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美女如云
5523900000078

第78章 别一种悲壮(2)

普及知识,传播希望,-生命,这是神圣的使命。李兰妮的著书设想是:它是劫后余生幸存者的肺腑之言,不是纯粹的文学作品。它是一本病历,可供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参考。它是一本民间纪实资料,可供社会学家翻阅。它在某种程度上是代言书,是为那些因精神疾患而默默自杀的人说几句心里话。它还具备报翳器的功能,-正被莫名抑郁愤怒焦虑所困的病人呼救。书中记录的,不是我一个人的抑郁,而是我们这代人所共有的抑郁。可是到了真正要动笔时,李兰妮却又瑟瑟发抖了。深深的恐傾使她高度紧张,失眠也加重了,因为她完全明白自己是在做什么救赎别人虽然高尚,可这是拿自己的命去换呀!重新经历一遍曾经走过的痛苦的来路,一定会加重自己的病情,也许还会使自己的治疗完全作废,使自己重新沦入那万劫不复的深渊,再也回不到蓝天、白云、红花、绿树的世界!

次之,还有两个问题也相当严重,无情地横直在她面前:一是要把自己的病和盘托出,完完全全展示在公众面前,简直是在施行一桩酷刑,比当众撕开胸膛还可怕想想都让人难以承受!二是要分析病情,就要把个人从、到大的生活轨迹完完全全展示出来,这里面难免有令自己汗颜的丑事,更有对于家长和亲人的客观解剖。选择为尊者讳?就违反了事实颠目,不是科学态度,也不尊重读者和患者。不为尊者讳?却是违反了中国古训,背离了中华传统历来高举的孝道原则,不仅要被千夫所指,留下骂名,而且首先自己的思想压力就是一座太行山,很难背负得起!

想想这些,即使正常人也要被压垮了!如果不写,什么事也没有,何必自作自受,自讨苦吃呢!

然而李兰妮的心安静不下来。除了责任感,除了救赎,她的灵魂里还有着病友们的撕扯比如有的抑郁症患者自杀了,舆论首先就会说,这个人第一肯定有财物问题,第二肯定有男女问题,第三没准有艾滋病,第四可能做了见不得人的事情……要不然好好的,有吃有喝,有儿有女的干吗要死掉?人都死了,还给他泼脏水,这是最让李兰妮痛心的。她日夜都听见这些冤魂在号叫,死了都不瞑目的哀号,是在要求她说:李兰妮你要替我们平反申冤!

最终,兰妮毅然决定:写!哪怕这是一条不归路,也要走!有人称李兰妮也是一位英雄,我同意。英雄不仅是古往今来天下为公的仁人志士,不仅是一百年来为民族振兴捐躯的革命先烈,不仅是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无私奉献的先进人物,也不仅是大灾大难中舍己救人的模范们;英雄也是用大爱、用责任、用生命拥抱全人类的李兰妮,这是生命的别一种悲壮,也是人生的别一种辉煌!

不能自杀,这部书还没写完。

尽管大义凛然的李兰妮自认为做了最充分的思想准备,可是她对自己还是过于自信了,她的想法也还是过于乐观了。

首先是为尊者讳的问题果然来了:前些年,兰妮曾写过一部中篇小说《十二岁的小院》,其中写到童年的她和母亲的冲突,写到妈妈打她的一些情节。她唯一的亲弟弟看到手稿后告密,母亲立刻来电,警告她不许造谣:你要是这样写我,我--!最后,在弟弟的监督下,手稿被粉饰了,成为虚伪的文字。过去写小说尚且如此,现在写纪实,写病案,写分析,不可能粉饰,并且还得竭尽忠实于原有情景亲人门能接受吗?她自己能不痛苦吗--那可真不是一般的孩子挨打,而是被母亲关在屋里,关门、关窗,拿专门的竹篾子抽,抽得胳膊上腿上一条条红印子肿起来而且必须让她打得笑了才罢休。还有一次兰妮眼睛上长了一个麦粒肿,母亲不知在哪儿听说了一个偏方,拿起塑料牙刷把烧烫,往她下眼睑烙,还不许她挣扎和喊疼,直到把皮烫烂了才停手。现在回想起这些来,兰妮依然非常痛苦,但她母亲已经不太记得了,而且不愿意触及这些话题。可是从病症分析的角度,也许就是这些童年经历,在当年就埋下了她的病根,书写中肯定是回避不了的。

还有,写到她发病时的种种痛苦的经历,想自残、想自杀,挣扎在死亡线上,刺激太大了,越来越难以忍受。终于,大约写到一半时,兰妮的抑郁症复发了。她简直不能再看见电脑,一看见就害怕。她钻到沙发底下,钻到衣柜里头,逃避。她自己抽自己的血,看着手背、脚背上的血,就那么让它流着。她太想自杀了,只是一次次靠顽强的理智告诉自己:不能自杀,这部书还没写完,不能死……

就这么坚持着,僵持着,对峙着,战斗着,李兰妮的写作一点一滴向前行走,真是拿生命在换啊!当时她认定,写这本书,一定是自己的绝唱了!写到后面三分之一时,她已经觉得欲罢不能,不是她自己在写,而是有个什么灵在写那个灵支配着她写,命令着她写,不写不行,要弄死她!她感到很害怕,很无力,有一天半夜,她被逼得快要疯狂了,实在无法忍受,她走到了天台上,看到外面正在下雨,下面的树都在摇晃,在向她欢呼:下来吧下来吧!地面上,电缆井的并盖也张着嘴在向她笑:下来吧下来吧!那天夜里的情形真是危险到了边缘。

