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命是因果在捣鬼
5546500000040

第40章 修炼篇:因果四训(8)

所谓空杯,最直接的含义就是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很难接纳新东西,因此要将心里的杯子倒空,将自己所重视、所在乎的很多东西以及曾经辉煌的过去从心态上彻底了结清空。只有将心倒空了,才会有外在的松手,才能拥有更大的成功。这是每一个想有所作为的人所必须拥有的最重要的心态。

日本高僧白隐禅师有一次接见一位满腹经纶、自视甚高的学者,禅师耐心地倾听他那咄咄逼人、喋喋不休的高论,一面亲自为他执壶斟茶,一会,清茶斟满,并由杯口向外溢,弄湿了茶几。

学者立即说:“禅师,茶已满出来了!”

禅师慈祥地微笑着,像是自语道:“啊,茶满出来了,再也装不进了。”

那位聪慧的学者立刻领悟到其中深刻的道理,顿改先前骄傲自满的态度,虚心求教,终于受益匪浅。

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老子所讲的“虚”是什么意思呢?“虚”就是空,空就是通,通就是灵,灵就能动,所以叫做虚空,所以叫做通灵,所以叫做灵动。当你的心虚了、空了、通了、灵了,你就灵动了,你就聪明了。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老子》这里说的“不谷”是什么意思呢?这就要提到老子先前所讲的“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和“上德若谷。”这其实就是“虚怀若谷”的来历。

一个满怀失望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法六寺,对住持释圆和尚说:“我一心一意要学丹青,但至今没有找到一个能令我满意的老师。”

释圆笑笑问:“你走南闯北十几年,真的没能找到一个老师吗?”年轻人深深叹了口气说:“许多人都是徒有虚名啊,我见过他们的画,有的画技甚至不如我呢!”释圆听了,淡淡一笑说:“老僧虽然不懂丹青,但也颇爱收集一些名家精品。既然施主的画技不比那些名家逊色,就烦请施主为老僧留下一幅墨宝吧。”说着便吩咐一个小和尚取来了笔墨砚和一沓宣纸。

释圆说:“老僧的最大嗜好就是爱品茶,尤其喜爱那些造型流畅古朴的茶具。施主可否为我画一个茶杯和一个茶壶?”年轻人听了,说:“这还不容易。”于是调了一砚浓墨,铺开宣纸,寥寥数笔,就画出一个倾斜的水壶和一个造型典雅的茶杯。那水壶的壶嘴正徐徐吐出一脉茶水来,注入到了那茶杯中去。年轻人问释圆:“这幅画您满意吗?”

释圆微微一笑,摇了摇头。

释圆说:“你画得确实不错,只是把茶壶和茶杯放错位置了。应该是茶杯在上,茶壶在下呀。”年轻人听了,笑道:“大师为何如此糊涂?”

释圆听了,又微微一笑说:“原来你懂得这个道理啊!你渴望自己的杯子里能注入那些丹青高手的茶,但你总把自己的杯子放得比那些茶壶还要高,茶怎么能注入你的杯子里呢?涧谷把自己放低,才能得到一脉流水;人只有把自己放低,才能吸纳别人的智慧和经验。”

俗话说:“泰山不让土壤”,此话是说,泰山如此之高大,也不拒绝接受土壤——故愈成其高大。

自然界这样,人类也是如此,只有不知满足,虚怀若谷,大度能容,才可以成为伟大的人物。

可见,一个有志成大事的人,要想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就必须吸引各方面的人才;虚怀若谷,有包容一切人、事、物的雅量,才能不断发展壮大自己,实现其远大抱负。

可是现实中几乎每个人都难以做到真正倾空自己的杯子,而这恰恰是我们所犯各种错误的根本原因。这是一件说来简单却很难做到的事情。

每当你拒绝任何人或任何观点时,一定要对自己说:“且慢,先让我倾空自己的杯子,冷静地分析、客观地辨别、理智地取舍,也许我现在还有许多错误观念是自己并未意识到的”。

人要有空杯心态和海绵心态,让自己从学徒的心态开始前行。如果总是守着自己的半桶水,晃呀晃的,就会陷入孤芳自赏、敝帚自珍的封闭境地,就会成为孤陋寡闻、不思进取的井底之蛙。保持空杯心态的唯一的方法就是把杯子里原来的水给倒掉。人的大脑就如同电脑一样,你只有不断删除那些过时的知识和经验,才能不断接受新的东西。否则,你内存有限的大脑和心灵就会被一些无用的垃圾塞满而死机。

哈佛大学校长来北京大学访问时,讲了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有一年,校长向学校请了三个月的假,然后告诉自己家人,不要问我去什么地方,我每个星期都会给家里打个电话,报个平安的。

校长只身一人,去了美国南部的农村,尝试着过另一种全新的生活。在农村,他到农场去打工,去饭店刷盘子。在田地做工时,背着雇主吸支烟,或和自己的工友偷偷说几句话,都让他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愉悦。最有趣的是,最后他在一家餐厅找到一份刷盘子的工作,干了四个小时后,老板把他叫来,跟他结帐。老板对他说:“可怜的老头,你刷盘子太慢了,你被解雇了。”

