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爱是最高的算计
5546700000014

第14章 聪明人为什么会在情感体验中使用大爱(13)

婚姻是一对一的自由,一对一的民主。纪伯伦说,夫妻好比同一把琴弦上的弦,他们在同一旋律中和谐地颤动,但彼此又都是独立的。家,是一个讲平等的地方,不因为谁挣钱少就没地位,也不是谁功劳大,谁的地位就高。一个美好的家庭,不存在谁说的算的问题,两个人在一起,一般是互补的,谁做了决定也不是一方“操纵”另一方。

社会和家庭是人生两大舞台,相应地,每个人都扮演着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社会角色是工具性的,它可以不计情面,公事公办,有严格的上下级关系;而家庭角色则不然,它是情感性的,家庭成员之间、夫妻之间是平等的,非隶属关系,其言行举止都渗透着情感因素。因此,将职务行为带进家庭,势必引起家庭的混乱,导致夫妻的不和。

每个人在思想上都要树立一个观念,就是夫妻之间是平等的,结了婚之后,不能大男子主义,认为结了婚妻子就是我的,我怎么说怎么来,妻子也不能是老闹妻管严,提倡男人不欺负女人,女人也不欺负男人,一定要男女平等。

第二条:讲情爱,家不是讲对错的地方。

清官难断家务事。何况生活中的小事情,谁可以分得那么清楚谁是谁非?讲理,就是要辩出个对错胜负来。胜的一方占了上风,会有成就感、优越感;那负的一方呢?你是不是考虑过他(她)的感受……有必要让他(她)在自己的家里受挫、认输吗?家,不是讲理的地方;家,是讲情爱的地方……

住家过日子,整天一个锅里吃,哪有那么多是非的明确界限。再幸福的家也难免发生矛盾和争吵,尤其是年轻夫妻,可很多时候都是为些芝麻小事争的面红耳赤,吵的不可开交,而且一定要吵个高低,争个输赢不可,互相谁也不让谁,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甚至硝烟弥漫,可最后很多时候都是以稀里糊涂告终。家庭琐事很多时候是讲不明白的,即使今天讲明白了,明天又糊涂了,你还能给谁个处分不成。

息事宁人、和稀泥都不失为解决家庭小矛盾的好心态、好办法。只要彼此对家庭负责任,即使是遇到矛盾,吵架不可避免了,双方也要少说几句气话,丈夫不可摆“大丈夫”的架子,女人也不要耍“大女人”的霸气,都“忍一下风平浪静,退一步花好月圆”吧,当年轻的他(她)再和你在家里非常认真地讲理时,试试紧紧地拥抱他(她),再用你的热唇,长吻他(她)喋喋不休讲理的嘴,你看看会是一个怎样的结果?

家不是一个讲对错的地方,这句话是真理,是至理,是多少夫妇、多少家庭(包括我们家)用多少岁月、多少辛酸、多少爱恨、多少是非、多少错对,在纠缠不清难解难分的混乱中,梳理出来的一个最后结论。当夫妇之间开始据理力争时,家里便开始布上阴影。两人都会不自学地各抱着一堆面目全非的歪理,敌视对方,伤害对方,最后只能两败俱伤,难以收拾。多少夫妻,为了表面的一个“理”,落得负心无情。他们不知道——家,不是讲理的地方,不是算账的地方。

第三条:讲奉献,家不是讲等价交换的地方。

家是讲爱的地方,家是讲付出的地方。家是三口人的争论,家是默默地奉献。家是一曲和谐的乐章,是永恒的爱的交响乐。

记得多年前,有一日路过一个山区工棚,见一对中年夫妇刚收工回来,他们满身石灰浆,在水龙头旁准备清洗。女人推了一下男人说:你先洗。男人说:你先洗。“洗吧洗吧,你的身上灰浆多。女人边说边蹲下来,替男人洗起来。可能是山区地势高、水压不够,水流缓小,女人不时用双手捧接着水帮男人洗。“做起事来就不知爱惜自己,两只脚都肿了”女人边擦洗边埋怨,其表情其口气既像一位任性的少女的娇嗔,又像一位慈祥的母亲对着不听话的孩子。男人微笑着,弯下腰,小心地帮女人整理有些凌乱的头发。

眼前的一幕,真的让人感动:他们的一言一行已脱离了最初的意义,而演变成一种灵性与情怀的汇聚,这就是爱。时下,市井中那些嘈杂、冷漠、隔阂,为名为利而追逐而互相损贬诽谤的世态,虚伪的热情掩盖下的自私自利和交换意识,让人痛恨而又不得不装出笑脸,去作世俗的面对。而这对中年夫妇,他们没有门第、没有金钱、没有权力,却有一份真实的情爱、幸福的自我。这是因为在人生的道路上,他们心心相印,紧紧地搀扶,他们在搀扶和被搀扶之间,那心中爱的河流不停潺潺流动,情的光芒永远闪烁不息。于是在他们的世界中,女人不计回报、默默辛劳,脸上仍有娇媚的风月;男人挺直腰杆、整日奔波,脸上仍有满足的微笑。这不能不说爱的魔力无穷。