写到最后,李兰妮几乎表达不出来了,几乎失去控制了。她觉得她等不到了,觉得既然国人对抑郁症不了解也不理解,出书也是不可能的。怎么办呢?她拿着瑞士军刀在自己脖子上比画,想让它来个鲜血喷薄而出吧。最后,她留下了遗嘱,把这部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书托付给了一位朋友,那位女友是心理学家,她具备这方面的知识而又仗义,自己死了以后,她一定能帮助把书写出来。

另一方面,李兰妮不断从理智上告诫自己要活着,要活着做见证,自己就是能够走出来,能够击破这种重症,让人们看到抑郁症不可怕,是可以治愈的;即使不能治愈,也能够活得有价值,活出一种新的气象来。兰妮不停地对自己说:我就是得完成这个使命,每一个人活在世上都是应该有他的使命。所有的这些艰难困苦,都是对我的磨炼,让我认识这个领域,让我发出哪怕是微弱的声音,让人们关注到这一点。

终于,终于,2007年末,坚强的李兰妮,顽韧的李兰妮,我们可敬的李兰妮,终于完成了这部泣血泣泪的大书的初稿,大约50万字。文学界的朋友们给了她极大的支持,《上海文学》杂志从2008年1月份开始连载;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出书,而且拿到书稿后,两位责任编辑刘稚、杨柳加班加点,日夜兼程抢时间,想要早一天做出来。这部书完全真实地呈现了抑郁症的病状和治疗全过程,以及抑郁症背后生理、心理家族、社会和文化的成因。在认知日记部分,告诉人们如何自我疗救;在随笔部分,上溯家族,追忆注事,意在探寻抑郁之多方成因;在链接部分,传递迄今为止人类对抑郁症的经典认知;在补白部分,将前三者串联起来,使四部分浑然一体,全方位记录了抑郁症之成因、病状及治疗的完整过程,并探讨了抑郁症在生理、病理、心理和历史、家族、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成因,对探寻抑郁症的深层原因和深人治疗提供了鲜活的借-鉴。这是中国第一部由抑郁症病人自己写下的病状报告,是中国第一部详细记录抑郁症患者精神历程的书。

评论界给予该书极高的评价,著名评论家贺绍俊说李兰妮:是在做一项伟大的启蒙工作。再怎样高估这写作的意义和价值都不会过分。这伟大的启蒙对于中国人民和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而言,绝不亚于一个世纪前在中国大地上所进行的那场思想启蒙。上个世纪的思想启蒙是关乎人类社会命运的启蒙,而李兰妮现在所做的启蒙是关乎人类自身的生命健康的启蒙,进而从整个世界范围和全人类的角度看,这种启蒙同样重要。著名编辑崔道怡指出:一名被癌症抑郁症折磨的患者,不仅未被人们普遍称为绝症的病魔逼上绝路,反而在战胜病魔之后,把人们不可得知、不可感受乃至不可思议的战胜病魔的历程,抒写为艺术品,提供给虽未罹患病痛却也大都需要精神疗养的读者。这是很了不起的,是功德无量的;这是振聋发聩的壮举,是难能可贵的义举。

《矿野无人》终于出版了,李兰妮大大松了一口气,她觉得自己完成了一个重要的入生使命,总算没有愧对这个美好的世界。振奋的精神也使她的身体得以修复,应了那句老话: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

今年6月,李兰妮到深圳市民大讲堂去讲了一课,主题当然是讲与抑郁症的战争、讲作家的精神档案。报告大厅上上下下坐得满满的,墙边还站了一圈,连楼上的台阶上都有人。连深圳市委宣传部的人都说,没想到会这么爆棚,可见这个问题多么广泛,有多少人都在关注着这个问题啊。

7月份,李兰妮应人民文学出版社之邀,从深圳赴京与新闻界见面。多少有些疲倦的她,化了淡妆,衣服也选了一件鲜亮的绿色衬衣,配以深桃红色披肩,努力让自己显得更精神一些。作为老朋友,她给我带来了一支炫彩口红,并在送给我的新书扉页上写了两行字:小蕙,咱们要把美丽进行到底!我欣喜地把这看做是她热爱生活、热爱世界的心声。

在会上,她落落大方,侃侃而谈,尽显出知识女性的优雅气度。可是,会议快结束时,当一个年轻记者问道:这么-本书对一个健康人来说,会不会有心理负面的影响?兰妮一下子显得很激动,她提高了声音,语速也加快了。

阅读关于别人的抑郁症,第一不会对他造成太大的伤害,而是造福于他。因为科学研究显示,每个人的一生中,或早或迟,都会发生抑郁时期。因此,不管是你自己,还是你作为病人的亲属、朋友、同事,具备了这种基本常识的话,你就能够早点迷救他们。可是,你如果连这个基本知识都不敢看,怕影响自己的心理的话,那命运会惩罚你,很可能你身边的人会有强烈的抑郁爆发,搅得你家庭不安宁、单位不安宁,造成社会动乱。所以我觉得你要反思自己,真正对社会,尽没尽到公共知识分子的责任?每一个人都要静下心来,在自己心灵的矿野来反思:我有没有勇气,有没有这种责任来对下一代的精神健康尽到知识性方面的责任。不拥有这个的话,我觉得中国再发展,在精神上都是虚弱的,因为国力是以精神健康为基础的。要真正强国富民,就必须面对这个问题,如果这个问题都不敢面对,就不配做一个21勝己的中国人。但愿《矿野无人》和李兰妮对抑郁症的抗争,能为那些抑郁症患者、那些在飞速的都市生活中感到焦虑和抑郁的普通人带来阳光和希望。但愿我们能够加人到普及知识、传播希望、救生命的行列中来。但愿我们可爱的李兰妮更加阳光、健康、美丽!

2008.7.24初稿

改毕于北京协和大院花叶蒇蕤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