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梦游者的地图
5524100000063

第63章 试探上帝

很久以来我就期待着给人类的思想写一首诗。但苦于寻找不到最恰切的比喻,不过我始终保持着这份努力。

后来读到圣经,有一句话引起我的注意:“不要试探你的上帝。”它是作为教条而存在的。民间谣传中还有一件魔鬼与耶稣相争执的事例。魔鬼把耶稣托举到某处大教堂的尖顶,嘲弄道:“你不是说上帝站在你一边吗?那么你往下跳吧,上帝会保佑你安然无恙的。如果你落地后完好无损,我就相信上帝的灵验。”耶稣没跳。耶稣引用圣经里的这句格言来辩护自己对无意义的行动的放弃。他的意思是,如果故意考验上帝的法力,只能惹恼上帝。上帝会认为你在怀疑他,从而有可能中止对你的佑护。耶稣是聪明的,他以经典中上帝的原话作为挡箭脾,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同时维护了上帝的尊严。这句话首先警告人们要无条件地信仰上帝的至尊。其次的意义在于,假如现实中谁胆敢试探,假如试探的结果出现失败,宗教一方可以用上帝因愤怒而失约作为理由,来证明上帝的无法否定。

这则带有荒诞色彩的圣经故事令我啼笑皆非。我甚至下意识地联想到日本电影《追捕》里最后的镜头:“多么蓝的天啊,不要往两边看--你给我跳呀!”场景是作为现代都市文明之化身的摩天大楼顶层,被追捕的正义开始反攻尾随的罪恶。当年耶稣也曾这样伫立于悬崖的边缘,不得不接受魔鬼的拷问。

然而以上帝代言人自居的耶稣终于没跳,顺利避免了尴尬的命运。至于好奇的魔鬼最终皈依于上帝还是坚持自己的背叛,不得而知。甚至魔鬼的胆略究竟算可憎还是可爱:魔舉与耶稣究竟谁是这场辩论的胜利者或失败者一一只能由历史来评价。

耶稣没有跳楼。然而布鲁诺倒被视若魔鬼的替身,捆绑在中世纪的火刑柱上一因为他敢于公开否认上帝。广场上沉默的观众中或许不乏对上帝的威信持怀疑态度者,现实中明显的力量对比强迫他们压制住内心试探的念头一这造成一批思想家甚至整整一代人的思想的流产。布鲁诺叛逆神权的结局一如盗火而受缚的普罗米修斯,鹰的啄食是对离经叛道者无情的报复。悬崖没变:时代的审判台上,魔鬼与耶稣交换了原告与被告的位置一仿佛不如此,不足以体现命运的轮回?这是历史荒诞的喜剧以及思想壮丽的悲剧。颠倒的角色:追捕与被追捕者。智慧的答辩已激化为生死的较量。

“不要试探你的上帝!”已经由启蒙式的劝诫演变为咄咄逼人的威胁。这是神对人的警告、对魔鬼的惩罚,这是专制对思想的自由的生硬约束。

不管怎么说,我还是从圣经故事里的魔鬼形象,发掘出人类思想最初的萌芽以及思想家的原始雏形。好奇才可能催生探究的欲望(譬如亚当夏娃偷尝禁果的举动),而怀疑促使思想的锋芒从混沌未开的层层蛋壳中脱颖而出。所以思想家的定义应该是:敢于试探上帝的人。这是需要勇气的,因为他有可能被批驳为一个时代的魔鬼或异端。思想应该是永远在否定与肯定、怀疑与考证之间徘徊的精灵。魔鬼的思想经历过试探上帝的灵验程度的初级阶段之后,必然晋升为试探上帝的存在与否。这是思想的进步。一种思想的胜利与失败有时导致一个时代里人类社会的文明或愚昧。

上帝为什么阻碍甚至禁止人类的试探呢?人类一思考,上帝为什么就害怕甚至恼羞成怒呢?仁慈的上帝,在打击、摧毁人类思想的自由时为什么毫不手软?上帝本身就是在有条件地统治着人类的肉体与灵魂,却要求人们无条件地信仰他一敬畏而不是怀疑,服从而不是试探。真理从来就不拒斥人们的审核,只有真理的赝品才加倍地惧怕考证……

延续千年的魔鬼与耶稣的对话,风起云涌的悬崖上的辩论,决定其胜负的并不在于上帝保佑谁或鄙夷谁,而是真理一一究竟站在哪一方。

不管怎么说,败露的坠楼者,只能有一个。对立面的哲学天平,终究要倾斜的。

任凭你如何蒙蔽隐瞒,冥冥之中的真理永存一所以人类的一部思想史即使在最惨痛最黑暗最迷惘的年代,仍然执著地保留着一线天真无邪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