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三十六计》学生活
5546300000029

第29章 第五套 并战计(3)

二十七日,朝廷任命曹参为相国。曹参刚听说萧何去世时,就对门下舍人说“快准备行装!我要去作相国了。”没过多久,使者果然前来召曹参入朝。起初,曹参地位卑下的时候,和萧何相交甚好;及至做了将相,两人有些隔阂。到萧何快死时,所推举贤能之人只有曹参。曹参做了相国后,所有的条令都不做变更,一体遵照萧何当年的规定。他挑选各封国中为人质朴、拘谨不善言辞、敦厚的长者,把他们召来任命为丞相属下的掾史、长史等官。对那些言辞锋利、专门追逐名利之徒,都予以斥退。然后曹参日夜只顾饮香醇老酒。卿、大夫以下的官员及宾客见他不理相国大事,来看望时都想劝说他,曹参都先劝他们喝酒;喝酒时想说话,曹参又劝他们再喝,直到喝醉了回去,始终没有开口说话的机会。这样的情况成为常事。曹参遇到别人犯有小错误,也一味包庇掩饰,相国府中终日无事。曹参的儿子曹窋任中大夫之职,惠帝向他埋怨曹参不理政事,认为“是不是因为我年纪小啊?”让曹窋回家时,以私人名义探问曹参。曹参大怒,鞭笞曹窋二百下,呵斥:“快回去侍候宫里,国家大事不是你该说的!”曹参上朝时,惠帝便责备他说:“那天是我让曹窋劝你的。”曹参立即脱帽谢罪,又说:“陛下自己体察圣明比高帝如何?”惠帝说:“朕哪里敢比高帝!”曹参又问:“陛下再看我的才能与萧何比怎样?”惠帝说:“你好像不如他。”曹参便说:“陛下说得太对了。高帝与萧何平定天下,法令已经明确。如今陛下垂手治国,我们臣下恭谨守职,大家认真遵守不去违反旧时法令,不就够了吗?”惠帝说:“对。”看似痴愚糊涂的曹参,深谙朝廷旧史,以明明白白的治世之道,赢得了做事清睁,百姓安逸的政绩。

曹参做相国,出出进进三年,百姓编了民谣来称赞他说:“萧何制法,整齐划一;曹参接替,守而不失;做事清净,百姓安逸。”

商业智慧 爆炸发生之后

一个周末的晚上,可恶的犯罪分子在马克斯·斯宾塞公司的马布尔·阿奇分店的橱窗里偷偷放置的一枚炸弹爆炸了,相邻的儿家商店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爆炸声惊动了这个沉睡的城市,更惊动了这家分店的员工。虽然第二天是休息日,但该店的员工们却在没有人号召的情形下,不约而同地一早回到店里,清理一片狼藉的店堂,更换橱窗上的玻璃。到了第三天的上午,周围的商店刚刚开始清扫商店内的爆炸碎片,马布尔·阿奇分店已经开始正常营业了。

人们不禁要问,该店的员工为什么会这样做呢?

其实,我们只要了解了该公司的管理方法,便不难找到准确的答案。

马克斯·斯宾塞公司是销售服装和食品的英国最大的零售商,也是英国最注重福利的公司。然而,公司并不是将福利作为慈善机构的施舍硬塞给职工,而是为了激励他们去积极工作。

公司一贯重视和关心辖下4.5万员工的福利待遇和个人的发展提高。管理层把每个职工都看作是有个性的人。人事部门的管理工作人员超过900人。他们主要是在各商店中工作,并成为商店管理班子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人事经理要对他所管理的五六十人的福利待遇、技能培训和个人的提高发展方面负责。

公司每年要拨款5000万英镑,用于提高职工的奖金和福利。这是一笔相当大的数额,但是经营者对此并不认为可惜。公司董事长西夫勋爵甚至对地区经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你就是出差错,那也必须是因为过于慷慨。”

为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他们建立了高质量的职工餐厅。每个职工只要花40个便士(约合65美分)就可以吃到一顿三道菜的午餐、早晨咖啡和下午茶。这样,职工就能精力充沛地投入工作。

