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命是因果在捣鬼
5546500000045

第45章 修炼篇:因果四训(13)

美国研究应激反应的专家理查德·卡尔森说:“我们的恼怒有80%是自己造成的。”生活中让你生气的烦事很多,比如,上班时堵车堵得厉害,交通指挥灯仍然亮着红灯,而时间很紧,你烦躁地看着手表的秒针。终于亮起了绿灯,可是你前面的车子迟迟不启动,你愤怒地按响了喇叭,前面车子的司机才仓促地挂上了一挡。而你却在几秒钟里把自己置于紧张而不愉快的情绪之中……

“我真的会被他气死!”“这件事情快气死我了!”相信对这种情绪绝不陌生。工作的繁忙天天周而复始,没有人能逃避挫折和生气。生气大一点,就成了愤怒,愤怒会使情绪的平衡遭受破坏。

发怒会使人远离真理。世界上很少有因为愤怒就使问题和矛盾获得解决的;相反,常常因为愤怒把事情搞僵了,搞糟了。愤怒时,极而言之,极而行之,没了后退之路,没了回旋余地。本来有理,反而变成了没理;本来小事,结果闹成了大事。

人是一种高级动物,可是人和其他动物质不同点之一便是:人会生气,其他动物虽然也会相斗,但不会斗气。生气是人类很自然的反应,可是斗气只能带给人一时的激情与满足,本身并没有什么积极的结果,甚至可以说,斗气的破坏性大于建设性。原因如下:

生气会使你追求的目标变得模糊。例如夫妻斗气会妨碍家庭幸福;两人斗气,会荒废事业;两个公司斗气,会互相毁灭;两个国家为斗气而发生战争,会荒废事业;两个公司斗气,会互相毁灭;两个国家为斗争而发生战争,会导致民不聊生。为斗气而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智者不为。

生气会使人失去理性。气是属于情绪性的,气的存在,使人呈现出感性的一面,但若上升到要斗的程度,则会使人失去应有的理性,而做出错误甚至后悔莫及的决定。

生气会使人的眼界变小,忘了气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事、更广大的天地。与人对抗,千万不可激怒,就会头脑发热,失去理智,使事情变得不可收拾。

生气会变成对手刺激你的策略。斗气有时是对方采取的一种策略,或许他知道你容易动气,所以故意刺激你,好把你引入歧路,让你因此自我折损;或许他不知道你是不是容易动气,便激一激你,从而探明你的底细,而他的目的,当然也是为了破坏你,或是毁灭你!因为谁被激怒,就易被消灭。

一般来说,激怒别人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在言语上激怒你,譬如讽刺你、笑你、挖苦你,或指桑骂槐、无中生有、含沙射影……

第二种是在工作上惹怒你,譬如故意为难你,左一句“太难配合”,右一句“可行性不高”……

善用计谋的人懂得,请将不如激将。将此法用得出神入化者大概莫过于三国时的诸葛亮,诸葛亮下江东时,曾三激周公瑾,使温文儒雅的周郎暴跳如雷。

如果对方有心激怒你,这些动作都会使得不愠不火,甚至姿态摆得很低,你明知他是故意的,却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受到伤害,譬如,别人错怪了你,冤枉了你,伤害了你……总之,人家说了对不起你的话,或者做了对不起你的事等等。这时候,我们应当怎么对待这些有意或无意造成的伤害呢?

如果是针锋相对,以牙还牙地去报复,那么受到伤害的除却对方,还有自己,因为报复是一把双刃剑。

聪明的人这时候一般会选择原谅对方、宽容对方。伟大的德国哲学家,也就是“悲观论”的提出者叔本华认为生命就是一种毫无价值而又痛苦的冒险,在他生命的终期,他叫道:“如果可能的话,不应该对任何人有怨恨的心理。”

你是不是心中也还有一股怒气呢?要知道这样受伤害最大的是你自己,何不看开点,放自己一马呢?别忘了,莎士比亚也曾告诫人们:“让心地清净,是青年人最大的诚命。”

