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三十六计》学生活
5546300000013

第13章 第二套 敌战计(5)

当时因战争的发展,一个新的兵种——骑兵正在日益发展壮大,赛马活动在各国都很流行。田忌也很喜欢赛马,常常同齐威王等人打赌比赛,但屡赛屡败。一天,孙膑乘着带帷盖的车子悄悄到赛场观看,他见田忌的马同威王的马足力相当,便在比赛前给田忌出主意说:“你用你的下等马对付威王的上等马,再用你的上等马对付威王的中等马,最后用你的中等马对付威王的下等马。比赛的规则是三局两胜,这样你就会稳操胜券了。”三场赛毕,田忌果真两胜一负,赢得威王的千金赌注。

这次赛马后,威王感到惊异,乃问缘由。田忌乘机把孙膑推荐给齐威王。威王当即面试兵法,发现孙膑才华超群,胸有韬略,便任命他为齐国的军师。

孙膑不仅把“李代桃僵”之计用于赛马上,而且在与魏军作战中,灵活地运用“李代桃僵”之计,战胜了强大的魏军。

田忌统兵围攻魏国都城时,孙膑乘车到了阵前,仔细观察阵势,他发现魏军分为三个纵队:一队在左,一队在中,一队在右。左队最强,中队一般,右队最弱。孙膑与田忌商议对策。田忌说:“先生教我赛马的方法如今方可使用,我想将军队分为三队,即一个强队,一个中强队,一个弱队。作战时,用我军的弱队去攻击敌人的强队,用我军的强队去攻击敌人的中强队,用我军的中强队去攻击敌人的弱队。这样岂不也是三战两胜吗?”

然而,孙膑却不同意这种战法。他认为,战争决不能满足于二比一而取胜,而是要以最小的损失,去打败总体上处于优势的魏军。他建议用齐军弱队去引诱敌人的强队,用齐军中强队对付敌人的中强队,以造成一个阵局敌军占优势,一个阵局双方势均力敌的局面,但这两个阵局的部署都只是为了暂时牵制敌人的兵力。与此同时,他亲自率领强队闪电般地去攻击魏军的弱队。在迅速取得胜利之后,就转而增援田忌所率的中强队,并与之协同去战胜魏军的中强队。随后,二人率领强队、中强队再与弱队会合,最后共同歼灭魏军的强队。

孙膑以“李代桃僵”的谋略,造成了齐军的优势,从而保证了齐军桂陵之战的胜利。这种各个击破的打法,可以说是战争中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这一军事原则的战术基础。

商业智慧 自己当老板

他的出身和相貌都普通得像一把刷子。

艾富雷德·佛勒出生于美国波士顿郊外的农村,父母都是老实厚道的农民。兄弟姐妹共12人,他排行第11。

一天,佛勒看见一家小工厂门前扔了一堆破旧的扫帚、拖把、刷子之类的清洁用具,突然他脑海一亮:扫帚和刷子之类的小用具是每个家庭每个工厂都离不开的,如果波士顿每一户人家我都卖一把刷子给他们,那我就会成为富翁啦。

说干就干,他背起了一捆捆、一扎扎批发来的扫把和刷子,开始沿街每家每户推销。

他敲开了两家的门,都被开门人嫌恶地打发走了。来到第三家时,这家的主妇正在吃力地搬动一只大花盆,他急忙跑上前帮了她一把。这是一位很慈祥很亲切的中年妇女,得知佛勒的来意后,她说道:“孩子,难为你了,你给我们家庭主妇带来了方便。”

佛勒做成了平生第一笔生意,以8美分卖掉了一把小刷子,开始了他的事业。

从此,晚上他就借着昏暗的煤油灯光,在地窖里生产各种新式样的刷子。白天,就背上刷子挨家挨户去销售。由于是产销一条龙,所以他很注意询问顾客意见,顾客有什么特殊要求还要一一记录,根据这些意见和要求回去改进原产品或生产新品种。这样佛勒平均每周的收入上升到50美元。

等到波士顿的生意做得差不多的时候,他把他的“工厂”迁到了另外一个城市哈特福特。在与波士顿的老客户保持联系的同时,又争取新的顾客。他租下了一个旧车库作工厂,雇了一个工人开机器,自己则把全部时间放在销售产品上。一年后,他的营业额已上升到每周200美元。