“可怜的老头”重新回到哈佛,回到自己熟悉的工作环境后,却觉着以往再熟悉不过的东西都变得新鲜有趣起来,工作成为一种全新的享受。这三个月的经历,像一个淘气的孩子搞了一次恶作剧一样,新鲜而有趣。自己原本洋洋自得,甚至呼风唤雨的哈佛大学校长职位,自己原本认为的博学与多才,在新的环境中一文不值。更重要的是,回到一种原始状态以后,就如同儿童眼中的世界,也不自觉地清理了原来心中积攒多年的“垃圾”。

这个故事说明,我们只有定期给自己复位归零,清除心灵的污染,才能更好地享受工作与生活。

真正经得起风雨的人,是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有空杯心态的人。

一个已经成功的人,一个已经辉煌的企业如果不敢和不能空杯归零,都极有可能陷入失败的境地。如果将自己放小,那么世界就会变大。当心中装满了自己,就不会有别人的地方,世界当然就会很小。而将自己放小,所有的人和事都能容下,世界自然就会变大。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倒空自我,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更好的自我。

这是一种对工作、对学习、对生活、对生命的放空、低头和吐故纳新。放得越空,拥有越多。如果你不愿意放弃,就无法重塑,倒掉心中盛满的,才能让心灵甚至整个生命重生。此空为彼满,放弃是为了更深一层的拥有,要有空杯心态,这样才会拥有得更多。

林语堂先生有过这样精辟的高论:“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

此乃空杯心态的最完美体现。空杯心态不但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人生境界、一种职业态度、一种修身哲学。

永远不要把过去当回事,永远要从现在开始进行全面的超越。当归零成为一种常态,一种延续,一种不断时刻要做的事情时,也就完成了人生的全面超越。

除非自我(不是指肉体,别误解)“死去”,否则你是永远不可能开悟的。死是一切开悟的开始。除非你发现了他人,否则,你是永远不可能开悟的,发现也是一切开悟的开始。

理性主义是开悟的,因为有一个“死”是一直是理性主义的魂。“创造”的前题是否定。否定就是要让一切陈旧的东西立即死去。

人类的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发展,就是因为“死”造成的,没有死,没有生。

死是伟大的,死是一朵最美的花朵。这是平凡的人无法接受的,因为死对于平凡的人说是恐惧的,是一生的恐惧,正因为这个恐惧,他一生都小心翼翼,都一向下不敢打破任何东西,都尽力维护着陈旧的格局,所以,他的生命一如草芥,毫无价值可言,风一吹,他的人生就了无痕迹。

你要想开悟,除非你“死”掉,这个死是“自我”这个概念死掉。如果你不死,你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讨论大会上都只有你,那么,你就是独裁,就是孤立,就会死亡。

智慧是大树下面的小树,那大树不死,小树是不可能得到阳光的,是不可能成长的。你的自我不死,你是看不到别人的,也是听不见别人的金玉良言的。

除非你死,否则,开悟将不会在你身上发生。

死是一个彻底的词,也是一种彻底的行为。它不是改良,不是边走边看边观望,改良是一个半智慧,是一朵半开的花朵。边走边看是没有开悟的表现,只是有了开悟的迹象,因为他动摇了旧信息旧事物。

这也是好的,一个动摇,一万个动摇,一万个动摇就是可能将你引向开悟之道。生命的过程是一个超越的过程,是一个否定,再否定和一连串的否定的过程。人就是在否定中成长和成熟的。

否定哲学更多的运用在物质生产文明上。今天,我们将否定哲学运用到人与人的关系文明上来。你要想处理好人际关系,要想拥有众多的朋友,你若还是一个平凡的人,那么,你只要死掉自我才会达成你的目标,否则,全是扯蛋!

死掉“自我”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死掉自私的我。

我是一切思维的中心,一切行为的中心,一切语言的中心,而现在,我教你死掉自我,换上“他人”,将你的思维语言和行为都以他人为中心,将以前你的一切关于自我的运作系统继续运行,只是换了个中心,换了个内核,你就会立即改观。你就不会太自私。若换得彻底,你就会无私。一个人若无私,你还愁什么呢?你还有什么恐惧呢?你不愁没有朋友遍天下?

二是死掉旧的观念和思想。

你大脑里在过去接受太多的垃圾,它们都作为能量在你头脑中嗡嗡嗡,都各自为政,想对你施控,一旦这些东西全死光光了,你才会重生。当你看到他人的头脑中也有你的一模一样的观念时,你才会吃惊,你才会发现你与他之间是有冲突,而且是针锋相对的。从前,你只是自我的观念,你想将你的观点加给你的老婆,你的下属,所以你一直处在冲突之口。此时,你唯一要做的是,杀掉你的旧观念和旧思想,否则,你什么开悟也不会发生。

三是死掉你想开悟的想法。

你若一直想着开悟,你是不可能的,因为又一个新的垃圾占据了你的大脑。因此,老子说,只有无为,你才会有为。当你没有自我,当你彻底关掉自我后,你才会有为你,才会重生,才会走进他人。如果你不敢或不能杀掉自我,那么,你将永远处在内心战斗。由于长年混战,你将成为一篇废墟,你将成为一个垃圾场,你将臭不可闻。

