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三十六计》学生活
5546300000037

第37章 第六套败战计(5)

南宋时,金国主帅金兀术率兵南侵,与岳家军对阵于朱仙镇。金兀术的义子陆文龙勇猛善战,岳家军连连失利。

岳飞见自己的部将敌不过陆文龙,便挂起免战牌,独坐后营,苦思良策。岳飞部将王佐熟读兵书,深谙韬略,他想:“春秋时,要离能舍身断臂刺庆忌,我何不如此仿效,去舍身报国呢!”想到这里,他挥起剑来,一咬牙,毅然砍下自己的左臂,然后独自拜见岳飞。岳飞见王佐断了一臂,大惊,忙唤军医来医治。王佐忙说:“大人休动!我是心甘情愿自我断臂,想以此‘苦肉计’去金营诈降,乘机接近陆文龙,劝其归宋。请求大人允准。”岳飞十分感动,抚摸着王佐的断臂,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王佐拜辞岳飞,星夜直奔金营,被金兵卫土挡在帐外。王佐说:“快让我见你们大帅,有要事禀告。”卫士进帐回报,金兀术传令进见。王佐见了兀术,便把左臂绷带打开,伤口还在渗血。王佐哭道:“昨夜,我劝岳飞与大帅议和,岳飞非但不听,反将我左臂砍下,逐出宋营。我只好投奔大帅,以报此仇。”金兀术信以为真,便说:“你为议和,竞遭岳飞如此毒手,那就留在营中疗伤,为大金效劳吧。念你一片苦心,我就赐予你‘苦人儿’为名吧!”遂下令允许“苦人儿”自由进出各营,为金兵介绍岳家军的情况。

这一天,王佐来到陆文龙的营帐。帐中只有一位老妇人。王佐打听出她是陆文龙的奶妈,特来拜访。这奶妈是中原人,思乡心切,听说王佐从中原而来,如见亲人,说到家乡时忍不住把陆文龙的真实身份悄悄告诉了王佐。

原来,陆文龙本是宋朝潞安州节度使陆登的儿子。十三年前,金兀术攻陷了潞安州,陆登率众拼死抵抗,最后与夫人一起自杀殉国。金兀术为收买人心,将陆文龙收为义子,并把陆文龙及其奶妈带回金国抚养,并让奶妈声称是文龙的亲妈。陆文龙在金国生活了十三年,还不知道自己的身世。

正说着,陆文龙回来了。陆文龙见王佐与奶妈叙得热乎,便坐下来,让他讲讲中原的见闻。此时,王佐一口气讲了两个故事:一个叫“越鸟南归”,说的是越国的西施带鹦鹉到了吴国,鹦鹉从此不再说话,直到西施回到越国,它才开口说话。另一个叫“骅骝向北”,说的是杨家将孟良从辽国带一匹马回宋京,不料那马整天向北嘶叫,不吃不喝,七天后饿死。陆文龙听了,十分感动地说:“鹦鹉、骅骝如此诚信,值得人们仿效呀!”次日,王佐带着一幅昨夜自画的“陆登夫妇殉难图”来见陆文龙。陆文龙一边观画,一边问:“先生通古识今,此画出自何典?”奶妈递茶上前,一见此画,手一哆嗦,茶碗“啪”的一声落地,老泪横流。陆文龙大惊,捧着奶妈双手问:“妈妈为何伤心?”奶妈道:“我不是你妈,那画上才是你的亲爹亲妈啊!”陆文龙顿时目瞪口呆。王佐见状,便把当年的情况原原本本告诉了陆文龙。陆文龙听了,半信半疑,拉住奶妈的手,问:“这是真的吗?”奶妈点点头,又向陆文龙哭诉一遍。陆文龙如梦方醒,他泣拜王佐道:“不孝之子,今日幡悟。恩公点拨,永世不忘。”说罢,拔出剑来要去刺杀金兀术。王佐急忙把他拦住说:“金兀术帐下人多,防范甚严,如此盲动,反受其害。此事还须从长计议。”陆文龙挥泪说:“此仇不报,誓不为人,我就听恩公之命了。”

