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动脉硬化患者的饮食
5520700000005

第5章 什么是动脉硬化(4)

4.肾脏动脉硬化

肾脏动脉硬化较为少见,但危害很大。肾脏动脉硬化之后.则会导致肾脏供血不足,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影响体内废物的排泄,并可导致血压的升高。由肾脏动脉狭窄而引起的顽固性高血压治疗起来很困难。如有肾动脉血栓形成,可引起肾区疼痛、少尿和发热等。长期肾脏缺血可致肾萎缩并发展为肾功能衰竭。

5.四肢血管硬化

四肢血管硬化如果发生急性动脉栓塞,而又无侧支循环代偿者,病情进展较快。表现为肢体疼痛、苍白、厥冷、麻木、运动障碍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这些是急性动脉栓塞典型的症状。症状的轻重取决于栓塞的位置、程度、继发性血栓形成多少,以前是否有动脉硬化性疾病引起动脉狭窄,以及侧支循环情况。

(1)四肢血管硬化的症状特点:①麻木和疼痛交织。疼痛往往是最早出现的症状,但有20%的病人最先出现症状是麻木,而疼痛并不明显,麻木和疼痛经常交织在一起。②皮色苍白、皮温下降。由于肢体的血液循环障碍,皮肤呈腊样苍白。若血管内尚积聚少量血液,在苍白皮肤间可出现散在片状紫斑。组织缺血进一步发展,可出现肌肉僵直,患肢皮温下降,以肢体的末梢最明显。皮温改变实际上比真正栓塞平面要低一个关节。腹主动脉末端栓塞者,皮温下降约在双侧大腿和臀部;髂总动脉栓塞者,皮温下降约在大腿下部;股总动脉栓塞者,皮温下降约在火腿中部;胭动脉栓塞者,皮温下降约在小腿下部。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④麻木、运动障碍。患肢远端呈长袜型感觉丧失区,这是由于周围神经缺血引起功能障碍,近端有感觉减退区,再近端有感觉过敏区。患者还可有针刺样感觉,肌力减弱甚至麻痹,出现不同程度的手足下垂,严重者可导致下肢坏疽等,

四肢血管硬化会导致四肢供血不足,最多见的就是下肢。因缺血疼痛,出现走路-瘸一拐,且走走停停,停停再走走。医学术语口旷间歇性跛行。

(2)动脉功能的自我测试:这里介绍一种简单的测试腿部动脉血流情况的方法。在腿的下半部有三处动脉位置可用手轻触到脉搏。第一处是足背表面;第二处是脚踝内侧;第三处是膝盖背面。用手轻压这些部位,可感觉到动脉血管的跳动。假如摸不到脉搏,表示供应腿部的动脉变窄。此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向医生进行咨询,尽快进行有效的治疗。

触摸开始时可用两三根手指同时探,探准后改用食指或中指单根手指轻轻触摸。注意不用大拇指去触摸,因大拇指本身有动脉搏动,会影响触摸时的感觉。

6.肠系膜动脉硬化

肠系膜动脉硬化可引起消化不良、肠道张力减低、便秘和腹痛等症状。血栓形成时,可出现剧烈腹痛、腹胀和发热。如果肠壁因缺血而坏死,可引起便血、麻痹性肠梗阻和休克等症状。肠系膜血栓形成是-个严重的疾病,必须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7.眼底动脉硬化

老年性眼底动脉硬化是60岁以上老年人常见的眼底病变,主要表现为眼底动脉血管变细、透明度降低、颜色变淡等。老年陆眼底动脉硬化不会直接导致失明,但会并发眼底静脉出血等。眼底动脉硬化是全身动脉硬化的一个"信号",患有老年性眼底动脉硬化的人,全身动脉血管一般都有硬化。

老年性眼底动脉硬化是一种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疾病可加快老年性眼底动脉硬化的进程,老年性眼底动脉硬化反过来也会加重这些疾病的眼部病变,比如糖尿病眼底动脉硬化便可导致双目失明。

(五)动脉硬化有哪些信号

(1)眼部长黄瘤:据调查发现,在高胆固醇血症病人中,发生眼黄瘤者较多,高胆固醇血症是动脉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因而发生眼黄瘤的人都有可能存在动脉硬化。

