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评点李渔:《闲情偶寄》《窥词管见》研究
5539400000051

第51章 评点《种植部》(6)

《金钱》原文并评:令人回味无穷的比喻

金钱【原文】

金钱、金盏、剪春罗、剪秋罗诸种,皆化工所作之小巧文字。因牡丹、芍药一开,造物之精华已竭,欲续不能,欲断不可,故作轻描淡写之文,以延其脉。吾观于此,而识造物纵横之才力亦有穷时,不能似源泉混混,愈涌而愈出也。合一岁所开之花,可作天工一部全稿。梅花、水仙,试笔之文也,其气虽雄,其机尚涩,故花不甚大,而色亦不甚浓。开至桃、李、棠、杏等花,则文心怒发,兴致淋漓,似有不可阻遏之势矣;然其花之大犹未甚,浓犹未至者,以其思路纷驰而不聚,笔机过纵而难收,其势之不可阻遏者,横肆也,非纯熟也。迨牡丹、芍药一开,则文心笔致俱臻化境,收横肆而归纯熟,舒蓄积而罄光华,造物于此,可谓使才务尽,不留丝发之余矣。然自识者观之,不待终篇而知其难继。何也?世岂有开至树不能载、叶不能覆之花,而尚有一物焉高出其上、大出其外者乎?有开至众彩俱齐、一色不漏之花,而尚有一物焉红过于朱、白过于雪者乎?斯时也,使我为造物,则必善刀而藏矣。乃天则未肯告乏也,夏欲试其技,则从而荷之;秋欲试其技,则从而菊之;冬则计穷其竭,尽可不花,而犹作蜡梅一种以塞责之。数卉者,可不谓之芳妍尽致,足殿群芳者乎?然较之春末夏初,则皆强弩之末矣。至于金钱、金盏、剪春罗、剪秋罗、滴滴金、石竹诸花,则明知精力不继,篇帙寥寥,作此以塞纸尾,犹人诗文既尽,附以零星杂着者是也。由是观之,造物者极欲骋才,不肯自惜其力之人也;造物之才,不可竭而可竭,可竭而终不可竟竭者也。究竟一部全文,终病其后来稍弱。其不能弱始劲终者,气使之然,作者欲留余地而不得也。(王安节云:夫子自道也。)吾谓才人着书,不应取法于造物,当秋冬其始,而春夏其终,则是能以蔗境行文,而免于江淹才尽之诮矣。

【评】

此文有趣之处,在于“合一岁所开之花,可作天工一部全稿”的比拟。李渔把一年四季相继所开之花,比喻为具有无穷才力之天公作文的过程:梅花、水仙是试笔之文,“气虽雄”而“机尚涩”,故花不甚大而色不甚浓;桃、李、棠、杏,文心怒发而兴致淋漓,但这时“思路纷驰而不聚,笔机过纵而难收”,故“其花之大犹未甚、浓优未至”,“横肆”而未“纯熟”;至牡丹、芍药一开,“文心笔致俱臻化境,收横肆而归纯熟,舒蓄积而磬光华”,这时似乎达到极致了;然而,秋冬之日,天公未肯告乏也,“必善刀而藏”:“夏欲试其技,则从而荷之;秋而试其技,则从而菊之;冬则计穷力竭,尽可不花,而犹作腊梅一种以塞责之”。至于金钱、石竹……诸花,“则明知精力不继,篇帙寥寥,作此以塞纸尾,犹人诗文既尽,附以零星杂着者是也”,也就是说,金钱等花,只是一桌大席上主菜之间作点缀用的小菜数碟而已。

此喻甚妙,令人回味无穷。读此文,不但领略了李渔的情思,而且认识了他的巧智。有的人作文以情思见长,有的人作文以巧智取胜,李渔此文,兼而有之。

《蝴蝶花》原文并评:蝶恋花,抑或花恋蝶

蝴蝶花【原文】

此花巧甚。蝴蝶,花间物也,此即以蝴蝶为花。是一是二,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非蝶非花,恰合庄周梦境。

【评】

李渔叙“蝴蝶花”,妙甚、巧甚:“蝴蝶,花间物也,此即以蝴蝶为花。是一是二,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非蝶非花,恰合庄周梦境”。我说,在自然界,蝴蝶与花,是一对永恒的恋人。他们谁也离不开谁。他们互相爱恋,究竟是蝶恋花,抑或花恋蝶,说不清楚,也用不着说清楚。

