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佛经》学生活
5546400000029

第29章 活得安——宁静是美,安定最乐(4)

多少人在今天已经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多少人在今天已经成了残废,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家破人亡。所以,你不但非得接受平淡,还得为了天天拥有平淡而心存感激。因为使平淡消失的,是唯恐避之不及的“不测风云”。事实上,你并未体悟到平淡的真味。你要说了,平淡能有什么滋味?还不是和白开水一样无味!

有个弟子问佛祖:“您所说的极乐世界,我看不见,怎么能够相信呢?”佛祖把弟子带进一间漆黑的屋子,告诉他:“墙角有一把锤子。”弟子不管是瞪大眼睛,还是眯成小眼,仍然伸手不见五指,只好说:“我看不见。”佛祖点燃一支蜡烛,墙角果然有一把锤子。“你看不见的,就不存在吗?”

平淡之美实难言明,宛如陶渊明在诗中所云:“此中有真意,欲辩己忘言。”生命,我们一边享受它一边失去它,我们无法增加生命的长度,只好追求它的高度。我们眼睛能看到的高度、手臂能触及的高度都是有限的,唯有心能到达无限高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人生的真理,着实是藏在平淡之中啊!

无欲而恬然

善知识,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坛经》

善知识,用自我固有的智慧来观察世界,使自我的内心和外部的世界都明亮起来,认识自我的本心。如果认识了自我的本心,即是彻底解脱。如果获得解脱,就是般若三昧,就是无念。什么叫无念?如果对于所接触到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没有爱恋追求的欲望或心念,就是无念。这种心理状态可以运用于对待一切事物和现象,同时又不为一切事物和现象所污染和侵蚀。

《坛经》上说,“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麻衣道士史宗曾作偈《咏怀》以解此问——

有欲苦不足,无欲亦无忧。

未若清虚者,带索披玄裘。

浮游一世间,泛苦不系丹。

方当毕尘累,栖志老山丘。

此偈的起首两句用通俗易懂的言语指出人的欲望是无底的,只有无欲,超凡脱俗,才能够无忧、怡然。而“清虚”,则指清静淡泊,不为世俗所役。三、四句则借用春秋时隐士荣启期尝行于郧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的故事,指出有欲望的人比不上清静淡泊的人快活。五、六句用“不系舟”之喻,表现“清虚者”无欲而恬然的心情,生动而贴切。最后两句中的“尘累”,是佛教语,指烦恼、恶业的种种束缚,也指世俗事务的牵累。作者用“当毕”来对待“尘累”,表明了自己对无欲的向往和追求。

可以说,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存在欲望,然而,一旦有了实现欲望的机会,能否以道德压制欲望,战胜贪念,这是一个人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

东晋时,吴隐之经旧邻韩康伯推荐,开始出任“辅国功曹”,随后官职不断升迁,并历任卫将军主簿、晋陵太守、左卫将军、广州刺史、太常、中领军等职。

然而他却没让生活随着他官职的升迁而奢华,依然过着清贫的日子。下属们都有些不解,有人曾经问他,“你寒窗苦读,有了今天的地位却不想改善自己的生活,你不觉得有点吃亏吗?”

吴隐之则说:“一个人读书做官如果只为了贪取富贵,他的人生理想就十分低俗,人生也就无味了。读书做官对这些人而言便是件坏事,是促其堕落的平台,又有什么值得称道呢?我不想成为这种人。”昊隐之每月领到俸禄,第一件事便是接济贫穷的亲友和乡邻。他的家人起初并不赞成,常常责备他:“你不贪不占,这在做官的人中已是很难得。我们家也不富裕,倘若再将辛苦所的俸禄白白送给别人,当官还不如做百姓呢!”

吴隐之为了让家人理解自己,耐心做他们的工作,劝诫他们说:“戒除贪心不是件容易的事,这需要时时刻刻的努力。我也担心自己一旦富裕起来,就开始追求享受了,现在清苦一些是好事啊!”

一次,吴隐之和随从出门办事,天下起雨来。吴隐之看见一个书生抱着蓑衣在雨中行走,十分奇怪,便主动上前问他说:“蓑衣可以遮挡风雨,你为什么不用呢?”书生说:“蓑衣是我在路上拣到的,如果失主心疼蓑衣,那么我披在身上就不合适了,所以只好抱着。”吴隐之深受触动,他说:“你能做到这样,我也自愧不如啊。”他把书生请回府中,托人保媒将女儿许配给了他。

吴隐之清廉有德,朝廷对他屡有褒奖,十分信任。当富庶的广州地区的官吏贪污丑闻不断时,朝廷任命吴隐之为广州刺史,在当时来说就是广州地区的最高官员。

朝中大臣在推荐吴隐之时说:“一个人如果能做到不贪,那么任何东西就无法诱惑他了,这样才能保持公正,让人信服,使社会风气发生大的改变。吴隐之有许多贪取的机会,他都经受住了考验,这是其他人不可比拟的。”吴隐之在广州任上,严惩了一大批贪官污吏和不法商人,使当地习俗日趋淳朴,官吏奉公守法。

吴隐之之所以能够做到不贪、受人尊重,这很大的功劳应记在他有一颗无欲之心上。物欲之人,不会因为贫穷而办鸡鸣狗盗之事,更不会因为富贵而变得奢靡起来;无欲之人,不会因为无权而献媚于人前,更不会因为有钱而鱼肉百姓、聚敛财富。