(2)血压升高:高血压病与本病关系密切。血压持续升高者,动脉硬化的发病率明显增高。高血压可引起血管伸张,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并使血管内膜层和内皮细胞层损伤,这样,血脂便会沉着在血管壁内。

(3)血脂升高:血脂升高是动脉硬化的重要信号。血脂升高表现为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LDL)或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增高,高密度脂蛋白(HDL)尤其是它的亚组分Ⅱ(HDLⅡ)减低。

(4)血糖升高:血糖升高也是动脉硬化的重要信号。因为血糖升高多伴有高脂血症、高血压及血小板活动化增加,这些均可加速动脉硬化及其血栓的形成。

(5)肥胖:肥胖是体内脂肪过多的表现。体内脂肪过多很容易得动脉硬化,是动脉硬化的又一重要信号。

(6)饮食热量高者:经常进食高热量的次食者,容易得动脉硬化。高热量饮食主要有动物性脂肪、胆固醇和糖等:另外,喜欢咸食的人,也容易得动脉硬化和高血压。

(7)吸烟:吸烟也是动脉硬化的一个信号。有研究指出,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的动脉硬化发病率明显高于不吸烟者,每日吸烟的支数越多,动脉硬化发病率越高。

(8)性情急躁:心理学家把人的性格分为A型性格和B型性格。A型性格者性情急躁,进取心和竞争意识强烈,工作专心,缺乏休息,强制自己为成就而奋斗,这些因素是脑动脉硬化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体力劳动少,脑力活动紧张,经常有紧迫感的工作者,容易得动脉硬化。(9)有心慌,胸闷者:早期的动脉硬化病人,几乎都没有任何临床症状,而是在"静悄悄"地发展。但是,如果有了心慌、胸闷等症状,那就表明动脉已经硬化厂。此时,若到医院做医学检查(如心电图、血脂、血流变、脑电图、脑血流等),可能查不出什么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没病,起码应该考虑动脉硬化。

(10)四肢发麻,软弱无力:四肢发麻、软弱无力也是动脉硬化的早期危险信号,尤其是中老年人,如果出现了四肢发麻、软弱无力,很可能得了动脉硬化。

这10个信号概括起来就是"三高",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只要有了"三高",就肯定有动脉硬化了。

(六)脑动脉硬化的征兆有高血压、高血脂家族史的中老年朋友,如果出现以下征兆,一定要特别注意脑动脉硬化:

(1)头不舒服:经常觉得头发沉、发闷(头部有紧箍和压迫感)、头晕、头痛,时常伴有耳鸣,看东西不清楚。

(2)睡眠不好:入睡困难、易醒、多梦等。有些人需服用安眠药才能入睡,有些人表现为贪睡,总觉得睡眠不够。

(3)近记忆减退:对人名、数字和最近发生的事情容易忘记.对童年或往事却记得很清楚。

(4)情感异常:常常因为生活中的小事而激动、发脾气、忧伤。原来节俭者变得吝啬、自私;过去稳重的人变得固执;本来情感比较脆弱者变得更加多疑伤感。

(5)短暂的肢体麻木:一侧肢体或肢体的一部分麻木、无力、感觉异常。

(6)步态变化:步态慌张,走路及转身缓慢、僵硬或不稳。

(7)老人环: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有"老人环"的老年人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硬化。

没有动脉硬化症状的老年人(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和部分成年人,以及出现头发沉、行动异常等症状者,都应及时去医院检查眼底,如发现眼底视网膜动脉硬化,应尽旱进行治疗。

四、一生中动脉硬化的变化

(一)动脉硬化是老化还是疾病

一般来说,动脉硬化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血管老化现象。在婴幼儿时期,动脉的内膜上就会出现胆固醇沉积的"脂纹"(动脉硬化的一种轻微表现)。轻微的动脉硬化不会使人发病,也不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这属于正常老化。随着动脉硬化程度的发展,动脉血管变得更硬,动脉血管的管腔出现斑块、狭窄和血栓,并伴随有组织缺血的症状,这时,动脉硬化便成为一种疾病。到目前为止,通过许多科学家的研究,仍然找不出"正常老化的动脉硬化"和"动脉硬化病"的区别和界线。因此,动脉硬化既是老化,又是疾病。