公司还特意为一个曾经在一家分店任过经理,在公司工作了50年的老年女士购置了一幢小型住宅,并发给养老金。这些感情投资使在职的全体职工大为感动,他们看到了公司的关怀与体贴。

这些措施大大增强了公司的凝聚力,不论是分店经理、管理人员,还是会计、营业员,甚至普通的送货员,都以自己能在马克斯·斯宾塞公司工作而感到自豪。

公司有3.5万人持有本公司的股票,倘若他们以高价出手,那么公司的控制权就会转移到其他企业,但是员工们总是紧紧捏着自己的股票不肯脱手。因为他们信赖公司,热爱公司。

【智慧金言】

假痴不癫也是一种明装痴呆,而暗中算计他人的计谋。运用到军事斗争中,能起一种迷惑敌人,缓兵待机,后发制人的作用。

假痴不癫是一种老成持重的谋略,对指挥员心理素质要求很高。只有具备沉着镇定、戒骄戒躁,不被暂时的功利所打动的指挥员,才有可能运用好这一计谋。

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①

【计名探源】

东汉末年,荆州刺史刘表的儿子刘琦与其继母不和,恐遭陷害,向刘备求救。当时刘备正依附于刘表。刘备便派诸葛亮到刘琦家中,刘琦乘机哀求诸葛亮说:“继母屡次加害,非要置我于死地,目前我的处境十分险恶,请先生相救。”诸葛亮因为事关刘琦母子之情,外人不便插手,所以表示拒绝。刘琦再三恳求无效,便邀请诸葛亮到他住所的楼上观赏一部古籍。诸葛亮爱书,听说有古籍,非常高兴,便答应了。诸葛亮随刘琦登上一间小楼,却并不见藏书。就在这时,刘琦便双膝跪下,承认自己事出无奈才把诸葛亮骗上楼来,再次请求诸葛亮指点出路,拯救性命。诸葛亮埋怨刘琦不该欺骗他,要下楼离去,可楼梯已被抽走了。刘琦又再三哀求说:“先生担心事情泄露,现在这里只有我和您两个人,再没有别人知晓,您可以放心了。”又要拔剑自刎。诸葛亮只好给他出了一条计策,叫他借鉴历史上“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的经验,利用黄祖新亡,江夏一时无人守御的机会,向刘表请求屯兵江夏,如此便可以离开继母,脱离危险了。刘琦按照诸葛亮的计谋行事,果然灵验。这则故事就是“上屋抽梯”之计的由来。

【原文】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②。

【按】

唆者,利使之也,利使之而不先为之便,或犹且不行。故抽梯之局,须先置梯,或示之以梯。如:慕容垂、姚苌诸人怂秦符坚侵晋,以乘机自起。(晋书一一四\[符坚传\])

【注释】

①上屋抽梯:一作“上楼抽梯”。原意是,强迫对方作秘密谈话。后汉末,刘表的长子刘琦,不容于后母,常请诸葛亮指示自寅的办法,亮不答应。一天,二人同上高楼,琦暗中叫人把梯子抽掉,对亮说:“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你说是不说?”亮回答:“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琦恍然大悟,请求父亲把他外调,因而,免得祸害。(见《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这里是解作,用小利去引诱敌人,使他上大当。②遇毒,位不当也,《晶·噬嗑》卦六三,象曰:“遇毒,位不当也:”《诚斋易传》,“若腊(肉)之坚而难噬也,噬之则遇毒而伤齿也。……此弱于齿而噬夫坚者也,能不遇毒乎?故曰位不当也。”这里可以解作:贪求不应得的利益,必招后患。

译文故意给敌人方便,引诱它深入我方,然后选择有利时机,断绝它的前应和后援,使它完全处于死地。敌人这样的下场,《易经·噬嗑》卦上说得好:噬嗑而遇到毒害,是因为你贪吃不当吃的东西。