婚姻是个空盒子,你必须往里面放东西,才能取回你要的东西;你放的越多,得到的也就越多。很多人结婚时,对婚姻有许多期盼,期盼从中可以得到富贵、慰藉、爱情、宁静、快乐、健康。其实婚姻开始的时候,只是一个空盒子。走到一起的两个人,一定要养成一个习惯,去给、去爱、彼此待奉、彼此赞赏,日后,那只空盒子才会日渐丰富起来。空盒里最先该放的应该是“奉献”,“奉献”是一种使我们刻骨铭心的东西。它是两人有了肯定,有了情感,然后进而关怀,进而疼爱的一种情绪。

台湾张晓风女士写过一篇温婉动人的“爱情观”,她说:爱一个人就是满心满意要跟他一起过日子,天地鸿蒙荒凉,我们不能妄想把自己扩充为六合八方的空间,只希望以彼此的灰烬把属于两人的一世时间填满。爱一个人原来就只是在冰箱里为他留一只苹果,并且等他归来。奉献和索取互为因果,小到个人、家庭、单位,大到国家、全世界都面临奉献和索取这两个主题。奉献是爱心的体现,奉献是大爱的真谛!

第四条:讲创造,家不是说长道短的地方。

家庭里的一切几十年都是旧的,关键是你如何从旧人旧家具旧环境中创造出新意来,否则,日子就了无生趣,不值得过。所有幸福的家庭,都是能创造无穷无尽的情趣的家庭。

有一对夫妻都是上班族,在学校教书,每天除了准备功课之外,还要料理家务。有一天做太太的替丈夫准备论文资料,做丈夫的忙着帮太太拖地板,满头大汗,十分辛苦。太太看在眼里,低头轻轻耳语,安慰丈夫说:“亲爱的,我们家里多富足呀,你有女秘书,我有男佣人。”

道理就这么简单,生活还是老样子,就看你怎么想了。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心态去看问题,我们的心理感受、处事效果就会完全不同。家不是说长道短的地方,而是讲创造,就是要把家创造成温馨的爱的港湾。家是讲创造的地方,不要把创造理解得太复杂,其实创造很简单:

如果你是男人——

可以没有“奔驰”,但你有脚,你可以带着老婆孩子进行一次郊游,或公园散步,或摘朵野花插在自己头上扮小丑,你的妻、孩子同样会笑得很开心!你可以没有足够的钱带妻儿去星级酒店吃龙虾鲍鱼,但你有手,可以为他们早起煎几个荷包蛋当早餐,他们或许吃得更香。你可以没有钻戒、金项链来表达爱情,但是你应该有10元人民币,在平常的日子里买一朵便宜的玫瑰,来满足女人感性、浪漫的情怀!你可以没有足够的钱让孩子到贵族小学、中学就读,但你可以利用你的空闲,带孩子到书店去阅读,孩子同样也可以汲取知识!你可以少打几圈麻将,早几分钟回家,只要肯多动手,很多事就可以办到!

如果你是女人——

你可以没有倾国倾城之貌,但你可以有温柔的表情、发自内心的甜甜的笑容,让家里总是阳光灿烂!你可以没有梦露那样魔鬼般的身材,但你可以把自己收拾得干净、斯文,让他有拥抱你的欲望!你可以没有丰厚的嫁妆,但你可以有包容他的父母、亲人的心。你可以没有多少存款,但他家里人来了你必须有招呼几顿饭的大方!你可以选择离开他,但你不能抱怨他没本事!既然你离不开他,就要给他打气,而不是打击!

世界上的快乐和幸福不仅仅是金钱、美貌,更是关心与爱,幸福是靠人去创造的!修身、齐家,方能治国平天下。家,是全家人的家,经营家庭人人有责。一个家庭若出现夫妻离异、婆媳吵闹、孩子逆反,是经营者的失败。经营者应检查一下所经营的家庭是否哪个环节出了故障,应改进经营方式,采用先进的经营理念,经营出一个理想的家庭。

平凡的夫妻一般都懂互相关爱体贴,幸福的夫妻一般都懂互相尊敬温存,只有杰出的夫妻,才能领悟到婚姻之路上奇幻的风景。

家是我们灵魂的第一修炼场

对普通人来说,家是一生的追求,家是全部的心血,家是所有的情感,家是生命的全部。家的本质是爱。家因爱而生,家因爱而长,家因失去爱而完蛋!家是情的港湾,它汇聚了爱情、亲情和友情,它是我们一生的牵挂。因此,可以说家的质量就是爱的质量,就是我们生活的质量。家是我们灵魂的第一修炼场。