也许他们比人间的恋人更幸福。

《菊》原文并评:菊花之美,非天美之,人美之也

菊【原文】

菊花者,秋季之牡丹、芍药也。种类之繁衍同,花色之全备同,而性能持久复过之。(倪闇公云:渊明股粟。)从来种植之书,是花皆略,而叙牡丹、芍药与菊者独详。人皆谓三种奇葩,可以齐观等视,而予独判为两截,谓有天工人力之分。何也?牡丹、芍药之美,全仗天工,非由人力。植此二花者,不过冬溉以肥,夏浇以湿,如是焉止矣。其开也,烂漫芬芳,未尝以人力不勤,略减其姿而稍俭其色。菊花之美,则全仗人力,微假天工。艺菊之家,当其未入土也,则有治地酿土之劳;既入土也,则有插标记种之事。是萌芽未发之先,已费人力几许矣。迨分秧植定之后,劳瘁万端,复从此始。防燥也,虑湿也,摘头也,掐叶也,芟蕊也,接枝也,捕虫掘蚓以防害也,此皆花事未成之日,竭尽人力以俟天工者也。即花之既开,亦有防雨避霜之患,缚枝系蕊之勤,置盏引水之烦,染色变容之苦,又皆以人力之有余,补天工之不足者也。为此一花,自春徂秋,自朝迄暮,总无一刻之暇。必如是,其为花也,始能丰丽而美观,否则同于婆娑野菊,仅堪点缀疏篱而已。若是,则菊花之美,非天美之,人美之也。人美之而归功于天,使与不费辛勤之牡丹、芍药齐观等视,不几恩怨不分,而公私少辨乎?吾知敛翠凝红而为沙中偶语者,必花神也。

自有菊以来,高人逸士无不尽吻揄扬,而予独反其说者,非与渊明作敌国。艺菊之人终岁勤动,而不以胜天之力予之,是但知花好,而昧所从来。饮水忘源,并置汲者于不问,其心安乎?从前题咏诸公,皆若是也。予创是说,为秋花报本,乃深于爱菊,非薄之也。

予尝观老圃之种菊,而慨然于修士之立身与儒者之治业。使能以种菊之无逸者砺其身心,则焉往而不为圣贤?使能以种菊之有恒者攻吾举业,则何虑其不掇青紫?乃士人爱身爱名之心,终不能如老圃之爱菊,奈何!

【评】

说菊花是中国的国花,也许是可以的。这不是说唯有菊花最美,或者最普遍,或者花期最长,等等。说到美,每种花都有自己独特的美,互相之间是不可取代的,必须百花齐放、万紫千红,才符合这个世界的本性,也才能够同中国这样一个地大物博的泱泱大国相称。说到普遍和花期长,有些花(例如月季全年能开、各地都有)也不逊色于菊花。因此,若要选国花,可备候选而拼死去作一番激烈竞争者,在在有之,而且恐怕到时候争得难分难解、不相上下。然而,若从花之体现人的本性、意志、爱好,体现“美”这个字的本质含义(美是在人类客观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以感性形象表现着人之本质的某种特殊价值形态)来说,恐怕菊花是绝对冠军。李渔把花分为“天工人力”两种。例如“牡丹、芍药之美,全仗天工,非由人力”;而“菊花之美,则全仗人力,微假天工”。从菊花上可以充分体现出中国人的勤与巧的品性。李渔描绘了艺菊的过程。种菊之前,已费力几许:其未入土,先治地酿土;其既入土,则插标记种。等到分秧植定之后,防燥、虑湿、摘头、掐叶、芟蕊、接枝、捕虫掘蚓以防害等等,竭尽人力以俟天工。花之既开,亦有防雨避霜之患,缚枝系蕊之勤,置盏引水之烦,染色变容之苦。总之,为此一花,自春徂秋,自朝迄暮,总无一刻之暇。“若是,则菊花之美,非天美之,人美之也。”此言艺菊之勤。而在所有花中,艺菊恐怕又最能表现人之巧智。哪一种花有菊花的品种这样多?上百种、上千种,都是人按照自己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创造”(说“培育”当然也可,但这“培育”,实是创造)出来的:什么“银碗”、“金铃”、“玉盘”、“绣球”、“西施”、“贵妃”……如狮子头,如美人面,如月之娴静,如日之灿烂,沁人心脾的清香,令人陶醉的浓香……数不胜数,应有尽有。

再加上如陶渊明等诗人墨客的题咏,菊之品位更是高高在上。

就此,选菊花为国花,不是可以吗?