【译按】

唆,就是用小利去引诱。如果只有利引诱,而不大开方便之门,那敌人或许会犹豫不动。因此,凡用上屋抽梯的计谋,必须先安置好梯子,让敌人不怀疑;如果那里已经有了梯子,就要显示出来,让敌人知道。如慕容垂、姚苌等人怂恿秦符坚南下侵入晋国,以便乘机自己起来。符坚上了他们的当,全师南下,大败于淝水,竟为慕容垂、姚苌等所乘。

【活学活用】

军事智慧 高献计平叛

公元580年,相州总管尉迟迥举兵反叛朝廷,派其子尉迟悖率步骑八万进屯武陟。杨坚遂命郧国公韦孝宽率军前往平叛。韦军进至河阳(今河南孟津西),见敌势强大,便不敢应战,畏蒽不前。高颎见状,便自告奋勇,向杨坚请战。杨坚命高频为监军,立即出发。

高颎深知,此去凶多吉少,临行前,托人向老母说:“儿临危受命,忠孝不可两兼,请老母保重。”说罢,便率部火速抵达前线,与韦孝宽商议对策。高颎说:“敌强我弱,且我军士卒怯敌。只有采取破釜沉舟的战法,使我军进则无路,退亦不能,那么将士便会化怯为勇,非死战不能决胜。”韦孝宽称善。

次日,高颎命军士在沁水架桥,准备过河击敌。叛军见韦军架桥,便从上游放火筏前来烧桥。高颎一面命士兵把土袋垒在桥侧,防御火筏;一面指挥士卒赶快架桥。桥刚落成,高颎命令全军冲过桥去,随后下令将桥烧毁。将士们见后退无路,便个个争先出击,拼死杀敌。叛军见韦军势如猛虎,吓得纷纷抱头鼠窜。韦军大胜,一举平息叛乱,擒杀尉迟迥。

商业智慧 股票经纪人赫希洪

研究股票的人绝不会不知道一个名叫约瑟夫·赫希洪的人,因为其“玩”股票有术,由一文不名赚到1亿美元。

研究矿业发展史的人同样不会放过这个名叫约瑟夫·赫希洪的人.因为他善于变废为宝,为近代矿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赫希洪个子不高,性格开朗,爱开玩笑,却同时又是老奸巨猾之人。他是一个移民到美国的犹太人,出身贫民区,自小进入纽约华尔街,与股票结下不解之缘。后到加拿大从事矿业开采,买卖矿业股票使他很快成为巨富,一生中最成功的一件事是发现了西半球最重要的战略物资——铀,不但使他的财富达到1亿多美元,而且使他声名大噪。

1914年,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这一年世界发生了什么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大战刚一开始,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美国证券交易所都关闭了。交易所成了人们悲痛欲绝的地方。

赫希洪向几个正在交易所门口打纸牌的人打听,这里能不能找到工作,这些人哄然大笑起来。他太向往在这里工作了,并不死心,转向不远处的下百老汇走去,一个办公室接着一个办公室去询问有没有工作干。直到他在120号依奎布大厦,在爱默生留声机公司找到一个在午间兼总机接线的办公室工作。

半年后,他莽撞地告诉爱默生公司总经理韦克夫,自己更喜欢给他做股票曲线和图表。从此他便与理想沾上边了,成了韦克夫的制图员。

此后3年他成了股票专业图表员,对股票买卖算是学到家了。17岁那年,他成了一名股票经纪人,开始赚大钱了,给自己添置了新衣服,又给母亲买了一幢房子,一家人终于过上了舒适的生活。可好景不长,有一次股市猛然下跌,他买进了一家钢铁公司的股票,结果他赚到手的钱又几乎一分不剩地输光了。

那一次的惨败使他变聪明了,以后他的买卖顺利了许多。1929年是赫希洪最幸运的一年,这一年是美国股市历史上最热闹的一年,“医生和屠夫们都放下他们的工作,加入了股票买卖行列,这是一个疯狂的时刻。”赫希洪回忆时说。他的经验告诉他“山雨欲来”了,他把手头上的一切股票悉数抛光,得到了原来投资的10倍——400万美元。这是他30岁以来看到的最多的钱,于是他携着这笔巨款躲到远远的地方去了。