已走向社会磨练几年或即将走上社会的青年人,难免与别人产生摩擦误会甚至仇恨,但别忘了在自己的仇恨袋里装满宽容。这是因为在生活中,如果你的眼光单盯住缺点,总有愤怒。不如换个角度,遇事想想它的优点和好处,不急不躁,淡定从容,心中才会没有“仇恨袋”。

我们也许不能像圣人般去爱我们的仇人,但我们要爱自己,为了我们自己的健康和快乐,我们至少要原谅他们,淡忘他们,这是友善的表示,这样做实在是很聪明的事。

追求快乐是人的本性。快乐的反面是痛苦。正因为人生多痛苦,所以追求快乐才是我们应该努力的一个目标。人生活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呢?可以归根到底是为了“快乐”二字。成功的事业、富足的家产、自我实现……都是为了最终的快乐。

快乐也是要你不要生气,并且善于利用生气的时间,去做更加有意义的事。

是啊,人生苦短,幸福和快乐尚且享受不尽,哪里还有时间去气呢?人的一生难免会有不如意的事情,但不能动辄生气,将自己的精力耗费在不必要的事情上,可算是愚行。

天堂与地狱只有一步之遥,好与坏也只有咫尺之隔,当顺心摇身一变成不如意,总会惹人怒气冲天。怒气冲上心头,吵架、争执、理论、大打出手在所难免。面红耳赤、乌烟瘴气的争斗换来的很有可能是伤了身子,还占了下风。

古往今来,气大伤人伤己的例子比比皆是。不在斗气中两败俱伤,就在斗气中气急身亡。与其面红耳赤地与人斗气,倒不如满面春风地与人斗智。以智取胜,才是上策。

智者之所以是智者,不仅在于他的才智过人,更在于他的度量和策略,他不与小人一般见识,不逞一时之气。比如说有人骂某个人,被骂者一般都会血脉贲张,愤然回骂,其实这是一种下策,逞了一时之快,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而有才智的人,则会以气度和策略,不战而屈人之兵。

一次会议上,主办单位中的一个人和会中的一位来宾有过过节。当这位来宾发言时,当着二三十位来宾的面,把那个人骂了一顿,扯了很多旧账,而且用词尖刻。人们都很担心场面失控,但被骂的那个人却一点表情也没有,一句话都不回,结果骂人的慢慢骂不下去,匆匆收拾起桌上的文件走了。

姑且不论他们两人的是非恩怨,倒是应该佩服被骂的那个人的气度,换成别人,早就拍桌子挥拳也说不定。其实,这是对付指责谩骂的最好方法,为什么呢?

第一,打架要有对手才能“打”,对方还手,才能越打越起劲,若对方不还手,这个架就打不下去了。吵架也是如此,人若不还口,对方也会骂不下去。

第二,你若不还口,对方气势会越来越弱,此时会出现几个状况,一是草草收场;二是下不了台,脸红脖子粗地硬撑场面,最后气急败坏地鸣金收兵。

第三,不管你有理还是无理,骂不还口,都可以“塑造”你的“弱者”姿态,引发旁人的同情;当然,相对的,也会引发旁人对骂人者的不以为然。

有个政治家常使用这个方法——当有人骂他时,他先是沉默,当对方骂完时,他则笑着说:“对不起,你刚刚说的我没听清楚,是不是请你再来一遍?”

对方会不会再骂他一遍?看来是不可能的,因为他骂完,气势已经下降,不可能在刹那之间重新处于既高且壮的状态,而且人家不吭声地让你骂,再这么一说,哪有脸有理再骂人一次?

能够做到骂不还口,气定神闲,说成是英雄气概也不为过。这不仅反映出他内心所拥有的真正昂扬的志气,而且显示出他的镇定和大度,心中不存争强斗胜傲气逼人的狭隘思想。“老虎吃鸡,不是山中王”,这不是一种大将风度吗?

