多或少有心悸、心慌、胸痛、胸闷、头痛、头晕、四肢凉麻、四肢酸懒、跛行、视力降低、记忆力下降、失眠、多梦等临床症状,不同的患者会有不同的症状。

动脉硬化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若管径狭窄达75%以上,则可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脑动脉硬化,可引起脑缺血(包括暂时性缺血性发作)、脑萎缩,或造成脑血管破裂出血。脑动脉硬化的早期阶段:神经衰弱(常有头晕,头昏,头痛,耳鸣,嗜睡,记忆力减退,易疲劳),情感异常(情绪易激动,缺乏自制力,随着病情的加重,会逐渐变得表情淡漠,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判断能力低下(表现为不能持及地集中注意力,想象力降低,处理问题要靠别人协助)。脑动脉硬化达到中后期时可出现步态僵硬或行走不稳,痴呆,癫痫样痉挛发作,脑中风。

肾动脉粥样硬化,常引起夜尿多、顽固性高血压、严重者可有肾功能不全。

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可表现为饱餐后腹痛便血等症状。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休息时也发生疼痛则是下肢严重缺血的表现,常伴有肢端麻木,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等。晚期还可发生肢端溃疡和坏疽。

二、什么是动脉硬化闭塞症

动脉硬化引起的四肢动脉特别是下肢中等以上大小动脉的阻塞性疾病称为闭塞性动脉硬化症。

促发老人动脉硬化的因素很多。当老人既患高血压又患高脂血症时,高血压可促使脂蛋白沉积于动脉壁。糖尿病能促进动脉硬化,所以糖尿病人的动脉硬化发病率比正常人高2~3倍。吸烟能促进和诱发动脉硬化,而禁烟可使其停止发展。本病60岁以上发病率很高,据亚洲一组资料报道,患病者以男性为多,男女之比为7∶1,且男子比女子早发病约5-6年左右。

下肢彩超有助于诊断,糖尿病患者常发生于胫骨的动脉,病变发展很快,溃疡与坏死的发生率很高,后果严重。

临床表现:患肢无力,有疲劳感,呈间歇性跛行等。由于动脉血液供给减少,所以于运动后出现钝痛与肌肉强直,在休息短时间后可消失。症状往往在动脉管腔阻塞已超过80%时才表现出来,休息能使循环得到恢复。此阶段坚持步行活动有助于血管侧枝循环建立,血管扩张药或其他治疗措施并不能使自觉症状得到改善。

以后继续发展至休息时也疼痛,晚间与寒冷更使疼痛加剧,需大量止痛药甚至麻醉药才能缓解,皮肤颜色改变,局部温度下降及动脉搏动消失,最终出现溃疡与坏疽。

治疗措施:局部保温很重要,原有嗜烟不良习惯时应彻底禁烟,患有糖尿病者应积极治疗,避免创伤与感染,对疼痛要采用药物止痛,以减轻痛苦。出现感染后用抗菌素控制,局部保持清洁,并用敷料外敷,必要时局部扩创,引流,防止感染蔓延,在一切治疗无效时,则应考虑截肢。

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在中医称之为“脱疽”,辨证属于寒邪、湿邪或火热,使气血凝滞,筋脉阻塞所致。

三、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是指早期动脉内膜有局限的损伤后,血液中的脂质就会在内膜上沉积,进而内膜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引起内膜局部有增厚或隆起,形成斑块,以后在这许许多多的斑块下面发生坏死、崩溃、软化,看上去动脉内膜表面像泼上一层米粥的样子,故称为粥样硬化。这种硬化的斑块形成局限性的狭窄,造成血管不同程度的阻塞,影响血流通畅,导致机体相应器官缺血,发生功能障碍。最容易产生粥样硬化的部位是冠状动脉、脑动脉,其次是肾动脉、腹主动脉和下肢动脉。

由于胆固醇沉淀在动脉内膜上,致使动脉内膜表面像粥样凹凸不平,所以叫动脉粥样硬化。起因分内因(包括遗传因素等)和外因(包括环境因素等)。

从遗传因素的角度看,有些家庭是冠心病家族、有些是糖尿病家族,有些是肿瘤病家族,有些是精神分裂症家族,家族史的人,可能是隔辈遗传,也可能是父辈遗传。年龄和性别也是不可忽视的两个因素。据对北京地区35岁以上的70万人的调查,冠心病和脑溢血的发病率每隔10岁增高3倍,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速度也加快。在性别上,女性在更年期前受卵巢激素保护,很少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很少得冠心病和发生心肌梗塞,因此50岁以前心肌梗塞病的男女比例是9:1;但是50岁以后,女性卵巢功能萎宿,心肌梗塞病人也随之增长,60岁时男女比例为3:1;到70岁时,男女的比例已接近1:1;到80岁时,女性略多于男性。这组数字表明女性更年期后,要特别注意血压、心脏等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