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智是接福的使者
5546200000011

第11章 人类智慧大纲浅谈(9)

这不就是自找苦吃吗?!

现在,我来归纳一下,人在现实中是不会有好日子过的,理由有许多种:

一是欲望不断升级,降欲也不能阻止;

二是智力不断提长,但困难总比问题多;

三是人不甘平静,总会主动找苦吃。

四是人就算有权有势有钱有一切,但也担心失去。

由此看来,现实世界,无论你是谁,都一定会有痛苦,都一定有无奈之时,有危机感。现实很无奈,很难有公平、公正、公开,很难有快乐、幸福、自由可言,不值得过,但我们又不能人人都去寻短见吧,因此,有智慧的人又开始进一步寻找全新的出路。

千百年来,许多大师共同努力,终于创造出了无数的有意义的虚拟世界来了。

天堂是一个虚拟的新世界,极乐世界、共产主义、大同世界等都是在意识领域创造出来的虚拟新世界。今天的现实就是昨天的虚拟精神新世界,我们对未来的虚拟许多会成为明天的现实。人在整体上没法活在现实之中,人只能通过虚拟的世界而存活下来,甚至才能活得有滋有味。

如一个人如果没有梦想了,人生便了无生趣,许多人因为失去了做梦的能力,便被这个虚拟世界淘汰了。一个人一理有了新的梦,他便会立即兴奋起来,立即充满激情与力量,便会迅速激活身心潜能,迈向人生新的征途。

人,一天也不能没有梦,没有希望,没有牵挂!

为了让那个理想丰满,有专人便从事这项丰满的工作,于是各种宗教体系,政治体系,经济体系,价值体系,哲学艺术体系等逐渐丰满起来。于是,一个虚拟的多维文化世界便补步形成。

今天,我们活在客观真实中的人是极少的,绝大多数人都活在人造天堂之中。

说来悲哀,人的智慧不能解决人生的所有问题,于是退而求其,选择了构筑一个多维的人造天堂来安顿每个躁动的痛苦的灵魂。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是一种无奈中的主动选择。其目的尽可能安顿亿万计的不安的灵魂!

意义世界有四大直接好处:

一是生命有归属感;

二是生命有价值感;

三是生命有喜悦感;

四是生命有了不朽感。

先说归属感。从人类有了自我意识,人从整体中在精发离出来了,每个人便成了和,成了四方流浪的孤魂野鬼,如果没有一个孤儿收留收容所,那这个人生就会太凄凉,人生真的不值得过,上帝也就太残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智者必须创造出一个心灵家园,一个个精神家园,来被动或主动接纳孑孑独行在孤苦旅途在风雪中饥寒交迫的“孩子”,不然,这些上帝的孩子会死去路旁的。

再说价值感。

人找到了归属,就会创造价值。类为心在哪里,注意力就在哪里,注意力在哪里,时间、精力、智力资源信息就在哪里,因此,产品就会自然诞生。于是新的价值便产生。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呀!“得”就结的新果子,就会有价值。退一万步讲,就算半途而废,也会产生阶段性成果。在追求目标的道路上没有失败,只有否定了一种不行的方法,只有步步正在逼近目标。一万零一次就直抵成功了。总之,无论是相对价值,还是绝对价值,都是价值。

其次说喜悦感。

有归属感便有家,有家便有乐趣。有价值感更会有带来喜悦。一个人能笑便是自我存在发现并接纳,欣赏另一个存在的结果。笑的人生是最值得过的。就算我今天还在苦苦求学,还笑不出来,但我心中有梦有目标,我就有笑的那一天,就有笑的潜质,何况,游子在外,快过年了,一想自己正赶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不远的那个温暖的家,心中便会暖意融融,足下生劲!

最后说不朽感。

智慧最伟大的地方就在于给有限的个体生命创造了一种可实现无限可能的模式。这了不起,因为每个人都怕死,都怕朽,都怕悄无声息地死去,不被任何人记得。而智慧虚构出一种遍向永恒、绝对的路径,你只要按其方法做,就能永垂不朽!

