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胃肠病食疗食谱
5520800000016

第16章 胃下垂的饮食疗法(1)

目前,对胃下垂患者的治疗尚无特异方法。西医除对症处理和必要时用手术治疗外,并无针对胃下垂治疗的特效药,中医以补中理气药物为主,配合辨证加减用药,虽有一定疗效但不十分可靠。但无论西医还是中医。真正看重的却都是饮食上的调理。强调饮食调理效果看起来不像药物、手术那样直接,但却对改善或消除症状,预防并发症是十分有益的,经济、实惠,且疗效可靠、安全,故绝对不能轻视。

§§§第一节胃下垂患者的饮食原则

胃下垂患者因胃肠蠕动比较缓慢,容易发生便秘,而便秘又会加重胃下垂。所以,患者应特别注意防止便秘,日常饮食中多调配些瓜果蔬菜。如果已出现便秘,可在清晨喝杯淡盐水,睡前喝杯蜂蜜,以缓解和消除便秘。胃下垂患者饮食的原则主要有:

【少食多餐】

胃下垂患者消化功能减弱,过多的食物入胃,必然会滞留于胃,所以饮食调理第一要求便是每次用餐量宜少,但次数可增加,每日4~6餐为宜。

【细嚼慢咽】

胃下垂患者的胃蠕动缓慢,如果狼吞虎咽,食物就会填在胃中,所以用餐速度要相对缓慢些。另外,口腔对食物的咀嚼过程还会反射性刺激胃的蠕动,增加胃壁张力。

【食物细软】

质地偏硬的食物进入胃内不易消化,还可能损害胃黏膜而促进胃炎发生。因此,平时所吃的食物应细软、清淡、易消化。

【营养均衡】

胃下垂患者要注意饮食中脂肪偏低一点,因为脂肪特别是动物脂肪在胃内排空最慢,从而加重胃的负担。而蛋白质食物应略有增加。

【少些刺激】

刺激性强的食物如辣椒、姜、过量酒精、咖啡、可乐及浓茶等,可使胃下垂患者的反酸、烧心症状加重,因而这些食物应尽量少吃少喝。

【防止便秘】

胃下垂患者因胃肠蠕动比较缓慢,容易发生便秘,而便秘又会加重胃下垂。所以,患者应特别注意防止便秘,日常饮食中多调配些瓜果蔬菜。如果已出现便秘,可在清晨喝杯淡盐水,睡前喝杯蜂蜜,以缓解和消除便秘。

§§§第二节胃下垂的食疗食谱

本节重点介绍了胃下垂食疗食谱,以便胃肠病患者查阅参考。

【粥类食疗食谱】

这里精选了胃下垂粥类食疗食谱,主要介绍了胃下垂粥类类饮食成分,制作工艺及调配方法。以便胃下垂患者查阅参考。

★黄芪粥

粥方组成:黄芪10克,大米100克,白糖少许。

煮制方法:将黄芪择净,切为薄片,用冷水浸半小时,水煎取汁,共煎两次,二液合并,分为两份,每取1份同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

功效:健脾补肺,益气升阳,固表止汗。

适应症:适用于肺脾气虚,中气下陷,表虚不固,汗出异常及平素易感冒等。

粥义解说:黄芪,又名北芪、绵黄芪、炙黄芪、生黄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芪和内蒙黄芪的根。

中医认为,黄芪性味甘、微温,入脾、肺经,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之功。本品为补气诸药之最,是人们熟知的补气药,《本草纲目》言“耆者,长也,黄芪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之”。黄芪为临床重要的补气药,早在《本经》中已被列为“上品”药材,言其“补虚,小儿百病”。《别录》言其“补丈夫虚损,益气,利阴气”。《日华子本草》言其“助气长筋骨,长肉补血”。《本草备要》言其“益元气,壮脾胃”,凡劳倦内伤,脾虚泄泻,脏器下垂,气虚血脱,妇女崩漏等,皆可用之。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富含糖类、胆碱、叶酸及氨基酸等,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功能,提高抗病能力。黄芪有明显的强壮作用,对正常心脏有良好的加强收缩的效果,对中毒或陷于疲劳的心脏,其强心作用更为显著。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黄芪有持续的利尿功能,在消除尿蛋白方面有一定疗效,当代著名中医岳美中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古方新用,另创一方“复方黄芪粥”,用于慢性肾炎后期的治疗,收效颇为显著。

人参、黄芪均为补益脾肺要药,两者常相互为用。但人参能大补元气,且有益阴生津,安神定志之功,为治里虚证的主药,黄芪补气作用较人参为弱,但有升阳举陷之能,且能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为治表虚要药。

注意事项:1.疮疡初起,表实邪盛,阴虚阳亢者不宜选用。2.补气升阳多炙用,其它多生用。

★山药三米粥

主料:稻米30克山药(干)30克玉米(黄,干)30克高粱30克

调料:白砂糖20克

烹饪方法:1.将怀山药研成细粉;2.将大米、玉米,高粱米分别淘洗干净;3.将大米、玉米、高粱米一同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清水;4.用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煮50分钟,最后加入山药粉、白糖搅匀,略煮沸即成。

