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特洛夫斯基成为一个知名作家后最后几年的工作量是相当巨大的。拉娅发现写小说并不是他的主要事情,大部分时间在从事社会活动——和人们交往、谈话、写文章和通信……
仅举他最后这几年的活动为例。
1934年。阿·马·高尔基提出了关于文学艺术语言问题。《青年近卫军》杂志开辟了“语言讨论”专栏。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撰写了一篇文章,题为《争取语言的纯洁》。
1935年。他最喜欢的报纸《共青团真理报》庆祝创刊十周年。他向这个刊物表示祝贺。
《索契真理报》组织了“文学专刊”。他撰写了一篇告青年读者书。
当时根据阿·马·高尔基的倡议编写《世界一日》专集。人们请求奥斯特洛夫斯基撰稿。他写了一篇关于自己平凡的一天的文章——《我的1935年9月27日这天》。
《幸福地活着》一文是写他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那天国家授予他列宁勋章。
伟大的十月革命十八周年之际,他撰写了《一个作家的幸福》——是为乌克兰报纸《共产党人》写的。
在第十届共青团代表大会筹备期间,尼·奥斯特洛夫斯基被选为各个区、地区、边区团代会的代表。例如,被选为亚夫——黑海边区作家代表会议的代表,莫尔达夫州第八届代表会议的代表,哈尔科夫市第四届代表会议的代表……维尼茨州委员会请求“授予作家、我们州舍彼托夫共青团组织的组织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同志一份出席维尼茨州第二次代表会议代表委托书”……沃罗涅日州赫列诺夫第二届共青团代表会议把奥斯特洛夫斯基看作是“优秀的、坚忍不拔的战士、革命家、受人爱戴的共青团作家,使我们坚定不移地达到目的。使我们的共产主义事业充满了信心的热心人”,选他为大会主席团荣誉委员。1936年2月20日,与会代表们在写给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信中说:“我们向州代表会议提出申请,选举你出席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五届代表大会。”
这些事件使他回忆起更高兴的一天——1933年10月20日。这天,索契共青团组织正在筹备庆祝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建团十五周年之际,发给他一张新团证。那些日子,他在给日格列娃的信中写道:“索契共青团组织收回了我那本旧的战斗的共青团证,同时发给我一本与党证相联的新列宁共青团证,它属于1919年的列宁共青团员尼·阿·奥斯特洛夫斯基。”
舍彼托夫的共青团员们选举尼·奥斯特洛夫斯基为他们出席第九届全乌克兰共青团代表大会的代表。
无线电台向奥斯特洛夫斯基转播了在基辅举行的代表大会各次会议的实况。
1936年4月6日。扬声器摆在他的床头,我们尽量做到一句话也不说,尼古拉贪婪地倾听着与会者的发言。
“我是一个最认真的代表,”他开着玩笑,“我‘出席’所有的会议,聚精会神地听取与会者的发言。”
最后,主席宣布:
“现在请代表、共青团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发言。”
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亲爱的同志们!”奥斯特洛夫斯基激动不已地通过广播开始了自己的演说,“向年轻的胜利者的代表大会,向出席自己第九届代表大会的苏维埃乌克兰优秀的儿女们,表示我极其热烈的共青团的祝贺!亲爱的朋友们!自我最后一次在共青团的代表会议上发言以后,已经过去十年了。残酷的病魔企图迫使我离开自己的共青团这个大家庭,但它是不会得逞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发言,讲述了他们那个时代的一个青年人,讲述了英雄主义和对社会主义祖国的忠诚。
“劳动的世界记录,世界的成就,文化的飞发展,知识的需求——充斥着我们的国家,一个和平建设的国家。和平的旗帜在我们国土上高高飘扬。这面美好的旗帜——它是全人类的希望。我们大家生活在和平的劳动中——我们的旗帜——就是和平。党和政府把这面旗帜高高擎起……我们成了世界全体劳动人民梦寐以求的理想……”
发言时,拉娅和尼古拉待在一起。她手里拿着一个笔记本。根据尼古拉的请求,头一天她在本子上用红笔大字体写下了他准备讲的几个问题。她必须悄悄地,以防在麦克风前被别人听到,提醒他发言时按提纲的顺序讲。
他们把这一切商量好的前一天,她问他:
“我怎么知道你要开始讲下一个问题呢?”
