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佛经》学生活
5546400000037

第37章 输得起——懂得变通,不通亦通(1)

任何事业都不会一帆风顺,通往成功的大道上会遇到许多“绊脚石”,但只要正确对待,不气馁,持之以恒,始终坚定如一,成功是会有希望的。成功的人大部分都曾被失败冲击过,所不同的是他们的心灵却一刻也没有被击倒,能够积极地向着成功之路迈进,所以他们成功了。这些成功的人总是在失败的时候能够将负面的影响转变成积极的能量,告诉自己:“天无绝人之路。”

只有输得起,才能赢得了

汝今好去,努力向南,不宜速说,佛法难起。 ——《坛经》

你要多保重,一直往南,不要过早地向人们宣传教义。要使佛法兴盛起来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充满着艰难险阻。

据《坛经》记载,五祖弘忍禅师曾告诫六祖惠能要迅速向南逃往,且佛法“不宜速说,佛法难起”,目的自然是在保护惠能之余,让他承受一些失败与痛苦,磨炼他的意志。五祖弘忍也认为只有输得起才能赢得了。

有的人由于不能很好地面对挫折或失败,于是当他们遇到一些经济上的、生活上的或名誉上的挫折、失败时,思想就崩溃了,这些人都是一些经不起失败或挫折考验的人,亦是失败命运的拥有者。

输是什么,失败是什么?什么也不是,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赢是什么,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往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许多时候,我们都希望事情会如我们想像的方向发展,但是事实却未必如此,失败的阴影总会第一个袭向我们。一旦被它缠住是件很苦恼的事情,它会令我们坐立不安。当遇到这种情况时,一定要让我们的心灵变换一种状态,抛开压抑从容乐观地对待这种情况。

有一个樵夫黄昏回家时,发现他的房子起火燃着了。

左邻右舍都前来帮忙救火,但是因为傍晚的风势过于强大,还是没能将火扑灭。一群人只能静待一旁,眼睁睁地看着炽烈的火焰吞噬了整栋木屋。

大火终于灭了,只见这位樵夫手里拿了一根棍子,跑进烧成灰烬的屋里不断地翻找着。围观的邻人们以为他在找藏在屋里的珍贵宝物,所以都好奇地在一旁注视着樵夫,企盼他快点儿找到,也好看看是什么宝物。

过了半晌,樵夫终于兴奋地叫起来:“我找到了!我找到了!”

邻人们纷纷向前一探究竟,才发现樵夫手里捧着一柄柴刀。于是都扫兴地离开了。

樵夫兴奋地砍下一段木棒嵌入柴刀里,充满喜悦地说:“谢天谢地。只要有了这柄柴刀,我就可以再建造一个更坚固耐用的家了。”

我们应该敬佩那些从不幸中站起来的人,正如故事中的樵夫一样,当他面临不幸的时候他并没有被一时的厄运击倒,反而从中找到了另外一个值得去高兴的理由——他的柴刀。因为柴刀就是他的希望。

富兰克林曾说:“有耐心的人才能达到他所希望的目的。”不错,任何事业都不会一帆风顺,通往成功的大道上会遇到许多“绊脚石”,但只要正确对待,不气馁,持之以恒,始终坚定如一,成功是会有希望的。成功的人大部分都曾被失败冲击过,所不同的是他们的心灵却一刻也没有被击倒,能够积极地向着成功之路迈进,所以他们成功了。这些成功的人总是在失败的时候能够将负面的影响转变成积极的能量,告诉自己:“天无绝人之路。”

凡事不可钻牛角

善知识,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坛经》

善知识,道必须是流动畅通不受阻碍的,怎么能阻挡滞塞它呢?如果自己在主观上对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不执著,这就是道的流动畅通;如果自己的心执著于一切事物和现象,这就是自我束缚。

《坛经》上说“心若住法,名为自缚”,偏执显然是束缚我们思维发展的罪魁祸首;《坛经》还给我们指出了一个正确的处理办法,那就是“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如果自己在主观上对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不执著,这就是道的流动畅通。

宋代名僧思净禅师曾做过一首名为《答或问》的禅偈,告诫人们并非偏执才能解决问题,运用他法亦能将事情办好——

平生只解念弥陀,不解参禅可奈何?

