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相逢是首歌
5531700000069

第69章 心静如水者的艺术追求

——评阎耀明的小说创作

孙春平

我与耀明都是辽西人,神交却远在见面之前。我先是经常在国内许多文学期刊上看到阎耀明的名字,也陆续读过他的一些小说,感觉耀明是个搞小说的料,艺术感觉非常好,文字的把握也从容沉静,于不动声色的平实中透显着功力。但坦率地讲,看耀明的小说还是零零碎碎,不系统便难说深刻。当耀明把厚厚的一摞作品复印件送到我的手上时,才让我较真切地看到了耀明多年来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稳健前行的足迹。

于是,在为这个小兄弟高兴的同时,我有了两点感叹。

感叹一:耀明用冷静的思维,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具有他自己特色的文学空间。创作,最要紧的是特色,特色即生命。读耀明的小说,你很难在其中找到情节起伏跌宕、人物大喜大悲的篇什。他总是选取那些看似平淡,实则味道十足的人物和故事,为我们结构出一篇篇耐读的作品。当我们掩卷之后,才发现自己早已沉浸在耀明为我们营造的艺术氛围之中了。那种感染有时是不具体的,朦胧的,但我们可以十分清晰地感受到,因为我们已为之心动。比如他写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的小说《红月亮》、《古道》、《父老乡亲》、《立春》等。特别是《父老乡亲》,把原本很尖锐的矛盾冲突处理得平平淡淡波澜不惊,却将生活原生态的滋味浓缩其中,让人读起来难以释卷,阅读上的愉悦和美感扑面而来。这好比高厨上汤,不见得非投入海参鱼翅,越是寻常作料越能展示厨师的高超技艺。难怪这篇小说被挑剔的《小说月报》在如雪飘飞的众多小说中选中转载。还有写于近几年的《太阳花》、《欲望之旅》等。我尤其喜欢《太阳花》,在情节的一步步推进中,把小女孩等待高考分数的心态写得极为传神。当小说接近结尾时,我们和小女孩一起,都领悟到了一些对人生至关重要的东西。《太阳花》能获得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应是当之无愧。《欲望之旅》是一篇稍显特别的作品。所谓特别,是指它的结构与耀明的其他小说有所不同,而内涵与本质,仍是耀明所追求的那种一以贯之的意境。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耀明一旦选准了自己的艺术追求,就甘于寂寞,顽强坚守,以自己的方式一路登攀。其实这样做是很吃功夫的,在风云变幻的文坛也很难讨好讨巧,但耀明坚忍不拔,不改初衷,这又恰恰从另一个方面说明,耀明的创作是有自己的特点和追求的,是一种自觉的创作活动。不跟风,也不追潮,正是耀明有别于他人的地方。凡在艺术上成大器者,这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难得品格。

感叹二:耀明很好地把握了创作与做好本职工作的关系。多年来,耀明一直在市政协机关工作,而且工作做得很好,恰如他的创作,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成熟,从科员到科长,再到主任,稳重踏实,深得领导与同事们的赞赏。在获知耀明一次次升迁进步的喜讯时,我也曾一次次担忧,只怕文坛又要流失一位难得的年轻才俊。当然,是我多虑了。耀明可以做到创作、工作两不误,而且双拳出击,招招式式都见功见力,领导器重,新作不断,凿实让人佩服。尤其近几年,耀明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儿童小说的创作上,同样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连续两年获得冰心儿童文学奖,小说经常被权威的《中国儿童文学》转载,有的被译介到了日本,出版了四本书,可谓硕果累累,令人刮目。我有一些文学朋友,创作上一出了些成绩,就跟来了在单位不好再呆的消息;也有的朋友一得重用,便将创作上的追求放到了告老还乡之后。于革命生产两不误者,多乎哉?不多也。如何摆布好两者的关系,耀明也给我们许多文学朋友提供了足可借鉴的经验。

我没有一点吹嘘小兄弟的意思。我曾多次与耀明交谈,感到他可以做到这一点,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的心静。真正做到心静不是件容易的事,心止如水却胸有波澜,这似乎是前言不搭后语自相矛盾的事,但于一个成功的写作者,却一定要在如此的航流中把握住风帆。心不静?何以着书立说?视野里不能敏锐地捕捉到纷繁世界的风起云涌,又下笔写什么?我在耀明的一篇随笔中读到,由于他家的居住条件所限,耀明的大部分小说是在厨房里写的,后来有了电脑情况才有所好转。耀明深爱着文学,对自己要求得又几近苛刻。他不玩文学,更不花工作,那么他付出的,便只能是超出常人双倍的以至更多的努力,把别人喝茶看电视的时间都用在了文学的崎岖山路上。有了这份热爱与严格,耀明创作、工作两不误,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