他前脚刚踏出交易所,身后就传来了股市暴跌的消息,一落千丈,连美国银行都因暴跌而倒闭关门。

他浑身出了一身冷汗,3年后依然心有余悸,再不敢回头,远远地跑到加拿大的多伦多成立了赫希洪公司,看到没什么好干的,就小心翼翼操起老本行。

在加拿大,赫希洪重复运用这个“上屋抽梯”之法,在短短几年间就轻而易举地赚到了800多万美元。但真正使他成为亿万富翁的是他发现了铀矿。

一名叫袭宝的化学家在昂塔里奥省丛林覆盖的阿沟马盆地,发现盖氏计数器发生奇怪反应。于是,许多地质学家和探矿者以为这里会有铀矿,纷纷进行勘察,但发现铀的含量微不足道。虽然盖氏计数器依旧剧烈跳动不已,勘察者却不以为然,都草率地以为是没有价值的钍在作怪。

袭宝仍不死心,继续研究,终于找到答案——原来是雨和雪以及地面上的磷把靠近盆地地面的放射线过滤掉了,而盖氏计数器所显示的,确是表明此地含有大量铀矿床的事实,不过铀矿深藏在地下罢了。于是,他找了十几家公司及采矿商,想说服他们切切实实地做一次钻探试验。但所有的人都认为这是毫无意义的浪费而拒绝了他。最后,袭宝找到了赫希洪。

赫希洪认真倾听了袭宝的分析,觉得这又是个非常值得冒的险:成本不大,一旦成功就是绝对的一本万利。

1954年4月,赫希洪和袭宝开始在阿沟马盆地钻探,从盆地深处取出几十块矿石,拿到温哥华一间实验室去化验。很快结果出来了:60块样品,含铀的矿石就有50多块。这真是天大的成功,袭宝禁不住大声欢叫:“赫希洪真幸运!”到这时为止,赫希洪只不过投资了3万美元。

一个庞大的计划悄悄地在阿沟马盆地一带展开了,他们找出这条几十公里长的铀矿带后,钉木桩把它围起来,然后请律师立即起草文件申请在此地开矿。为了不引人注意,他们动用了飞机勘探。加拿大矿业历史上最神奇的事件就在秘密中拉开了序幕。

几个月后,阿沟马盆地热闹起来了,大批工程师和大量机器云集而来,铀矿开始大量被挖掘上来。很快,赫希洪公司的股票也上市了。

20世纪50年代初期是东西方冷战的开始,由于美国在日本投下的两颗原子弹,使得全世界的所有国家都以前所未有的心情关切起原子弹的制造。原子弹的制造离不开一种物质:铀。铀矿的开采和利用是各国都极端关注的事。

赫希洪他们发掘出大量的铀矿,美加两国政府和公众的震动可想而知。人们对它的股票的期待的热切程度也可想而知……

赫希洪再一次“上屋抽梯”——当他最后离开他的铀矿时,他的财富多得连他都觉得太多了,反而因担心没地方放而愁出心病来。后来他的心理医生告诉他把钱用一个盒子装起来,他接受了这个建议,花了几乎所有的钱,买下了一家大公司2/3的股份……他终于可以高枕无忧了。

【智慧金言】

《孙子·九地篇》中说:“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原意是让他人上高楼之后,去掉梯子,使其处于绝境。《三国演义》中有刘琦为请教诸葛亮而上楼抽梯一段。

让人上了高楼,便抽掉梯子,那人当然就跑不掉。拿这一点来说明捕捉灵感的方法,倒也是妥当。

商战中,上屋抽梯无疑是毒辣狡猾的一招,使自己安然离去,又无须担心后有“追兵”;使企业赢利,又无须担心产品没有销路。用好此处,很好地保存了企业自己,而不用与竞争对手在激烈的商战中疲于奔命。

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

【计名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