我们常常被欲望缠身,被欲望搅得吃睡不香。人生短短几十年,谁能没有些想法呢,谁又不希望自己活得更舒服些呢?于是,欲望把我们支配得如无头苍蝇般滴溜乱转,让我们的身心都疲惫不堪,却很难有所得。无欲而怡然,我们缺少的就是一种淡泊明志的心怀、老僧入定的境界,试着去探寻这种境界,找回属于我们的那份怡然生活。

安贫乐道,快哉人生

善知识,无者无何事?念者念何物?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无,眼耳色声,当时即坏。善知识,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坛经》

善知识,所谓无是没有什么东西呢?所谓念是念什么东西呢?所谓无,是指没有差别对立,没有各种迷恋尘世的错误思想。所谓念,是思念与如来佛性相等同的自我的本性。真正的如来佛性是念的本体,念就是真如佛性的功效作用。真如本性是自我起念头,自我认识,并不是通过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等感觉器官来把握现象。真如佛性是每个人先天具有的内在本性,所以才能产生心念。如果真如佛性没有了,也就是人的自我本性没有了,那么眼睛就看不清颜色,耳朵听不到声音,六种感觉器官就坏死了。善知识,真如本性是自我起念头,自我认识,因此,六种感觉器官虽然有视听感觉以及理解的功能,却不会被尘世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分别污染,而且真正的本性永恒地自由自在。

《坛经》认为“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

有这么一位推销员,他在一个圣诞夜里悟得了这个快乐秘方。

那是某一年的圣诞夜,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充满着节日的欢愉。这位推销员却一个人孤单地坐在公园里的一张长椅上回顾着往事——

去年的今天,他也是孤单一个,以醉酒度过了圣诞节,没有新衣、没有新鞋,更谈不上新车子、新屋子了。“唉!看来今年我又要穿着这双旧鞋子度过圣诞了!”心里想着,并看了看脚上的这双旧皮鞋,一股惆怅悄然涌上心间。

就在这时,这位推销员看到了一位残疾青年正费力地支配着轮椅在他身旁经过,他立即顿悟:“我有鞋子穿是多么幸福!他连穿鞋子的机会都没有啊!”那天过后,这名推销员发愤图强,力争上游,终于,他有了不错的业绩,不但穿上了新鞋,而且还有了自己的车、自己的房。

如何把“禅”的这种生活之道落实到生活里去呢?首先我们必须随时保持一种“知足常乐”的心态。

“知足常乐”听起来有点消极、有点不思进取的意味。其实不然,“知足常乐”非但不消极,反而是活泼、积极的,用现代人的形容词叫“敬业乐群”,人之所以有烦恼,很多时候都在于“不知足”。例如当我们找到一个工作以后,如果心里所想的只是要怎样往上爬,要怎样才能出人头地,这时烦恼就产生了。如果我们能用另一个想法:“这份工作确实得来不易,它是社会上种种的因缘与助力,才让我得到这个工作机会。”自然你就会珍惜与尊重这份工作,用这种心态去对待工作与工作的伙伴,就不难发现何谓快意人生了!

贫困的生活、卑贱的身份,很容易使人丧失志气、丢失激情。在磨难中保持热度不减,是生活发生转机的首要前提。再贫贱的人只要能够坚持住自己的信念、安贫乐道,那么生活就不会抛弃他、快乐也不会远离他。

东汉时,出身微贱的陈实在家乡当了一名县衙的小吏,有时还要干粗活。陈实俸禄很少,常常挨饿,有人就劝他说:“你毕竟是个小吏,吃不上饭只因你太本分了,为什么不贪占一点财物呢?”

陈实说:“我身份卑贱,如是再干些不法之事,不是更下贱吗?我不能胡为,我要保持心灵的纯洁。”

陈实用心读书,希望有一天能摆脱卑贱的地位。有人认为他当务之急是安定生活,劝他说:“人要穿衣吃饭,读书是没什么大用呢!即便你有大学问,但因为你穷别人也会看不起你,还是干点正事吧。”

陈实不理会这些,相信自己总有出人头地的那一天。后来,陈实当了太丘县县令。他在任上,生活虽然有些改善,但因他奉公守法,日子仍不宽裕。

陈实的手下没有油水可捞,都对他抱怨不止,有的公开对他说:“从前的县令,自己富足,我们做下属的也有好处可得。现在你自己清苦,我们也跟着受穷,对谁都没有好处,应该变通一下才好。”

陈实说:“我不想违法,因为我知道犯罪比受穷的害处更大。贫穷时不失去正义之心,严守本分,这才是致富的正途,哪能任性胡来呢?我们现在无灾无难,这不比违法入狱要好很多吗?”

邻县的县令后来因贪赃入狱,他的下属也有很多人被牵连治罪。陈实的下属这才感到他的教导正确,说:“贫贱的人一旦把握不住自己,就会惹来更大的祸患,我们现在平安无事,都是拜陈实所赐啊!”

陈实不因贫贱而巧取豪夺,远离正道,所以后来他才当上了高官,没有中途倒下。他教导下属不用歪门邪道解脱贫困,他们才没有滑向犯罪的深渊。

安贫乐道,并非不思进取,它是在一种平和的心态,是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积极心态,它是一种人生觉悟,能够让我们坦然度过人生中的每一个失意、每一段痛苦。

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因别人以及外界的干扰而随意改变,不让忧愁与烦恼来左右我们的情绪,这便是安贫乐道中的快乐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