尼古拉考虑了一会儿,拿了一根不长的线带,他抓住带子的一端,她抓住另一端,他们商妥:他轻轻地拉绳子给她信号。
然而,这种办法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发言的顺序他记得非常清楚。
全乌克兰共青团代表大会代表们批准维尼茨代表会议建议选举奥斯特洛夫斯基出席第五次全苏共青团代表大会。这次代表大会于1936年4月中旬在莫斯科召开。从克里姆林宫向奥斯特洛夫斯基寓所转播大会的实况。他本来是应该在这次会议上发言的。但是,严重的流行性感冒剥夺了这次发言。
1936年1月,电台办公室前来请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从小说中朗诵一个片断,以便录音。
奥斯特洛夫斯基没有马上答应。要知道,这要打断主要工作,要准备。但是,像往常那样,他决定:一次是应该的,应该朗读。他选择了小说第二部第八章中的一个片断。尼古拉的记忆力非常之好,到现在为止还流传着这种说法,好像奥斯特洛夫斯基能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全部背得滚瓜烂熟似的。但是,不是的,而且也是不必要的。为了朗诵好一个片断,的确需要背熟。晚上工作完毕之后,尼古拉开始熟读这个片断。
拉娅反复检查了好几次,看他朗读得是否对。他有三四处地方“卡了壳”,她在书的边页上作了个记号。这就是说在录音时她必须给他提醒原文。
在录音那天,汽车拉来了全套录音设备。电线通过餐厅的窗口拉到了尼古拉的房间。他戴着耳机躺在床上,耳机与前室的电话接通。她守在前室的电话旁,手里拿了一本书,头上戴着耳机。
录音带的第一轨录得十分顺利。第二轨开始录得还不错,但是在朗读时他突然说了“句号”一词,这是因为他口授小说时已习以为常的缘故。
只好把录音洗掉。虽然,尼古拉由于紧张而感到十分疲劳,但他仍然同意重录这个片断。
第二次录音是拉娅弄坏的:没有按时给他提词。在朗读的文章中出现了较大的停顿。需要重新录制。但是尼古拉没有一点劲了。他拒绝重录。拉娅感到焦躁不安起来:是否能保证质量呢?
就这样,“句号”终于被同志们消掉了。可以在莫斯科和索契的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博物馆里听到这个远远没有完成的录音。
初次踏上他的房间门槛的人,看到他的样子,无不为之惊异。一个人一动不动地仰卧了整整九年。只有他手中的笔能够挥动,修长的手指像音乐家的手指一样。病魔把他折磨得瘦削、苍白而憔悴。只是在浓黑的眉毛下,周围生满睫毛的、漂亮的、栗色的眸子里,闪烁着生命的火花。它们仍然是那样明朗、晶莹:仿佛奥斯特洛夫斯基能看到一切似的,虽然他已完全双目失明了。
他微笑着,开始讲话——来访的人都忘记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病入膏盲的人。他不想唤起人们的怜悯之心。“我是一个非常健康的小伙子。说我的四肢不能动弹——这完全是一种误解……”在掩盖着自己痛苦的同时,他经常反复地说:生活是多么美好,他是幸福的人。
这完全是由衷之言。他喜欢人们常在他的身边谈笑逗乐。他喜欢辩论,喜欢音乐和唱歌。他喜欢同朋友一起唱歌。从前在遥远的年代里作为一个小伙子和共青团员所喜爱的东西,仍然留存在奥斯特洛夫斯基最后的日子里。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出版之后,许多老朋友找他来了。哈尔科夫医疗器械研究所前护士阿·普·达维多娃,20年代的共青团工作人员普·库希,姆·罗德金娜,青年时期的朋友勒·鲍里索维奇,勒·别列弗斯……
经常可以看到他和朋友们、作家、诗人、剧作家、文艺评论家、演员兴高采烈地谈话。仅在最近三年来,前来看望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几乎包括了俄罗斯、乌克兰所有的著名作家、诗人和评论家。
