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鬼谷子的谋略之道
5520900000018

第18章 飞箝五:因人而异,各个击破(3)

要求别人办事,总希望对方能尽心尽力,如果只是公事公办的做法,是很难叫人放心的。如果是自己的铁哥们,只要是他答应了的,你就尽可以放心地在家睡大觉。这说明只有获得了对方的心,才是最理想的求人办事境界。

任何求人办事的行为,要想顺利进行下去,都必须同时具备两个先决条件:第一,你自己愿意求助他人;第二,他人愿意接受你的请求。在某种意义上说,后者比前者显得更重要,难度也更大。因为居于被请求地位的人,心态一般都比较复杂。

有谋略的人都知道:如果能打动对方的心,对方没有什么不肯帮忙的了。

刘备三顾茅庐,前两次均遭到诸葛亮的怠慢,因为诸葛亮想以此考察到刘备有无招贤纳士的诚意和虚怀若谷的美德。当刘备心志专一、礼贤尚士的品德深深打动了诸葛亮的心之后,这位隐居山野的“卧龙”先生,便欣然接受了刘备的邀请,出山助他振兴汉室。由此可见攻心谋略在求人办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用攻心法求人办事,不仅需要准确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打动对方并进一步征服对方的心,使对方从心里信你、敬你、服你、爱心,心甘情愿为你办事。

从“不完美”中寻找突破点

做事有谋略的人永远不会坐在那里为不完美的事物悲伤,他们会很巧妙的去利用事物不完美的之处,让不完美的事物成为自己成就事业的阶梯。

1912年,当汽车工业正开始发展时,凯特林想要改进汽油在引擎内的使用效率。他的难题是汽车的“爆震”,即汽油要在一段长时间后,才能在气缸中燃烧(这样会降低使用效率)。

凯特林开始想办法除掉爆震,他自忖:“要怎么才能使汽车在气缸里提早燃烧?”关键字眼在“提早”。他想研究类似的情况,便到处寻找“提早发生的事物”模式。

他想到历史模式、心理模式以及生物模式。最后他想到一种特别的植物——蔓生的杨梅,它在冬天开花(比其他植物提早)。杨梅的主要特性之一是它的红叶子可以保留住某波长的光线。而凯特林认为一定是红颜色使杨梅的花提早开放。

凯特林的连锁思考进入重要步骤。他自问:“汽油要怎样才能变红色?也许在汽油里加红色染料,就会提早燃烧。”

他在工作室找了半天,找不到红色染料,却找到一些碘,于是他把碘放进汽油里,引擎居然没有发生“爆震”。

几天后,凯特林想要确定是否是碘的红颜料解决了他的难题。于是他拿一些红颜料放进汽油里,什么事也没发生!

凯特林这才了解不是“红色”解决爆震问题,而是碘所含的某种成分。

这个案例说明错误是产生创新的垫脚石。假如他早知道仅仅“红色”不能解决问题,那么他就可能不会在汽油里加碘,也不会意外地找到解决方法。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会把不完美等同于错误。每当做事做得不够完美或理想时,我们通常的反应是“真是的,又错了,这次是哪里不对?”而做事有谋略的人会分清错误和不完美这两个概念,了解不完美的潜在价值,然后把不完美的之处当作垫脚石,为新创意服务。

许多人不喜欢不完美的事物是可以理解的。但有谋略的人,不会简单地否定不完美的事物。走进商店,我们就能发现货架上的商品似乎不停地在更新换代。电视、自行车、保温杯、衣服等等,这些日常用品在使用中会不断地被发现缺点,明智的厂家会根据这些缺陷对产品不停地进行改进创新。比如下倾盆大雨,鞋子总是被淋湿,普通的雨伞帮不了忙。高档的皮革被淋湿,鞋主会很心痛的。为此,日本人新发明了小型鞋伞以弥补这个不足。只要把固定在鞋尖上的鞋伞撑开,就能使鞋和脚保持干净。

