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爱是最高的算计
5546700000022

第22章 聪明人为什么会在群体博弈中使用大爱(8)

那社会是什么呢?“我”一开始作为社会人,就是为获得别人的价值承认,与社会没任何干系,更不是为社会而步入社会。在价值承认争夺战中,社会实质上是一个无所指的空头名词,要说有所指,那就是:“我”在社会上寻到了别人这条归家的路,别人也在社会上找到了“我”这座回家的桥,社会是“我”和别人的“路桥总公司”。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过:“根本不存在什么社会!”这句话被牛津英文词典入选“世纪名句”。“铁娘子”或许是“信口雌黄”,但这句话的确是真知灼见。哪里有什么社会呢?铁打的“我”,流水的社会,“我”步入社会借别人而更方便地征服自己,要说社会是什么,那社会也就是别人的代名词,如此而已。

8、人在社会上要相信大因果,要广结善缘

因果之外无一物

威勒博士创造了专门研究黑洞的“黑洞物理学”,他还在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体系之内发展了新的“几何力学”,被世界誉为“几何力学之父”。威勒博士在新物理学上有着许多卓越的成就,他没有接触过佛学,但他却说:“宇宙的一切事态发生,都是循着因果关系而发生的。”“假使没有因果律,宇宙就只有混乱,完全不是我们所知道的物理现象了!宇宙中从显微的生物到庞大星云旋系,无论大小,一切运动都遵守因果律进行。”

世上没有一件事不能用因果法则解释。

因果法则体现了宇宙万物皆有规律的真理;没有任何偶然因素,偶然只是指代那些存在却并没有被认识或感知到的原因的代名词;世间万象环环相扣,没有任何脱节或是例外。

古今一切科学思想都遵循因果原理。早在古代,哲学大师们就开始对此原理进行阐述。不同思想学派间纷繁众多,形式各异的争论从那时就开始了。这些争论围绕因果原理实现和运行的细节,特别是从某些特定词的意义展开的。

因果原理得到了世界上所有名望颇高的思想家的认同,并且他们认为这一原理颇具实践意义。如果与此原则相背离,则是将宇宙规律与秩序相脱离而将其归于想象的控制之下,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偶然。

只要稍加思考,任何人都会知道在现实中不存在完全偶然的事情。韦伯词典这样定义“偶然”一词:“一种设想的而不是自然力、规律或目的使然的动因或活动方式;碰巧发生的事情;意外;随便的,临时的”,等等。

但只要稍加思索便会认识到,不可能存在这样一种“偶然”动因,也即从某种意义上说脱离了因果关系,脱离了原则规律的动因。在包罗万象的宇宙中如何会有某种独立于规律秩序及其连续性之外的事物呢?如果真有这样一种事物,那它可能会完全独立于宇宙秩序的大趋势之外并且高于后者。我们可以想象,没有任何处于一切之外的事物在规律之外,正是因为一切本身就是规律。宇宙间没有任何空间可以容纳独立于规律之外的事物。这样一种事物的存在将会使一切自然规律归于无效,使整个宇宙陷于一片混乱和无规律状态。

细心审查,可以发现我们称作“偶然”的仅仅是与模糊原因相关的表达,这些原因是我们觉察不到,不能理解的。

偶然一词来源于“落下“之意(如骰子落下),其隐含观点是骰子的落下(及许多其它碰巧发生的事情)都仅仅是没有任何原因的意外事件。这就是这一术语的惯常用法。但是更进一步审视,骰子的落下也并不是偶然。每次骰子下落都会显示某个数码,它遵循了如同宇宙中一切星体围绕太阳转动一样不可证伪的规律。在骰子下落的背后存在着繁多复杂、环环相扣的原因,一直追溯则远远超过思维所能及的范围。

骰子在盒子中的位置,在投掷骰子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力的大小,桌子的状况,等等,都是原因,其结果可以观察到。但在这些可以被看到的原因之后,有许多不能被看到的存在于这些原因之前的原因,所有的这一切都与骰子最后落下时呈现的点数有关。

如果一个骰子被投掷多次,就可以发现它所呈现的各个点数的次数几乎是平等的,也就是说,出现一点、两点等等点数的次数几乎是平等的。把一枚硬币抛向空中,它将或以正面朝天落地,或以背面朝天落地,如果将其抛足够多的次数,我们就会发现背面朝天或正面朝天的次数基本上是平等的。

这就是平均法则的运行。但平均投掷或是单次投掷都遵循了因果法则,如果我们能够去追究之前的原因,就能清楚地认识到,对一颗骰子来说,它不可能在同一环境同一时间下落。

如果有相同的原因或条件就会出现相同的结果。对每一件事来说都会有一个原因或理由。没有什么事情的发生会没有原因,甚或一系列的原因。

关于这条法则,在某些人的头脑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困惑,因为仅仅从事实来看,他们无法解释一件事情是如何引起另一件事情发生,或者说一件事情如何成为另一件事情的缔造者。