经常上他这儿来的还有莫斯科、基辅、明斯克出版社的编辑。安娜·卡拉瓦耶娃和马尔克·柯洛索夫常来拜访他。早在1932年合作中建立起来的友谊到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的生命终止的时刻也没有减弱。亚·绥拉菲摩维支对奥斯特洛夫斯基悉心关怀。在高度评价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才干的同时,绥拉菲摩维支清楚地看到他的不足之处,不惜花费时间和精力在文学创作上帮助奥斯特洛夫斯基。奥斯特洛夫斯基对此深有感触。他尊敬和热爱亚历山大·绥拉菲摩维支。他们的谈话常常是好几个小时……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对米·亚·肖洛霍夫怀着深深的敬仰之情。早在1929年,奥斯特洛夫斯基读完小说《静静的顿河》,就高度评价这部优秀作品。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问世之后不久,这两位作家便结交为好友了。1935年11月,奥斯特洛夫斯基将自己的书赠给了肖洛霍夫同志。“紧紧地握您的手,并祝您在《静静的顿河》第四卷的写作中成绩卓著。衷心地希望您成功。让哥萨克——布尔什维克成长并攫取我们的心。让那些英雄——流尽鲜血的、静静顿河草原上的工人们失去浪漫主义吧。谨致共产主义的敬礼!尼·奥斯特洛夫斯基。”
1936年11月,肖洛霍夫全家在莫斯科会见了奥斯特洛夫斯基。奥斯特洛夫斯基如同过节一般等待这次会见。在和肖洛霍夫的孩子们见面时,他将礼物赠给他们,并与他们逗笑取乐。只剩下他们两个人时,两位作家进行了一番热情的长叙。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很想知道肖洛霍夫对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意见。遗憾的是,他们的谈话没有做记录。
匈牙利作家马捷·札尔卡经常到奥斯特洛夫斯基这儿来。活泼愉快、精力充沛的美男子马捷不习惯坐着,在谈话的时候他通常总是在屋子里踱来踱去。他们常进行辩论,尼古拉在辩论中从不轻易让步。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给安·卡拉瓦耶娃的信中写道:
“昨天开门后,马捷同志走进来。我听到他高声喊道:‘哎,扫帚星又回来了……’关于他我不想奉告,你比我更了解他。这个匈牙利人不会不是我们的朋友。对待他不应带偏见,就像他对你一样。和他一起,至死也不感到寂寞。”
马捷·札尔卡曾回忆说:
“奥斯特洛夫斯基留给我的印象是与众截然不同的,最主要的是,这个印象鼓舞人心。至于尼古拉卧床不起,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等等,这都是表象。而实质是:这是个大力士,是个英勇的青年,是战士,从他身上可以感觉到他是一个真正的红军战士。他充满着对生活的渴望,充满着对周围所发生的事情的热爱。至于他的身体状况……这也是微不足道的事,确实是个问题,有点叫人揪心,但是,是可以克服的,是暂时的,不是绝对不可以改变的……”
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读者很容易从豪放的、充满热情的革命家匈牙利人沙依诺的形象想象到马捷·札尔卡……
最近几年常来走访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还有演员、音乐家、艺术家、作曲家。
画家雅尔-克拉夫琴柯、德国画家和反法西斯战士弗格列尔曾为奥斯特洛夫斯基画过像。雅尔-克拉夫琴柯作的肖像曾出版过普及本。弗格列尔给尼古拉所作的栩栩如生的肖像已由拉娅转送莫斯科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博物馆收藏。
奥斯特洛夫斯基还和依·苏达柯夫以及青年工人剧院其他领导人见过面,这些同志正在根据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改编话剧。遗憾的是,奥斯特洛夫斯基未能看到这个剧本的上演——该剧在青年工人剧院上演是在奥斯特洛夫斯基去世后的1937年。
最有趣的是莫斯科叶尔莫洛娃剧院演员们的会见。在索契新居的露天阳台上,大家聚拢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身边。演员们表演了阿·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歌剧《贫寒不是缺陷》中“米佳和柳波芙·戈尔捷耶夫娜”一幕。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