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袁志发《快乐老年》
这个世界的迷人之处,就在于她的丰富多彩。一个人、一桩事、一踪河山,本来你已觉得十分了然了,却谁知一场风雨过后,天开云散,一架彩虹横贯天外,此时再回看红装素裹,早已不是旧时相识。
而物世界的迷人之处,归根结底,还在于人的心有灵犀。读袁志发同志的新著《快乐老年》,让我产生了以上的强烈感触。袁志发同志是光明日报社前任总编辑,他在位时,我作为一个不爱在领导面前晃悠的普通编辑,很少跟他有来往,更谈不上心灵的交流。只有一次例外,是在某年单位评职称群众议论纷纷之际,他找了我去谈话。我很坦白地表明自己的看法广评职称应该首先评业务,而不应该看宫位,不然年轻人就只会去挤官场的窄道了。说完这钱,我默默地看着他,准备听他讲一通大道理,不料他却只说了-句:你耐心等着看吧!我遂对他有了好感,因为平时在报社开会,听他讲话,基本上都是职务语言,我以为那就是他了呢。就在这次谈话结束时,袁志发同忐拿出他的代表作《我看人生》0993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签名送给我。
关于《我看人生》这部书,此前我就听说颇具传奇色彩,当时他还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工作,正是缘于这部书,被调任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回家后我怀着很大的好奇心读起来,惊奇地发现,原来袁志发同志的文章真的写得很好,非常独特,虽然论述的都是人生大道理,且主观意识形态绝对是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的,怛其行文很文学,完全不是空话-套话,也不是大白话,而是时有贴切的比喻,时有精粹的警句,用我们的文学行话来说是艮有文采。我把这读后感跟一痤同仁和朋友说了,有人力劝我写一篇评论,我思前想后,最终被书生的清高阻住了,我不愿让人说我是拍老总的马屁。
后来又有一件事对我的靂撼很大:2004年中国记协评选范长江新闻奖和韬奋新闻奖,光明日报编委会决定报送我和另一位记者参评,而别的一些单位报送的都是老总、副老总等领导。我当然不可能知道报社编委会是怎么付论决定的,伹我却清清楚楚地知道,袁志发同志要是想报他自己,肯定能够通过,其他几位编委会成员也都把获取这一殊荣的机会让给了我们两位普通编辑记者。这一点亦被社会上看得明明白白,后来我获奖后,中国作协的好几位领导如王巨才同志、张锲同志,以及文化界、新闻界的许多同志,都对光明日报社和中国新闻界表示了由衷的敬意。
2005年夏天袁志发同志退居二线,他在离职会上的告别演说再一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中组部负责同志宣布袁志发同志离职、苟天林同志担任总编辑后,袁志发同志怀着对光明日报的深厚感情,衷心祝愿在苟天林同志的带领下把报纸越办越好!之后,他就驾驭起属于他自己的、文采飞扬的语言,谈起了关于上与下的问题上与下都是一种需要,上与下也都是一种得到;上与下都是一种责任,上与下也都是一个新的起点。他的讲话感染了许多同志,听说散会以后,报社一位同仁用自己特有的语言对袁志发同志说:您真像个爷们!
这之后我就一直没见到袁志发同志。直到2006年春天,他的一篇题为《人生的韵律》的文章突然出现在我的办公桌上。我一看有好多页,就先算了算字数,好家伙,全文长达9000字,这对于我们短小精悍的副刊来说,着实是一个未曾遇到过的问题。额外说一句,我们办副刊的思路一向还是比较开放的,从来不用千字文之类去限定作者,因为读者要求你的不是长还是短,而是好与坏,所以我们有时能发三千字的长文,这在全国文学副刊中大概也算是最长的了。但现在面对的是一篇9000字的长文,该怎么处理?