斗气,逞的是一时之快;斗智,要的是险中取胜。遥想神人诸葛亮,当初以区区几千兵士,硬是将压阵的十万大兵驱退,留下千古美谈。空城计,将斗智推向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斗智,是掌控大局、稳操胜券的双刃剑。

智者攻心为上,知己知彼,是识时务的俊杰,是不露锋芒的“糊涂者”;智者以曲为直,善借人力,是耍太极的高手,是不喜怒于色的“隐者”;智者深谋远虑,睿者沉着,是三思而后行的典范,是智勇双全的“能者”。智者斗智,斗智者,才是生活的智者,才是生活的强者,才是生活的赢家。

在现在这个讯息传输高度发达的社会,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高密度的接触必然频繁地产生各种各样的利益冲突。不公平的事、意料之外的事、烦心的事每天都在发生,加之再遇上暗箭伤人或蛮不讲理的小人,如果一味斗气,斗来斗去只会气坏了自己,反而助长了仇者气焰,正中他人下怀。所以,不妨学学聪明的古人,智慧出击,以智取胜。

斗气,火大伤身,玩火自焚。斗智,不动声色,赢家之道。斗气不如斗智,面对不期而遇的人和事,面对突如其来的争斗场合,理智、清醒、平下心来,以智应对,你收获的不仅有别人对你的敬佩和尊重,还有自己得到的泰然和健康。

想想吧,自己斗气的后果;看看吧,别人斗气的结局。

7、训练妥协思维

几年前,以挑战麦当劳而出名的红高粱快餐,他的老板乔赢现在很后悔,当初有人预花2000万元购买60%的红高粱股权,但乔赢就是舍不得,觉得亏,不愿出让,结果正是因资金断裂导致了企业失败。在最近一次主题为“重出江湖”的演讲中,他说道:“只要红高粱能赚钱,别人控股也没有关系。”

当年不愿吃亏,结果真吃亏了,现在乔赢随时准备吃亏,技乎进矣。

中国有一句流传很久的话:好汉不吃眼前亏。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但是有的亏是必须要吃的。还必须吃得坚决。

当年,绑匪绑架了李嘉诚的儿子,勒索巨额赎金,李嘉诚毫不迟疑,火速行动,按时、足额把钱送去,儿子终于得救,之后警察介入,将绑匪绳之以法。几乎同一时期,香港另一富商的儿子也被绑票,在钱的数目上该富商和绑匪讨价还价,行动迟缓,儿子就被撕了票。两相比较,你不得不佩服李嘉诚洞明世事的气魄。

钱和生命相比究竟能算什么?但就是有人不明白。与李嘉诚吃亏形成鲜明对比的另一富商因不想吃亏,态度强硬,结果酿成悲剧。所以我们说:“好汉要吃眼前亏”,因为眼前亏不吃,可能要吃更大的亏。

“好汉要吃眼前亏”的目的是以吃“眼前亏”来换取其他的利益,是为了自己更长远的打算,如果因为不吃眼前亏而蒙受更大的损失或灾难,甚至把命都弄丢了,哪能说未来和理想?

可是有不少人一碰到眼前亏,会为了所谓的“面子”和“尊严”,甚至为了所谓的“正义”与“公理”,而与对方搏斗,有些人因此而一败涂地,不能再起;有些人则获得“惨胜”,元气大伤!

汉朝开国名将韩信是“好汉要吃眼前亏”的最佳典型。想想看,若韩信不吃亏,恐怕一顿拳打脚踢,韩信不死也丢半条命,哪来日后的统领雄兵,叱咤风云?他吃眼前亏,为的就是保住有用之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大丈夫能屈能伸,能刚能柔,就是源于韩信的典故。在常人看来,胯下之辱绝对让人不堪忍受,然而韩信爬过去了,而且爬过去以后拍拍身上的尘土扬长而去,这是何等的胸襟和气魄!