《菜》原文并评:盈阡溢亩的气势

菜【原文】

菜为至贱之物,又非众花之等伦,乃《草本》、《藤本》中反有缺遗,而独取此花殿后,无乃贱群芳而轻花事乎?曰:不然。菜果至贱之物,花亦卑卑不数之花,无如积至贱至卑者而至盈千累万,则贱者贵而卑者尊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者,非民之果贵,民之至多至盛为可贵也。园圃种植之花,自数朵以至数十百朵而止矣,有至盈阡溢亩,令人一望无际者哉?曰:无之。无则当推菜花为盛矣。一气初盈,万花齐发,青畴白壤,悉变黄金,不诚洋洋乎大观也哉!当是时也,呼朋拉友,散步芳塍,香风导酒客寻帘,锦蝶与游人争路,郊畦之乐,什佰园亭,惟菜花之开,是其候也。

【评】

菜花之美,在于其盈阡溢亩的气势。若论单朵,它绝比不上牡丹、芍药、荷花、山茶,也不如菊花、月季、玫瑰、杜鹃;论香,它比不上水仙、栀子、梅花、兰花。但是,它的优势在于花多势众,气象万千。每逢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漫山遍野,“万花齐发,青畴白壤,悉变黄金”,其洋洋大观的气魄,如大海,如长河,如星空;相比之下,不论是牡丹、芍药、荷花、山茶,还是菊花、月季、玫瑰、杜鹃,以至水仙、栀子、梅花、兰花,都忽然变得格局狭小,样态局促。这时,确如李渔所说,“呼朋拉友,散步芳塍,香风导酒客寻帘,锦蝶与游人争路,郊畦之乐,什佰园亭”。

《众卉第四·小序》原文并评:名为写花,实则写人

众卉第四·小序【原文】

草木之类,各有所长,有以花胜者,有以叶胜者。花胜则叶无足取,且若赘疣,如葵花、蕙草之属是也。叶胜则可以无花,非无花也,叶即花也,天以花之丰神色泽归并于叶而生之者也。不然,绿者叶之本色,如其叶之,则亦绿之而已矣,胡以为红,为紫,为黄,为碧,如老少年、美人蕉、天竹、翠云草诸种,备五色之陆离,以娱观者之目乎?即其青之绿之,亦不同于有花之叶,另具一种芳姿。是知树木之美,不定在花,犹之丈夫之美者,不专主于有才,而妇人之丑者,亦不尽在无色也。观群花令人修容,观诸卉则所饰者不仅在貌。

【评】

“众卉第四”凡九条,同本书其他写物之篇章一样,皆可作性情小品读。何也?因为李渔名为写物、写花,实则写人。不是以物(花草)喻人,就是寓情于物(花草),总之,都是写人之性情、世故。读了这些作品,你会感到它们在拉近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通过近半个世纪的文学生涯,我认为文学根本上是为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而存在的,不然它就没有什么意义。最近在2008年9月8日《社会科学报》第4版读到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和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的对话,其中大江的一段话深得我心:“我之所以希望年轻人都来阅读小说,就是想让他们体验到,想象力这种理解的能力,即使对于每个个体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尤其在这个让很多年轻人都孤立地闷居在家中的社会里。我认为,人们可以通过阅读小说来获得这种理解他者的体验。”作家可以通过他的作品体验人、理解人,体验读者、理解读者;读者可以通过作品体验作家、理解作家;同时读者可以通过作品体验他人、理解他人。总之,人与人可以通过作品互相沟通、互相体验、互相理解。这在今天这个容易使人隔膜和孤独的社会里尤其重要。

《芭蕉》原文并评:蕉叶题诗和贝叶刻经

芭蕉【原文】

幽斋但有隙地,即宜种蕉。蕉能韵人而免于俗,与竹同功。王子猷偏厚此君,未免挂一漏一。蕉之易栽,十倍于竹,一二月即可成荫。坐其下者,男女皆入画图,且能使台榭轩窗尽染碧色,绿天之号,洵不诬也。竹可镌诗,蕉可作字,皆文士近身之简牍。乃竹上止可一书,不能削去再刻;蕉叶则随书随换,可以日变数题。尚有时不烦自洗,雨师代拭者,此天授名笺,不当供怀素一人之用。予有题蕉绝句云:“万花题遍示无私,费尽春来笔墨资。独喜芭蕉容我俭,自舒晴叶待题诗。”此芭蕉实录也。

【评】

关于蕉叶题诗,唐代诗人韦应物《闲居寄诸弟》诗云:“秋草生庭白露时,故园诸弟益相思,尽日高斋无一事,芭蕉叶上独题诗”。明代宣德青花仕女蕉叶题诗图梅瓶,即据韦诗诗意,画一仕女正手握笔管在蕉叶上题诗,