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引发或缔造了另一件事情。原因和结果是平等的。一个“事件”的到来或发生“只是作为在它之前发生的事件的后果”。没有一个事件会创造另一个事件,它们都只是一个串联万有的时间长链中具有前后关系的链扣。在所有之前发生和之后要发生的事件中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一块石头从大山的边缘上落下撞击到山谷边的一座茅舍的屋顶上。第一眼看去,我们认为这只是个偶然的结果,但当仔细推敲这个事件,我们会发现在这单纯的事件之后隐藏着一系列的原因。

首先由于下雨的原因使得支撑石头的地表的泥土松动了,从而使得石头有条件下落;而在这个事件之后,又存在着太阳的作用、雨水的作用等等,这些使得这块石头逐渐成为一块很大的石头;然后由此我们又可以得出大山形成的原因,是自然的动荡使其隆起,然后日积月累逐渐增高增大,最终成为现在眼前见到的大山。这之后我们又可以追查雨的形成原因,等等。然后我们可以再考虑屋顶存在的原因。简而言之,我们会发现我们处于繁多复杂的因果关系之中,而我们奋力从一个因果关系挣脱出来后,就又进入了下一个错综复杂的关系中。

正如每个人都有双亲,两对祖父母,八位曾祖父母,及十六位高祖父母,如此这般往上追溯直到,比方说上数四十代,祖先的数目达到了几百万;同样,在最小的或是最不起眼的最琐碎的小事或现象背后也存在着如此多的原因,例如在你眼前飘过的一缕烟尘。追溯这缕烟尘的来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可以追溯到人类历史的远古时代,追溯到大树枝干长成之后又变成煤,直至现在眼前飘过要继续它奇妙旅程的这缕烟尘。

一个庞大事件的原因结果链条,把它带到现在的这种情境,后者只是事件链条中的一个环扣,它将是几百年后事件的产生原因。同样的,正是由于这一缕尘烟所牵连到的一系列事件才引出以上一段文字,增加了排字工人的工作量;也增加了校对者的劳动量;引起了你或他人的某些思索,产生了这样那样的想法,而这一切又影响到了其它人,如此一环扣一环,超出了人们再深入思索的能力——飘过的一缕尘烟所牵涉的一切,向我们展示了所有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也更进一步向我们说明了一个事实:“凡事无所谓大小,都存在于因果链条之中。”

现在我们稍作停歇,假想一下如果在石器时代某个男人没有遇到某个女人,那现在我们的读者可能就不会在这里读这些文字了。

如果这对夫妇没有相遇,可能现在我们写这些文章的作者现在也不会在这里。而现在我们这些写作者和读者都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许多其它的人,无论是现在的还是以后的。我们所思索到的每种想法,我们的每种行动,都在因果链条中有其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和结果。

有些人说:“我当然可以随意自由地行动或做事——我只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但他们没能解释“想做”、“随意”是从何处而来。什么是他们“想做”一件事而不想做其它一件事,又是什么使他们随意“乐意”做一件事而不是另外一件事?“难道他们所谓的“乐意”和“想做”没有原因吗?不可想象,自我掌控者能够将这些“乐意”和“想做”推到思想杠杆的另一端。他能够真正地“随心”去做一件事情,而不是由于一些感受、情绪、情感或环境的驱动而心生渴望来做这件争情或因情势所迫使他这样做。

大多数人像降落的石头那样随势所趋,受环境、外在影响或内在的情绪、渴望等等所影响,为比他们自己意志更强的其它因素诸如传统、环境和建议等等所左右,他们个人毫无抵制地随波逐流。他们像人生棋盘上的受摆布者一样被动地移动着,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游戏结束时就被搁置一边。

但那些掌控者,他们很清楚游戏法则,摆脱物质层面的束缚,置身于人性的更高层面上,掌控自己的情绪、性格、品质、极陛以及周围的环境,由此而变成游戏的控制者。

掌控者并没有摆脱更高层面的因果关系束缚,但他们遵循更高层面的法则,因而能够控制低层面的形势。他们是法则中有意识的一部分,而不是消极被动的工具。他们受制于更高层面的同时,也控制着低级的物质层面。

然而,不管是高层面还是底层面,法则时时刻刻都在运行着。没有所谓的“偶然”的东西。蒙昧盲目的神灵已被理智所推翻。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用我们被知识擦亮的眼睛清楚地看到,一切都受普遍法则的支配——无限的法则归根到底只是一条大的法则的体现一法则就是造物主。正如圣经中所说的——没有经过造物主的允许就连一只麻雀也不能随随便便结束生命。甚至我们头上的头发都被数过。没有任何事物存在于法则之外,也没有事物与之对立。

然而,不要错误地认为,人类只不过是在法则支配下盲目地行动——远远不是那样。我们认为更高层次的法则总是高于低层次的法则,因此人类可以利用法则战胜法则,甚至在法则中寻找庇护,并凌驾于表面的法则之上。您能够从中把握到深层的意义吗?