智慧的一般目的是寻求解脱

人不在困境之中,都不会需要智慧。因此,智慧这个东西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只有一个目的——将人从苦海中拯救出来。

“解”者,即将人从捆绑中困境中危局中拯救,“脱”者,使人离开使人摆脱或甩掉。“解脱”即使人从苦难中逃离出来。当然不是盲目的出来,而是有方法的出来,是有人格的出来。如别人叫你从他胯下爬过来,你咬着牙爬过来了,那不能叫严格意义上的解脱,那地留下新的伤痕,人生会从一把枷锁进入另一把侮辱复仇的枷锁之中去。解脱不是换枷锁,而是给人带来实在的自由。

自由是智慧最向往的。

解脱就是超越束缚。

无形的束缚总是如影随形,人生总是从一把枷锁逃进另一把枷锁,现实总是一步步紧逼,我们总在作茧自缚中苦苦挣扎。少年被成长烦恼纠缠,中年被酒色财气羁绊,老年被名利得失捆绑。原始时代被环境束缚;农业时代被体力束缚;工业时代被资源束缚;信息时代被信息束缚;娱乐时代被痛苦和烦恼束缚。我们绝大多数人就这么在各自的束缚中无可奈何,苦度人生!

这天下到底有没有彻底的解脱之道可求?我先是拜读了中外数百位大智大慧之人的学问,而后又拜求了几十位所谓的当代“高人”。

儒家说,当你为他人考虑时,你就从对立中解脱出来了;道家说,当你从天地大道角度考虑时,你就从狭窄中解脱出来了;庄子说,当你作逍遥游时,你就从苦难中解脱出来了;佛陀说,当你从“空”的角度考虑时,你就从欲望中解脱出来了;成功大师说,你实现了坚忍不拔追求的目标时,你就解脱出来了;心理学家说,你能解脱一切心理的纠缠时,你就解脱出来了;经济学家说,你走上了财务自由之路时,你就解脱出来了;哲学家说,你只有从走出局部,你就从细枝末节中解脱了!唉,人们总是在越来越小的问题上知道得越来越多,而在越来越大的问题上却知道得越来越少。

谈到解脱,甚至有人说死也是一种解脱,有人说逃避也是一种解脱。死了,灰飞烟灭,留下的也只是一种完结。一个事物的完结,又是另一个禁锢的开始。逃避,一种软弱、无能的表现,能逃避吗?不能。逃避是一切依然存在,逃避永远无法真正的解脱。

一万家学说,一万种解脱之道。那么,究竟什么是解脱?

所谓“解脱”,在我看来就是永离苦海,就是卸下沉重的包袱,使自己身轻如燕,任由在美好的生活中畅飞。一句话,就是能及时出得来的人!

鱼儿冲破了鱼网就是解脱,小鸟冲破了囚笼就是解脱,蓓蕾推开外衣就是解脱,河水冲出了阀门就是解脱。

解脱,就是解决束缚。生命总是被一系列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枷锁捆绑着,一如囚徒戴上了脚镣手铐,没有丝毫自由可言,一旦解开枷锁,便得自由。人生也莫不如此。

解脱,就是即时超越。就是每天对生活的超越,就是无时无刻的超越,它是每天对一切事务的超越,是对一切旧形式、旧规则的超越。

解脱,就是决裂。它是对一切束缚的决裂。阳光刺破乌云是解脱,人生与恶习决裂是解脱,雄鹰展翅是解脱,良驹摆脱缰绳是解脱,摆脱人生道路上的一切阻拦都是解脱。

解脱,就是放下。放下一切追不到的物质,放下一切过度贪婪的想法。成熟的人,就是能学会选择,懂得放弃的人。明智的取舍胜过盲目的追求,我们要时时记住:放下就是快乐!