我带着这种疑虑开始读原文。这一读,竟如同一个猛子深深扎进文字的大河中,在恣肆汪洋的碧波中畅游,头也不回,酣畅淋漓。你看: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乍一肴很大,可多少年后再看,其实很小……
不把小事情看大,是有效把握人生韵律的重要秘诀之一。
努力化解麻烦是必要的,但有些事情明明已无法挽回,你又何苦糾缠下去?自己与自己较劲,只能增添新的麻烦,对自己造成新的伤害。
在生活中,一般地说,进比退好,但当该退而不该进的时候,退则比进好,退一步或许就能进两步。
我们应当记着:期望无弊尽利是一种幻想,能以私弊嬴得公利是一种美德,如因小利招致大弊是一种愚蠢,而如因私利酿成公弊是,一种耻辱。
在拼命挣钱、疯狂消费、尽愴享受的滚滚红尘中,已经很久没有听到这样的说教了!而且,又多是短小精悍、睿智明理、启迪心灵的醒肚格言。它就像一位智者坐在你的面前,跟你促膝谈心,从容不迫地帮你梳理乱糟糟的心绪,使你在光怪陆禽的商业暄嚣和动荡中稳定下来、清朗起来,重新思考生活的目标和意义而这拽,已经被一钱人所忽视、所遗忘相当不短的一段时间了。
写到动情处,袁志发同志用诗一般的激情朗诵道:你看,大地奉献了泥土和水分,草木才奉献了鲜花和果实;农民付出了汗水,土地才报以丰收;树梢翩翩起舞,难道不是风的给予吗?鱼儿活蹦乱!,难道不是水的给予吗?还有整段的散文语言:入生犹如几何图形中的一个圆。这个圆无论是怎样画出来的,它者!毕竟是既有起点也有终点的。但如果把这个圆呈现在你的面前,让你找出起点在哪里,终点在哪里,却是异常困难的。人的生死难以预测,与难以找到阒的起点与终点极有相似之处。
通观全篇,全是这样高度凝练的人生警句,9000字一气呵成,也拽着你-口气读完。我越读越佩服,真是好,真没想到袁志发同志能写得这样精彩。于是我决定分两期发表,第-次做头条即使不是袁志发同志的文章,我们也会这样发的。
到了读大样的时候,我读着这样的句子,心又夥夥然有所动:人不能没有自我,怛决不能一切为着自我。在人生的天平上,自我的分量永远是最轻的,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分量才是最重的。两者的位置决不可颠倒,颠倒了是必定要栽跟头的。联想到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人、一践事,他们整天汲汲于官位的争夺和名利的算计,老想以最小的付出甚至不付出,赚取最大的个入利益,结果他们活得既不轻松也不快乐,真是何苦来呢!兴犹未尽,我把刊有袁志发同志文章的大样贴到评报栏上,请报社同志们早一点共同分享。
2月14日和2月17日,我们副刊分两次刊发了《人生的韵律》,很快就有了反馈,一些网站、报刊纷纷转载,有的单位和学校把它作为学习资料,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职工学习。比如江苏格瑞实业集团党委中心组就该文开展集中学习,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行心得交流;湖南民族职业学院专门把该文印成小册子,下发到教职工中组织学习;还有读者自发地在网上写文推荐:连日来,在南阳,有一篇文章,在着实制造着感动,她的名字叫《人生的韵律》。她就像平静湖面上顿时盛开出的一朵红荷,使人耳目一新。我们也接到不少读者来电,询问袁志发同志的《快乐老年》一书何时出版?原来,《人生的韵律》只是《快乐老年》中的一篇文章,袁志发同志离任后的这一年没有闲着,他把多年想写而没时间写的这部书完成了。
到了鲜花盛开的5月,袁志发同志的这部书面世了。封面上,一轮巨大的红日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旁边写着:从地球的另一面看,西下之夕阳恰是东升之朝阳。全书25万字,9大篇、108论论老年、论退休、论起点、论未来、论境界、论潜力、论健康、论幸福、论养心、论从容、论友谊、论人心、论晚节、论口碑、论家庭、论婚姻、论儿女、论教子、论财产、论命运、论拥有、论用人,还有论孤独、论失意、论委屈、论猜疑、论抱怨、论固执、论消沉、论自杀……总之,他探讨了老年人生中方方面面的问题,着眼点虽在老年人身上,其实也兼及青年人生和中年人生的普遍问题。
单从这些论题就可以看出,这是一部紧密贴近现实生活、解读当代人精神困惑的书。该书讨论的问题,和你的工作、事业、健康、心情、家庭、幸福等都息息相关,使你迫不及待地读下去,想看看作者是怎么说的,再对照你自己的所作所为,细加思量,以迅速修正自己的不妥,把今后的人生路走得更平稳些、更好些。