杀掉自我的目的,就是要你走出“一”,就是要你去迎战另一个“一”,使你成为”二思维”。一旦你能启用“二思维”的运作系统时,你的人生就摆脱了悲剧的地狱,就会制造出喜剧来。

你看不到物质的对立面,看不到那个反面,那么你是不可能醒悟的,是不可能开悟的。佛陀是一个伟大的人,他的一切教化就是叫你杀掉自我的,他用他的证悟告诉你,你必须彻底清除你的人生,必须彻底清清除自我,清除一个个旧观念,无论正确与否,他使你最后变成一个一无所有的人,变成一个“空”的人,一个纯粹的、天真的、处女般的空。

当你空时,你就开悟了,你就成了一个彻底的受欢迎的人,因为你不再吝啬的不再执着的不再坚持自己的观念。

一个人太自我,他就不可能看见他人。这正如一间房子里挤满了万物,我们就看不见房子的空了,只有彻底清除房中的一切时,我们才重新发现了那个原有的“空”。生命亦是如此。

总之一句话要记住:杀掉自我,真实的生命才能开始;杀掉自我,你才会走向他人;杀掉自我,你才能领悟佛陀的空;杀掉自我,你才会走上开悟之途!

你必须这样,你才会诞生!

一位16岁的少年去拜访一位年长的智者。

他问:“我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够给别人愉快的人呢?”智者笑着望着他说:“孩子,在你这个年龄有这样的愿望,已经很难得了。很多比你年长很多的人,从他们问的问题本身就可以看出,不管给他们多少解释,都不可能让他们明白真正重要的道理,就只好让他们那样好了。”

少年满怀虔诚地听着,脸上没有流露出丝毫得意之色。

智者接着说:“我送给你四句话。第一句话是,把自己当成别人。你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吗?”

少年回答说:“是不是说,在我感到痛苦忧伤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是别人,这样痛苦就自然减轻了;当我欣喜若狂之时,把自己当成别人,那些狂喜也会变得平和中正一些?”

智者微微点头,接着说:“第二句话,把别人当成自己。”

少年沉思一会儿,说:“这样就可以真正同情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的需求,而且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

智者两眼发光,继续说道:“第三句话,把别人当成别人。”

少年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说,要充分地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可侵犯他人的核心领地?”

智者哈哈大笑:“很好,孺子可教也。第四句话是,把自己当成自己。这句话理解起来太难了,留着你以后慢慢品味吧。”

少年说:“这句话的含义,我是一时体会不出。但这四句话之间有许多自相矛盾之处,我用什么才能把它们统一起来呢?”

智者说:“很简单,用一生的时间和经历。”

少年沉默了很久,然后叩首告别。后来少年变成了壮年人,又变成了老人。再后来在他离开这个世界很久以后,人们都还时时提到他的名字。人们都说他是一位智者,因为他是一个愉快的人,而且也给每一个见到过他的人带来了愉快。

“别人”与“自己”是一种辨证的统一,懂得理解别人,试图多为别人考虑,一切就要比我们想象的要美得多。

对自我开刀的决心有多快,世界蜕变成吉祥、清净的速度就会多快。

每一次要出国去玩。期待的心情是那么的快乐,然后时间到了。真要搭上那出国飞机的时候,突然之间那一种快乐的心情已经减少一半了:然后出国玩的时候,或许刚开始玩的时候,可以得到某种程度的快乐,可是五天的行程到了第三天心情已经很低潮了,想回家了,或者怕说假期过得那么快就要回家了。不管你想回家,或怕那么快就要回家了。都是不快乐的。

那种快乐是那么虚幻,因为你内在有那么多的不快乐,所以才一直想要放假,然后一直想要在放假中,填得满满的充实与快乐才有意义。

因为你内在充满空虚、无奈、无聊,所以你才会追求生命要活得有意义,追求充实,追求生命要有价值,那都是你的自我——你的邪恶心,所造成你痛苦的根源。

透过我们在所处世界的境遇,可以看到我们内在杂染的种子,然后我们可以把我们的自我种子观照以后,它溶解了,我们的世界就会开始不一样。

当你的心愈来愈喜乐,愈来愈祥和,愈来愈清净,愈来愈容易体谅他人为人着想,你的世界你的遭遇,可以在你深度对自我开刀的决心有多快,你的世界蜕变成吉祥、清净的速度就会多快。

所以,以前伤害你的人,会因为你内心品质的转换,而会将恶缘转换成善缘,恶人他对别人很邪恶,可是对待你就很祥和,因为是你内心的品质,而创造你外在世界的环境。

所以,你不需要学很多的卡耐基训练课程,学怎么样的去讲话,要包着糖衣,或者要用钓鱼的方式,用什么诱饵,那都是治标不治本,那都是在耍权弄势,耍那些手法可以骗到人家一时,可是骗不了他人一辈子。

而且那些东西,事实上,纵使你用那些手法很有效果,也是你好运势运作的一部分,等你好运势都没的时候,那些东西、成效也会不见,那都还是在你命运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