解脱,就是给心灵洗个澡。现实充满了灰尘,我们的心灵在红尘中打滚,自然粘上了无数的心灵垃圾,负垒前行,必让人喘不过气来,因此,要想迈步前行,就得时常给心灵冲个凉。

解脱,就是活在当下。生命总被外景干扰,我们在向目标进发征途,总是一次一次陷入岔路之中,陷入荆棘之中,陷入外景的迁移之中,我们从没有自主过,从没有自由过,从来就没有真真切切地为自己活过一回!

解脱,就是摆脱一切痛苦。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未来。人生不过百年,常怀千年之忧,这就是不知足的人生观。

解脱就是换空气,换血液,换心理环境。我们要学会走出小圈子,人要时常外出旅游,让大海涤荡你的情怀,让西玛拉雅山的雪水冲刷你的污浊,让春风吹开你紧闭的心扉。

解脱,就是走出自我。自我是巨大的,它所投下的阴影,有些人一辈子也走不出来。只有解脱,才能甩开沉重的包袱,才能走出沼泽,才能从走出孤独,才能走出懊悔和自私,才能走出痛苦和眼泪,才能走出窒息的小屋,才能走出浅薄,才能走出死胡同,才能来到璀璨的阳光下,来到大海边,让阳光镀亮你的心境,让生命像海燕一样腾飞。只有解脱,你才会发现世界原来这么宽广,人生原来如此美好。

所有的禁锢都可以打碎,所有的网络都可以冲破,人世间最可怕的是你走不出自己的阴影,人的悲剧往往在于自己束缚自己,无法解脱。

在我看来,不管是哪一种解脱,生命都将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皈依和涅槃。解脱之美如同大海无羁无绊、波涛万顷,足以淹没一切阴霾、混沌以及一切微不足道的自我陶醉、自我满足,那是自由的腾跃、华彩的飞扬、随意的荡漾,那是举起美酒邀朋痛饮……

总之,生活中需要不断地有所进取,同时也有所解脱,这就是人的精神世界里的新陈代谢。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解脱就谈不上进取。重轭挂在老牛长起厚茧的背上,那就步履艰难!一个人若只懂得进取,不懂得放弃,什么都想要,什么都往自己的肩上扛,那还不把自己压垮呀!有所得则有所失,有所失则有所得,这就是生活的辩证法。通常,一种解脱之后就是新的进取、新的拓展、新的收获的开始。只有把你的捆绑全部斩断了,你才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享受到你想不到的福祉。

解脱有三个层次:

一是对物质贪欲的解脱。人一生其实并不需要消耗太多物质,就现代有能力的人来说,并不需要日益去为物质而战,人大部分时间是为面子而战,为野心而战;二是对心理牵挂和心理病的解脱。我们每个人都是被教育出来的,都不免打上了各种方式的烙印,都承接了人性弱点的习性,都成了信息的伤害者;三是心灵自由的解脱之路。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都有自己的使命要完成。一个人若还未走上彻底的自由之路,那么他必是还未成熟的人,还是未真正未实现自我的人,还只是个半成品,还只是人的赝品。

人生的本质就是在束缚和解脱之间跳摇摆舞。生命的束缚无处不在,如短暂、有限、痛苦、灾难、罪恶、仇恨、短缺等,而生命的高贵之处就在于它能自动去寻求一种消除对人生不利的诸多因素。每解脱一次,就成长一次。生命就这样不断的升级,不断的走上了卓越之道。

解脱就是追求自由

人生就是由遗憾组成,你纵然实现了绝大部分追求的目标,但到死的时候,一定还有目标没有完成。你如果看清了这一人生的真相,你就能当下解脱,就不会再为能力所不达的事而烦心,何必!