当今社会,资讯越来越发达,变七越来越快速,不少人都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人为什么活着?怎样的人生才算是有意义的人生?什么是成功和失败?怎样才能走向成功?这一系列问题,随时都会给我们的心灵带来重压使我们焦虑不安,因为这些都触及到你生命的底线。白天忙时你可以暂时忘却,年轻时你可以暂时冋避,怛到夜晚或闲下来时它们却不请自来,在年老时更是不离我们的左右,谁也逃离不了。因此,我深切地感觉到,《快乐老年》的第一大怠义,就在于它不仅把这些极其重要的、生命层次上的问题又-次摆到我们面前,提请大家不能回避,必须思考;还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给予了深入浅出的回答,在如何坚.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方面,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阔大世界的便门。
第二,人生有成功有失败,有前进有挫折,有快乐有悲伤,正如我国一句著名格言所形容的:不如意事常八九。说几句实话:人生的逆境常常超过顺境,处世的复杂往往超出我们的经验,再智慧再有才能的人也会有烦心和失意的时候,生活永远者陆彼岸向我们招手。你可以气吞山河地回答说我们不怕,怛一往无前也需要有正确的方法,攻克山头更需要有高人的指点和帮助。从一定意义上说,《快乐老年》就是这样一位高人,它在讲述道理的同时,也把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教给了我们,比如前面引述过的得与失、大与小、进与退、曲与直、动与静等。
第三,16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独创了一种文体,其洋洋洒洒如江河行地,一直流淌到岁月的今天,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学人。袁志发同志说他年轻时就深受培根影响,特别喜欢培根的行文,不知把一本《培根论人生》读过多少遍。确然,《快乐老年》因袭培根论文的风格,在行文上犹如大河行船,一声呼哨从此岸出发后,就一波接一波,一浪推一浪,从容、有度、有序地向前梃进着,遇小浪时顺势掀起一个小高潮,遇大浪时又掀起一个大高潮,甚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之神韵。
在一次会上遇见文艺评论家丁振海同志,跟我说像袁志发同志这样格言式、警句体的文章,你们副刊府该多发拽,读者特别欢迎这种短小精悍、又特别能触发人们心灵的文字。其实格言体也是我们老袓宗的创造,像《论语》、《孟子》等,大家早都耳熟能详;后来还有《菜根谭》、《清言小品》等一脉相传;今入周国平、吴亮也写了一些,很不错。现在如果能借着老袁的文章,呼吁大家发扬光大这种文体,争取在文体学上做出我们当代人的建树,则是一件大有意义的文事。我连连点头,却又对他说:这样的作者太难求了,一般文章都是用一根两根骨头(观点)支撑起来,再往里面加肉(例子、情节、细节等等)佐以诠释,能写到一定水平就算不错了。而类似袁志发同志这种全是骨头的文章实在是太难写了,得有多少阅历和多少体悟,才能写成一部25万字的专著!
第四,那么,这些骨头的骨密度如何呢?答案也是肯定的。关予什么是好散文(随笔),我一向认为在深刻思想的背景下,最起码要具备二个条件:(一)生命的激情。(二)哲学的光芒。(三)诗意的审美。应该说,这三条,《快乐老年》都做到了,请看:
你虽然已年过花甲,但也拥有自己的宝藏,值得你花一番工夫去挖掘,永远不要说不可能。
你虽然已远离花季,但同样有盛开的理由,只要你有一颗轻松的心,幸福就会像花儿一样。
你虽然也会遇到麻烦,但这并不重要,只要转身面向阳光,阴影就会躲在你的身后。
让我们把关键词抽取出来,就会看得更加明白一盛开的花甲,在花儿一样的阳光下,挖掘属于你自己的宝藏。幸福,就永远会伴在你轻松的心儿左右。激情的哲理,通过诗意的表达,一副一蓑炳雨任平生的淡定、从容和穿透,跃然纸上!听说《快乐老年》在短短3个月时间里,已引起众多读者的关注和喜爱,我一点儿也不吃惊,举目看当下图书市场,有关老年的图书不算少,但大多是保健、养生、种花、饮食等方面的生活服务类用书,还很少看到开导老年人如何提升心灵和精祌的专门著作,《快乐老年》弥补了这一缺陷,这对全国已超过1亿多60岁以上老年人来说,不啻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好事。
日前从报纸上,看到袁志发同志受聘担任了青岛科技大学传播学院院长,这是继邵华泽担任北大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担任人大新闻学院院长之后,新闻界高层人士担任的又一个新闻教育界重要职务。我为袁志发同志高兴,为光明日报社骄傲,也为这座学院的师生庆幸。谁道入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两!衷心祝愿袁志发同志在今后快乐老年的岁月中,人生再少,更铸辉煌!
2006.9于北京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