几天后,金兀术从金国运来一批铁浮陀,这是一种威力很强的大炮,准备用来轰击宋营。当晚,王佐见金兀术只顾忙着点兵备马,便装作打猎,悄悄地带着陆文龙和奶妈逃回宋营。岳飞见王佐说服了陆文龙,大喜,忙命人把他们安顿好。王佐说:“岳大人快做准备,明日金兀术就要用铁浮陀轰击。”岳飞急令所有营帐虚设旗帜,带领宋军星夜退入山中。

次日凌晨,金兵推出铁浮陀,炮击宋营,霎那间,山摇地动,硝烟弥漫,放炮的金兵以为宋军已全军覆没,就把炮丢在一边。急忙回营邀功去了。

此时,埋伏在附近的宋军蜂拥而上,只见陆文龙率领军士迅速把铁浮陀一一推进河中。然后鸣金回击,杀入金营,金军大败。

商业智慧 日薪5元革命

1908年10月,福特汽车公司成功推出T型车,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第一年就销出6000辆,创下历史最高纪录。以后每年都几乎以比上年翻一番的速度递增。到1913年止,福特汽车公司的T型车生产了近20万辆,全部销售一空,而市场依然供不应求。福特汽车公司的事业如日中天。

1914年初的一个周末下午,福特由他刚满20岁的独生子埃德赛尔陪着,到工厂巡视。因为工厂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努力提高产量,工人周末不能放假,连星期天常常也要用来加班。

他们巡视完工厂后,埃德赛尔不无忧虑地说:“爸爸,工人们看你的眼神不太对劲,您注意到了吗?”

经埃德赛尔这么一提醒,福特也突然有所发觉,说:“你这么一说,我似乎也觉得有点奇怪,到底是怎么回事?”

“爸爸,您和职工们沟通过吗?”

“以前常和他们交谈,但是最近因为职工人数激增,很少再和他们交谈了。”

“我倒常和他们交谈呢!”儿子说。

“那很好啊……他们有什么反映吗?或者抱怨什么吗?”

埃德赛尔沉默了几秒钟,福特回过头来注视他。

“抱怨倒没什么,但由于工作量不断加大,T型车十分畅销,工人们情绪反而低落了。”

“为什么?”父亲有些惊讶地问,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

“工人们不是机器呀,即使是机器也要时时上油呢,何况是人。他们都是有家庭、老婆、孩子的人,但他们不得不把大量时间花在工厂里,难免对工厂的劳动制度有所不满。”

“不满?难道工运激进分子已潜入工厂,准备起来闹事了吗?”当时正是工人反对资本家剥削而纷纷起来罢工、游行的高峰期,福特不得不十分警觉。

“不是的。”

“那么,是怎么回事?”

“爸爸,您最好去问问主管人苏伦森。”

福特知道苏伦森是一个非常出色的管理人员,他工作勤奋努力,技术上也是一把好手。但有一点令人担忧的是,他是个工作狂。他一周干7天,白天不休息,晚上还要熬至深夜,星期日、节假日也不例外。他要求工人们也如此,主张一周工作时间应为60小时。他不过问职工们的想法,经常武断地要求职工加班加点,职工们对这种夜以继日的劳动制度早已不满,如今快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

埃德赛尔看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迹象。福特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

第二天是星期天,福特突然传下命令:所有管理人员停止休假,召开紧急会议。

福特首先对着苏伦森问:“现在工厂的平均工资是多少?”

“一天2元。”苏伦森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上一期的利润超过很多,红利达20000%(股东资金的200倍),这个你知道嘛!再把工资提高点吧。”

“是的,这些我都知道,可是2元钱已经比附近的别克汽车公司多出20%了。”

“再提高点!”

“那么……加到2.5元吧!”这个数字是苏伦森费了好大劲才提出来的。

“还是太少,苏伦森先生。”福特将手抱在胸前,若有所思地说。

然后苏伦森把工资定在3元上。这时与会者议论纷纷,有的表示赞成,有的表示反对。赞成者主要认为,高薪能买来平安,使工人安心工作,继续不断扩大福特汽车公司规模,着眼点在长远;反对者则考虑到过高的加薪会引起同行们的反感,弄不好会弄巧成拙。

正当众人在热热烈烈地争论着的时候,一旁沉默着的福特说话了:“好,决定了,苏伦森先生,从明天开始,福特汽车公司的最低薪资上升为5元!”