不论动脉硬化属于哪类性质,都应该认真对待,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二)婴幼儿也会得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作为一种疾病可以很早发病,有的人在婴幼儿时期便开始发病,到中老年时期甚至青年时期加重。但是,如果控制得好,婴幼儿的动脉硬化也可终生不出现临床症状。儿童时期的动脉硬化主要与肥胖有关。意大利等国的研究人员发现,年仅7岁的肥胖儿童已经开始有明显的动脉硬化。他们检查了100名肥胖儿童,发现他们的颈动脉已经开始增厚和变硬,而且这些肥胖孩子还存在极大的患糖尿病的倾向。研究人员筛选出100名6-14岁超重的儿童,与47名体重正常的儿童作了比较。结果发现,这些肥胖儿童的胰岛素抵抗(一种测量糖尿病倾向的指标)比体重正常儿童要高3倍多。

同时。这些肥儿童的血压和胆固醇水平也较高肥胖儿童的平均血压是120/70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0.133千帕).而体重正常儿童的平均血压是89/65毫米汞柱,肥胖儿童的血压明显高于正常儿童。超声扫描显示,肥胖儿童的颈动脉比正常孩子更厚和更硬。对成年人来说,动脉内膜变厚是动脉狭窄和冠瞒的先兆。目前,我国有12%的儿童肥胖或超重肥胖会很快地损害儿童的动脉。身体超重的孩子与正常体重的孩子相比,将来患心驻病和中风的概率要高出3~5倍。

瞳时期的肥胖增加了成年期动脉硬化和死亡的风险。对这些肥胖儿童的父母来说,帮助孩子减轻体重以及治疗相关的风险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三)动脉硬化由轻到重,缓慢发展

在人的一生中,动脉硬化有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早期轻微的动脉硬化属于正常的老化改变,如果这种改变不再加重,那么,到了老年也不会得由动脉硬化引起的冠心病、心绞痛、脑出血、心肌梗死等病,就能够获得健康的人生。然而,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导致动脉硬化危险因素,稍不注意,动脉硬化就会逐渐加重。

在动脉硬化由轻到重的过程中,病变是逐渐累积的,发展十分缓慢,并且自身没有什么感觉,这就是动脉硬化最大的"欺骗性"。

(四)动脉硬化有时快速发展如风暴,猝不及防

这是因为它的发生和演变过程没有任何先兆,但是,它可以突然发病,像暴风骤雨一样袭来,使人们突发心肌梗死、脑中风、甚至心跳骤停而猝死,这是动脉硬化发展的最坏结局。所谓"病来如山倒"就是这个意思。

(五)人到老年,人人都有动脉硬化

医学研究已经证实,每个老年人都患有动脉硬化,只不过是每个老年人发病部位不同,病情轻重不等而已。研究还发现,动脉硬化是导致衰老的最基本疾病。因为动脉硬化破坏了重要器官的血液循环,无疑将殃及免疫系统,加速老化痛、脑出血、心肌梗死等病,就能够获得健康的人生。然而,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导致动脉硬化危险因素,稍不注意,动脉硬化就会逐渐加重。

在动脉硬化由轻到重的过程中,病变是逐渐累积的,发展十分缓慢,并且自身没有什么感觉,这就是动脉硬化最大的"欺骗性"。

(四)动脉硬化有时快速发展如风暴,猝不及防

这是因为它的发生和演变过程没有任何先兆,但是,它可以突然发病,像暴风骤雨一样袭来,使人们突发心肌梗死、脑中风、甚至心跳骤停而猝死,这是动脉硬化发展的最坏结局。所谓"病来如山倒"就是这个意思。

(五)人到老年,人人都有动脉硬化

医学研究已经证实,每个老年人都患有动脉硬化,只不过是每个老年人发病部位不同,病情轻重不等而已。研究还发现,动脉硬化是导致衰老的最基本疾病。因为动脉硬化破坏了重要器官的血液循环,无疑将殃及免疫系统,加速老化过程。由于动脉硬化能够加速人体的衰老.并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等.因此,预防动脉硬化便成为延缓机体衰老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

§§§第四节 中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理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实际上也是多因素的,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吸烟都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因此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必须整体考虑,既要重视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更要全面改善全身缺血缺氧的情况,并且重在早防早治。人到了中老年,大多很重视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是否正常,但对是否存在动脉粥样硬化往往不了解。事实上,大多数老年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其病变过程历经了数年甚至十多年时间。而正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最终导致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各种急性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