用法:每日1次,每次100克,正餐食用。

功效:本品具有健脾和胃之功效,适于胃下垂患者食用。

★山药玉米粥

主料:玉米(黄,干)90克

辅料:山药60克,莲子50克

调料:冰糖30克

制作:1.将山药切成细丝;2.去除石莲子的芯并磨成粉;3.将玉米、山药入锅并加入适量水,同煮30分钟;4.再放入石莲粉、冰糖,煮成胶状稀粥。

功效:1.益气健脾;2.山药可补肾气、强筋骨、健脾胃;3.玉米含有大量淀粉、氨基酸等营养成分,适合胃癌患者食用。

食物相克

玉米(黄,干):玉米忌和田螺同食,否则会中毒;尽量避免与牡蛎同食,否则会阻碍锌的吸收。

山药:山药与甘遂不要一同食用;也不可与碱性药物同服。

★陈皮黄芪猪肚粥

主料:粳米150克

辅料:陈皮6克黄芪20克猪肚100克

烹饪方法:1.将陈皮去白,切成细丝;2.黄芪洗净,润透并切成薄片;3.猪肚反复搓洗干净后切成4厘米长的细丝;4.姜切成片,葱切成花;5.粳米淘洗干净;6.将粳米与陈皮丝、黄芪片、猪肚丝、料酒、姜片、葱花一同放入锅内;7.加入1200毫升清水,用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熬煮35分钟;8.最后加入盐、味精、胡椒粉调味即成。

用法:每日1次,早餐食用。

功效:本品具有健脾胃、补虚损之功效,适于胃下垂患者食用。

★橘皮紫苏粥

原料:陈橘皮10克,紫苏叶12克,生姜4片,粳米60克。

制作:将陈橘皮、紫苏叶、生姜洗净,用水煎后去渣取汁。把粳米洗净,加入药汁中,文火煮成粥。随量食用。

功效:行气化滞,和胃止呕。适应溃疡病属脾胃气滞者。症见食欲不振,胃脘饱胀,恶心呕吐,嗳气频发;亦可用于消化不良。

★参芪薏米粥

原料:党参12克,黄芪20克,炒薏米60克,红枣4个,粳米60克。

制作:将党参、黄芪、红枣(去核)、粳米洗净,以冷水泡透。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成粥。

用法:随量食用。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去湿。适应慢性肠炎属脾虚有湿者。症见饮食减少,神疲乏力,大便溏薄,甚或泄泻,脱肛等;亦可用于营养性水肿属脾虚有湿者。

★砂仁粥

原料:砂仁2~3克,大米100克。

制作:先把砂仁捣碎为细末;再将大米淘洗后,放入小沙锅内加水适量,如常法煮粥,待粥将熟时,调入砂仁末,稍煮即可。

用法:每日可供早晚餐,温热服食。

功效:健脾胃,助消化。适用于因气滞或脾胃湿冷而引致的脘腹胀满、疼痛、呕吐、泄泻、消化不良等。

★椒面粥

原料:蜀椒子3~5克,白面粉100~150克,生姜3片。

制作:先将蜀椒研为细粉末,每次取适量同面粉调和匀,调水中煮粥,后加生姜稍煮即可。

用法:空腹食,量不宜大,病愈即止。

功效:暖胃散寒,温中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心腹冷痛,胃寒呃逆或呕吐,以及遭受寒湿引起的肠鸣腹泻。

★加味石膏粥

原料:生石膏90~100克,番泻叶3~5克,粳米100克。

制作:先将生石膏煎汁,取汁去渣;番泻叶用开水泡。煎液与粳米共煮为粥,再调入番泻叶浸泡液,稍煮即成。每日2次。

功效:通腑,泄热,攻下。适用于腹胀痛拒按,烦渴喜饮,小便短赤,便秘,苔黄腻或黄燥,脉洪数。

★茴香粥

原料:小茴香10~15克,粳米50~100克。

制作:先煎小茴香,取汁去渣,入粳米煮为稀粥,或用小茴香3~5克研为细末,调入粥中煮食。每日2次,趁热食,3~5日为1疗程。

功效:行气止痛,健脾开胃。适用于小儿疝气,脘腹胀痛,胃寒呕吐,食欲减退,以及鞘膜积液,阴囊橡皮肿,嵌闭性小肠疝,胃肠弛缓下垂等。

★芦根竹菇粥

原料:鲜芦根100~150克,竹茹3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作:将鲜芦根洗净,切成小段,与竹茹同煎,取汁去渣,入粳米同煮粥,粥将熟时加入白糖,稍煮即可(煮粥宜稀薄入每日2次,3~5日为1疗程。

功效:清热、除烦、生津、止吐。适用于胃热呕吐或呃逆不止及一切高热引起的口渴心烦。

★砂仁粳米粥

原料:砂仁2~3克,生姜3片,粳米50克,红糖适量。

制作:先将砂仁捣碎为细末,再将粳米、生姜同煮,待米烂粥稠时,调入砂仁末、红糖,稍煮1~2沸即可。每日2~3次,温热服。

功效:醒脾开胃,降逆止呕。适应于脾胃湿冷,气滞上逆所致的呕吐,呃逆,脘腹胀满,腹痛,消化不良。也可用于妊娠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