所以,当你在人性的丛林中碰到对你不利的环境时,千万别逞血气之勇,也千万别认为“可杀不可辱”,也要吃吃眼前亏,这样或许能全身而退。人活一世,不吃亏是不可能的。有时候,吃亏反而是一种福气,吃大亏者有大的福气。

有个私营老板,没有文化,也绝对没有背景,但生意却出奇地好,而且历经多年,长盛不衰。说起来他的成功秘诀也很简单,就是在与每个合作者分利的时候,他都只拿小头,把大头让给对方。

如此一来,凡是与他合作过一次的人,都愿意与他继续合作,而且还会介绍一些朋友给他合作,再扩大到朋友的朋友,也都成了他的客户。人人都说他好,因为他只拿小头,但所有人的小头集中起来,就成了最大的大头——归根到底,他才是真正的赢家。

做人是不能怕吃亏的,更不能损人利己。事实就是如此,自己主动吃点亏,往往能把棘手的事情做好,能把很难处理的问题顺利解决好。

吃亏是福。因为人都有趋利的本性,你吃点亏,让别人得利,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别人的积极性,使你的事业兴旺发达。郑板桥说:“为人处,即是为己处。”意思是:“替别人打算,就是为自己打算。”能吃亏的人,在做人、做事等各个方面,都会得到更大的回报。

因为亏己者,能让人们觉得他有肚量而加以敬重。这样,亏己者的人际关系自然就会比别人好。当他遇到困难时,别人也乐于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当他干事业时,别人也肯给予支持,给予帮助。他的事业自然就容易获得成功。只要我们留心一下历史上和身边的人,就不难发现,凡是那些取得了巨大成就的人,尤其是那些有杰出成就的人,无一不是胸怀宽广又能吃亏己的人。相反,看看我们身边那些一生无所作为、无所建树的人,有哪一个不是心胸窄、爱计较、不肯亏己之辈?

尽管有一句话说:“吃亏就是占便宜”,但是,大多数的人仍然喜欢占便宜,而不喜欢“吃亏”。既然没有人愿意吃亏,那么,经常占人便宜的人,无庸置疑的,必然是不受欢迎的人。因此,处世做人要肯吃亏,吃亏不但是待人处事最讨巧的方式,也是做人处世能够成功的不二法则。

一位台湾富豪告诫职场后辈,一个月只赚三四万的人,千万不要累积财富,一定要把钱花光,把这些钱拿去交朋友。因为每月存钱再了不起也只能存个一两万,但是却失去了扩展视野、累积人脉的机会。能听讲这样肺腑之言的员工不多,大多数人只盯着眼前的利益,看不到长远的好处。

暂时的吃亏,就是为了以后不吃亏。愿吃大亏,就说明有不凡的打算。吃亏不是人生的目的,而是达成某个目标的手段。日本商人很会利用“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的道理来培养人。著名大学的博士毕业主要进松下、索尼公司,就得去富士山脚下接受培训,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去打扫厕所,一直扫到可以在里面吃饭为止。这简直就是一种行为疗法,目的就是矫正博士已有的价值观,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主动吃亏的人实在太少了,这并不仅仅是因为人性的弱点,很难拒绝摆在面前本来就该你拿的那一份,也不仅仅是因为大多数人都缺乏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不能舍弃眼前的小利而争取长远大利。能不能主动吃亏,其实还和实力有关,因为吃亏以后利润毕竟少了,而开支依然存在,就很可能会出现亏空,如果你吃亏后很快就能获得报答,那么还挺得住,反之,吃亏就等于放血,对体弱多病的人来说,可能致命。

所以,我们要做的并不是一味地去白白吃亏,而是有理性地吃亏,从吃亏中获得长远利益。人们常说:“好汉要吃眼前亏。”因为眼前亏不吃,可能要吃更大的亏。“好汉要吃眼前亏”的目的是以吃“眼前亏”来换取其他的利益,是为了自己更长远的打算,如果因为不吃眼前亏而蒙受了更大的损失或灾难,甚至把命都弄丢了,哪里还谈得上什么未来和理想?

也有天天吃亏的人,最后也一事无成。如果没有战略思维,吃亏就不再是福。有战略的庇护,吃亏才是最好的成本,才会最终转化为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