人是父母所生,家庭所养。当他自立有余的时候,首先要回报的是父母和家庭的养育之恩。这既是人性中生而有之的一种潜能,也是后天文化道德伦理必备的品格。其具体表现是建设一个尊老爱幼充满着爱的家。这个家庭的每一个成员,从小就把爱的教育与培养,与生命的养育等价齐观,使每个成员无论老幼其内心都充满着博大的爱,自爱,爱他人,爱一切生命。人人都沐浴着爱的阳光,享受着爱的温暖。

这个家的每一个成员都充满着责任心。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每个人的生、老、病、死负责。人人都诚恳相待,充满着安全和快意,自由与尊严。这是一个讲情爱、讲平等、讲自由、讲奉献的家庭,一个普通老百姓,他以家庭为依托,在社会上求生存,求发展,其绝大部份时间是在家中度过,他要获得幸福,首先就要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这个家的幸福不是以财富多少、官位高低为衡量标准,而是以爱心和责任心的强弱为衡量标准。人在社会上追求财富,是为了建设一个充满爱的家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建设一个充满爱的家才是你的目的,至少是第一个目的。而且是符合人性的目的。

个人既生活在家庭,又立足于社会,得到他人的尊重、爱戴、帮助和支持,就必须具有优秀的品格。稻盛和和夫在他的《活法》一书中把品格的修养叫“灵魂的修炼”。他说:“人生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对于这个最根本的疑问,我仍然想直接回答,那就是提高修养,修炼灵魂”。“当有人问人为什么来到这个世上时,我毫不犹豫、毫不夸耀地回答:是为了比出生时有一点点进步,或者说是为了带着更美一点、更崇高一点的灵魂死去。”

人生在世,一直到死,都是在体验各种各样的苦和乐,在被幸和不幸的浪潮冲刷中,不屈不挠的努力活着。把这个过程所经历的一切当作“去污粉”,不断洗涤自己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性,修炼自己的灵魂,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这就是个人的追求和目的,除此之外别无他求。

我国明代思想家吕坤在其著述的《呻吟语》中说“深沉厚重,是第一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资质;聪明才辨,是第三资质。”换而言之就是“品格、勇气、能力”。三个资质个人皆备,而其排列顺序是品格第一,勇气第二,能力第三。在笔者认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须要具备的品格是:宽容、仁爱、智慧、诚实。这是我的毕生追求,也是我不断洗涤人生,想要接近或实现的个人品格目标。

佛祖对人类留下了开悟人性的“六波罗蜜”持戒——控制欲望;布施——帮助别人;忍辱——对痛苦和失败的忍耐;精进——对求生存和发展的努力劳动和进取精神;禅定——稳定自己的心神而不浮躁;般若(智慧)——了解真理达到开悟的境界。这就是佛祖指导人类净化人的心灵的道路和步骤。

提升人的品质的最终目标是达到开悟的境界,而开悟境界是人生的最大幸福。世上真正完全开悟者甚少。对于普通人来说只要一生一世其大部分时间的大部分言行,都是朝这个目标努力的,能得到一个“真正的好人”和“个人品行真好”就是人生的最大的奖章。

人生存发展于社会,每个人一生在社会上的生存和发展活动,只要它遵纪守法,规规矩矩做事和作人,客观上就是维护了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对社会尽到了基本的责任和义务。

它的基本表现是:认真作好那些“为己利他”的事。种田的种好田,多产粮食;做工的,做好工,优质高产的生产产品;教书的,教好书,为人师表,传授好知识;经商的,经好商,公平交易,童叟不欺,如此简单而平凡。

现实的社会的组成,这样平凡而简单的老百姓占了绝大多数,多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我也是其中平凡的一员。因此,我可以说:我们对社会的要求是社会给我们求生存求发展平平安安过日子的环境,我规规矩矩的在社会上谋求生存和发展,还粮纳税,做好公益,就是尽了对社会的基本责任和义务。社会既不要作哪些假、大、空的宣教,我们也没有哪些假、大、空的奢望。

芸芸众生,命质的参差不齐。在求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种种必然与偶然的机运,都会使有些人活得好,有些人活得坏,还有一些人活不下去。人性的同情心使我们每个有品格的人,把承担扶贫济困的社会责任作为自己的追求,也是理所应当。

人活着就那么几十年,前二十年受家庭抚养,后几十年需要家庭瞻养,就算活一百岁吧,在健康的身体真正创造财富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的时日,最多也不过人生之一半,何况其中还有疾病、困境等需别人扶助的时刻。因此,真正创造价值的时日就更少。人的一生既有一多半的时日需要别人关爱,在他能创造价值有能力关爱别人时,去真心实意的关爱需要关爱的人,也属应该。

每个人活着,都将会死去,这是必然。因此,真实追求的是活着的这个过程的幸福,幸福是一个人对自身生活评价的概念,完全取决于个人感受,穷也可能幸福,富也未必幸福,事例比比皆是。人还要现实些,昨天已经过去,无可挽回,明天还未到来,不可预知,认认真真活好今天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