总之,如果我们懂得因果法则,并能善加利用,便可趋利避害,改造命运!在这里,我想举下面几句俗话作为结束,这几句俗话除了劝善之外,的确含有其机率性因缘果的真理,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日子未到!

要广结善缘

人性在社会炼狱中折腾,如果不出差错,一般都会向善进化。人性的善除了社会学的进化之外,也可以通过物理学定律加以解释。

牛顿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焦耳的能量守恒定律,以及法拉第的电磁感应。这三个定律我们只是从物理书中学到过,真正把他运用到人性上还略有一些好奇,不过他确实被美国的一个著名物理学家所运用,把人性分析的明白透彻,比喻的贴切。

第一个物理学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拿过来用到精神世界里,表达人与人在人际间的相互碰撞,就是一个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过程。如果我们冲撞了别人,那么被我们冲撞的人同样会反过来冲撞我们,你用多大力,返回来的力也不会差多少。当一个人背后毁谤了他人,即便是没有得到反毁谤,也会被别人捉住那颗不干净的心,“不是不报,时辰未到”。假如送给别人一份温暖,接受温暖的人也许当时没有什么表示,但是起码在别人的印象里记下了好感,更何况中国人常说的“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人要懂得感恩。

第二个物理学定律《能量守恒》,把人的情意看成是一种“能量”它似乎也是守恒的。无论我们在任何情况下,我们付出多少就会得到多少,这也反映了一个实际问题。我们经常听到很多人抱怨,工作上的不平衡,收入的不合理,还有为什么得到的回报不公等等。试想一下,“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话大家都不陌生,当然这话扯的有些远了,但它能说明一个问题的所在,只有能量付出才会有守恒的结果。我们人可以犯糊涂,情意是很清醒的,决没有犯糊涂之说。一个人付出热情时,一时得不到回报,这份热情能量也许会换个角度,变个内容,灿烂美好的光环就戴在你的头上。

第三个物理学定律《电磁感应》,比喻成是情感,情感其中包含着感应,像电流周围存在的磁场,每个人周围都有一个情感场。平常中我们接人待物哪怕是一个举动,一个微笑,说话时的高调与低声,这些信息都会产生有效的感应,它左右人的心情,好的感应会使工作中的你干劲倍增,大脑思维活跃很好的完成。生活中会使你心情舒畅,活泼开朗,幽默诙谐创造出和谐的氛围。反之我们在一个烦躁郁闷的环境里生存,心情沉重,烦躁不安,压抑的时间越久身体就会生病。

所以,通过这三个物理学定律,我们要时时提醒自己多一些善良,少一些苛刻;多一些付出,少一些算计;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暴躁。在这里我引用谭延桐老师的一句话:“你愿意应付自己吗?就是你应付别人,别人也不可能会是傻瓜,也会觉察出来,对你很不满意的。要想不应付,全身心地去对待,就要有饱满的情绪,这是明摆着的道理”。

人们的行为,有一项绝对重要的定律,如果我们遵守这项定律,差不多永远不会遇到烦忧。事实上,如果遵守这项定律,会替我们带来无数的朋友,和永久的快乐。可是如果违反了那项定律,我们就会遭遇到无数的困难。这项定律是“永远使别人感觉重要。”

社威教授曾这样说过:“被人尊敬,是人们天性中最急切的要求。”贾姆斯博士说:“人们天性的至深本质,是渴求为人所重视。”我曾经说过,人与动物相异之处,就在于自重感的有与无,而人类的文化也由此而起的。

哲学家们对于人类关系的定律,思考了数千年。而所有的思考中,结果只引证出一条定律。那项定律不是新的,它跟历史一样的古老!三千多年前,琐罗斯特把那条定律教给所有拜火教徒。二十四个世纪前,孔子在中国宣讲,道教始祖老子教他的门徒。纪元前五百年,释迦牟尼也把那条定律留传人间。耶稣把那条定律,综合在一个思想中——那是世界一项重要的定律:“你希望别人怎样待你,你就该怎样去对待别人。”

你想要跟你接触的人都赞同你,你想要别人承认你的价值,你想要在你的小世界里,有一种自重感。你不希望受到没有价值、不真诚的阿谀,你渴求真诚的赞赏。你希望你的朋友,就像司华伯所说的,“诚于嘉许,宽于称道”。所有的人都需要这些。

所以让我们遵守这条金科玉律以希望别人所给我的,而去给别人。如何做?何时做?在什么地方做?这个答案是:“所有的时间,任何地点。”