一女仆捧砚墨侍立。一女仆捧砚墨侍立。

蕉叶题诗,自是文人雅趣,带有游戏性质;然而,在贝叶上刻经,则是十分严肃的宗教活动了。前些年到云南西双版纳,我在那里的植物园里参观了贝多罗树,且拜谒了傣族同胞写在贝叶上的精美经文,通常称之为贝叶经。贝多罗树,形状很像棕榈,其叶长尺许、宽数寸,柔韧性强。据领我们参观的专家介绍,从贝多罗树上砍下叶片,用刀将其修割整齐,三、五片为一卷捆好,放入锅中,加酸角或柠檬煮半天,使贝叶表皮脱落,直到贝叶变成淡绿白色,再拿到河边用细沙搓洗干净,然后压平晒干,订匣收藏备用。贝叶经不是用笔写,而是用铁簪子刻。刻好的经文,用植物果油掺锅底的黑烟,涂于其上,字迹清晰美观。由于贝叶经过水煮,可以防虫、防水、防变形,经久耐用。西双版纳发现的贝叶经,多为小乘佛教经典,也有许多传说、故事、诗歌。

《翠云》原文并评:蓝绿色的精灵

翠云【原文】

草色之最蒨者,至翠云而止。非特草木为然,尽世间苍翠之色,总无一物可以喻之,惟天上彩云,偶一幻此。是知善着色者惟有化工,即与倾国佳人眉上之色并较浅深,觉彼犹是画工之笔,非化工之笔也。

【评】

翠云即翠云草,又称龙须、蓝草、蓝地柏、绿绒草,姿态秀丽,它蓝得发绿,绿中泛白,有荧光,很特别,这色彩简直没有道理可讲,也不好比拟。李渔说它“尽世间苍翠之色,总无一物可以喻之,惟天上彩云,偶一幻此”;但是我总怀疑天上彩云能够呈现此色--即使“偶一幻此”,概率也极低。

这蓝绿色的荧光倒是很能使人悦目赏心,且引人遐想,犹如遇到童话里的蓝精灵。

《虞美人》原文并评:袅袅娉娉的中国古典美人

虞美人【原文】

虞美人花叶并娇,且动而善舞,故又名“舞草”。《谱》云:“人或抵掌歌《虞美人》曲,即叶动如舞。”予曰:舞则有之,必歌《虞美人》曲,恐未必尽然。盖歌舞并行之事,一姬试舞,众姬必歌以助之,闻歌即舞,势使然也。若曰必歌《虞美人》曲,则此曲能歌者几?歌稀则和寡,此草亦得借口藏其拙矣。

【评】

以往常常听说的是词牌《虞美人》,南唐李后主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脍炙人口。通过李渔,我又见识了虞美人花。此花又名丽春花、赛牡丹、小种罂粟花、苞米罂粟、蝴蝶满园春,属罂粟科,姿态袅袅娉娉,俨然如中国古典美人。但其全株有毒,大概是“美人”在险恶社会环境中的一种自我保护手段吧。

《书带草》原文并评:没有想到我还有这么雅的同乡

书带草【原文】

书带草其名极佳,苦不得见。《谱》载出淄川城北郑康成读书处,名“康成书带草”。噫,康成雅人,岂作王戎钻核故事,不使种传别地耶?康成婢子知书,使天下婢子皆不知书,则此草不可移,否则处处堪栽也。

【评】

“书带草”是我很熟悉的一种家居花草,我阳台上和窗台上就有好几盆,虽算不上漂亮,据说却是室内换空气的好品种。

李渔词《忆王孙·山居漫兴》中有“满庭书带一庭蛙,棚上新开枸杞花”句,意境甚美。而《闲情偶寄·种植部·众卉第四》“书带草”款则记述了书带与东汉大学问家郑玄的许多故事。

一查资料,晋伏琛所作《三齐记》曰:郑玄教授不期山,山下生草,大如薤叶,长一尺余,坚刃异常,土人名曰康成书带。

而且,再查:郑玄是山东高密人,远祖郑国曾是孔子的学生;八世祖郑崇,西汉哀帝时官至尚书仆射。他本人自幼天资聪颖,又性喜读书,勤奋好学,八九岁就精通加减乘除的算术,十六岁即精通儒家经典,详熟古代典制,文章写得漂亮,人称神童,后其毕生精力注释儒家经典凡百余万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