在场的都无不目瞪口呆,面面相觑。

“5元钱!”许多人都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怎么,你们有什么意见?”

“您是想把今年所得的利润的一半分给职工?”

“是的,把股东红利的一半拿出来。”福特果断冷静地回答,接着,话锋一转,又说:“好了,这事到此为止吧。下面讨论一下工时改革。我认为每天工时10小时劳动强度过大,工人们的意见很大。我注意到了一些企业已开始尝试8小时工时制了,职工们普遍欢迎,为什么我们不尝试一下呢?”

这个意见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同,很快就决定下来了。

亨利·福特的这两个决定在美国历史上写下了高薪制度。这一历史性的一页,在美国近代劳工界掀起了一场革命风暴。

在福特公司紧急会议的第二天,《纽约时报》登载了这样一段话:福特汽车公司董事长亨利·福特提出日薪5元的最低薪资,同时提出一天8小时工作制度……这是美国工业史上的大革命,这个革命风暴势必为欧洲带来很大的影响。

消息一出,《纽约时报》的社长欧克斯嘲讽地说:“福特那个乡巴佬恐怕是发神经了!什么一天5元,现在是产业革命时代,他这么做,简直是想破坏资本主义社会。”

美国财经界发言人《华尔街经济日报》也向福特猛烈攻击:福特汽车公司的清洁工一天2.34元已有些过分,现在居然升到5元,实在有悖资本家理论。

一些社会主义的激进分子也在底特律市发起了几百人的集会,指责福特的日薪5元的做法实际上是一种欺骗性的策略,目的不是保护劳工,而是为了避免罢工,这种行为可耻!

更令人遗憾的是,由于风闻福特汽车公司日薪5元,1万多名来自全美各地的求职者涌向了福特汽车公司门口,因行为粗野而和警察发生摩擦……

更有甚者,个别别有用心的人指使一名工人的妻子写信给福特说:“一天的5元薪金,虽是您的恩赐,但是如此促使我丈夫赌马、酗酒、找女人……是毁灭我们家庭啊!”

各种各样的攻击铺天盖地,然而福特并没有动摇,他相信他的诚意是会被理解的。

他义无返顾实行他的日薪5元,每天8小时的工作制度,还积极改善职工的福利待遇,专门从教堂请来了马季斯神父担任工厂新成立的福利部顾问,把全厂15000名职工当做一个大家庭成员,给予每一个人关心照顾。工人们自然非常感激公司,更加努力地工作。

几年后,即20世纪20年代,欧洲、美国相继进入经济萧条期,工人的罢工运动更是风起云涌,席卷而来,许多工厂企业纷纷破产倒闭,劳资矛盾不断激化。可福特汽车公司却安然无恙。

许多企业主这时不得不赞叹福特的先见之明,也纷纷行动起来加薪,缓解劳资双方的矛盾。

【智慧金言】

苦肉计是通过假设内部有矛盾,并以自我伤害的方式,打入敌人的内部,骗取敌人的信任,进行间谍活动的一种谋略。

在古代中国,施用“苦肉计”去战胜敌人的事例很多。最令人叫绝的是三国时期,赤壁大战前夜,东吴名将周瑜和黄盖合演的那场苦肉计。

现代商战中,企业应用此计,以苦换甜,通力协作,发奋图强,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十五计连环计

【计名探源】

此计名见于《元曲选》中《锦云堂暗定连环计》杂剧。又见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标题“王司徒巧使连环计”;四十七回标题“庞统巧授连环计”。《兵法圆机·迭》曰:“大凡用计者,非一计之可孤行……百计迭出,算无遗策,虽智将强敌,可立制也。”意思是,采用两个以上的计谋,环环相扣,作好决策,那么即使智谋再高、力量再强的敌人都能被制服。

连环计,指多计并用,计计相连,环环相扣。其旨在给敌人制造包袱,使其自相钳制,失去行动自由,从而乘机攻破敌人。

【原文】

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①也。

【按】

庞统②使曹操战舰勾连,而后纵火焚之,使不得脱。则连环计者,其法在使敌自累,而后图之。盖一计累敌,一计攻敌,两计扣用,以摧强势也。如宋毕再遇③尝引敌与战,且前且却,至于数四。视日已晚,乃以香料煮黑豆,布地上。复前搏战,佯败走。敌乘胜追逐。其马已饥,闻豆香,乃就食,鞭之不前。遇率师反攻,遂大胜。(《历代名将用兵方略》宋)皆连环之计也。