圣严法师说,解脱的意义,可以很广,也可以很狭;可以高,也可以低。从基本的定义上说,所谓解脱,就是解放了束缚和脱离了束缚。有了束缚,便不自由;解脱了束缚,便是自由。因此,解脱的定义,也可以说就是自由的定义。

但是,自由是有范围的,人在不妨碍他人的自由之下,由于法律的保障,可以得到若干的自由,所以自由不等于放纵,自由也有其限度。

要求自由的倾向,实在就是主观状态对于客观状态的一种反抗,这种反抗的动力,几乎也就是生命的本能。包括动物与植物在内,如果失去了这种反抗的本能,必将不能生存。

比如草木的生长,它们反抗了地球的引力之后,才能从地面向空中发展,这种自求发展的动力,就是要求自由的一种反抗。

动物园的禽兽,更不用说,绝不是它们的自愿;野生的动物乃至昆虫,它们都有一种自求生活的本能,也必有一种抵抗环境的自强能力;纵然是家畜,也没有不为它们的生存而奋斗的。

人类,对于自由的要求,比异类的动物,更加强烈,更加深刻。虽然,由于文化及教育,在要求自由方面的表现,没有动物那样的露骨。但是,动物的层级越高,对自由的要求也越大,人类的文化越高,对于自由的要求也越复杂。

生物界的自由,仅在求得生存而已;动物界的自由,也仅在求得满足简单的饮食欲及生殖欲而已;人类的原人,大概又比高等动物的要求略胜一筹。人,总是人,不会没有肉体生活以外的精神生活,所以渐渐地向文明的时代进步。

一个文明人的自由倾向,是基于肉体的生存欲(饮食),进展到肉体的延续欲(生殖),再发展到精神的安定欲(神明的保护),最后便必然地要发展到精神的不朽欲。所谓精神的不朽,是用来弥补肉体必死的遗憾。一个文明人,他会喊出“不自由毋宁死”的呼声,那就是指的肉体(生存)的自由及精神(思想)的自由,但却未必包括了精神不朽的自由。能够精神不朽,他已不是一般的人,但这项要求,却是人人该有的,否则,他的人生是盲目的、昏沉的、没有自觉的、没有理想的,也是没有信心的。

当然,要求精神不朽,未必就是要求宗教的信仰,比如许多无宗教乃至反宗教的学者,他们不信神、不信上帝、也不信天国、更不信死后尚有所谓灵魂这样的东西,他们只以为造福了人类,他们的精神便会永远地活在人类的历史上,永远地融入于整个的宇宙间了,他们称这种作法为将小我化入大我。其实,他们是从混沌中来,又进入混沌中去。不过这些思想的要求精神不朽,要求个人冲破现实的时空,要求得到更大更久的自由价值,那是无可否认的。所以,如把尺度放宽,这些也是属于宗教信仰的一型。

最能普遍适应于人类的自由倾向,便是所谓灵魂不灭的要求(佛教不以为有固定的灵魂,众生的生死,纯粹由于业的聚散与牵引,在这当下一生的死亡之后,仍有一个我的存在,肉体虽然腐烂了,灵魂还是存在。这在神教徒说,灵魂可以奉上帝的恩召而进入上帝的天国,享受永生的快乐。在佛教来说,肉体虽然死亡了,善恶的业种却不会消失,它将带着我们去接受另一阶段的生死过程。

因此,不论神教的升天也好,佛教的善恶生死轮回也好,都是由于人类要求精神不朽而得到有力的注脚,这也是解脱思想的必然途径。但依据佛教来说,凡有一个“我”的存在,不论小我、大我,不论上天、下地,他的自由范围总是有限制的,所以也不得称为究竟的解脱。佛教的解脱道,目的是在解脱这一个“我”的观念,而能得到绝对的自在。

智慧就是要使我成为主人

我有真我和假我,有主人和客人。主人是指那个天空、大海,主人是指那个绝对的不变的,仆人是指那个相对的、多变的,仆人是形形色色的,花样百出的。

我要成为那不变的主人,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成为外在事物的主人;

成为肉体的主人;

成为情感情绪的主人;

成为头脑智力的主人;

成为真理的主人;

首先,我要成外在人、事物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