这些事实说明,不完美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如果你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你会发现不完美的事物,对用户是件伤神的事,对于制造者来说,意味着商机和财富。做个有谋略的人,就会很容易把不完美变成最美的。

“不完美”意味着有改变的余地,有谋略的人运用与常人不一样的思维,就可以在不完美中找到发展和成功的机会。

利用弱点,做会“钻空子”的假小人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钻空子”这句俗语可以说也是人们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人们常把善于钻空子的人认为是比较聪明或者说是比较狡猾的人。因为他们善于寻找别人说话做事的漏洞。

我们在做事的时候,可能就是要学习“钻空子”的做法,充分发挥钻空子的技巧,方能在现今社会中求得自己的一席之地。这种所谓“钻空子”实际上就是你的生存努力和定位。无论你社会上属于领导者还是追随者,你的确都有必要时刻关注这些空子,然后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机会、采取适当的方法把握住它并且钻进去,这样你就会越活越有精神。

公元前259年,秦国在长平大败赵国,纸上谈兵的赵括战死,四十万赵军被白起坑杀。接着,秦军就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长达一年多。这时候,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和魏国大将晋鄙分别率领本国人马来援救赵国。秦王听说这个消息之后,勃然大怒,他派人去威胁魏王说:“谁敢派兵援助赵国,等到灭掉赵国之后,他就是秦军的下一个目标!”

魏王听说了之后,吓得魂不附体,连忙派人去通知大将晋鄙停止前进,屯兵江阴。同时,他又派辛垣衍潜入邯郸,他想通过平原君赵胜劝说赵王尊称秦王为皇帝。辛垣衍见到平原君之后,他说:“从前秦王和齐王一直为争夺帝位而战,现在齐国国力衰弱了,就只剩下秦国一个强国了。这次秦国围攻邯郸,无非是想要称帝。赵国只要能尊称秦王为帝,秦王一高兴,自然就会撤兵而去了。”

赵胜听完辛垣衍的话之后,心里也就动了心思,但他一直在犹豫不决。

正好在这个时候,齐国人鲁仲连游历到了赵国邯郸。他听说这件事之后,马上就去求见赵胜。他问赵胜说:“退兵的事情怎么样了?”

平原君赵胜满面愁容,他苦笑着说:“我哪里还敢谈论这样的大事呀!不久之前,我们损失了四十万大军,现在秦国正在围攻我们的都城邯郸,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退兵呀!现在,魏王派辛垣衍将军来劝我尊秦王为帝,我正不知道该怎么办呢!”

鲁仲连听完平原君的话,微微一笑说:“以前我认为您是天下贤明的公子,现在我才知道其实不然。魏国的使者在哪里?我去骂他一顿,然后把他赶走。”

于是,平原君赵胜就带着鲁仲连去见了辛垣衍。三人见面施礼之后,辛垣衍对鲁仲连说:“我看留在这座围城中的都是有求于平原君的人,现在我看见先生的尊容好像不是有求于平原君的人,那为什么您还逗留在围城之中不肯离去呢?”

鲁仲连回答说:“天下的人一直都以为鲍焦没有博大的胸怀而死去,我却认为不是这样的。我认为,一般人是不会了解他耻居浊世的心意的。秦国是个穷兵黩武、不讲信义的国家,如果让他肆意称帝,统治天下,那么我宁愿蹈海而死,决不做秦国的顺民。这次我来见将军,就是想要帮助赵国。”

辛垣衍不屑的问鲁仲连,他说:“先生想要凭什么来帮助赵国呢?”

鲁仲连解释说:“齐国和楚国一直到在帮助赵国,现在只要魏国和燕国也来帮忙,问题就解决了。”

辛垣衍反问道:“我相信先生能够说服燕国,至于魏国,我就是魏国人,先生想要怎样说服魏国来帮助赵国呢?”

鲁仲连回答说:“魏国现在之所以袖手旁观,没来帮助赵国,是因为你们还没有看清秦国称帝的祸患。如果你们看清了秦国的野心,就一定会来帮助赵国的。”

辛垣衍不解的问:“秦王称帝到底有什么祸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