【注释】

①在师中吉,承天宠也:见《易经·师》,大意是,用兵打仗一定胜利,因为这是得到天的宠爱。即用这样策略打仗,自然会得到胜利。②庞统(一七九——二一四):三国时刘备的谋士。字士元,襄阳人。初与诸葛亮齐名,号“凤雏。”(《三国演义》第四十七回《庞统巧授连环计》)③毕再遇,宋代兖州人,宇德卿。有谋略,精通军事,为抗金名将。(《宋史》卷四○二)

译文敌军兵力强大,不能靠硬打,应当运用谋略,使他们自相牵制,借以削弱他的力量。《易经·师》卦说:“像这样用兵打仗一定胜利,因为这是受到天的宠赐(按:‘天’可作自然解释,也可以说是:这是受着自然规律决定的)。”

【译按】

庞统诈降曹营,怂恿曹操把舰船用铁索勾连起来,便于用火焚烧,使船只逃脱不得。可见连环计就是先让敌人自相箝制,行动迟滞,然后再谋攻击的策略。前一计(累敌)和后一计(攻敌)结合运用,必然能摧毁强大的敌人。例如:宋代毕再遇,在战争中常设计拖住敌人。他忽而在前,忽而在后,就这样三番五次地把敌人缠住;到天色昏暗,他把预先用香料煮好的黑豆撒在阵地上,又前往挑战,一会儿,故意败退。敌人乘胜追击,可是,他们的战马已经饥饿了,嗅到豆子的香料,都在吃豆子,任你鞭子抽打,也不肯走动。这时,毕再遇展开兵力,猛扑敌人,因而获得大胜。这也是连环计的运用。

【活学活用】

军事智慧 子贡一箭五雕

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在常人眼里不过是一介书生,但却因心中有纵横之计而名扬天下。

这一天,孔子正在讲学,一个弟子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先生,不好了,不好了!齐国的田常要出兵打鲁国了!”

孔子一听顿时出了一身冷汗:“这个,这个,我的祖坟全在鲁国,你们可要出来管一管呀!”

这时,子路站了起来:“先生,让我去吧,我会让他们收兵的。”

“你,你不行啊!”

子石说:“先生,那就让我去吧。”

“你也不行,我看还是子贡去吧。”孔子点了子贡的将。

于是,子贡坐着马车前往齐国,见到了田常便说:“将军要打鲁国,那绝对是错误的。”

“你说错在什么地方?”田常问。

“你看它的城墙又破又低,它的土地又小又穷,它的国君又蠢又笨还不仁义,它那一帮大臣也都是没用的东西,它的士兵和老百姓也都不乐意打仗,就凭这些你也不能和他们打呀!”

田常看着子贡,越听越不明白,只好耐着性子听他说下去。

“你不如去打吴国,吴国的城墙又高又厚,土地宽广肥沃,兵甲坚固,士兵都是经过专门训练的,这些都是吴国容易被攻克的原因。”

田常听了大怒:“你这是什么混账道理,这就是你想告诉我的吗?”

子贡说“你不要生气,你听我说,打鲁国是好取胜,可是取胜之后,必然要使国君骄傲起来,君臣也就会更加放肆,这样一来齐国就危险了。如果去打吴国不能取胜,士兵和将官死在外边,国内没有强臣做你的对手了,下边也没有人指责你的过错,治理齐国也就只有你了!”

田常一听连连点头:“可是我已经把兵派到鲁国去了,再叫他们去吴国已经来不及了。”

“这个好办啊,我去见吴王,叫他们出兵救鲁伐齐,你那时再出兵战吴国。”

子贡又匆匆跑到了吴国,一见到吴王,他就振振有词地说道:“我听说,做国君的不能没有后代,称霸业不能有强大的对手,如今齐国要占领鲁国与吴国争霸了,我私下里为大王担心啊!如果解救了鲁国,就等于困住了齐国。”

吴国想了想说:“这样好是好,可是我正准备打越国,还是等我打完了越国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