佛勒再接再厉,不断扩大他的事业,加大生产规模,生产大量各式各样的刷子,又聘请了许多销售员,新的客户不断增加,几乎每个城市佛勒都开展了他的业务。

看见佛勒的事业蒸蒸日上,许多厂商也东施效颦,纷纷生产廉价的刷子出售,但他们的质量却比不上佛勒的,佛勒的产品已赢得了顾客的信任。结果佛勒仍处于不败之地。

二战初期,佛勒发现美国士兵仍沿袭用布条擦枪,既费时又费力。他向军方说,他可以特制一种擦枪的刷子,可以把枪擦得又快又好。军方接受了他的建议,同他的公司签订了3400万把刷子的合同。

有了这份合同,无疑使佛勒得到了一大笔钱,更奠定了他刷子王国的地位。

【智慧金言】

李代桃僵作引军谋略,是隐喻以小的牺牲保全大局利益。

古人认为:在战争中,敌我双方各自都有其优势与劣势。一方在各方面都超过对方是绝不存在的。双方的胜败就在于双方强弱的较量。双方力量强弱的相较量之中,又有一个巧妙的秘诀。这个秘诀就是:在力量的对比中,指挥员要学会算账。多算者胜,少算者败。要善于用少数兵力做钳制,从全局的劣势中,争取到多个局部的优势。比如,孙膑赛马的故事就是典型的一例。

历史教会了我们许多东西,现代人的价值观固然跟古代有许多不同,然而生存的法则和力量对比则在许多情况下似乎没有变。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计名探源】

本计出自《草庐经略·游兵》:“伺敌之隙,乘间取利。”后人以顺手牵羊形象化地比喻看准敌方在移动中出现的漏洞,抓住薄弱点,创造和捕捉战机,乘虚而入获取胜利的一种谋略。元代戏剧大师关汉卿所著的《尉迟恭单鞭夺槊》一剧中,就出现了本计计名。《水浒传》第九十九回中也用过这一成语:“前面马灵正在飞行,却撞着一个胖大和尚,劈面抢来,把马灵一禅杖打翻,顺手牵羊,早把马灵擒住。”所谓顺手牵羊,原意是指乘人家没注意,顺手把别人的东西拿走的偷窃行为。引申到军事上,就是在完成主要作战任务的进程中,瞅空子顺手“捞一把”。这里的“羊”,一般指的是突然暴露出来的,是原作战方案中没有具体考虑到的,既来去顺路,又夺之顺手,赢之顺时,既不妨碍主要作战任务的完成,又出敌所料,能一举两得。

【原文】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按】

大军动处,其隙甚多,乘间取利,不必一战。胜固可用,败亦可用。

译文微小的漏洞,必须利用:微小的利益,也必须获得。变敌人小的疏忽,为我方小的胜利。

【译按】

敌人大军运动的地方,它的漏洞一定很多。乘此时机,夺取胜利,可以不必作战。这个方法,胜利者固然可以用,失败者也是可以用的。

【活学活用】

军事智慧 王猛助苻坚灭前燕

东晋太和四年(公元369年)四月,东晋桓温率步骑五万,再次兴师北伐,首先进攻前燕。

燕帝慕容暐一面派吴王慕容垂带兵南下抵御晋军,一面派人向前秦求援,许诺等打退晋军后,把虎牢(今河南荥阳西北)以西,包括洛阳在内的地区割让给前秦。

苻坚召群臣商量。众臣说:“十五年前桓温攻秦,燕军袖手旁观,不来相救,如今我们何必去救他们?”王猛却不同意诸卿意见,他说:“燕军不是桓温的对手,如果晋军灭燕,唇亡则齿寒,势必祸及我秦国。不如派少量兵力去援救燕军,等晋军退后,燕军也疲惫不堪时,我们再‘顺手牵羊’,燕国不是垂手可得吗?”苻坚听计,遂派二万人马赶到许昌,摆开了援燕的阵势。

秦军援燕,改变了南北军事力量的对比。晋军与燕军作战,晋军受挫,加上军粮告罄,只得撤退。在返回途中,突然遭到燕军的伏击,损失三万多人。余众逃向谯郡,又被许昌赶来的前秦军马拦腰截击,死伤万余人。

前秦出兵援燕取胜,前燕却毁约,拒不交割虎牢以西之地。前秦国王苻坚十分恼火,想要出兵攻打前燕,王猛谏道:“如今前燕处于优势之位,大王且休怒,再伺机顺手牵羊吧!”

再说前燕吴王慕容垂乘势追杀桓温,大获全胜。慕容垂便向朝廷请求犒赏将士。太傅慕容评十分嫉妒慕容垂,他说:“朝廷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将士们为国效力,理所应当。记下功劳即可,何必另行重赏?”慕容垂多次请求,慕容评坚决不同意。为此,二人成见越来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