但得五湖风月在,太平何用动干戈!

偏则不全,执则不灵;不正常的形态大多始于偏见,不协调的意象多半来自偏执。偏执往往让我们的思想执迷其中不能自拔,故而显得越发狭隘、不能产生建树。

陆亘大夫爱好佛法,有一天他特意向南泉禅师请教问题:“从前有人在瓶子里养了一只鹅,后来这只鹅逐渐长大,瓶子里面装不下了。现在既不能毁了瓶子,又不能伤了鹅,你能不能把鹅弄出来?”

南泉禅师突然叫他的名字:“陆亘!”

陆亘习惯地回应:“在。”

南泉禅师淡然道:“鹅已经出来了。”

这位大夫在和南泉禅师打什么哑谜呢?

我们在思想的范围下长大,然而却慢慢发现思虑反而障蔽了自身思维的发扬,这便是陆亘的疑惑。而南泉禅师正是看出了这点,特意在陆亘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称呼他的名字,知道陆亘必定会立刻作答。此举,自然是南泉禅师点拨陆亘最好的办法。

偏颇叫人高估自己,成见让人低估对方,固执使人错估一切。下面故事中的灯笼隐喻成见,烛光象征真理,这个盲者的意外。错不在失明,而在偏执;对一个偏颇的人而言,其前途之波折与坎坷,诚然可以想象矣!

一位盲人去拜访朋友,归家之时因天色已暗,却向朋友借取一只灯笼用来照路。

“你好像用不到灯笼吧!”朋友客气地提醒:“无论明暗,对你不都一样?我觉得你手里拿根拐杖比较安全,这样你就能注意到路上的石头,不会被绊倒了。”

“不,我需要的是灯笼,如果我不带灯笼的话,别人就会很容易撞到我,那才危险。”他很坚持。

于是,他提着灯笼朝家走,可是没走多远却被人撞倒了。

“你这人怎么这样?”他对来人叫道,“难道你没看见这盏明亮的灯笼,还往我身上撞?”

“老兄,灯笼蜡烛已经熄了,你知不知道!”那人说。

生活中存在许多固执的人,但固执不同于偏执。适当的固执,为人平添一份可爱的“原则美”,而偏执往往容易把人生打成死结,既伤害自己,同样有伤害了他人。

偏执的人往往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只想让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同时,会有一种盲目的自我崇拜心理,以为自己处处都比别人高明,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凌驾于他人之上,这种人很难让人接近,也很不容易成“气候”。

执著未必是好事

善知识,内外不住,去来自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能修此行,与般若经本无差别。——《坛经》

善知识,既没有追求外在事物和现象的念头,又没有追求内心各种心理体验的欲望,其心自由自在,能消除任何执著追求的心念,对一切事物衣现象都没有执著,能这样修行,就与般若经典所要求的没有任何差别。

神赞和尚原来在福州大中寺学习,后来外出参访的时候遇见百丈禅师而开悟,随后又回到了原来的寺院。他的老师问:“你出去这段时间,取得什么成就没有?”神赞说:“没有”,还是照着以前的样子服侍师父,作些杂役。

有一次老师洗澡,神赞给他搓背的时候说:“大好的一座佛殿,可惜其中的佛像不够神圣。”见到老师回头看他,神赞又说:“虽然佛像不神圣,可是却能够放光!”

又有一天老师正在看佛经,有一只苍蝇一个劲儿地向纸窗上撞,试图从那里飞出去。神赞看到这一幕,禁不住做偈一首:“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他的老师放下手中佛经问道:“你外出参学期间到底遇到了什么高人,为什么你访学前后的见解差别如此之大?”神赞只好承认:“承蒙百丈和尚指点有所领悟,现在我回来是要报答老师您的恩情。”

神赞见到老师为书籍文字所困,不好意思直接点明,只好借助苍蝇的困境来指出老师的不足。文字语言都是一时一地的工具,事过境迁再执著于文字,就如同那只迷惑的苍蝇一样总是碰壁啦。

倘若一个人能够放下心中的那份执著、破除心理的固执念头,人生将会少许多烦恼、多些成功。相反,如果我们过于执著于那些本不该执著的事情,我们将会迷失更多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